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侯將軍 : 軍事 > 軍事傢
目錄
軍事傢的定義 The definition of military strategist
  具有對軍事活動實施正確指引或是擅長具體負責軍事行動的實施的人。一般能被稱為軍事傢者多為軍隊最高統帥或高級將領,籠統的概括,戰略傢、戰術傢和軍事理論傢都可稱為軍事傢
  世界軍事史上著名的軍事傢:亞歷山大、漢尼拔、拿破侖、愷撒、西庇阿、托洛茨基等。
  我國軍事史上著名的軍事傢:呂尚、孫武、曹操、吳起、孫臏、白起、韓信、成吉思汗、朱德等。
  戰略傢:戰略傢要目光長遠,縱觀整個戰局,能從全面的角度剖析戰爭本身,並且能提出正確的戰略方針引導軍隊獲勝。目前商業界的成功人士也多被稱為戰略傢。例如:韓信、諸葛亮、毛澤東、孫武、馬歇爾、漢尼拔等。
  軍事理論傢:軍事理論傢一般是以學術見長,他們會提出一些軍事觀點、作戰策略,給軍事傢們以參考,有的還會整理自己的學術觀點完成著作,腦力勞動相對明顯。例如:呂尚、孫武、孫臏、吳起、剋勞塞維茨、杜黑、沙波什尼科夫等。
  戰術傢:與戰略傢和軍事理論傢不同,戰術傢要親臨一綫指揮戰鬥,製定作戰計劃。同時還要具備堅毅、勇敢的性格,靈活多變的指揮藝術,一般戰術傢是軍隊的指揮官。例如:韓信、亞歷山大大帝、拿破侖一世、朱可夫、隆美爾等。
  當然,也存在着以上三者都容為一身的軍事傢
  有時也可按種類劃分,像空戰軍事傢(阿諾德、陳納德)、陸戰軍事傢和海戰軍事傢(納爾遜、尼米茲、鄧尼茨)。
成為軍事傢的條件 Become a strategist conditions
  想成為軍事傢並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而需要長期研究戰略、戰術,熟悉兵法,積纍大量軍事知識,並在戰場上得到應用,指導軍隊獲勝,同時還要對戰爭後果負責。
  在很久之前的古代,世界上的一些國傢就開設了專門的軍事院校,培養軍事人才。目前世界上的一些國傢也擁有軍事院校,像中國的黃埔軍校(後來隨蔣介石率領的國民黨軍隊在內戰中戰敗,退守臺灣,黃埔軍校也隨之搬遷到臺灣。目前大陸軍事院校的最高學府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美國的西點軍校、英國的桑赫斯特皇傢軍事學院和俄羅斯的伏竜芝軍事學院,以上這些軍校並稱為世界四大軍校。
軍事傢的特點 Features strategist
  1、堅毅勇敢、沉着冷靜
  代表人物:李廣
  一次匈奴入侵上郡(郡治膚施,今陝西榆林東南魚河堡),景帝派一個寵信宦官同李廣一起統率和訓練軍隊抗擊匈奴。一次宦官帶幾十個騎兵出獵,路遇三名匈奴人騎士,與其交戰,結果,匈奴人射殺了所有隨從衛士,還射傷宦官,宦官慌忙逃回報告給李廣。李廣認定三人是匈奴的射雕手,於是親率百名騎兵追趕三名匈奴射雕手。
  匈奴射雕手因無馬而步行,幾十裏後被追上,李廣命令騎兵張開左右兩翼,自己親自射殺二名匈奴射雕手,生擒一名。剛把俘虜縛上馬往回走,匈奴數千騎兵趕來,見到李廣的軍隊,以為是漢軍誘敵的疑兵,都大吃一驚,立刻上山擺開陣勢。李廣的一百名騎兵,也十分害怕,都想掉轉馬頭往回奔。李廣說:“吾去大軍數十裏,今如此以百騎走,匈奴追射我立盡。今我留,匈奴必以我為大軍之誘,必不敢擊我。”(《史記·李將軍列傳》)李廣命令所有的騎兵說前進,一直走到離匈奴陣地不到二裏多路的地方纔停了下來。李廣又下令道:“皆下馬解鞍!”(《史記·李將軍列傳》)他手下的騎兵說:“虜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史記·李將軍列傳》)李廣說:“彼虜以我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堅其意。”(《史記·李將軍列傳》)匈奴騎兵果真不敢冒攻。這時一名騎白馬的匈奴將領出陣來監護他的士兵。李廣騎上馬,帶十幾個騎兵,射殺白馬將,然後重回到他的隊裏,卸下了馬鞍。他命士兵都放開馬匹,睡臥地上。這時天色已晚,匈奴兵始終覺得他們可疑,不敢前來攻擊。半夜時分,匈奴以為漢軍在附近有伏兵,想乘夜襲擊他們,便引兵而去。第二天一早,李廣回到了部隊。
  2、隨機應變
