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蘭州交通大學投訴電話蘭州旅遊投訴電話:0931-8419863
甘肅省旅遊投訴電話:0931—8411200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蘭州交通大學(原蘭州鐵道學院)創建於1958年,由唐山鐵道學院(現西南交大)和北京鐵道學院(現北京交大)的部分係科成建製遷蘭組建。2000年,根據國傢統籌規劃,實行“中央與地方共建,以地方政府管理為主”的管理新體製。2003年4月,經教育部批準,更名為蘭州交通大學。經過45年的建設和發展,蘭州交通大學現已成為一所以工科為主,商、理、人文學科兼有,具有相當規模和實力,辦學整體水平在甘肅省高校居於前列的教學科研型大學。
學校現有土木工程學院、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經濟管理學院、機電與動力工程學院、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交通運輸工程學院、化工學院、公路交通分院、外國語學院、數理與軟件工程學院、成人教育學院及高等職業技術學院共13個二級學院,體育教學部一個教學部,36個本科專業,19個碩士授予點,7個省級重點學科,4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1個省屬工程技術研發基地,25個研究所,6個工程技術中心,38個實驗室。學校占地面積1030畝,校捨建築面積42萬平方米。學校總資産5.28億元,固定資産3.9億元(其中教學儀器設備1.1億元)。近年來,學校辦學規模迅速擴大,2002年,學校有教職工1704人,其中專任教師911人,有高級職稱的教師491人,教授106人。學生總數共24100人,有全日製普通本專科在校生13100人,各類研究生940人(其中全日製研究生355人,工程碩士60人),成人學歷教育在册學生11000人。學校初步形成了老中青三結合、以青年教師為主的梯形師資隊伍。鬍春農、林達美、王乃忠、班冀超、吳鴻慶、範多旺等一批國內知名的專傢、學者先後在我校任教。
學校堅持"立足甘肅、面嚮社會、服務鐵路、辦出大交通特色"的辦學指導方針和"以人為本"的育人原則,先後為鐵路和地方經濟建設輸送了30000多名各類優秀人才。學校重視科研成果轉化,積極促進成果工程化。"九五"以來,共承擔國傢、省部級科研課題800多項,取得了300多項科研成果,獲國傢科技進步奬2項,國傢技術發明奬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奬62項,4項成果被列入國傢級、省級重點項目推廣計劃。其中"南昆鐵路板其二號彎梁橋"是中國鐵路首座彎梁橋,被譽為"中國鐵路建橋史上的里程碑"。同時,為了加強國際間的交流與合作,學校已同美國、加拿大、日本、哈薩剋斯坦等國的大學和科研機構建立了良好的合作的關係。
學校有比較完善的教學、科研和體育設施,後勤設施完善配套,交通、通訊條件良好,校園環境優美。擁有100多臺大型精密貴重儀器,建立了校園網絡,建成了辦公自動化係統。圖書館建築面積9000多平方米,藏書90餘萬册,近30萬册的數字圖書館現正在建設中,收藏中外期刊近2900種,是甘肅省五大文獻收藏單位之一。建成了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國際聯機情報檢索工作站,與國際圖書館公共檢索中心(oclc)聯通。
為了搶抓西部大開發、高等教育大發的歷史機遇,把學校建成以工科為主、多學科兼有,若幹學科在西北高校中居於一流水平的綜合性工科大學,學校確定了以學科學位建設為竜頭,以本科教育為基礎,大力發展研究生教育和繼續教育,主動為區域經濟發展和鐵路建設服務的辦學方針。成立了"蘭州交通大學董事會",有百餘個政府部門和企事業單位成為學校董事會單位,標志着學校在探索辦學新機製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聯合辦學的路子越走越寬。
二十一世紀,機遇與挑戰並存,現實與夢想同在。藉着西部大開發、高等教育大發展的東風,蘭州交通大學全體師生正以昂揚的鬥志和飽滿的熱情邁嚮新的徵程。 |
|
蘭州交通大學由 1896 年創建的西南交通大學(原唐山鐵道學院)和北京交通大學(原北京鐵道學院)於 1958 年在蘭州分建而成,是我國第三所鐵路院校,時名蘭州鐵道學院。 2000 年,根據國傢統籌規劃,實行“中央與地方共建,以地方政府管理為主”的體製。 2003 年 4 月,經教育部批準,更名為蘭州交通大學。
在長期的辦學過程中,學校確立了“尚德、勵志、博學、篤行”的 校訓 ,形成並弘揚了“奮發嚮上、艱苦樸素、刻苦鑽研、嚴謹治學”的優良 校風。 學校在新的歷史階段的 辦學指導思想為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遵循教育規律,堅持規模、質量、結構、效益協調發展,追求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和諧統一;以人才培養為根本,以學科建設為竜頭,以師資隊伍建設為重點,堅持教學、科研工作的中心地位,大力開展社會服務;以本科教育為基礎,積極發展研究生教育;秉承學校艱苦奮鬥、嚴謹治學的優良傳統,培養基礎紮實、知識面寬、能力強、素質高、具有創新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發揮工科優勢,突出鐵路特色,立足甘肅,面嚮全國,服務交通,努力把學校辦成以工科為主,多學科協調發展的高水平教學研究型大學。
