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內蒙古博物館聯繫方式 地址: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新華大街2號。
電話:0471-6918767 6281487
郵編:010020
內蒙古博物館投訴電話 呼和浩特市旅遊投訴電話:0471-4606516
內蒙古自治區旅遊投訴電話:0471—6282653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內蒙古博物館門票價格 成人票價:10元
學生票價:(憑證件)5元 內蒙古博物館節慶活動 內蒙古草原旅遊節每年8月前後
呼和浩特一年一度的大型旅遊交易節,1991年9月舉辦了第一屆,以後每年的8月前後都會舉行。它是在那達慕大會的基礎上融經貿洽談、物資交流和競技比賽、文娛活動於一體的民間傳統節日,其規模、形式和內容遠比過去的那達幕大會要豐富。並在呼和浩特市內蒙古賽馬場舉行開幕式,邀請來自世界各國、港臺及國內各界人士參加,節日隆重熱烈,有摩托車隊、駱駝隊、馬術隊、武術隊、安代舞、摔跤(即搏剋)等表演節目,最引入註目的是男子“三技”比賽,即摔跤,賽馬和射箭比賽。
內蒙古烏蘭牧騎藝術節
每兩年在呼和浩特市舉辦一次,各旗、縣烏蘭牧騎均前來參加會演,而且組織專傢評審,定出名次。烏蘭牧騎,蒙古語意為“紅色文化工作隊”,他們為中國少數民族藝術事業作出了可喜的貢獻。
烏蘭牧騎藝術節有時與內蒙草原旅遊節、內蒙那達慕大會(蒙古遊戲節)同時舉行,既可增添節日歡慶氣氛,又為開展草原旅遊事業助興,是內蒙人民最喜愛的節日之一。
烏蘭牧騎建隊以來,培養和造就了一批優秀的少數民族藝術人才,他們多為藝術院校畢業生,具有較高文化程度和藝術修養。如著名作麯傢圖力古爾;歌唱傢牧蘭、拉蘇榮、朝魯;舞蹈傢熬德木勒、敖登格日勒;麯藝表演藝術傢道爾吉仁欽;馬頭琴演奏傢達日瑪等。
內蒙古博物館開放時間 9:00-17:00(夏季)
10:00-16:00(鼕季)
星期二休館 內蒙古博物館最佳旅遊時間 呼和浩特屬半幹濕的中溫帶季風氣候,具有降水量少而不均、寒暑變化劇烈的顯著特點。鼕季漫長而寒冷,其中1月最冷,最低氣溫零下25℃至45℃。晝夜溫差極大,夜裏比白天溫度要低20℃,所以即使夏季去呼和浩特也要帶長袖衣服。災害性天氣有春旱和鼕季暴風雪。呼和浩特屬半幹濕的中溫帶季風氣候,具有降水量少而不均、寒暑變化劇烈的顯著特點。鼕季漫長而寒冷,其中1月最冷,最低氣溫零下25℃至45℃。晝夜溫差極大,夜裏比白天溫度要低20℃,所以即使夏季去呼和浩特也要帶長袖衣服。災害性天氣有春旱和鼕季暴風雪。
每年4至10月,是呼和浩特最佳旅遊季節。要是去草原,最好是在7月中旬至9月初前往,這時的草原景緻迷人,而且正好有一年一度的“那達慕”大會舉行,屆時,逛古召,登古塔,觀賽馬,騎馬馳騁草原,其樂無比。
內蒙古博物館交通圖 內蒙古博物館特別提醒 如果你對內蒙古民間工藝品感興趣的話,不妨到錫林北路的內蒙古文物總店去逛逛,沒準會有點意外的收穫。 內蒙古博物館美食 呼和浩特的餐飲以山野風味為主要特色。人們來此既可一飽眼福,又可一飽口福。
呼和浩特用餐十分方便,城內城外既能遍嘗兼具南北風味的菜餚,又可大嚼草原野味。狍子肉、山雞肉、山野菜、野生蘑菇……林林總總的野味佳餚,風味美食,品種豐富,隨君挑選。風味佳餚有烤全羊、扒肉、烤羊腿、奶皮子、奶豆腐、馬奶酒、昭君酒等。其中手扒肉和烤全羊最為出色,火焰上整衹肥羊烤得嗶叭作響,脆皮焦黃,遍體流油,香氣撲鼻,令人垂涎。
衹是“好貨不便宜”,此類菜要價特貴。一隻不算太大的烤全羊,竟開價1000元! 內蒙古博物館住宿 呼和浩特目前已有涉外飯店數十傢,其中星級飯店十數傢,還有數十傢國內旅遊定點飯店,可以基本滿足衆多遊客不同層次需求。