  代表人物:隆美爾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1942年盟軍在北非展開火炬行動,對德國非洲軍團的司令隆美爾發動攻擊。由於當時隆美爾的部隊嚴重缺少補給,沒有足夠的反坦剋炮,面對大量盟軍裝甲部隊的攻擊,形勢非常緊急。這時隆美爾突發奇想,他讓士兵將88毫米防空炮平放來對付盟軍的坦剋,它威力巨大的穿透力使其能輕易擊毀盟軍的坦剋以及裝甲車輛,即使是令德軍非常頭痛的馬提爾達2號步兵坦剋的正面裝甲都可以輕易貫穿,讓盟軍吃到許多苦頭。後來盟軍知道這一情況後,對隆美爾贊嘆不已。
  3、出奇製勝
  代表人物:山本五十六、麥剋阿瑟、古德裏安
  偷襲珍珠港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高層擔心,一旦日美雙方開戰,美國海軍艦隊必將在太平洋上對日軍進行海上封鎖。所以身為日本聯合艦隊的司令的山本五十六,提出了偷襲珍珠港的計劃,以提前打擊美國的太平洋艦隊力量。此次行動並沒能引起美國方面的高度重視,以致日軍偷襲珍珠港時,美軍毫無還手之力。
  這次戰役,日本海軍以極小的代價給駐守在珍珠港內的美軍造成了慘重的損失,數千人死亡,大量軍艦被擊沉或擊傷,使美國海軍在短期內不能給日本海軍造成威脅,從此山本五十六名聲大振。
  仁川登陸
  朝鮮戰爭期間,“聯合國軍”於1950年9月在朝鮮仁川地區進行的戰略性登陸戰役,名為“仁川登陸戰役”。1950年8月,“聯合國軍”和韓國軍隊在朝鮮人民軍連續打擊下,退守釜山、大丘地區。雙方在洛東江兩岸對峙。“聯合國軍”總司令、美陸軍五星上將D.麥剋阿瑟為解除人民軍對釜山的包圍,切斷人民軍後方補給綫,圍殲人民軍主力,進而輓回敗局並占領全朝鮮,决定在朝鮮半島中部西海岸仁川地區實施登陸戰役。
  結果。“聯合國軍”以傷亡1.2萬人的代價取得登陸戰役的成功。此役,朝鮮人民軍後方空虛,抗登陸防禦薄弱;“聯合國軍”占有絶對優勢,掌握製海、製空權,且選擇潮差大、航道窄、地形不利的地區登陸,並廣泛實施佯動,達成戰役突然性。
  閃擊東歐
  二戰初期,納粹德國以古德裏安為首的軍事傢們打造的閃擊戰,攻勢凌厲,似乎無往而不利,27天內徵服了波蘭,1天內徵服丹麥,23天內徵服挪威,5天內徵服荷蘭,18天內徵服比利時,39天內徵服號稱“歐洲最強陸軍”的法國,在進攻蘇聯的初期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閃擊戰確實曾輝煌一時,堪稱戰爭史的一大經典。閃擊戰挾最新高技術兵器以最小的損失,突然、迅速地達成戰爭目的,其理論魅力至今依然不減。研究“信息+閃擊戰”可能演變的“信息化閃擊戰”,利於我們在未來戰爭中防範新的閃擊戰,並在作戰中尋找更多的製勝之機。可以說在熱兵器時代,古德裏安把閃擊戰發揮的淋漓盡致,就戰果而言,他的指揮真的可稱的上是藝術。
  4、目光長遠、縱觀全局
  代表人物:馬歇爾、范蠡
  先歐後亞
  自從當上美國陸軍參謀長後,馬歇爾開始展現出他非凡的戰略眼光。可以說美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所有重大的軍事行動,都是馬歇爾參與製定的。尤其是他不顧他人的反對,堅决維護先歐後亞的戰略方針,以至盟軍通過正確的戰略方向打擊法西斯,縮短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持續的時間。
  忍辱負重
  公元前494年,吳越决戰,越王勾踐大敗。范蠡勸勾踐要有長遠的目光,於是采納了他的建議,范蠡、越王勾踐及勾踐夫人就一同到吳國做了人質。勾踐喂馬、勾踐的夫人掃馬糞,范蠡做飯,但是勾踐和范蠡始終未忘記報仇,就這樣過了幾年,勾踐的行為使吳王放鬆了警惕,吳王放他們回了國。回國後勾踐决心要報仇雪恨,終於在范蠡的幫助下,滅亡了吳國,在這其中范蠡無疑是最大的功臣,這些年他在吳國的苦也沒有白受。
  5、撰寫經典
  代表人物:孫武、剋勞塞維茨
  孫武——《孫子兵法》
  《孫子兵法》又稱《孫武兵法》、《吳孫子兵法》、《孫子兵書》、《孫武兵書》等,是中國古典軍事文化遺産中的璀璨瑰寶,是中國優秀文化傳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內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贍,邏輯縝密嚴謹。作者為春秋末年的齊國人孫武(字長卿)。一般認為,《孫子兵法》成書於專諸刺吳王僚之後至闔閭三年孫武見吳王之間,也即前515至前512年。全書分為十三篇,是孫武初次見面贈送給吳王的見面禮,事見司馬遷《史記》:“孫子武者,齊人也,以兵法見吳王闔閭。闔閭曰:子之十三篇吾盡觀之矣。”有用兵如《孫子》,策謀《三十六》的說法。
