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品不良反應 : 農業 : 康復醫學 : 中藥材 : 疾病預防 > 關節炎
目錄
guān jié yán guān jié yán
  由感染性、代謝性或體質性原因而引起的一個或多個關節的炎癥
No. 2
  關節發炎的病。癥狀是關節紅腫疼痛,有時體溫增高,嚴重的能使關節變形或脫位。
簡介
  關節炎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疾病,最常見的是骨關節炎和類風濕關節炎兩種,我國目前關節炎患者估計有1億以上,且人數還在不斷增加。另據統計,我國50歲以上人群中半數患骨關節炎;65歲以上人群中90%的女性和80%的男性患骨關節炎。類風濕關節炎在我國的患病率為0.34%~0.36%,據介紹,類風濕關節炎病情嚴重者壽命約縮短10~15年。
關節炎是怎麽形成的
  關節炎産生的過程:
  1. 健康的關節包括強健的骨骼,它主要由必需礦物質在膠原蛋白基質中形成。關節中有一個含有滑液的囊,它保護骨骼的末端不會受到相鄰骨頭和軟骨的衝擊,因為滑液可以有效地潤滑關節。
  2. 關節過度疲勞和膳食不平衡會導致酸性體質,軟骨浸泡在酸性體液中就會降解,滑液的潤滑效果也會變差。損失的軟骨成分同時存在於軟骨和骨骼中,導致骨骼末端變得不平滑並形成骨刺(大的骨骼突起)。由此引起的發炎會限製關節的運動。
  3.酸性體質的人會造成大量的鈣流失,鈣平衡的失調會導致鈣在軟組織中堆積,引起肌肉疼痛,風溫性關節炎患者的骨骼末端會接合,融合在一起。
關節炎癥狀
  關關節炎根據病因可分為:風濕性、類風濕性、外傷性、骨性關節炎及化膿性關節炎
  1、風濕性關節炎為風濕熱的表現之一,多見於成年人,常發生於膝、肩、肘、腕等大關節,發病多在上呼吸道感染之後,出現遊走性關節痛、腫及發熱和其它風濕熱的表現。
  2、類風濕性關節炎多見於青壯年,起病緩慢,常發生於手足小關節及骶髂部,並逐漸纍及全身關節。初始患病關節亦表現出紅、腫、痛及活動不便等,久則關節畸形或強直。
  3、外傷性關節炎多因外傷或持續慢性勞損引起關節軟骨發生退行性變或形成骨刺,表現為患病關節腫、痛及運動障礙,易發生在持重關節、如肩、膝、踝等關節,運動員及青壯年中多見。
  4、骨性關節炎是一種最常見的關節病變,骨關節炎的名稱極多,如肥大性骨關節炎、退行性關節炎、變性性關節炎、增生性骨關節炎或骨關節病,均指一種病,國內統一使用骨關節炎。其患病率隨着年齡而增加,女性比男性多發。骨關節炎以手的遠端和近端指間關節,膝、肘和肩關節以及脊柱關節容易受纍,而腕、踝關節則較少發病。骨性關節炎由組織變性及積纍性勞損引起,多見於肥胖超重的中老年人,最常發病的部位是膝、手指、頸、腰椎等處,癥狀主要為關節疼痛、僵硬(經輕微活動後會覺疼痛減輕),重者可出現關節腫脹、肌肉萎縮等。
  5、化膿性關節炎往往由細菌侵入關節腔引起,多見於少年兒童,常發生於髖關節,主要癥狀為局部紅、腫、痛、熱和功能障礙,以及高熱等全身中毒癥狀。無論何種原因引起的關節炎或何種類型的關節炎,均應及早診治,以免導致永久性關節功能障礙甚至緻殘。
關節炎的預防和保養
  目前關節炎的預防和治療最有效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第一、控製自身飲食結構,避免酸性物質攝入過量,加劇酸性體質。飲食的酸鹼平衡對於關節炎的治療及並發癥的防治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飲食方面要多吃富含植物有機活性鹼的食品,少吃肉類,多吃蔬菜。恰瑪古富含植物有機活性鹼,能迅速排除體內酸性物質,達到體液的酸鹼平衡,從而預防和保養關節炎
  第二,要經常進行戶外運動,在陽光下多做運動多出汗,可幫助排除體內多餘的酸性物質,從而預防關節炎的發生。
  第三,保持良好的心情,不要有過大的心理壓力,壓力過重會導致酸性物質的沉積,影響代謝的正常進行。適當的調節心情和自身壓力可以保持弱鹼性體質,從而預防關節炎的發生。
  第四,補充關節軟骨成分。人體關節軟骨在20歲過後將不再生長,逐年磨損。補充純天然鯊魚軟骨粉可以恢復關節已經得到醫學驗證。
為什麽恰瑪古産品能夠預防和保養關節炎
  關節炎是由於嘌呤代謝導致血尿酸增加而引起的組織損傷的一組疾病。各種原因引起尿酸成分增多和腎髒排出尿酸的減少,使尿酸纍積形成高尿酸血癥,這些尿酸過多無法完全被腎髒排出體外,而滯留在血液並被帶到其他組織中,由於體內酸液鹼水下降會造成酸性物質如尿酸排出體外的速度減慢,導致尿酸規程在關節等組織或器官內,引起組織損壞。由於各關節的微血管係統不發達,酸性代謝物容易在這些部位滯留,當體液酸化時,這些部位的酸性代謝物被派走的速度更加緩慢,衹要關節部位的酸性代謝物纍積的刺激,長時間使用關節等都會成該部位的酸性代謝物如尿酸,磷酸結晶析出或着鈣結合形成鈣????,沉積在組織或關節處,增加摩擦,産生痛楚或被名免役係統視為異物入侵産生炎癥反應。
  恰瑪古富含植物有機活性鹼,能迅速排除人體酸毒,使關節中的酸性物質隨體液循環排出體外,從而有效的預防和保養關節病變。
關節炎的飲食療法