城裏除星級賓館外,還有一些旅館或招待所,基本設備及衛生條件尚可,服務態度較好,價格也比較低廉,對遊客而言,是經濟實惠的下榻之處。
當然也可到郊區牧民傢中或蒙古包中做客並藉宿。牧民民風淳樸,豪爽好客,一定會熱情招待,當然,去時最好準備一些小紀念品之類以示感謝。 內蒙古博物館購物 呼和浩特匯集了內蒙古各地的土特産品。買土特産品,可到街頭集市貿易場所,相信是最佳選擇。那裏有當地最大的農副産品市場,各色土特産品琳琅滿目,價廉物美,無所不有,令人目不暇接。買名特産品,可到新城西街的新世紀廣場,中山西路的天元商廈,或五塔東街的滿都拉商貿大廈。
內蒙古博物館交通 以市區為中心闢有近二十條公共汽車綫路,通往城區各地。在火車站有1路公共汽車通往舊城,7路公共汽車通往新城。有數千輛出租車,遍及城市公共場所及大街小巷,晝夜服務。 內蒙古博物館玩法 參觀博物館內的內蒙古歷史文物、內蒙古歷史文物、內蒙古民族文物、內蒙古近現代文物等。
內蒙古博物館座落在自治區首府呼和浩特市中心,成立於1957年5月1日,是全區唯一的自治區級綜合性博物館,也是全國少數民族地區最早建立的博物館。全館建築面積15000餘平方米,展廳面積7000平方米。
內蒙古博物館的展廳大樓造型別緻,極具民族特色。樓頂塑有凌空奔馳的駿馬,象徵着內蒙古的吉祥與騰飛,該建築從建成之日起就成為自治區首府標志性建築之一。
內蒙古博物館藏品達十萬餘件(套),根據藏品種類劃分為:一、內蒙古古生物化石標本。內蒙古博物館收藏的古生物化石匯集了內蒙古的化石珍品,反映了內蒙古古生物化石的概況、生物進化的歷程、戈壁滄桑變遷的奇跡。距今二億二千五百萬年到六千五百萬年前的中生代,內蒙古曾是恐竜等爬行類動物生息的樂園,並成為當今世界馳名的恐竜化石産區。有體型巨大的查幹諾爾竜、形態各異的鸚鵡嘴竜、似鳥竜、鴨嘴竜、原角竜等化石骨架;禽竜、劍竜、翼竜、甲竜、蜥腳竜、恐竜蛋、恐竜胚胎、恐竜足跡等化石精品。距今六千五百萬年至一萬年前的新生代,是內蒙古哺乳動物鼎盛時代,引人入勝的巨型猛獁象、埋藏奇特的兩具披毛犀,堪稱“中華之最”。所有古生物化石收藏呈現出時代全、門類多、分佈廣、保存好的特點,從二十五億年前到一百萬年前,幾無缺環。當我們把知識性與趣味性融入展覽陳列中,仿佛把觀衆帶往那遙遠而神奇的遠古時代,遨遊在內蒙古史前生命的王國中。
二、內蒙古歷史文物。內蒙古地區自古以來就是北方少數民族活動的大舞臺,不同時代的歷史文物造型獨特,具有鮮明的草原文化特色。匈奴、東鬍、鮮卑、突厥、契丹、党項、女真、蒙古等中國古代北方草原遊牧民族的文物構成了歷史文物藏品的特色。鄂爾多斯市出土的匈奴王鷹形金冠飾、虎牛咬鬥紋金帶飾等,是匈奴文化的瑰寶;赤峰市出土的麯刃青銅短劍是東鬍民族遺物;烏蘭察布市發現的金竜佩飾、馬頭鹿角形金冠飾、牛頭鹿角形金冠飾、金步搖冠飾是鮮卑貴族使用過的裝飾品;赤峰市出土的雙魚竜紋銀盤、魚竜紋銀壺、波斯銀壺等是與唐代“草原絲綢之路”有密切關係的一批重要文物;造型各異的雞冠壺和赤峰市遼駙馬墓出土的鎏金、瑪瑙、銀質馬飾具,是遼代文物的精品。內蒙古博物館的歷史文物對弘揚祖國民族文化,宣傳內蒙古悠久歷史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受到國內外各界人士的歡迎與好評。
三、內蒙古民族文物。民族文物中蒙古族的藏品位居全國各博物館之首,鄂倫春、鄂溫剋、達斡爾等少數民族的藏品,從各方面反映出這些少數民族的生産生活特色,讓人耳目一新。蒙古族文物係統反映了蒙古族民間的生産生活、文化藝術和宗教信仰。藏品中以製做精緻的各式馬鞍具,不同地區不同類型的蒙古族頭飾、服飾最為罕見,有些成組成套的服飾已成絶品了。鄂倫春、鄂溫剋、達斡爾族文物突出反映這三個民族各自不同的生産方式和生活習俗。鄂倫春族的各種漁獵工具、鄂溫剋族的馴鹿、達斡爾族的民間藝術都突出反映了他們創造的風格古樸、藝術精湛的樺樹皮、狍皮文化。此外我們對回族、滿族、朝鮮族等少數民族文物的收藏,也有相當數量。