  《孫子兵法》成書於春秋末期,是我國古代流傳下來的最早、最完整、最著名的軍事著作,在中國軍事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軍事思想對中國歷代軍事傢、政治傢、思想傢産生非常深遠的影響,其已被譯成日、英、法、德、俄等十幾種文字,在世界各地廣為流傳,享有“兵學聖典”的美譽。
  剋勞塞緯茨——《戰爭論》
  《戰爭論》是剋勞塞維茨在總結以往戰爭特別是拿破侖戰爭的基礎上寫成的,全書共38篇124章;另有說明、作者自序,及作者在1810年至1812年為普魯士王太子講授軍事課的材料、關於軍隊的有機區分、戰術或戰術學講授計劃和提綱等附錄,約70餘萬字。第一篇,論戰爭的性質;第二篇,論戰爭理論;第三篇,戰略概論;第四篇,戰鬥;第五篇,軍隊;第六篇,防禦;第七篇,進攻(草稿);第八篇,戰爭計劃(草稿)。
  儘管該書是一部尚未完成的著作,但由於剋勞塞維茨註意運用德國古典哲學的辯證法考察戰爭問題,因而闡發了諸如:"戰爭無非是政治通過另一種手段的繼續"等一係列在戰爭理論中引起一場革命的主要思想。
中國當代36位軍事傢 36 contemporary Chinese military strategist
  毛澤東 1989年11月,經中央軍事委員會確定,33人被冠以“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傢”的稱號,1994年8月又確定增補3人,共計36人。他們是:毛澤東、周恩來、朱德、鄧小平、彭德懷、劉伯承、林彪、賀竜、陳毅、羅榮桓、徐嚮前、聶榮臻、葉劍英、楊尚昆、李先念、粟裕、徐海東、黃剋誠、陳賡、譚政、肖勁光、張雲逸、羅瑞卿、王樹聲、許光達、葉挺、許繼慎、蔡申熙、段德昌、曾中生、左權、彭雪楓、羅炳輝、黃公略、方志敏、劉志丹。其中有五位前國傢主要領導人,10位元帥,10位大將。有11人在新中國建立前獻身。
  1.毛澤東(1893~1976)
  偉大的馬剋思主義者,無産階級革命傢、軍事戰略傢、政治傢、理論傢,中國共産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毛澤東思想的主要創立者。湖南湘潭人。歷任中國共産黨中央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傢主席、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參與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提出農村包圍城市的大戰略方針,提出“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以及十大軍事原則等戰術條例,親自指揮第1-4次反“圍剿”鬥爭、四渡赤水、直羅鎮戰役。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其間與周恩來、劉少奇、朱德、任弼時等領導人一起,審時度勢,“運籌帷幄之中,决勝千裏之外”。
  2.周恩來(1898~1976)
  偉大的馬剋思主義者,無産階級革命傢、政治傢、軍事傢和外交傢,中國共産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主要領導人之一,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建人之一。原籍浙江紹興,生於江蘇淮安。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八一南昌起義”領導人之一,參與指揮過第四次反“圍剿”鬥爭,製訂過平型關戰役、臺兒莊戰役的作戰計劃。
  3.朱德(1886—1976)
