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周易》中的八種基本圖形。用-”(表示陽)和”(表示陰)兩種符號,每卦由三爻經不同組合而成。以此象徵天、地、雷、風、水、火、山、澤八種自然現象,每卦又象徵多種事物。《周易》中六十四卦皆由八卦兩兩相重組成。 |
|
遠古中國的一套象徵性符號,由三條長畫或斷畫組成的八種圖式,在中國和日本用於占卜和象徵 |
|
《周易》中的八種具有象徵意義的基本圖形,每個圖形用三個分別代表陽的“-”(陽爻)和代表陰的“--”(陰爻)組成。名稱是:乾、坤、震、巽、坎、離、艮、兌。相傳是 伏羲 所作。《易傳》作者認為八卦主要象徵天、地、雷、風、水、火、山、澤八種自然現象,並認為“乾”、“坤”兩卦在八卦中占特別重要的地位,是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一切現象的最初根源。八卦中,乾與坤、震與巽、坎與離、艮與兌是四個矛盾對立的形態。傳說 周文王 將八卦互相組合,又得六十四卦,用來象徵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的發展變化。八卦本是反映古代人們對現實世界的認識,具有樸素的辯證法因素,自被用為卜筮的符號,逐漸帶上神秘的色彩。 |
|
《現代漢語詞典》(第5版)
八卦:我國古代的一套有象徵意義的符號。用“一”代表陽,用“--”代表陰,用三個這樣的符號組成八種形式,叫做八卦。每一卦形代表一定的事物。乾代表天,坤代表地,坎代表水,離代表火,震代表雷,艮代表山,巽代表風,兌代表沼澤。八卦互相搭配又得到六十四卦,用來象徵各種自然現象和人事現象。在《易經》裏有詳細的論述。八卦相傳是伏羲所造,後來用來占卜。 |
|
八卦符號:
乾:乾三連坤:坤六斷震:震仰盂艮:艮覆碗
▅▅▅▅▅▅▅ ▅▅▅▅ ▅▅▅▅▅▅▅
▅▅▅▅▅▅▅ ▅▅▅▅ ▅▅▅▅ ▅▅
▅▅▅▅▅▅▅ ▅▅▅▅▅▅▅▅▅ ▅▅
離:離中虛坎:坎中滿兌:兌上缺巽:巽下斷
▅▅▅▅▅▅▅ ▅▅▅▅ ▅▅▅▅▅▅▅
▅▅ ▅▅▅▅▅▅▅▅▅▅▅▅▅▅▅▅▅
▅▅▅▅▅▅▅ ▅▅▅▅▅▅▅▅▅ ▅▅
(一)八卦歌訣
乾三連,坤六斷,震仰盂,艮覆碗,
離中虛,坎中滿,兌上缺,巽下斷。
(二)八卦代數
乾一,兌二,離三,震四,
巽五,坎六,艮七,坤八。
(三)八卦方位
乾:西北。坎:北。艮:東北。震:東。
巽:東南。離:南。坤:西南。兌:西。
(四)八卦所屬
乾、兌(金);震、巽(木);坤、艮(土);離(火);坎(水)。
(五)八卦生剋
乾、兌(金)生坎(水),坎(水)生震、巽(木),震、巽(木)生離(火),離(火)生坤、艮(土),坤、艮(土)生乾、兌(金)。
乾、兌(金)剋震、巽(木),震、巽(木)剋坤、艮(土),坤、艮(土)剋坎(水),坎(水)剋離(火),離(火)剋乾、兌(金)。
(六)八卦旺衰
乾、兌旺於秋,衰於鼕;震、巽旺於春,衰於夏;
坤、艮旺於四季,衰於秋;離旺於夏,衰於四季;
坎旺於鼕,衰於春.(四季是指每個季節的後一個月)
(七)八卦所對應的五行:
金-乾、兌 乾為天,兌為澤
木-震、巽 震為雷,巽為風
土-坤、艮 坤為地,艮為山
水-坎 坎為水
火-離 離為火
五行相生:金水木火土
五行相剋:金木土水火 |
|
提起太極八卦圖,許多人都感到很神秘,至於其中的奧妙,則很少有人能說出幾分道理來。
卦者,挂也。是一種現象挂在我們的眼前,故而稱其為卦。
《易經》所說的卦,是宇宙間的現象,是我們肉眼可以看見的現象,宇宙間共有八個基本的大現象,而宇宙間的萬有、萬事、萬物,皆依這八個現象而變化,這就是八卦法則的起源。
