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ge shu
八哥屬
acridotheres;mynas
椋鳥科的 1屬,通稱八哥。額羽甚多,形特延長而竪立,與頭頂尖長羽毛形成巾幘;頭側或完全披羽,或局部裸出。兩性相似。共有 6種,主要分佈於亞洲,個別種可到達大洋洲、非洲南部,並引進北美。中國有普通八哥等4種。
普通八哥較常見,通體黑色,嘴基上羽額聳立,形成羽幘;頭頂、頰、枕和耳羽具緑色金屬光澤;上體餘部沾褐;初級飛羽基部和初級覆羽先端白色,形成大型白色翼斑;尾羽黑色,除中央尾羽外,均具白端。下體灰黑色,尾下覆羽黑而具白端(見圖[普通八哥])。
八哥是中國南方常見的鳥類。在村寨、田野、山林邊緣的灌叢中都有它們的蹤跡。喜群居,常數十成群棲息於大樹上。雜食性,常尾隨耕田的牛,取食翻耕出來的蚯蚓、蝗蟲、螻蛄等;也在樹上啄食榕果、烏桕子、懸鈎子等。繁殖期4~7月。每年可繁殖 2次。在樹洞或建築物的裂縫中營巢,有時也利用喜鵲、椋鳥等的舊巢;巢淺盂狀,用稻草、樹葉、羽毛等堆成。每窩産卵4枚。卵淺藍色。
八哥在中國有 3個亞種。自陝西南部至長江以南各省,以及臺灣和海南省均有分佈。
八哥是著名籠鳥,性溫順易馴,又能模仿人言以及其他鳥類的鳴聲。因啄食蝗蟲、螻蛄、金龜子等害蟲,而對農業有益。
冼耀華
樹八哥屬的描述
ampeliceps blyth,1842,journ.as.soc.bengal 11:194 模式種:a.coronatus blyth.
形態 嘴較頭部短,嘴基寬;嘴峰鈎麯。額羽捲麯;眼先和圍眼部光裸;兩翅長而尖,尾羽短呈方形。
地理分佈 國內分佈于云南南部和廣東。國外見於印度,緬甸,泰國和老撾等。
本屬鳥類僅有1種,中國有分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