  周恩來 偉大的馬剋思主義者,無産階級革命傢、政治傢和軍事傢,中國共産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主要領導人之一,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建人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十大元帥之首。四川省儀隴縣人。“八一南昌起義”領導人之一,歷任紅軍總司令、八路軍總指揮(後改第十八集團軍總司令)、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協助毛澤東、周恩來等指揮第1—4次反“圍剿”鬥爭,與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任弼時一同領導解放戰爭。
  4.鄧小平(1904~1997)
  偉大的馬剋思主義者,無産階級革命傢、政治傢、軍事戰略傢、外交傢,中國共産黨、中國人民解放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領導人之一,中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鄧小平理論的創立者,歷任八路軍129師政治委員、第二野戰軍政治委員等職,四川廣安人。“百色起義”的主要領導人,與劉伯承等一同率領中原人民解放軍主力千裏躍進大別山,淮海戰役總前委書記。
  5.彭德懷(1898—1974)
  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建人和領導人之一,無産階級革命傢、軍事傢、政治傢,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湖南湘潭人,歷任紅一方面軍三軍團長、八路軍副總指揮、第一野戰軍司令員、國防部長兼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司令,指揮部隊參加長沙戰役、百團大戰、延安保衛戰、青化砭戰鬥、宜川戰役等著名戰役戰鬥,也是抗美援朝戰爭的直接指揮者。
  6.林彪(1907----1971)
  湖北黃岡人,軍事傢、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在革命戰爭中立下大功,歷任紅一方面軍一軍團長、八路軍(第十八集團軍)115師師長、第四野戰軍司令員(代號101)、國防部長、中央軍委第一副主席,黃埔軍校第四期學生,參與指揮過漳州戰役、平型關戰鬥、三下江南、四保臨江、血戰四平、遼瀋戰役、平津戰役等一係列著名戰役,總結出六個戰術原則:一點兩面、三三製、四快一慢、四組一隊、三種情況三種打法、三猛戰術,後來因為發動反革命政變而匆忙逃往蘇聯,在蒙古機毀人亡
  7.劉伯承(1892---1986)
  鄧小平 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建人和領導人,無産階級革命傢、軍事傢、政治傢,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被譽為“軍神”。重慶開縣人。“八一南昌起義”領導人之一。歷任紅一方面軍參謀長、八路軍129師師長、第二野戰軍司令員,畢業於伏竜芝軍事學院,參加過長徵,率領部隊進行七亙村戰鬥、長生口戰鬥、響堂鋪戰鬥,後與鄧小平率領中原解放軍主力千裏躍進大別山,嚴重威懾國民黨中心地帶,後又成為淮海戰役、渡江戰役、西南戰役、昌都戰役的主要發起人及指揮員。
  8.賀竜(1896—1969)
  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建人和領導人、無産階級革命傢、政治傢、軍事傢,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湖南省桑植縣人,歷任紅二方面軍總指揮,八路軍120師師長,第一野戰軍副司令員兼西北軍區司令員,是“八一南昌起義”領導人之一,抗戰時參與指揮忻口會戰、曹傢莊戰鬥、陳莊戰鬥,解放戰爭期間與薄一波同志負責戰場後勤工作。文化大革命期間被林彪黨羽迫害致死。
  9.陳毅(1901---1972)