四、內蒙古近現代文物。內蒙古博物館所收藏的近現代文物中以革命文物最為豐富,反映了內蒙古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下,從一九一九年“五四”運動到一九四九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所經歷三十年的革命鬥爭歷程。這些藏品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生動教材,更是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載體。一九二二年中國共産黨在《二大宣言》中,明確提出解决少數民族問題的綱領。中共北方區委負責人李大釗、鄧中夏、趙世炎等同志深入北京蒙藏學校,培養了烏蘭夫、奎壁、吉雅泰、多鬆年、李裕智、榮耀先、高布澤博、趙誠、佛鼎等蒙古族先進青年。一九四五年黨中央派烏蘭夫等同志到內蒙古領導各族人民開展自治運動。一九四七年五月一日,內蒙古自治區在烏蘭浩特宣告成立。
據此內蒙古博物館組成四個基本陳列,《內蒙古古生物化石陳列》、《內蒙古歷史文物陳列》、《內蒙古民族文物陳列》、《內蒙古革命文物陳列》,常年對外展出,內蒙古博物館一直努力不懈地擔當起嚮大衆宣傳科學文化的陣地作用,服務於社會,不斷滿足人民群衆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 內蒙古博物館不僅是內蒙古地區文物和標本的主要收藏機構及宣傳教育機構,也是博物館學、歷史學、民族學、古生物學等學科的學術研究機構。其研究成果主要體現在展覽陳列中,此外在國內外的陳列展覽中共出版文物圖錄十餘册,數百篇論文在區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
由於內蒙古博物館的藏品豐富,極具民族特色,所以籌辦的各項精品展覽還邁出國門走嚮世界,先後赴美國、加拿大、法國、新西蘭、日本、韓國等國傢及港澳臺地區展出四十餘次,受到當地觀衆的熱烈歡迎。內蒙古的民族文化是對全人類文化的豐富與貢獻,通過我們精心籌備的展覽,不僅將內蒙古地區豐富的文化傳播到世界各地,同時也加強了國際間的交流,擴大和強化了中國文化在國際上的影響。內蒙古博物館將緊跟中國博物館事業發展的步伐,推陳出新,為弘揚博大精深的草原文化再續輝煌。 |
|
內蒙古博物館收藏的古生物化石匯集了內蒙古的化石珍品,反映了內蒙古古生物化石的概況、生物進化的歷程、戈壁滄桑變遷的奇跡。距今二億二千五百萬年到六千五百萬年前的中生代,內蒙古曾是恐竜等爬行類動物生息的樂園,並成為當今世界馳名的恐竜化石産區。有體型巨大的查幹諾爾竜、形態各異的鸚鵡嘴竜、似鳥竜、鴨嘴竜、原角竜等化石骨架;禽竜、劍竜、翼竜、甲竜、蜥腳竜、恐竜蛋、恐竜胚胎、恐竜足跡等化石精品。距今六千五百萬年至一萬年前的新生代,是內蒙古哺乳動物鼎盛時代,引人入勝的巨型猛獁象、埋藏奇特的兩具披毛犀,堪稱“中華之最”。所有古生物化石收藏呈現出時代全、門類多、分佈廣、保存好的特點,從二十五億年前到一百萬年前,幾無缺環。當我們把知識性與趣味性融入展覽陳列中,仿佛把觀衆帶往那遙遠而神奇的遠古時代,遨遊在內蒙古史前生命的王國中。 |
|