  骨性關節炎是指主要關節如膝、脊柱和胯等軟骨退化。軟骨本身沒有神經,但當某一部分磨沒了,關節的邊緣就出現了問題,骨頭和骨頭之間産生磨擦,因此就産生了疼痛,同時關節出現間隙狹窄,比如羅圈腿、x形腿或腿部受傷使受力不均勻,關節的壓力增大,必然磨損就嚴重,一旦軟骨脫落,就會造成疼痛,給患者的生活帶來很大的痛苦。在這裏,我們介紹一些關於關節炎的飲食療法,患者朋友可以試試。
  鯊魚軟骨粉:以純天然鯊魚軟骨粉為宜,盡可能每天攝取7.5剋。
  川烏粥
  原料:製川烏2剋,薑汁10滴,粳米30剋,蜂蜜適量。
  烹製方法:將川烏研末,粳米洗淨,同放入瓦鍋,加適量水,沸後加入川烏,用文火煮2~3小時,待米熟爛後加入生薑汁和蜂蜜,攪勻,再煮1~2沸即可。
  食用方法:佐餐食用,隨量服食。
  牛藤桂心散
  原料:山茱萸100剋,懷牛膝100剋,桂心60剋。
  烹製方法:將以上原料洗淨,曬幹或晾千,共研成細末,備用。
  食用方法:每日1次,每次3剋,以黃酒送服。
  牛膝酒糟
  原料:牛膝500剋,糯米1000剋,甜酒麯適量。
  烹製方法:先將牛膝洗淨,同放入沙鍋中,加適量水煮2~3次,取部分藥汁浸糯米,另一部分藥汁於糯米煮熟後,拌和甜酒麯,於溫暖處發酵為酒槽。
  食用方法:每日1次,每次取酒槽30剋煮食。
  桑葚桑枝酒
  原料:新鮮桑葚500剋,新鮮桑枝100剋,紅糖500剋,白酒1000剋。
  烹製方法:將桑枝洗淨、切斷,與桑葚、紅糖同入酒中浸泡,l個月後可飲。
  食用方法:隨量飲用,以不醉為度。
關節炎患者的註意事項
  關節炎是最常見的慢性疾病之一,素有頭號緻殘疾病之稱。關節炎共有100多種類型,其中最常見的是骨關節炎和類風濕關節炎兩種。全世界有3.55億關節炎患者,其中1.9億人患骨關節炎超過1650萬人患類風濕關節炎。在亞洲,每6個人中就有1人患上關節炎。最新統計資料顯示,我國的關節炎患者已超過1億人。
  骨關節炎可影響某個關節的所有部分,引起肌肉疼痛、炎癥或行動不便。該病好發於中老年人,發病率隨年齡增加而上升。據統計,50歲以上的人群中50%患有骨關節炎,65歲以上人群中90%的女性和男性患有此病。
  關節炎患者的註意事項:據介紹,全世界關節炎患者共有3.55億人,在亞洲,每6人中就有1人患關節炎,中國患者約1億以上,並正不斷增加。關節炎的種類超過100種,其中許多種關節炎影響不同年齡的人,兒童也不例外;痛風就是關節炎的一種。關節炎的早期變化,發生在二三十歲。
  痛風是古代就有的帝王病,也是一種因飲食和不健康性生活引起的代謝病。吃海鮮、動物內臟,再加上喝酒,這很容易得這種病。因此正常年輕男性不地、女性不得、太監不得。
  因為性病伴隨關節炎,而紅眼病、尿道炎有些也是關節炎病的癥狀,但我國醫院目前尚無將這3種炎合在一處診療的專科。現在生活好了,要註意科學膳食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為了口味過癮,或作息無規律、晨昏顛倒,都是自殘的行為。人到30多歲就有可能患上骨刺即骨關節炎,目前中國10%的人患骨關節炎;1000人中就有4人患類風濕關節炎,35到50歲的人最容易得,女性患病的機率是男性的3倍。一旦得了病,無異於被判無期徒刑。
關節炎分類:
  關節炎是指由炎癥、感染、創傷或其他因素引起的關節炎性病變,屬風濕學科疾病。它的主要特徵是關節紅腫、熱、痛和功關節炎關節變化能障礙。很多疾病均可引起關節炎性病變,以下幾種在臨床中較為常見。
  骨關節炎
  又稱退行性關節病、骨關節病。骨質增生與人體衰老密切相關,多數老人都可能伴有骨質增生,自然容易得骨關節炎。臨床數據顯示,45歲以下人群骨關節炎患病率僅為2%,而65歲以上人群患病率高達68%。在醫生看來,人到老年都患有不同程度的骨關節炎
  類風濕性關節炎
  該病常表現為小關節(手指關節、腕關節等)疼痛,且發病關節呈對稱性。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80%在35~50歲之間,但老人、幼兒同樣可發病。因其病因與遺傳、感染、環境、免疫有着復雜關係,臨床尚無法徹底根治,衹能通過藥物治療控製病情,維持關節功能。
  強直性脊柱炎
  多表現為脊柱、骶髂關節等中軸關節病變。病因不清,一般認為遺傳因素、環境因素相互作用所致。該病男性多見,發病年齡多在40歲以前,嚴重者可導致脊柱和關節畸形而影響日常生活。
  反應性關節炎
  因腸道係統、泌尿係統等關節外感染因子觸發的炎癥性關節病變。降低感染率、提高免疫力有一定防治作用。
  痛風性關節炎
  因尿酸????結晶、沉積引起的關節炎。發病多為急性單側關節炎,以腳部大腳趾突然紅腫、疼痛為主要癥狀,病程持續一周左右可緩解,但易復發。預防方法是改變生活飲食習慣,少吃內臟、海鮮等誘發高尿酸的食物。
關節炎鑒別診斷:
  美國風濕病學院修訂的類風濕關節炎分類標準(1987年)類風濕關節炎的診斷條件:
  ①早晨關節僵硬至少持續1小時。(大於或等於6周)
  ②3個或3個以上關節腫脹。(大於或等於6周)
  ③對稱性關節腫。(大於或等於6周)
  ④腕、掌指關節或近端指間關節腫。(大於等於6周)