  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建人和領導人,無産階級革命傢、政治傢、軍事傢、外交傢,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四川省樂至縣人。黃埔軍校武漢分校黨委書記,曾任紅四軍政治部主任、新四軍代軍長、第三野戰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代號501)等職,抗戰期間,任新四軍代軍長,多次打敗日寇襲擊。在解放戰爭中又與粟裕、譚震林等率部粉碎國民黨反動派對山東的三次重點進攻,是淮海戰役、渡江戰役、上海戰役的主要軍事指揮員。
  10.羅榮桓(1902---1963)
  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建人和領導人,無産階級革命傢、政治傢、軍事傢,傑出的軍隊政治工作者,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湖南省衡東縣人。歷任紅一軍團政治部主任、八路軍115師政治部主任兼山東軍區司令員、第四野戰軍政治委員(代號102)等職,抗日戰爭期間,與陳光率領115師一部開闢山東抗日根據地,指揮梁山戰鬥,予日軍重大殺傷,與劉亞樓等協助林彪率百萬大軍指揮遼瀋戰役、平津戰役等重大戰役,建國後兩次擔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主任。
  11.徐嚮前(1901---1991)
  十大元帥 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建人和領導人,無産階級革命傢、軍事傢,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山西省五臺縣人,曾經擔任紅四方面軍總指揮,八路軍129師副師長兼第一縱隊司令員、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8兵團司令等職,黃埔軍校第一期學生,1933年11月至1934年8月,與陳昌浩指揮所部抗擊國民黨軍20多萬人的“六路圍攻”,商潢戰役,擊敗國民黨精銳第2師,師長湯恩伯大敗而逃,蘇傢埠戰役,使用圍點打援戰術,大獲全勝。後在抗日戰爭期間參與指揮響堂鋪伏擊戰等一係列戰鬥,於日寇重大殺傷。解放戰爭期間,同周士第等指揮第一兵團使用“土行孫”戰法,用坑道爆破戰術一舉攻剋臨汾。建國後擔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國防部長等職。
  12.聶榮臻(1899---1992)
  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建人和領導人,無産階級革命傢、軍事傢、政治傢,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四川省江津縣人,黃埔軍校政治教官。土地革命戰爭期間任紅一方面軍第一軍團政治委員,參與指揮漳州戰役,抗日戰爭爆發後,任八路軍第115師副師長、政治委員,參與指揮平型關戰鬥,取得全國抗戰開始後的第一個大勝利。1937年11月,任晉察冀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在晉察冀3省邊界地區創建了敵後第一個抗日根據地。1939年鼕指揮雁宿崖、黃土嶺戰鬥,擊斃被日軍稱為名將之花的阿部規秀中將旅團長,解放戰爭期間,任華北軍區司令,參與指揮大清河戰役、石傢莊戰役、平津戰役等重大戰役。建國後擔任中國人民解放軍代總參謀長,參與領導我國國防事業。
  葉挺 13.葉劍英(1897---1986)
  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建人和領導人,無産階級革命傢、軍事傢,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廣東省梅縣人,黃埔軍校1927年7月,葉劍英秘密加入中國共産黨,參加了南昌起義,12月11日,他與張太雷、葉挺等領導了廣州起義,任工農紅軍副總指揮,後長期擔任紅軍、八路軍、中央軍委參謀長等職。
  14.葉挺(1896~1946)
