鱸亞目 : 水産飼料 > 軍曹魚科
目錄
No. 1
  軍曹魚科 rachycentridae
  分類學地位 taxonomy
  |__真核生物域 eukarya
  |__動物界 fauna
  |__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__脊椎動物亞門 vertebrata
  |__有頜上綱 gnathastomata
  |__硬骨魚綱 osteichthyes (魚綱 pisces__硬骨魚係)
  |__幅鰭亞綱 subclass neopterygii
  |__棘鰭總目 acanthopterygii
  |__鱸形目 perciformes
  |__鱸亞目 percoidei
  |__鱸總科 percoidea
  體延長而近於圓柱狀。頭部平扁而寬;口裂端位,前上頜骨不能伸縮,上頜骨末緣僅達眼眶前緣下方。上下頜具絨毛狀之寬齒帶;鋤骨、齶骨及舌面均具齒。眼小,有狹脂眼瞼。體被小圓鱗,埋於皮膚之下;側綫在前方略有彎麯,尾柄兩側無隆起棱脊。有擬鰓;鰓膜不相連,並在喉峽部遊離;鰓被架7;鰓耙短狀。第一背鰭硬棘vi-xi,短小而分離,可收匿於溝中;第二背鰭硬棘i-iii,有鰭膜相連,後接軟條26-33,基底較長,前方鰭條高,似鐮刀狀;臀鰭與第二背鰭相對,但較短,硬棘ii-iii,軟條22-28;尾鰭深凹入;胸鰭低位,小形、尖銳;腹鰭位於胸鰭基底之前。脊椎骨數25。最大體長可達150公分。全世界僅1屬1種,即是軍曹魚(海鱺 rachycentron canadum)(nelson, 1994)。為外海中表層巡遊性魚類,棲息水域極廣,除了大陸架區,在大洋中亦可見其蹤跡。性兇猛,主要以甲殼類、魚類、烏賊等為食。廣泛分佈於全球溫暖水域(東太平洋除外)。臺灣主要分佈於東部及南部海域,南部亦有箱網養殖。
  軍曹魚養殖技術
  軍曹魚別名海鱺、竹五、海甘草、海竺魚。廣布於太平洋、印度洋及西南太平洋,北至我國東海與黃海各處,衹不見於太平洋的東部。軍曹魚體圓長,頭平扁而寬,口前位,近水平而寬闊,體背部黑褐色,下接明顯的銀色縱帶,腹部灰白色。背鰭硬棘短且分離,臀鰭具2~3枚弱棘。幼時尾鰭呈圓形,成體尾鰭則內凹呈半月狀。一般體長可達2米,重50公斤。卵浮性。常於大陸架外近海捕獲,常有魚卵寄生其上,以甲殼類為主要食物。
  該魚在海南人工育苗成功,已可大批量生産。人工孵化後35日軍曹魚苗全長可達10釐米左右。養殖半年可達1~2千克,1年可達3~5千克,2年可達10千克。在養殖過程中,尾鰭形狀有變化,在130釐米時尾鰭為尖尾形,180釐米尾鰭略成截形;300釐米以上,尾鰭漸變為深叉形,上葉略長於下葉。養殖過程中,仔魚和魚苗大小要分篩,以免互相殘食。
英文解釋
  1. n.:  Rachycentrida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