  ⑤包括手部關節X綫照片上的變化(表現為關節及其鄰近骨質 疏鬆或明顯的脫鈣現象,關節間隙的狹窄)。
  ⑥皮下結節。
  ⑦類風濕因子陽性(滴度〉1:32)。其中一、二、三項應持續6周以上。應與下列疾病進行鑒別。
  (一)強直性脊椎炎Anky Losing spondylitis以往認為是類風濕性關節炎的一種變型,現知兩者各異。強直性脊炎的特點有①絶大多數為男性發病。②發病年齡多在15-30歲。③與遺傳基因有關,同一傢族有較高發病率,HLA-B27陽性達90-95%。④血清類風濕因子為陰性,類風濕結節少見。⑤主要侵犯骶髂關節及脊椎,四肢大關節也可發病,易導致關節骨性強直,椎間韌帶鈣化,脊柱呈竹節狀。⑥手和足關節極少發病。⑦如四肢關節發病,半數以上為非對稱性。⑧屬良性自限性疾病。
  (二)Reiter氏綜合徵 又稱Reiter氏病,多侵男性20-40歲,反復發作多關節炎,主要發生在下肢,骶髂關節及脊椎。病人伴有泌尿及生殖道炎癥。腹瀉、結膜炎、虹膜炎、粘膜及皮膚病變也較常見。關節炎以膝、踝、 蹠趾及趾間關節等受纍較常見,多為急性起病,受侵關節不對稱。皮膚出現紅斑,壓痛明顯。跟腱炎achilles tendinifis或蹠筋膜炎明顯,可發生痛性後跟綜合徵Painful heeli syndrome。骶髂關節炎可引起強烈下部背痛。這些癥狀在三個月內自行緩解。復發常伴有結膜炎、尿道炎、膀胱炎或皮疹。繼之,逐漸發生脊椎炎。血清類風濕因子陽性。www.konjia.com
  (三)銀屑病性關節炎Psoriaatic arthrieis又稱牛皮癬性關節炎,屬血清陰性關節炎。伴有牛皮癬的皮膚表現。關節病變多發生在手指末端指間關節,母指指間關節及及足趾間關節,骶髂關節和脊柱也常受侵。當皮膚病變發展到指甲時指間關節炎相繼發生。早期的關節病變就可呈強直性變,後期纍及骶髂關節及脊柱。脊柱中以頸椎較多見。無皮下結節,但血沉加快,有時血尿酸增高,在診斷銀屑病性關節炎時,首先應肯定牛皮癬的診斷。
  (四)腸病性關節炎 潰瘍性結瘍炎和局限性迥腸炎,約20%合併關節炎。強直性脊椎炎約10%合併腸病。說明這些疾病在病因及發病機理方面有某些聯繫。腸病性關節炎可分二型;①周圍關節炎,先有慢性腸炎,後發生關節炎。不對稱性關節炎,有自限性,一般不出現侵蝕性病變,若出現也很輕微。以膝、踝及腕關節最常受侵,但髂關節、肩及肘關節也可發病,往往同時伴發結節性紅斑。血清類風濕因子陰性。②腸炎並發強直性脊椎炎,病變主要在脊椎及骶髂關節,X綫攝片與典型強直性脊椎炎沒有區別。
  (五)感染性關節炎 有兩種類型一為病原體直接侵犯關節,如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雙球菌、腦膜炎雙球菌、淋球菌及鏈球菌等感染,尤其發生敗血癥時。在原發感染的基礎上,病人出現寒戰、高熱、受纍關節劇烈疼痛,關節腫脹活動障礙。以下肢負重關節。如髖關節和膝關節發病最多,不對稱,多為單關節炎。關節腔穿刺液呈化膿性改變。塗片或培養可找到細菌。X綫關節攝片可見關節局部脫鈣、骨質侵蝕及關節間隙變窄。易並發骨膜炎及骨髓炎。另一為感染性變態反應性關節炎;在感染過程中,由於細菌毒素或代謝産物所致。如金黃色葡萄球菌敗血癥、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猩紅熱後關節炎、菌痢後關節炎、腦膜後關節炎及布氏桿菌性關節炎等。主要表現為四肢大關節遊走性疼痛,可有局部紅腫,一般經1-2周自愈。
  (六)風濕性關節炎 多見於兒童及青年,以急性發熱及關節腫痛起病。主要侵犯大關節,如膝關節、踝關節、腕、肘、肩等關節,關節紅腫熱痛,呈遊走性,一處關節炎癥消退,另處關節起病。關節炎癥消退後不留永久性損害,X綫關節攝片骨質無異常,血清類風濕因子陰性,抗鏈球菌溶血素、抗鏈激酶及抗透明質酸酶陽性。
  (七)結核性關節炎 為全身性結核及低熱、盜汗等結核病毒性癥狀。初期關節腫及瘻管形成。另一類型為結核變態反應性關節炎。好發於青年而有肺或淋巴結結核病者。急性期關節有輕度紅腫熱痛,呈遊走性,有周期性好轉與惡化。主要侵犯指、腕、肩、踝及膝關節,可有結節性紅斑,無骨質異常,血清類風濕因子陰性。結核菌素試驗陽性。
  (八)係統性紅斑狼瘡 本病多見於青年女性,面部有蝶形紅斑,有心、腎、肺、腦等多髒器損害,雷諾氏現象常見,而皮下結節罕見,血清抗核體陽性,可找到狼瘡細胞。本病的關節表現,與類風濕性關節炎相似。
  (九)痛風 痛風的發病率有明顯增多趨勢,痛風早期易於類風濕性關節炎相混淆。痛風多見於男性,好發部位第一蹠趾關節也可侵犯踝、膝、肘、腕及手指等關節。發作時多急驟起病,數小時內出現紅、腫、熱、痛、疼痛劇烈時不能觸,同尿酸血癥,尿酸結晶沉積於關節附近或皮下,形成痛負結節。結節逐漸增大,致使局部畸形及骨質破壞。血清尿酸常在357μmol(6mg/dl)以上,關節腔穿刺或結節活檢,可見到針狀尿酸結晶。
關節炎的診斷方法:
  臨床檢查: 1. 一般檢查,觀察病人步入診察室非常重要。註意患者有無活動時的僵硬或跛行?患者是否有提示其患有炎癥疾病時的形體消瘦或面色蒼白?是否有皮疹?如果懷疑有炎癥性關節炎,則應仔細檢查指甲部,頭皮和肘膝伸側有無銀屑病。 2 、關節檢查,建議檢查所有關節,即使是癥狀局限於少數關節,因為無癥狀的關節在檢查時可可存在關節炎體徵。同一關節需作雙側比較。對所有關節作下列項目的檢查僅需數分鐘:紅斑、活動範圍、畸形、軟組織腫脹、關節滲液、骨性腫脹、骨擦音、壓痛、肌萎縮或肌無力、神經根受壓。紅斑多見於急性炎癥性疾病,如化膿性、代謝性或反應性關節炎