  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建人之一,無産階級軍事傢,廣東惠陽人。1925年回國,參加中國共産黨。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曾任國民革命軍獨立團團長、二十四師師長、十一軍軍長。1927年先後參加南昌起義和廣州起義。曾指揮過汀泗橋戰役、賀勝橋戰役等一係列著名戰役,後擔任新四軍軍長。1946年再度入黨,後因飛機失事,與博古、王若飛等不幸逝世。
  15.楊尚昆(1907~1998)
  中國人民解放軍領導人,軍事傢。四川潼南縣人。
  16.李先念(1909---1992)
  中國人民解放軍領導人,軍事傢。湖北黃安(今紅安)人,曾指揮部隊進行中原突圍。
  17.粟裕(1907—1984)
  十大大將 中國人民解放軍十大大將之首,無産階級革命傢、戰略傢、戰術傢。湖南會同縣人,擅長指揮大兵團作戰,歷任紅十軍團參謀長、新四軍第二支隊副司令、第三野戰軍副司令員兼第二副政委(代號502)。1940年7月,陳毅、粟裕率新四軍7000多人,挺進蘇北。9月,創建了以黃橋為中心的蘇北抗日根據地,粟裕任副總指揮。10月4日,黃橋戰役打響,雖敵衆我寡,但粟裕以其卓越的膽識和智慧排兵布陣,采取誘敵深入,分割包圍,突然襲擊的戰法,在運動戰中殲敵,以極少的兵力取得輝煌戰績。殲敵11000多人,繳獲大批軍需物資、槍支彈藥。黃橋决戰的勝利完成了開闢蘇北的戰略任務,打開了華中抗戰的新局面,後任華東野戰軍副司令員,指揮蘇中戰役,以3萬對敵頑12萬人,他嫻熟地運用“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的戰術原則,七戰七捷,殲敵5.3萬人,後率華中部隊轉入山東外綫作戰,於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全殲敵王牌74師於孟良崮。後任代司令員,與譚震林等指揮過淮海戰役等著名戰役,殲敵55萬多人,劉伯承元帥認為,粟裕為我黨最優秀之將領。
  18.徐海東(1900~1970)
  中國人民解放軍大將,軍事傢,湖北省黃陂縣人,在陝北長期對頑固派作戰,歷任紅25軍軍長、紅十五軍團長,率部參加直羅鎮戰役,抗戰期間任八路軍115師344旅旅長,率部參加“平型關大捷”,戰鬥時指揮344旅將士,將敵人分割在10裏狹溝內,展開白刃戰、肉搏戰,取得重大勝利。
  19.黃剋誠(1902~1986)
  中國人民解放軍大將,軍事傢。湖南省永興縣人。歷任八路軍115師344旅政委、第四野戰軍副司令員、國防部副部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內戰爆發前建議出兵東北,四平保衛戰時部隊防禦失利,黃剋誠要求林彪主動撤出軍隊,表現出不俗的戰略眼光。
  20.陳賡(1903---1961)
  中國人民解放軍大將,軍事傢。湖南省湘鄉縣人。1926年秋,被派到蘇聯學習,1927年初回國,8月參加南昌起義。歷任紅軍幹部團團長、八路軍129師386旅旅長、第二野戰軍第四兵團司令、中國人民志願軍代司令員、國防部副部長、抗法援越軍事顧問。土地革命戰爭期間率幹部團參加土城戰役,其軍事才能被毛澤東肯定:“陳賡能當軍長!”抗戰期間,指揮神頭嶺戰鬥、長樂村戰鬥、香城固戰鬥,給日軍重大殺傷,解放戰爭期間,率部參加淮海戰役,後又參與指揮廣東戰役。後又參與創辦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
  21.譚政(1906~1988)
  中國人民解放軍大將,軍事傢。湖南省湘鄉縣人,曾擔任第四野戰軍政治部主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主任,參與指揮遼瀋戰役,是我黨我軍不可多得的軍隊政治工作人才。
  22.肖勁光(1903-1989)
  中國人民解放軍大將,軍事傢。湖南長沙人,抗戰期間任八路軍留守兵團司令,解放戰爭期間,任東北野戰軍第一兵團司令、第四野戰軍副司令員等職,率部指揮四保臨江,在遼瀋戰役中負責圍困長春,後又指揮衡寶戰役,1950年被任命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司令。
