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詠樓
目錄
《八詠樓 8 Wing Building》
詩人: 丁逢 Ding Feng

  檻外溪山縹緲樓,共看雨歇漲痕收。
  天開圖畫無窮態,峽束盤渦自在流。
  賦詠偶然休吊古,登臨政爾可銷憂。
  邛徠九折經行遍,又嚮東吳寄此遊。
《八詠樓 8 Wing Building》
詩人: 方嶽 Fang Yue

  郡古低臨水,城荒早閉門。
  岸沙分路細,江南帶雲昏。
  山豈緣詩瘦,樓應厭市喧。
  前朝碑尚在,半已蝕苔痕。
《八詠樓 8 Wing Building》
詩人: 薑特立 Jiang Teli

  隱侯故事許誰傳,領略江山付謫仙。
  虹抱子城增面勢,暈飛傑棟跨風煙。
  舊題壓倒三千首,壯觀追還七百年。
  我老登臨無好語,倚欄終日愧前賢。
《八詠樓 8 Wing Building》
詩人: 謝翺 Xie Ao

  江山此愁絶,寒角夢中吹。
  飛鳥過帆影,遊塵空戟枝。
  水交明月動,槎洑故州移。
  已薄齊梁士,猶吟瀋約詩。
更多詩歌...
請鑒賞:

  於石 Yu Dan:八詠樓 8 Wing Building
在浙江省金華市南隅
  在浙江省金華市南隅﹐婺江北岸。南朝齊太守瀋約於隆昌元年(公元494年)建。原名"元暢樓"。宋至道中﹐郡守馮伉因瀋約曾於此作《八詠詩》﹐改名"八詠樓"。歷代迭經毀建﹐現存建築乃清代所建。唐李白﹑崔顥﹑宋李清照﹐清吳偉業等均有題詠。
No. 7
  八詠樓投訴電話金華市旅遊投訴電話:0579-2471672
  浙江省旅遊投訴電話:0571—85117419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八詠樓原名玄暢樓,後改名元暢樓。位於金華市城區東南隅,坐北朝南,面臨委江,樓高數丈,屹立於石砌臺基上,有石級百餘。登樓遠眺,藍天萬裏,白雲朵朵,南山連屏,雙溪婉蜒,盡收眼底。現存建築共四進。第一進為主體建築,重檐樓閣,歇山屋頂,翼角起翹,石砌臺基。此樓係南朝齊隆昌元年(494),東陽郡太守、著名史學家和文學家瀋約建造。峻工後瀋約曾多次登樓賦詩,寫下了不少膾炙人口的詩篇,其中有一首《登元暢樓》雲:“危峰帶北阜,高頂出南岑。中有凌風謝,回望川之陰。岸險每增減,湍平互淺深。水流本三派,臺高乃四臨。上有離群客,客有慕歸心。落暉映長浦,煥景燭中潯。雲生嶺作黑,日下溪半陰。信美非吾土,何事不抽簪。”並在此基礎上又增寫了八首詩歌,稱為《八詠》詩,是當時文壇上的長篇傑作,傳為絶唱,故從唐代起,遂以詩名改元暢樓為八詠樓。北宋至道年間定今名。南宋淳熙十四年(1187)擴建,將瀋約的八詠詩勒於石碑。元皇慶年間(1312一1313)樓毀於火,碑亦不存。明洪武五年(1372)重造寶婪觀,八詠樓廢址建玉皇閣,後玉皇閣毀。萬歷年間(1573一1620)重建八詠樓。現存八詠樓為清嘉慶年間(1796一1820)重建,1984年大修。八詠樓自創建以來,1500多年中,不僅與歷代文人名士結下了親緣,也與英雄人物有着密切關係。唐代的嚴維,宋代的李清照、呂祖謙、謝翺,元代的趙盂頒等詩人、書法傢都曾慕名前來登臨題詠,留下不少繪景梯憐的詩文名篇。元末農民起義軍的重要將領鬍大海、明代抗日英雄戚繼光、太平天國侍王李世賢等,都曾登上八詠樓檢閱他們的部隊。還有明末兵部尚書朱大典,率兵與清軍激戰中,壯烈地犧牲在八詠樓,留下了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跡。周恩來同志1939年到金華視察時,也曾在八詠樓下的八詠灘頭召開過近千人的群衆大會,慷慨激昂地宣傳團结抗戰的方針。因此,人詠樓不僅是個精緻的古建築物,而且它跟詩人的名篇、英雄的故事融合在一起,風流千古。南宋著名愛國女詞人李清照避難金華時,登八詠樓寫下的《題八詠樓》詩云:“千古風流八詠樓,江山留與後人愁。水通南國三千裏,氣壓江城十四州。”這首詩充分地表述了八詠樓的氣魄,金華重鎮的形勢和李清照的愛國熾情,成為歷代題詠八詠樓的出類拔革之作。八詠樓是浙江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近幾年經過修耷,面貌煥然一新,詩壇泰鬥艾青曾親筆題寫“八詠樓”3字,為八詠樓增添了濃濃的詩韻色彩。
近義詞
八詠樓社區
包含詞
題八詠樓八詠樓社區重題八詠樓
八詠樓有感次韻八詠樓何如八詠樓
瀋約八詠樓清風八詠樓詩傳八詠樓
登八詠樓有感題瀋休文八詠樓和丁使君八詠樓
題瀋隱侯八詠樓八詠樓高風月苦八詠樓中坦腹眠
登東陽瀋隱侯八詠樓職業技術學院大黃山校區八詠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