  3.實驗室檢查應該與患者的臨床表現相符合,因為整套的篩選實驗檢查沒有什麽意義。實驗檢查應用來說明一個具體的問題,檢查結果應該用作支持或者推翻一個臨床診斷。對於大多數的患者而言,做一些簡單的實驗檢查就可以了。建議對所有患者作急性反應相檢測。若有超乎尋常的升高,則要考慮炎癥性關節炎的可能性。大多數患者應該做血常規檢查,若有貧血,表明有係統性或炎癥性疾病,但是也有可能是繼發於抗炎藥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若有炎癥性關節炎的臨床體徵則應作免疫學檢查,但沒有關節炎的人群中也會有些低滴度陽性的自身抗體。需要結合臨床表現考慮,否則“假陽”性結果常常會引起誤導作用。如果癥狀傾嚮於骨關節炎的診斷,那麽除了血沉和血常規以外的檢查就沒有必要,否則會有潛在的誤導作用。4.影像學檢查,B超、X綫攝片、CT、MRI等。
關節炎的診斷方法二:
  美國風濕病學院修訂的類風濕關節炎分類標準(1987年)內風濕關節炎關節炎的診斷條件:
  ①早晨關節僵硬至少持續1小時。(大於或等於6周)
  ②3個或3個以上關節腫脹。(大於或等於6周)
  ③對稱性關節腫。(大於或等於6周)
  ④腕、掌指關節或近端指間關節腫。(大於等於6周)
  ⑤包括手部關節X綫照片上的變化(表現為關節及其鄰近骨質 疏鬆或明顯的脫鈣現象,關節間隙的狹窄)。
  ⑥皮下結節。
  ⑦類風濕因子陽性(滴度〉1:32)。其中一、二、三項應持續6周以上。應與下列疾病進行鑒別。
關節炎的治療:
  根據病情發展程度不同,骨關節炎的治療包括藥物治療、輔助治療和手術治療。手術治療,對於疾病已經發展到晚期的病人,不失為一種好的治療手段;對於早中期的病人,一般采取藥物治療並配合其他方法輔助治療。要積極采取正確、有效的手段,盡早治療疾病,盡早控製病情。
  骨關節炎的手術治療
  目前,骨關節炎常用的手術治療方法包括關節鏡手術、截骨術和人工關節置換術。
  軟骨碎片脫落到關節腔內,形成遊離體,就是我們平時說的“關節鼠”,可采用關節鏡手術清除。關節鏡手術可以很好地鑒別和估計關節的病變程度,對關節腔進行灌洗和清理,能清除關節腔內的遊離體,使患者的活動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各種矯形截骨術是用以改善關節力綫平衡的。脛骨截骨術主要用於膝關節內外翻畸形(即“O”型或“X”型腿)的患者,通過手術使彎麯的腿盡量恢復到正常狀態。
  如果患者病情發展到嚴重階段,關節軟骨丟失嚴重,關節間隙過小,關節功能喪失,嚴重影響日常生活,經保守治療無效,應考慮人工關節置換,主要是人工膝關節和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通過關節置換能比較好的恢復關節的活動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但人工關節置換手術創傷較大,置換的人工關節的使用壽命也有一定限度,並且手術費用較高。
  骨關節炎的輔助治療
  輔助治療是患者的關節疾病處在早、中期時,配合藥物治療使用的一種方法。輔助治療,就是平時我們說的理療和體療,比如烤電、推拿、按摩、針灸等一係列方法。雖然輔助治療對骨關節炎沒有根本性的療效,但可以減輕患者局部的不適,對患者有鎮靜、鬆弛和止痛的作用。
  同時病人應當積極自我保健,註意減肥,適當鍛煉,如進行遊泳、騎自行車等運動。避免不正確的姿勢以及有害關節的動作,如登山、長時間伏案等。保護關節,減少負重,如在膝關節使用護膝,久坐站起時藉助支持物等。在活動時,可利用拐杖、步行器協助活動或行走等。
  骨關節炎的藥物治療
  一般情況下治療疾病時,在采用外科手術以前,藥物治療是醫生和患者多選用的一種比較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法。
  對骨關節炎來說,治療藥物可以分為兩大類:非特異性治療藥物和特異性治療藥物,即“對癥治療”藥物和“對因治療“藥物。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對癥治療”和“對因治療”這兩個概念的區別,我們先來看看它們的含義:這裏說的“對癥治療”和我們平時說的含義有所區別,我們平時說衹有“對癥下藥”才能治好疾病,“對癥”是說要正確地認識疾病,得什麽病就用什麽藥;而這裏對癥治療中的“癥”則指的是疾病的表面癥狀,比如牙齒被蛀壞了産生牙痛,牙痛就是表面癥狀。
  “對癥治療”是指消除或改善疾病的表面癥狀,也叫治標。就像牙痛時使用止痛藥來止痛,牙痛止住了,就是消除了表面癥狀,但是不把牙齒補好,過一段時間又會疼痛。這種治療方法用我們平時的話形容就是“治標不治本”。