近年來,學校緊緊抓住西部大開發和高等教育大發展的歷史機遇,牢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內部改革不斷深化,對外影響與日俱增,辦學實力和辦學水平顯著增強,實現了由教學型大學嚮教學研究型大學的歷史性轉變,已初步發展成為一所 以工科為主,多學科協調發展,整體辦學水平在甘肅高校居於前列的教學研究型大學。
學校現有 2 個校區, 14 個 學院, 2 個係, 2 個教學部;有 49 個本科專業, 60 個碩士學位授權學科, 12 個博士學位授權學科, 9 個省級重點學科; 有 1 個 國傢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國傢緑色鍍膜技術與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 1 個國傢大學科技園, 2 個國傢級教學實驗示範中心( 電工電子實驗中心、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實驗教學中心 ), 3 個省級工程中心( 甘肅省工業交通自動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甘肅省物流運輸裝備信息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甘肅省網絡測試技術研究中心 ), 1 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交通運輸工程一級學科 ), 73 個研究所(實驗中心),其中 5 個為省部級重點實驗室。有教職工 2289 人,專任教師 1354 人,有高級職稱的教職工 646 人,教授、副教授 513 人。有各類在册學生 30000 餘人,其中全日製普通本科在校生 18600 餘人,各類研究生 2300 人,成人學歷教育在册學生 12000 人。
學校占地面積達 1566 畝,校捨建築面積 62.59 萬平方米,總資産達 14.48 億元,其中固定資産 7.44 億元;圖書館藏書達 174 萬册(其中電子圖書 42 萬册),並建有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國際聯機情報檢索工作站,是甘肅省五大文獻收藏單位之一;學校建有覆蓋整個校園的計算機網絡和多種網上應用係統,校園網已成為師生獲取信息、豐富知識、互動交流重要渠道,在提高管理水平、促進教學質量、構建和諧網絡文化發揮了重要作用。
學校堅持“以人為本、德育優先”的育人原則,突出學生素質教育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全面推行學分製教學管理制度,在人才培養方面形成了鮮明的特色。學生連續多年在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全國計算機網絡競賽、“挑戰杯”大學生課外作品競賽中取得優異成績, 大學英語四、六級一次性通過率始終位居甘肅省高校前列,專業英語通過率連續刷新甘肅高校記錄。我校生源充足,畢業生就業率高,“十五”以來我校畢業生就業率 始終保持在 93% 左右。 2005 年 10 月,學校通過了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結論為優秀,教學工作的中心地位更加突出和穩固。
學校科技工作堅持面嚮社會需要,突出自主創新,加速成果轉化,重視提高科技競爭力,着力抓好科技創新平臺和基地建設,在光電智能控製、交通信息、工程熱物理、車輛動力學和高原凍土等領域形成了一定優勢。 “ 十五”以來,學校 共承擔各類科研項目 1498 項,其中國傢自然基金項目 17 項, 863 計劃項目 2 項,國傢星火計劃項目 2 項,國傢重點新産品計劃項目 2 項,火炬計劃項目 1 項,國傢科技支撐計劃項目 4 項,國傢社科項目 1 項,省部級項目 342 項;科研總經費達 2.8 億元,其中國傢和省部級科研經費 6000 萬元;出版教材、專著 161 部;公開發表論文 3898 篇,其中 199 篇被三大檢索收錄; 113 項科研成果通過鑒定,申請專利 71 項,轉讓重點成果 33 項;獲省部級以上成果奬60項。學校重點實驗室建設有了重大突破,其中光電技術與智能控製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以優異的成績通過了教育部的驗收和評估,為創建國傢級重點實驗室打下了良好基礎。 以 範多旺 教授為帶頭人的“大型真空光電子關鍵技術集成與智能控製”科研團隊入選教育部“ 長江學者和創新團隊發展計劃 ”,表明我校在創新團隊建設方面取得了實質性突破。 2006 年, 我校科技園因創新資源聚集、創新環境良好被科技部、教育部認定為國傢級大學科技園。 2007 年, 以學校為第一依托單位組建的國傢緑色鍍膜技術與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成功申報 國傢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標志着學校的自主創新能力有了新提升。