能夠觀察到的宇宙的現象,將之歸納成八大類,畫成八卦,這豈非是超人的智慧?所 以八卦是智慧之學,我們看到京戲中孔明出場,身穿陰陽八卦袍,就是說明高度的智慧,太極圖就是一個圓,裏面畫着陰陽魚;八卦圖是一個正八邊形,每條邊上都有一個特殊的符號(如題圖)。有兩條原因妨礙着人們去探討和認識太極八卦圖:一是神秘化觀點,認為太極八卦圖的道理深不可測,非一般人所敢於問津;二是迷信觀點,認為太極八卦圖是卜卦算命的迷信東西,必須嚴加禁止。相傳太極八卦圖,是古代聖人伏羲氏首創,在“五經”的“周易”中,有詳細的記載和說明。古人認為: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六十四卦,這是太極化生八卦的基本理論。它原是屬於哲學範疇的,是樸素的唯物論;但是,後來的一些學者,牽強附會,圖讖預測,宣揚萬物天定的宿命論觀點,使太極八卦摻雜進了唯心主義的內容,塗抹上了迷信的色彩,失去了本來的科學意義。
太極八卦圖是中國古老的文化科學遺産,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文明的結晶。它不但在古代為人民建樹了不可磨滅的功勳,就是在現代也做出極重大的貢獻。1930年一月美國天文學家湯保發現了太陽係的第九顆行星棗冥王星。旋即有人提出,太陽係有沒有第十顆行星呢?由於冥王星發現不久,觀測數據還不精確,預測第十顆行星的努力接連遭到了失敗。當時在法國勤工儉學的衹有二十七歲的中國人劉子華,下定决心要別開生面,不依靠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去預測太陽係的第十顆行星。劉子華並不是憑空設想,他發現太陽係的各星體與八卦的卦位,存在着對應關係。他依據這個關係,利用天文參數進行計算,證明出每一對應卦位所屬星體的平均軌道速度和密度均分別為一個密值。經過反復運算,劉子華終於第一個算出了這第十顆行星的平均軌道運行速度為每秒二公裏,密度為每立方釐米0.424剋,離太陽的平均距離為74億公裏,按照希臘神話命名原則,在冥王星後面的叫做“木王星”。劉子華把自己的預測,寫成了題為“八卦宇宙論與現代天文”的論文,交給了法國巴黎大學,作為考取博士學位的論文。論文獲得了一致的贊賞,1938年正式授予劉子華法國國傢博士學位。這是中國科學家在現代運用太極八卦圖,做出的震動世界的偉大貢獻。中國古老的太極八卦圖,對現代科學的貢獻是多方面的。德國數學家萊布尼茨是現代電子計算機二進製的創始人,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他正是在中國的古老的太極八卦圖的啓發和幫助下,纔觸動靈機,一舉成功的。
1667年萊布尼茨在法國巴黎參觀博物館,看到了帕斯卡爾的一臺加法機,引起他要創造一臺乘法機的興趣。1701年秋末,正當五十四歲的萊布尼茲為創造乘法機冥思苦索、無路可走的時候,突然間收到了他的法國傳教士朋友從北京寄給他的“伏羲六十四卦次序圖”和“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圖”,萊布尼茲從這兩張圖中,受到了很大啓發,他居然發現,八卦是象形文字的雛形,由坤卦經艮、坎、巽、震、離、兌到乾卦,正是由零數到七,這樣八個自然數所組成的完整的二進位製層數形。八卦中的“一”叫做陽爻,相當於二進製中的“1”,而八卦中的“--”叫做陰爻,相當於二進製中的“0”。六四十卦正是從0到63這六十四個自然數的完整的二進製數形。在數學中八卦屬於八階矩陣。可見,中國古老的太極八卦圖對電子計算機這門現代科學,是有其歷史性的貢獻的。