  凡是能針對疾病原因進行的治療叫做“對因治療”,也叫治本。還用剛纔牙痛的例子,把蛀牙補好,牙就不痛了,這便是對因治療。所以,對因治療較為徹底,一般不易復發。在治療關節炎方面,對因治療的一般都是中藥,比如立正消痛貼,就是針對病因治療,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
  非特異性藥物治療骨關節炎(對癥治療)
  骨關節炎的非特異性藥物治療,也就是對癥治療,常用的是非甾體類抗炎藥,它們通常被稱為止痛藥。止痛藥,顧名思義,即具有止痛的作用,能緩解頭痛、肌肉痛,包括骨關節炎伴隨的關節疼痛,這類藥物不專門針對骨關節炎進行治療,所以我們也把這種藥物稱作“對癥治療”藥物。這類藥物起效快,對於各種原因引起的疼痛,其止疼效果比較好,緩解骨關節炎病人的關節疼痛效果也不錯。這類藥物在體內代謝較快,一旦代謝完畢疼痛馬上又開始了,維持時間很短。重要的是,止痛控製了疾病的表面癥狀現象,卻掩蓋了病情仍在繼續發展的本質。
  另外還有一種對癥治療藥物——激素類藥物,該類藥物必須進行關節腔內註射,也能達到迅速消炎止疼的目的,但每年不能超過3——4次,若長期使用,可加劇關節軟骨的損害以及骨關節炎的癥狀。
  非特異性藥物治療骨關節炎,衹能暫時緩解疾病癥狀,而不能真正對骨關節炎的病因——關節軟骨起作用,也不能阻止骨關節炎病情的發展。
  骨關節炎的中醫藥治療:
  中醫中藥是傳統醫學的組成部分,博大精深,歷史悠久,是中國的國粹,幾千年來不知道治好了多少疑難雜癥,一直以來被國人引以為驕傲。
  對於關節疾病的治療,很多人也比較信賴中醫的推拿、按摩和中藥的治療。關節的推拿按摩,是物理治療手法,衹要在正規醫療機構治療,患者一般是可以放心的。
  中醫對於關節炎治療的傳統理論認為“風寒濕邪,痹阻經脈,致使經脈不通,不通則痛”,所以中藥治療一般是以祛風散寒、解痙通絡,活血化淤為目的的。
  中醫藥的治療方法能使僵硬的關節肌肉得到放鬆,解除肌肉痙攣,可以達到疏通經絡,消腫止痛的作用。
  我們今天的臨床醫學強調“循證醫學”,意思就是說,得出一個結論,就必須有充分的基礎醫學、臨床醫學的研究結果來支持這個結論。如果說某種治療方法或者藥物能夠“對因治療”骨關節炎,那就必須有證據證明,這種方法或這種藥物能對關節軟骨細胞恢復正常代謝起到一定作用。
  目前尚未發現中藥能修復關節軟骨,或對關節軟骨細胞起作用。人體生理解剖學證明,關節軟骨中沒有血管,中醫經常提到的“活血化淤”理論能否對關節軟骨起作用,還有待於進一步的研究。
  但是,從80年代開始在日美歐等發達國傢興起的關節炎代替醫療——利用鋸峰齒鮫軟骨粉再生軟骨已經取得了臨床驗證。
  在歐洲,鯊魚軟骨粉的萃取物已經被認定為藥品,美國OAM(替代醫療事務局)也把鯊魚軟骨粉當作代替醫療的一環進行研究和普及,而日本則采用鋸峰齒鮫軟骨粉作為代替醫療的一環運用於關節炎的臨床,並歸納出最佳服用量為7.5g/天的統計數據,為人類徹底解决關節炎帶來了新希望。
關節炎的飲食療法:
  骨性關節炎是指主要關節如膝、脊柱和胯等軟骨退化。軟骨本身沒有神經,但當某一部分磨沒了,關節的邊緣就出現了問題,骨頭和骨頭之間産生摩擦,因此就産生了疼痛,同時關節出現間隙狹窄,比如羅圈腿、X形腿或腿部受傷使受力不均勻,關節的壓力增大,必然磨損就嚴重,一旦軟骨脫落,就會造成疼痛,給患者的生活帶來很大的痛苦。在這裏,我們介紹一些關於關節炎的飲食療法,患者朋友可以試試。
  鯊魚軟骨粉:以純天然鯊魚軟骨粉為宜,盡可能每天攝取7.5剋。
  川烏粥
  原料:製川烏2剋,薑汁10滴,粳米30剋,蜂蜜適量。
  烹製方法:將川烏研末,粳米洗淨,同放入瓦鍋,加適量水,沸後加入川烏,用文火煮2~3小時,待米熟爛後加入生薑汁和蜂蜜,攪勻,再煮1~2沸即可。
  食用方法:佐餐食用,隨量服食。
  牛藤桂心散
  原料:山茱萸100剋,懷牛膝100剋,桂心60剋。
  烹製方法:將以上原料洗淨,曬幹或晾千,共研成細末,備用。
  食用方法:每日1次,每次3剋,以黃酒送服。
  牛膝酒糟
  原料:牛膝500剋,糯米1000剋,甜酒麯適量。
  烹製方法:先將牛膝洗淨,同放入沙鍋中,加適量水煮2~3次,取部分藥汁浸糯米,另一部分藥汁於糯米煮熟後,拌和甜酒麯,於溫暖處發酵為酒槽。
  食用方法:每日1次,每次取酒槽30剋煮食。
  桑葚桑枝酒
  原料:新鮮桑葚500剋,新鮮桑枝100剋,紅糖500剋,白酒1000剋。
  烹製方法:將桑枝洗淨、切斷,與桑葚、紅糖同入酒中浸泡,l個月後可飲。
  食用方法:隨量飲用,以不醉為度。
  茶療法
  (1)川芎茶:川芎3剋,茶葉6剋,共研細末,和勻,開水衝泡,代茶頻飲。每日1次,常服。
  (2)金銀菊花茶:茶葉5剋研末,金銀花5剋,菊花6剋,開水衝泡,每日多次飲用。用於患者關節疼痛、發熱、發紅者。
  (3)玄參麥鼕茶:玄參8剋,麥鼕8剋,與茶葉少許和勻,開水泡10分鐘後,飲用。可用於老年性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口幹、心煩者。
  (4)芪參茶:黃芪5剋,西洋參5剋,切成薄片,與茶葉混勻後,開水衝泡10分鐘,即可飲用。1天1劑,可飲6--8次。用於風濕性關節炎老年患者由於氣陰兩虛而夜寐不安、多汗者。
關節炎患者的註意事項:
  關節炎是最常見的慢性疾病之一。關節炎共有100多種類型,其中最常見的是骨關節炎和類風濕關節炎兩種,許多種關節炎影響不同年齡的人,兒童也不例外。全世界有3.55億關節炎患者,其中1.9億人患骨關節炎。超過1650萬人患類風濕關節炎。在亞洲,每6個人中就有1人患上關節炎。最新統計資料顯示,我國的關節炎患者已超過1億人並正不斷增加。
  骨關節炎可影響某個關節的所有部分,引起肌肉疼痛、炎癥或行動不便。該病好發於中老年人,發病率隨年齡增加而上升。據統計,50歲以上的人群中50%患有骨關節炎,65歲以上人群中90%的女性和男性患有此病。
  痛風是古代就有的帝王病,也是一種因飲食和不健康性生活引起的代謝病。吃海鮮、動物內臟,再加上喝酒,這很容易得這種病。因此正常年輕男性不得、女性不得、太監不得。
  因為性病伴隨關節炎,而紅眼病、尿道炎有些也是關節炎病的癥狀,但我國醫院目前尚無將這3種炎合在一處診療的專科。現在生活好了,要註意科學膳食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為了口味過癮,或作息無規律、晨昏顛倒,都是自殘的行為。人到30多歲就有可能患上骨刺即骨關節炎,目前中國10%的人患骨關節炎;1000人中就有4人患類風濕關節炎,35到50歲的人最容易得,女性患病的機率是男性的3倍。一旦得了病,無異於被判無期徒刑。
  常穿高跟鞋可能緻膝關節炎:
  美國科學家日前提出警告,喜歡穿高跟鞋的女性,因膝關節壓力過重,長期下來,將出現退化性膝關節炎,醫生建議愛美女性少穿為妙,不得不穿時,應避免蹲跪或爬樓梯動作。
  或因為穿高跟鞋能讓姿態顯得更加婀娜多姿,或因為穿高跟鞋能讓自己“長”高一點……因此高跟鞋已經成為衆多女性不可或缺的裝扮之一。殊不知長期與高跟鞋共舞,必須付出沉“痛”的代價。
  哈佛醫學院的研究人員針對三十來歲、分別穿着寬跟與細跟高跟鞋的健康女性進行調查,拍攝下她們的腳部運動和着力的情況,結果發現兩組女性在膝關節産生的壓力幾乎相同。細高跟鞋讓膝關節承受的壓力增加26%,而寬跟高跟鞋則增加22%左右。這種壓力將使膝蓋軟骨磨損,長期下來逐漸衍生為骨關節炎。不僅如此,高跟鞋還有造成腳踝扭傷、長雞眼及腳趾發炎的危險。
  運動醫學專傢也認為,女性常穿高跟鞋,對足部來說是不太健康的,因為高跟鞋通常不係鞋帶,鞋子開口又比較大,所穿的鞋子通常會比腳小一點,為了防止走路時鞋子鬆脫,女性通常利用腳的前後兩端卡住鞋子,産生足部擠壓的現象。再加上高跟鞋前端普遍設計成尖角的樣子,容易造成腳趾受壓,因而産生拇指外翻或小趾變形的現象。時間一長,脫去鞋子,變形依然存在,甚至於在腳部下方會産生胼胝,即一般人常說的“雞眼”,不僅足部皮膚角質層增厚,也是導致疼痛的根源。
  無論是細跟或是寬跟的高跟鞋,衹要穿着過久都是女性膝蓋的大敵,會造成女性膝蓋骨及股骨(大腿骨和骨盆交接的部位)壓力變大,增加關節炎面磨損,導致退化性膝關節炎提早報到。臨床上發現不少女性纔四十歲就有退化性關節炎的毛病,多半都與長期穿高跟鞋有關。
  根據統計,穿着高跟鞋且經常爬樓梯的女性,膝關節負荷壓力是體重的三倍;穿着高跟鞋下樓梯時,更可增加七至九倍,可見高跟鞋對身體健康的危害。如因出席正式場合,不得不穿上高跟鞋時,專傢建議女性朋友盡量避免蹲跪或爬樓梯,也不要選擇對膝關節衝擊力較大的活動,衹要把握這些小小的細節,都能有效避免退化性膝關節炎提前發生;一雙低跟或平跟鞋,更有助於保護膝部軟骨,遠離疼痛的折磨。
關節炎偏方:
  1、地黃當歸金甲湯
  組方:將上藥切成薄片,加水800—1000毫升,煮約1小時,2次溫服,隔日1 劑。
  製用法:幹地黃95 當歸3 白金條(即人角楓)須根5 刺三甲5
  2、三白皂剌熏劑
  組方:用沙鍋置火爐上,納上藥,加水適量,煮沸後即直接熏蒸局部,或用多層紗布覆蓋以助熏蒸。治療時爐火保持適度。1日熏蒸2次,每次30—60分鐘。如疼痛劇烈,治療時間可適當延長
  製用法:鮮三白草1000 鮮皂角刺250
  3.治風濕方:取紅辣椒30個,老薑100(切碎或打細),鬍椒90粒,花椒20粒,用白酒浸泡(浸泡時間:臘月一個月,七八月份十天,其他時間二十天)。用布條蘸藥酒擦患處,每次衹能擦一個部位,一般衹需2-3天,嚴重的7-8天會有所緩解。塗抹後患處會發熱,衹能用手輕拍退熱,决不能用手抓、摳。此方主治風濕麻木、關節炎、涼痛;對肩周炎、類風濕、骨質增生者禁用。
  滑膜關節是怎樣構成的
   雖然人體各部位滑膜關節的形狀和活動大小各不相同,但它們的基本結構都由關節面、關節囊和關節腔等三部分組成。
  (1)關節面 每一個關節至少有兩個骨面,相對的兩個關節面是完全分離的,它們的形狀相互適應,其中一面呈球形的凸面叫關節頭,另一個呈凹形的構造叫關節窩。在這些骨面上,都覆蓋着一層光滑而富有彈性的透明軟骨,稱為關節軟骨,其厚薄因年齡及部位不同而異,一般為1-7毫米,平均為2—3毫米,軟骨的含水量較高,占重量的70%—75%。軟骨表面光滑,並且富有彈性,從而可減少關節活動時的摩擦。在運動時,可減輕兩個關節面的震動和衝擊。