學校積極改善學科結構,大力加強學科基層組織建設,努力創建特色品牌學科,學科學位建設工作實現了歷史性突破。2003年,我校 成為 博士學位授權單位,一次性獲得 3 個博士學位授權學科,順利突破了建設發展的瓶頸; 2006 年,我校獲得兩個一級博士學位授權學科,一個二級博士學位授權學科,博士點增至 12 個, 標志着我校學科學位建設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學校先後獲得了工程碩士、高校教師在職攻讀碩士學位等在職研究生的培養資質,其中工程碩士已覆蓋 11 個工程領域,高校教師在職攻讀碩士學位覆蓋了 13 個專業學科。 學校成立了研究生學院,獲得了推薦優秀應屆本科畢業生免試攻讀碩士研究生資格, 研究生教育呈現蓬勃發展的良好態勢。 在逐步調整學科專業結構的同時,學校註意突出學科優勢,積極發展新興學科和交叉學科,扶持基礎研究學科,註重工理結合、文理滲透、多學科交叉,形成了以工為主, 理、管理、經濟、法、文 等多學科 協調發展的辦學格局。
學校積極實施開放辦學,成立了蘭州交通大學董事會,先後有 120 多傢政府主管部門、企事業單位、科研機構加盟,建立了産學研緊密結合的辦學體製。學校在北京、成都、西安、瀋陽、廣州等地成立了 20 個校友分會,進一步密切了與校友的聯繫,全面拓展學校的社會影響。學校國際交流與合作步伐明顯加快,國際影響不斷擴大。 2003 年,學校與美國依阿華州立大學簽署了聯合辦學協議,目前已有兩批學生赴美留學; 2005 年,學校與英國威爾士斯旺西大學聯合成立了語言培訓測試中心; 2007 年,學校與烏剋蘭國立鐵道大學建立了交流學生機製。 學校先後與英國威爾士思旺希大學、法國布爾高涅大學、日本京都大學、烏剋蘭國立鐵道運輸大學、澳大利亞科學院水資源中心等國外高等院校、科研機構進行合作,並選派教學科研人員去加拿大、澳大利亞、日本、美國、法國、英國、德國等國傢留學、進修和進行科學研究。 2007 年 8 月,學校召開了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納米光電子學國際會議、 隨機分析及其應用國際會議、 中外文學對話與西部文化建設國際學術研討會,國際影響力得到進一步提升。
學校今後一個時期的發展戰略為:2004 -2008 年,為“ 夯實基礎,優化結構 ”階段,即:到 2008 年建校五十周年之際,把學校建成具有良好辦學條件和較高辦學水平的教學型大學; 2009-2013年,為“ 鞏固特色,深化改革 ”階段,即:到 2013 年,把學校初步建成為特色鮮明的教學研究型大學; 2014 - 2018 年,為“ 重點突破,全面發展 ”階段,即:到 2018 年建校 60 周年之際,使學校在總體上跨入國內知名、高水平教學研究型大學的行列。
2008 年, 蘭州交通大學將迎來她的五十華誕。五十年的風雨沐浴,五十年的如歌歲月;五十年的光華滋養,五十年的滋蘭樹蕙。對一所大學而言,稱不上歷史悠長,但時間刻錄了她的榮光,銘記了交大人的不懈追求和探索。在新的徵程上,我們將一如既往,奮力前行,為建設學術自由、充滿活力,管理科學、效益顯著,公平透明、寬鬆有序,和睦相處、安居樂業的和諧大學而揚帆遠航! |
|
蘭州交通大學校徽
蘭州交通大學創建於1958年,由唐山鐵道學院(現西南交通大學)和北京鐵道學院(現北京交通大學)部分係科成建製遷蘭組建。2000年,根據國傢統籌規劃,實行“中央與地方共建,以地方政府管理為主”的管理體製。2003年,經教育部批準,更名為蘭州交通大學。經過50年的建設和發展,學校現已成為一所多學科協調發展、具有鮮明辦學特色的教學研究型大學。
學校校園占地面積1566畝,建有2個校區,1個大學科技園區,形成了一校三區的格局。有17個學院,1個教學部。有本科生20317人,研究生2854人,成人學歷教育在册學生12000人。在職教職工2329人,專任教師1343人,其中高級職稱的教職工696人,教授、副教授522人,博士生導師28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者73人,國傢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1人,甘肅省特聘科技專傢4人,甘肅省“333”科技人才工程人選16人,甘肅省“555”創新人才工程人選22人,教育部“長江學者”創新團隊1個。圖書館藏書205萬册,校捨建築面積62.59萬平方米,總資産達17.59億元。
學校堅持“以人為本、德育優先”的育人原則,註重學生素質教育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在人才培養方面形成了鮮明的特色。連續多年在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挑戰杯”大學生課外作品競賽、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大賽、全國大學生機械設計大賽等全國性賽事中成績優異。大學英語四、六級一次性通過率始終位居甘肅省高校前列,專業英語通過率連續刷新甘肅高校記錄。畢業生素以動手能力強、基礎紮實、知識面寬、踏實肯幹而深受社會歡迎。自建校以來,已為國傢培養了6萬多名各類人才,許多人成為著名的專傢學者、企業傢和優秀的黨政管理人才。2005年10月,學校通過了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結論為優秀,教學工作的中心地位更加突出和穩固,在歷年的中國大學評價雜志中蘭州交通大學穩居甘肅地區高校第4位。