  23.張雲逸(1892-1974)
  中國人民解放軍大將,軍事傢。廣東文昌(今屬海南省)人。1929年12月,參與領導百色起義;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中國工農紅軍第7軍軍長,參與創建右江蘇區,後又任新四軍第3支隊司令。解放戰爭期間,任華東軍區副司令員。
  24.羅瑞卿(1906-1978)
  中國人民解放軍大將,軍事傢。四川省南充人,黃埔軍校武漢分校學生。與楊得志、耿飈率部參與平津戰役,1959年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1965年受到林彪反革命集團誣陷,文化大革命期間遭到種種迫害,林彪死後被平反。
  25.王樹聲(1905~1974)
  中國人民解放軍大將,軍事傢。湖北省麻城縣人,參加了黃麻起義,後任西路軍副司令,參與過中原突圍。
  26.許光達(1908~1969)
  中國人民解放軍大將,軍事傢,年齡最小的大將。湖南省長沙人,解放戰爭期間任第一野戰軍第二兵團司令,參與指揮宜川戰役,取得重大勝利。文化大革命期間因所謂“二月兵變”被迫害致死。
  27.許繼慎(1901-1931)
  中國工農紅軍高級指揮員,軍事傢。安徽六安人。
  28.蔡申熙(1906-1932)
  中國工農紅軍高級指揮員,軍事傢。湖南醴陵人。
  29.段德昌(1904-1933)
  中國工農紅軍高級指揮員,軍事傢。湖南南縣人。
  30.曾中生(1900---1935)
  中國工農紅軍高級指揮員,軍事傢。湖南資興人。
  左權 31.左權(1905---1942)
  中國工農紅軍和八路軍高級指揮員、軍事傢。湖南醴陵人,黃埔軍校第一期學生,後又轉入蘇聯伏竜芝軍事學院學習。曾擔任八路軍副參謀長,協助彭德懷指揮百團大戰。1942年犧牲。
  32.彭雪楓(1907-1944)
  中國工農紅軍和新四軍高級指揮員,軍事傢。河南鎮平縣人。
  33.羅炳輝(1897-1946)
  中國工農紅軍和新四軍高級指揮員,軍事傢,被陳毅譽為“常勝將軍”,擅長遊擊戰術。雲南彝良縣人,土地革命戰爭期間任紅12軍軍長,參與指揮過第三次反“圍剿”鬥爭,抗戰時期任新四軍副軍長,1946年病逝。
  34.黃公略(1898~1931)
  中國工農紅軍高級指揮員,軍事傢。湖南湘鄉人。
  35.方志敏(1899---1935)
  中國工農紅軍高級指揮員,軍事傢。江西省弋陽縣人,發起過弋陽暴動,後任紅十軍團軍政委員會主席。1935年因敵人伏擊,兵敗被俘,犧牲時年僅36歲。
  36.劉志丹(1903---1936)
  中國工農紅軍高級指揮員,軍事傢。陜西保安縣(今改名志丹縣)人。
中國古近代著名軍事傢 Modern well-known ancient Chinese military strategist
  先秦
  商:伊尹
  周:呂尚(姜尚)、周公旦
  鄭:姬寤生(鄭莊公)
  齊:孫武(孫武長期在吳國任職)、孫臏、田忌、田單、管仲、田穰苴
  晉:先軫
  秦:白起、司馬錯、王翦、尉繚、孟明視
  趙:趙武靈王、趙奢、廉頗、李牧
  魏:吳起、樂羊
  宋:墨子
  吳:伍子胥、吳王闔閭
  越:范蠡
  楚:項燕、成得臣
  燕:樂毅
  秦朝
  蒙恬、項羽(項籍)
  西漢
  韓信、周勃、周亞夫、李廣、衛青、霍去病
  東漢
  劉秀(漢光武帝)、鄧禹、馬援、祭遵、竇憲、曹操、周瑜
  三國
  魏國:司馬懿、鄧艾、鐘會、司馬師、司馬昭
  蜀國:諸葛亮、姜維、蔣琬、費禕、李嚴
  吳國:陸遜、陸抗、諸葛恪
  西晉
  杜預、羊祜
  東晉十六國
  前秦:王猛
  東晉:謝安、桓溫、王鎮惡
  前燕:慕容恪
  後燕:慕容垂
  南北朝
  宋:劉裕、檀道濟、劉穆之
  梁:梁武帝、韋睿
  陳:陳霸先
  北魏:拓跋燾、魏孝文帝
  東魏:高歡
  西魏:宇文泰
  北周:韋孝寬
  北齊:斛律光
  隋朝
  韓擒虎、賀若弼、史萬歲、長孫晟、薛世雄
  唐朝
  李世民、李靖、郭子儀、張巡、李光弼、李孝恭、李績、李道宗
  五代十國
  後梁;朱溫
  後唐:李存勖
  後晉:石敬瑭
  契丹:耶律阿保機
  後周:周世宗
  北宋
  趙匡胤、曹彬、潘美、狄青
  遼國:蕭綽、耶律休哥