  (2)關節囊 在關節骨面的四周包裹着一層膜(使關節腔密閉),稱為關節囊。關節囊分內外兩層,內層很薄,稱滑膜層;外層則為厚而堅韌的纖維層。纖維囊含有平行和交叉的緻密細胞纖維組織,與骨外膜有牢固的連接。在關節囊上可緊附韌帶和肌腱,以加強其抗力。滑膜是血管豐富的關節囊內膜,貼於非關節部分,覆蓋於關節囊內的骨面上。滑膜呈粉紅色,濕而滑潤,有時可呈絨毛,內含膠原性纖維。滑膜能分泌少量的黏液,叫滑液,這是一種清晰、無色或黃色黏稠、微帶鹼性的液體,能滑潤關節,減少運動時關節面之間摩擦,並有營養關節軟骨面的作用。
  (3)關節腔 為滑膜與關節面圍成的腔隙,腔內含有少量滑液。腔內為負壓,這對維持關節的穩固性有一定的作用。滑膜關節都具有關節面,關節囊和關節腔三個組成部分,這是所有滑膜關節的共性。由於各關節的關節面形狀不同,關節囊的鬆緊以及韌帶的強弱不同,使它們的結構有所差異,從而賦予了各個滑膜關節的個性。另外,有些關節還有二些“輔助裝置”,如關節盤,能使相應的關節面更加適合;韌帶,有的在關節囊內,有的則在關節囊外,它有着增強關節穩固性的作用;附着於關節窩周緣的軟骨組織——關節盂緣,可加深和擴大關節窩,加強關節的穩定性。
  關節炎的食療方法
  醫食同源,所以自古就有利用食物防治疾病的方法,簡稱為"食療".食療具有方便、可長期服用而無副作用(當然需要對癥選食)的特點,特別適用於慢性病變.對於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而言,食療作為藥物治療的輔助療法,占有重要地位.下面簡單介紹一下不同食物對類風濕性關節炎不同癥狀的作用:
  ①苦瓜、苦菜、馬齒覽、絲瓜等食物,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以緩解局部發熱、發痛等.
  ②薏仁、豆腐、芹菜、山藥、扁豆等食物,具有健脾利濕的功效,可用於緩解腫脹癥狀.
  ③蛇類、蟲類等活血通絡祛風止痛的食品,既可做菜,也可泡酒後飲用,可以緩解局部的紅腫熱痛癥狀,還可起到防止病變嚮其他關節走竄的作用,因此是作用較強的食物.
  ④剛開叫的公雞,配150剋生薑(切成片),在鍋中燜燉,不放油????,可放少量白酒,1天內吃完.隔1周再服1次.公雞仔具有補虛益腎暖胃祛寒的作用,可緩解局部疼痛、關節肌肉無力.
  ⑤童子鱔魚0.5幹剋,陰幹,泡入1千克白酒中,1個月後即可飲用.每次飲酒50毫升,每天2次.童子鱔魚性溫善竄,有舒筋活絡、祛風除濕等功能,可緩解局部紅腫熱痛,防止病變嚮其他關節走竄,並對肩肘關節活動障礙效佳.
  ⑥多種青菜、水果可以滿足人體對維生素、微量元素和纖維素的需求,同時具有改善新陳代謝的功能,可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作用,從而緩解局部的紅腫熱痛癥狀.
  ⑦香菇、黑木耳等食品,具有提高人體免疫力的作用,可以緩解局部的紅腫熱痛等癥狀.
  ⑧瘦豬肉200剋,辣椒根150剋,共煮湯,調味後服用,每日分2次服.可以緩解劇烈疼痛癥狀.
  總之,很多食物都可以起到緩解關節炎患者癥狀的作用,但我們選用食物時一定要對癥,否則會影響效果.這裏的對癥主要是根據中醫學將類風濕性關節炎歸為痹癥,並分為風痹、寒痹、濕痹、熱痹四型.根據不同的類型選用不同食品.一般而言,風痹宜用薑、蔥等;寒痹宜用鬍椒、幹薑等食品;濕痹宜用苡仁、山藥等;熱痹宜用鼕瓜、絲瓜、緑豆芽等.
  早期徵兆
   關節炎性病變有多種,均會不同程度地引起關節功能的障礙,且多數關節炎病程較長、纏綿難愈,治療頗為棘手,因此,及時捕捉關節炎發生的信號,做到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有利於防止病情的進展,改善患者的預後。關節炎的臨床癥斷主要有以下幾種:
  1.關節疼痛。在疾病早期,疼痛往往並不嚴重,患病關節往往僅表現為酸適或輕度疼痛,遇天氣變化或勞累後,癥狀可加重,休息後則減輕,此期關節活動一般不受限製,易被患者忽視而延誤就診。隨着病情的發展,疼痛變得更為明顯,不同類型的關節炎可表現出不同的疼痛特點。
  2.關節腫脹。腫脹是關節炎癥進展的結果,一般與疾病的正比。
  3.關節功能障礙。炎癥發生後,由於關節周圍肌肉的保護性痙攣和關節結構被破壞,可導致關節功能部分或全部喪失。
  另外,出現上述癥狀後,可適時地做一些理化檢查,如X綫、關節穿刺、血生化、血沉檢查等,有助於對疾病作出診斷和鑒別診斷。
百科辭典
    guanjieyan
    關節炎
    arthritis
    指關節的炎癥性疾病。急性期輕者局部可有紅、腫、熱、痛,重者關節發生運動障礙甚至畸形。慢性期有些關節可有粘連、活動受限、肌肉萎縮、畸形等。病因較多包括免疫反應(如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等)、感染(如化膿性關節炎、結核性關節炎等)、代謝紊亂(如痛風等)、損傷(外傷性關節炎)及原因不明的銀屑病等。
    
英文解釋
  1. :  sacroiliitis,  coxarthria,  coxitis
  2. n.:  arthritis,  an articular inflammation
法文解釋
  1. n.  arthrite
相關詞
風濕類風濕風濕痛風濕治療醫療疾病百科辭典疾病大全
醫學關節保健檢驗更多結果...
