天文 > 軍用通信衛星
目錄
No. 1
  軍用通信衛星──它是作為空間無綫電通信站,擔負各種通信任務的人造地球衛星。衛星通信具有通信距離遠、容量大、質量好、可靠性高、保密性強、生存能力好、靈活機動等特點。
  世界上第一顆通信衛星是美國於1958年12月18日發射的 “斯科爾”號衛星。這是一顆試驗性衛星、該衛星成功地將當時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的聖誕節獻詞發送回了地球。世界上最早的地球同步軌道通信衛星是美國的 “辛康”號衛星。1963年23月14日,發射的 “辛康”1號僅獲部分成功。1963年7月26日發射的 “辛康”2號獲完全成功。它當時主要用於侵越美軍與五角大樓之間的作戰通信,從此衛星通信衛星具有通信範圍大的優點,在赤道上空等距離布設3顆衛星,即可實現除南北極之外的全球通信。中國於1984年和1986年先後奧發射了試驗性和實用性地球同步通衛星。
百科辭典
  junyong tongxin weixing
  軍用通信衛星
  military communications satellite
    包括戰略通信衛星和戰術通信衛星。前者提供全球性的戰略通信,後者提供地區性戰術通信以及軍用飛機、艦船和車輛乃至單人背負終端的機動通信。80年代以來戰略通信衛星和戰術通信衛星的區分已不明顯。軍事通信聯絡要求迅速、準確、保密和不間斷。與民用通信衛星相比,現代軍用通信衛星具有抗幹擾性好、機動靈活性大、可靠性高、生存力強等顯著特點。這些特點是靠選擇不同通信體製、調整發射功率和接收靈敏度、改變天綫波束寬窄和指嚮、實行星上信號處理(包括跳頻、解調等)和交叉組合連接、強化遙控指令係統和采用核電源等技術來達到的。通信的保密性主要是靠地面通信終端設備對信息作特殊處理來保證。
    1958年12月美國空軍發射第一顆軍用試驗通信衛星“斯科爾”號,此後陸續發射了許多試驗的和實用的軍用通信衛星。典型的有“國防通信衛星”Ⅰ號、“林肯”號試驗衛星、“戰術通信衛星”、“國防通信衛星”Ⅱ號、“艦隊通信衛星”和“國防通信衛星”Ⅲ號等,實現了美國全球戰略和戰術通信。
     “國防通信衛星”Ⅲ號
    蘇聯用於軍用的通信衛星有混編在“宇宙”號衛星係列中較低軌道的通信衛星,大橢圓軌道的“閃電”號通信衛星以及地球靜止軌道的“虹”號、“熒光屏”號和“地平綫”號等通信衛星。英國和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分別擁有“天網”號和“納托”號軍用通信衛星
    1982年10月 29日美國用“大力神”34D型運載火箭加慣性末級同時發射了“國防通信衛星”Ⅲ號和另一顆“國防通信衛星”Ⅱ號。“國防通信衛星”Ⅲ號係列衛星是先進的軍用通信衛星,采用靜止軌道,將在東經54°、175°和西經12°、135°赤道上空分別部署 4顆工作衛星和2顆備用衛星。每顆衛星裝有7個轉發器和10副不同類型的天綫,總帶寬為375兆赫,能夠以頻分多址、碼分多址和單路單載波多種通信體製工作,通信靈活,機動性和抗幹擾性強。雙軸萬嚮架圓盤天綫可控製點波束指嚮,使覆蓋區根據需要而移動;□叭天綫保證全球範圍覆蓋;1副61個饋源陣接收天綫和2副19個饋源陣發射天綫可根據需要改變覆蓋區的大小和形狀,並使功率獲得最佳分配,因而具有全球戰略通信和局部戰術通信的雙重功能。通信轉發器增益控製範圍可達39分貝。應用衛星上的通道開關通過地面遙控指令可與各種收發天綫組合交叉連接,提高了通信的可靠性和靈活性。S、X波段雙重遙控指令係統加強了衛星的生存能力。衛星采用公用艙設計(見航天器設計)既簡化了測試,又易於排除故障,還可以縮短衛星的研製周期。它可用“大力神”號運載火箭發射,也可用航天飛機發射,還具有為同時發射兩顆衛星的結構接口。
    軍用通信衛星今後正嚮更高頻段(上、下行為44/20吉赫)方向發展。選擇更高的頻率可使收發波束變窄,實現跳頻範圍大,減少被竊聽和受幹擾的可能,也可使地面天綫等設備小型化,使通信終端具有更好的機動性。通過電子、機械或兩者相結合的方式控製波束的形狀、大小和方向,可進一步提高通信的靈活性和抗幹擾能力,尤其是采用可控零點指嚮的相控陣天綫後能切斷來自覆蓋區內任何點的幹擾信號。衛星采取防電磁脈衝和核輻射的保護措施,可提高衛星在直接攻擊和核爆炸情況下的生存能力。
     (張照炎)
    
包含詞
重視軍用通信衛星蘇聯/俄羅斯軍用通信衛星北大西洋條約組織軍用通信衛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