學校學科特色鮮明,學科門類齊全,涵蓋了工、理、經、管、文、農、法等7大學科門類。現有50個本科專業,16個博士點,64個碩士點;有9個省部重點學科,3個國傢特色專業建設點。有1個國傢級工程中心,1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6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2個國傢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3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3個省級工程中心,89個各類研究所。學校具有優秀本科生免試推研資格,具有招收中國政府奬學金海外留學生和高水平運動員資格,學校於2005年開始招收海外留學生,2008年被列為中國政府奬學金留學生招生院校。學校還是鐵道部繼續教育西北基地、甘肅省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基地,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後備軍官選拔培養院校之一。
學校科研工作堅持貼近國傢發展戰略、貼近鐵路發展戰略、貼近地方發展戰略,立足鐵路特色,立足西北特色,大力培育和扶植新的增長點,承擔國傢重大項目和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均大幅提高。2000年以來,承擔了涵蓋國傢863計劃項目、國傢自然基金項目、國傢科技支撐計劃項目等在內的30多項重大科研課題。先後獲得甘肅省科技進步一等奬2項,全國鐵路重大科技成果特等奬1項,國傢科技進步奬二等奬1項,國傢科技進步奬特等奬1項。學校大力開展創新平臺建設,連續在國傢級工程中心、國傢大學科技園、國傢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國傢精品課程、國傢特色專業建設點、教育部創新團隊、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等省部級、國傢級平臺建設上取得從無到有的重大突破。學校主動為經濟社會的發展提供人才、技術和智力支撐,承擔、參與了與西部大開發有關的科研課題和項目達1600餘項,涵蓋了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多個方面,包括基礎設施建設、生態建設、資源開發利用、新農村建設、技術交流合作、人才培訓等多個領域,為促進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學校大力實施開放辦學,成立了蘭州交通大學董事會,先後有120多傢政府主管部門、企事業單位、科研機構加盟,建立了産學研緊密結合的辦學體製。學校積極發展對外交流合作,與世界多個國傢和地區的近30所高校和科研機構建立了學術交流關係,近年來先後選派近200名中青年教師赴加拿大、澳大利亞、日本、美國、法國、英國、德國等國進修、攻讀學位和科研合作,有近百名外籍專傢學者應邀來校交流講學。
在長期的辦學過程中,學校確立了“尚德、勵志、博學、篤行”的校訓,培育形成了“奮發嚮上、艱苦樸素、刻苦鑽研、嚴謹治學”的優良校風。進入新世紀後,學校黨委提出了把蘭州交通大學建成為在甘肅有突出地位、在全國有鮮明特色的高水平教學研究型大學的奮鬥目標。目前,全校上下正在為實現這一宏偉目標而努力奮鬥。 |
|
|
|
蘭州交通大學鐵道技術學院 | 蘭州交通大學藝術設計學院 | 蘭州交通大學攝影協會 | 蘭州交通大學圖書館 | 蘭州交通大學機電工程學院 | 蘭州交通大學土木工程學院 | 蘭州交通大學交通運輸學院 | 蘭州交通大學外國語學院 | 蘭州交通大學繼續教育學院 | 蘭州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 蘭州交通大學博文學院 | 蘭州交通大學勘察設計院 | 蘭州交通大學建築維修隊 | 蘭州交通大學機械廠 | 蘭州交通大學節能電器廠 | 蘭州交通大學印刷廠 | 蘭州交通大學鋼鋁門窗廠 | 蘭州交通大學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 | 蘭州交通大學自動化與電氣工程學院 | 蘭州交通大學數理與軟件工程學院 | 蘭州交通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 | 蘭州交通大學化學與生物工程學院 | 蘭州交通大學新技術開發公司高新技術企業 | 蘭州交通大學資産經營有限責任公司培訓中心 | 蘭州交通大學科技開發服務部 | 蘭州交通大學科技信息咨詢中心 | 蘭州交通大學物資設備科技實業公司 | 蘭州交通大學科技園有限責任公司 |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甘肅有限公司蘭州分公司蘭州交通大學營業廳 | 蘭州交通大學建築安裝工程公司 | 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蘭州交通大學支行 | 蘭州交通大學資産經營有限責任公司招待所 | 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蘭州交通大學支行 | 蘭州交通大學資産經營有限責任公司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