包含詞
髖關節炎骨關節炎關節炎的
全關節炎膝關節炎豬關節炎
喉關節炎關節炎病多關節炎
單關節炎關節炎膏關節炎丸
患關節炎的抗關節炎的萊姆關節炎
關節炎患者髖骨關節炎膝骨關節炎
骨性關節炎顳頜關節炎骶髂關節炎
風濕關節炎椎小關節炎關節炎癥狀
單踝關節炎單髖關節炎關節炎加重
濕性關節炎雙踝關節炎關節炎膠囊
多發性關節炎風濕性關節炎絶經期關節炎
膝骨性關節炎國際關節炎日骨性膝關節炎
晶體性關節炎病毒性關節炎敗血病關節炎
內風濕關節炎關節炎熱熨劑老年性關節炎
變應性關節炎銀屑病關節炎兒童髖關節炎
退行性關節炎顳下頜關節炎退化性關節炎
增生性關節炎感染性關節炎類風濕關節炎
化膿性關節炎痛風性關節炎結核性關節炎
風濕關節炎片反應性關節炎世界關節炎日
創傷性關節炎風濕關節炎丸退變性關節炎
勞損性關節炎關節炎足跟病急慢性關節炎
肩周炎關節炎強直性關節炎關節炎造成的
風濕型關節炎腸病性關節炎單顳頜關節炎
頸椎骨關節炎血清性關節炎短暫性關節炎
更年期關節炎幼年型關節炎骨性病關節炎
風疹性關節炎萊姆病關節炎友病性關節炎
關節炎性紫癲肥大性關節炎尿酸性關節炎
牛皮癬關節炎尿道炎性關節炎退行性膝關節炎
牛皮癬性關節炎淋球菌性關節炎肺炎球菌關節炎
類風濕性關節炎褐黃病性關節炎銀屑病性關節炎
創傷性肘關節炎繼發性髖關節炎血友病性關節炎
山羊關節炎腦炎性風濕性關節炎痛風性關節炎病
化膿性膝關節炎骨關節炎多部位神經病性關節炎
山羊關節炎病毒風濕關節炎痛貼雅司病的關節炎
鏈球菌性關節炎幼年型多關節炎創傷性關節炎病
類脂皮膚關節炎關節炎診斷與治療退變性骶髂關節炎
牛羊漿液性關節炎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急性化膿性關節炎
風濕性關節炎癥狀幼年特發性關節炎足部風濕樣關節炎
鬆毛蟲性骨關節炎晚期類風濕關節炎幼年類風濕關節炎
急性風濕性關節炎慢性風濕性關節炎沙門氏菌性關節炎
肺炎球菌性關節炎類脂質皮膚關節炎肩關節骨性關節炎
創傷性膝骨關節炎關節炎治療劑補給停風濕關節炎痛貼
其他幼年型關節炎慢性幼年型關節炎葡萄球菌性關節炎
老年性膝關節炎病鏈球菌性多關節炎大腸桿菌性關節炎
細菌性關節炎痢疾感染性尿道關節炎風濕性關節炎概念
四類風濕性關節炎關節炎的飲食療法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自我療法
骨性關節炎的治療與康復針刀治療骨性關節炎類風濕關節炎常見問題解答
幼年型類風濕性關節炎中西醫結合治療骨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防治
非結核性分枝桿菌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脾大綜合徵類風濕性關節炎基因
係統性紅斑狼瘡性關節炎重疊類風濕性關節炎風濕性關節炎物理療法
幼年性類風濕性關節炎幼年類風濕性關節炎顳下頜關節炎性疾病
不典型類風濕性關節炎年型類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腎損害
顳下頜感染性關節炎乙型肝炎病毒性關節炎顳下頜類風濕性關節炎
風濕性關節炎食物排除療法風濕性關節炎熏洗療法風濕性關節炎藥敷療法
風濕類風濕性關節炎風濕性或類風濕關節炎大腸桿菌性多關節炎
葡萄球菌性多關節炎雙側腕骨性關節炎病類風濕性關節炎加重
幼年型關節炎伴全身性發病腰椎骨質增生腰椎骨關節炎雙側髖關節骨性關節炎
雙側踝關節骨性關節炎感染性顳下頜關節炎少關節性幼年型關節炎
流行性多關節炎和疹病流行性腮腺炎性關節炎口眼乾燥關節炎綜合癥
類風濕關節炎是否遺傳2.顳下頜關節炎風濕性關節炎的病理
類風濕性關節炎概述類風濕性關節炎診斷關節炎患者的註意事項
關節炎的預防和保養關節炎是怎麽形成的四、類風濕性關節炎
類風濕性關節炎預後類風濕性關節炎試驗類風濕性關節炎伴心炎
布魯氏桿菌性關節炎雞病毒性關節炎病毒腦膜炎雙球菌性關節炎
雙側膝骨性關節炎病成人型類風濕性關節炎幼年型全身性關節炎
創傷性顳下頜關節炎蠃旋體感染性關節炎肺炎球菌性多關節炎
類風濕性顳下頜關節炎瑪麗施特倫佩爾脊柱關節炎
更多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