  西夏:元昊
  南宋
  嶽飛、韓世忠、張瀎、宗澤、孟珙、文天祥、吳玠
  金朝:完顔宗翰、完顔宗弼(金兀術)
  元朝(蒙古)
  成吉思汗、忽必烈、史天澤、蒙哥、木華黎、博爾術、哲別、劉整
  明朝
  朱元璋、徐達、常遇春、朱棣、戚繼光、袁崇煥、孫承宗、秦良玉
  清朝(後金)
  努爾哈赤、皇太極、多爾袞、鰲拜、年羹堯、左宗棠、曾國藩、馮子材、劉永福
  太平天國:洪秀全、石達開、李秀成
外國著名軍事傢 Famous foreign military strategist
  意大利(古羅馬)
  蓋烏斯·尤利烏斯·愷撒
  主要戰績:高盧戰爭
  美國
  喬治·華盛頓
  主要戰績:美國獨立戰爭
  尤裏西斯·辛普森·格蘭特
  主要戰績:維剋斯堡戰役
  林肯
  主要戰績:南北戰爭
  美國四星上將巴頓喬治·卡特利特·馬歇爾
  德懷特·艾森豪威爾
  主要戰績:諾曼底登陸
  小喬治·史密斯·巴頓
  主要戰績:西西裏登陸
  道格拉斯·麥剋阿瑟
  主要戰績:菲律賓戰役
  切斯特·威廉·尼米茲
  主要戰績:太平洋戰爭
  英國
  剋倫威爾
  主要戰績:納西比戰役
  納爾遜
  主要戰績:特拉法爾加海戰
  亞瑟·韋爾斯利(威靈頓)
  主要戰績:滑鐵盧戰役
  伯納德·勞·蒙哥馬利
  主要戰績:阿拉曼戰役
  俄羅斯(蘇聯)
  彼得一世
  主要戰績:波爾塔瓦戰役
  亞歷山大·蘇沃洛夫
  主要戰績:俄土戰爭
  米哈伊爾·庫圖佐夫
  主要戰績:1812年俄羅斯衛國戰爭(抗擊拿破侖的法軍)
  弗拉基米爾·伊裏奇·列寧
  主要戰績:蘇俄內戰
  約瑟夫·斯大林
  主要戰績:蘇德戰爭
  朱可夫
  主要戰績:莫斯科會戰、斯大林格勒戰役、庫爾斯剋會戰、列寧格勒會戰
  華西列夫斯基
  主要戰績:斯大林格勒戰役、遠東戰役
  羅科索夫斯基
  主要戰績:庫爾斯剋會戰
  法國
  查理大帝
  主要戰績:法蘭剋擴張戰爭
  拿破侖·波拿巴
  法國皇帝拿破侖主要戰績:拿破侖戰爭
  福煦
  主要戰績:馬恩河會戰
  霞飛
  主要戰績:馬恩河會戰、凡爾登戰役
  古巴
  菲德爾·卡斯特羅
  主要戰績:古巴革命戰爭
  馬其頓帝國
  亞歷山大大帝
  主要戰績:亞歷山大東徵
  迦太基(今突尼斯)
  漢尼拔
  主要戰績:坎尼戰役
  德國
  腓特烈大帝
  主要戰績:七年戰爭
  隆美爾
  主要戰績:北非戰爭
  曼施坦因
  主要戰績:蘇德戰爭
  古德裏安
  主要戰績:波蘭戰役
  日本
  織田信長:
  主要戰績:桶狹間合戰
  豐臣秀吉:
  主要戰績:統一日本
  武田信玄
  主要戰績:川中島合戰
  上杉謙信
  主要戰績:川中島合戰
  德川傢康
  主要戰績:關原合戰、統一日本
  山本五十六
  主要戰績:珍珠港事件
  委內瑞拉
  西蒙·玻利瓦爾
  主要戰績:拉丁美洲解放戰爭
  阿根廷
  何塞·德·聖馬丁
  主要戰績:拉丁美洲解放戰爭
  朝鮮——韓國
  金日成
  主要戰績:中國東北對日遊擊戰爭、朝鮮戰爭
  全奉準
  主要戰績:甲午農民戰爭
英文解釋
  1. n.:  militarist,  soldier,  strategist
相關詞
將軍歷史人物名將三國百科大全古巴人物政治傢
國傢領導人春秋吳國魏國作傢個人簡介民族英雄名人
明朝百科辭典革命烈士新四軍老戰士粵軍第二次世界大戰CPU美國總統
美國五星上將更多結果...
包含詞
軍事傢們十大軍事傢
中國軍事傢古代軍事傢
日本軍事傢德國軍事傢
俄國軍事傢著名軍事傢
傑出的軍事傢趙國的軍事傢
中國歷代軍事傢歷史名人軍事傢
影響世界100個軍事傢未來軍事傢必讀之經典會戰
朱可夫:蘇聯元帥,軍事傢葉挺:軍事傢,名將
李靖:唐朝軍事傢陸遜:三國時期吳國軍事傢
韓信:秦末漢初著名軍事傢孫臏:戰國時期著名軍事傢
周瑜:三國時期軍事傢我的一生是在打仗中度過的軍事傢毛澤東
潘興:美國軍事傢,陸軍上將鄧尼茨:德國海軍元帥,軍事傢,納粹德國潛艇部隊奠基人,第二次世界大
司馬懿:三國時期軍事傢、政治傢諸葛亮孔明:三國時期著名軍事傢、政治傢
中華民國時期軍事傢馮玉祥簡介十一位犧牲在建國前的中共無銜軍事傢
分類詳情
張開趙國的軍事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