內蒙古地區自古以來就是北方少數民族活動的大舞臺,不同時代的歷史文物造型獨特,具有鮮明的草原文化特色。匈奴、東鬍、鮮卑、突厥、契丹、党項、女真、蒙古等中國古代北方草原遊牧民族的文物構成了歷史文物藏品的特色。鄂爾多斯市出土的匈奴王鷹形金冠飾、虎牛咬鬥紋金帶飾等,是匈奴文化的瑰寶;赤峰市出土的麯刃青銅短劍是東鬍民族遺物;烏蘭察布市發現的金竜佩飾、馬頭鹿角形金冠飾、牛頭鹿角形金冠飾、金步搖冠飾是鮮卑貴族使用過的裝飾品;赤峰市出土的雙魚竜紋銀盤、魚竜紋銀壺、波斯銀壺等是與唐代“草原絲綢之路”有密切關係的一批重要文物;造型各異的雞冠壺和赤峰市遼駙馬墓出土的鎏金、瑪瑙、銀質馬飾具,是遼代文物的精品。內蒙古博物館的歷史文物對弘揚祖國民族文化,宣傳內蒙古悠久歷史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受到國內外各界人士的歡迎與好評。 |
|
民族文物中蒙古族的藏品位居全國各博物館之首,鄂倫春、鄂溫剋、達斡爾等少數民族的藏品,從各方面反映出這些少數民族的生産生活特色,讓人耳目一新。蒙古族文物係統反映了蒙古族民間的生産生活、文化藝術和宗教信仰。藏品中以製做精緻的各式馬鞍具,不同地區不同類型的蒙古族頭飾、服飾最為罕見,有些成組成套的服飾已成絶品了。鄂倫春、鄂溫剋、達斡爾族文物突出反映這三個民族各自不同的生産方式和生活習俗。鄂倫春族的各種漁獵工具、鄂溫剋族的馴鹿、達斡爾族的民間藝術都突出反映了他們創造的風格古樸、藝術精湛的樺樹皮、狍皮文化。此外我們對回族、滿族、朝鮮族等少數民族文物的收藏,也有相當數量。 |
|
內蒙古博物館所收藏的近現代文物中以革命文物最為豐富,反映了內蒙古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下,從一九一九年“五四”運動到一九四九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所經歷三十年的革命鬥爭歷程。這些藏品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生動教材,更是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載體。一九二二年中國共産黨在《二大宣言》中,明確提出解决少數民族問題的綱領。中共北方區委負責人李大釗、鄧中夏、趙世炎等同志深入北京蒙藏學校,培養了烏蘭夫、奎壁、吉雅泰、多鬆年、李裕智、榮耀先、高布澤博、趙誠、佛鼎等蒙古族先進青年。一九四五年黨中央派烏蘭夫等同志到內蒙古領導各族人民開展自治運動。一九四七年五月一日,內蒙古自治區在烏蘭浩特宣告成立。
據此內蒙古博物館組成四個基本陳列,《內蒙古古生物化石陳列》、《內蒙古歷史文物陳列》、《內蒙古民族文物陳列》、《內蒙古革命文物陳列》,常年對外展出,內蒙古博物館一直努力不懈地擔當起嚮大衆宣傳科學文化的陣地作用,服務於社會,不斷滿足人民群衆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 內蒙古博物館不僅是內蒙古地區文物和標本的主要收藏機構及宣傳教育機構,也是博物館學、歷史學、民族學、古生物學等學科的學術研究機構。其研究成果主要體現在展覽陳列中,此外在國內外的陳列展覽中共出版文物圖錄十餘册,數百篇論文在區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
由於內蒙古博物館的藏品豐富,極具民族特色,所以籌辦的各項精品展覽還邁出國門走嚮世界,先後赴美國、加拿大、法國、新西蘭、日本、韓國等國傢及港澳臺地區展出四十餘次,受到當地觀衆的熱烈歡迎。內蒙古的民族文化是對全人類文化的豐富與貢獻,通過我們精心籌備的展覽,不僅將內蒙古地區豐富的文化傳播到世界各地,同時也加強了國際間的交流,擴大和強化了中國文化在國際上的影響。內蒙古博物館將緊跟中國博物館事業發展的步伐,推陳出新,為弘揚博大精深的草原文化再續。
包括亞洲最大的恐竜骨骼:查幹諾爾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