1973年戈德伯格提出了生物控製的“陰陽假說”,在分子生物學的研究領域裏,占有了一定的地位。他恰恰就是受了太極八卦圖的啓發,纔提出這一假說的。原來,1957年蘇特蘭德發現了環腺一磷,1963年普賴斯發現了環鳥一磷,二者在生命活動及疾病過程的發生發展中都起着一定的作用。當時戈德伯格從一本朝鮮出版的漢醫學中看到太極八卦圖,從中得到了很大啓發,認為環腺一磷和環鳥一磷,就是體內兩種對立的調節係統,與東方醫學中的“陰陽”相似,很可能是“陰陽”的物質基礎,從而提出了著名的“陰陽假說”。1981年戈德伯格來華訪問講學,對他的假說,又做了進一步的闡述。
中國獨有的古老的太極八卦圖確實有着很宏奧的哲理,但是,由於年代久遠,古老的太極八卦圖對今天的人說來,仍是一個引人入勝的謎:太極八卦圖究竟是受了什麽啓發怎麽創造出來的?太極八卦圖有那些作用?創造出它來究竟是為了什麽目的?……好多問題,至今衹有傳說和不確切的猜想,而無確鑿之實證。古老的太極八卦圖,正在叩擊現代科學殿堂的大門。 |
|
太極八卦圖,以同圓內的圓心為界,畫出相等的兩個陰陽表示萬物相互關係。陰魚用黑色,陽魚用白色,這是白天與黑夜的表示法。陽魚的頭部有個陰眼,陰魚的頭部有個陽眼,表示萬物都在相互轉化,互相滲透,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陰陽相合,相生相剋,即現代哲學中和矛盾對立統一規律表示法。以圓心可分為四份定為四象。四象為太陽、太陰、少陽、少陰。四象表述空間的東西南北,時間的春夏秋鼕。任何一組矛盾加中心,就構成為三纔。古代哲學認為天、地、人為三纔,又在四象的學說基礎上,更進一層,又增加了陽明、厥陽兩面項,它與四象組成六合之說。四象若加圓心就構成五行之說,南方為火,北方為水,東方為木,西方為金,中間為土。六合加圓心稱為七星。四象通過“一分為二”的切分,又構成八卦圖,先天八卦方位表示為:乾南、坤北、離東、坎西,震東北,兌東南,巽西南,艮西北。八卦加軸心稱之為九宮。配九宮數為乾九,坤一,巽二,兌四,艮六,震八,離三,坎七,中央為五。 |
|
the eight diagrams
八卦圖最早出自伏羲所創的先天八卦(大概起始於5千多年前)其用陰爻和陽爻的組合來闡述天地中八種最原始的物質。後世道教將伏羲供奉為神。後天八卦出自周文王,其後天八卦衹是和伏羲的先天八卦位置不同。其含義不變。直至孔子創立儒傢,將周文王的易經收錄為儒傢經典(也就是儒傢教科書)。漢朝時道傢更由易經中的陰陽、八卦、五行等創出了無數的術數。--《周易》中用的八種基本圖形,亦稱八卦,用“-”和“--”符號組成。名稱是:
乾 (qián)乾為天卦像:上乾下乾純陽卦;
乾卦陽剛,剛健,自強不息。乾六爻皆盈滴,故肥園,圓滿、亭通,成功、重大。但剛多易折,含欠安之像。人物表示為上級、領導、當官的,執法者,有錢而富貴者,司機。
坤(kūn)坤為地卦像:上坤下坤純陰卦;
坤卦明柔,地道賢生;厚載萬物,運行不息而前進無疆,有順暢之像。坤六爻皆虛,斷有破裂之像,明暗、陷害、靜止,測出行不走,行人不歸。人物表示小人(由天大地小而取)。
震(zhèn)震為雷卦像:上震下震八純卦;
震卦重雷交疊,相與往來,震而動起出。震動,震驚鳴叫,驚惕,再三思考,好動。建功立業,聲名大振。森林,樹林。八純卦,吉順而有波折,肝旺易怒,驚恐,肝病,抽筋,傷脾胃。
巽(xùn)巽為風卦像:上巽下巽八純卦;
巽卦“柔而又柔,前風往而後風復興,相隨不息,柔和如春風,隨風而順。”巽順,順從,進入而下伏。重巽申令,氣功,雙床雙桌相並連,作生意可獲三倍之利,頭髮稀少,草木叢生。活躍,坐不住,靜不下來,測事比和吉。肝膽疾病,坐骨神經痛,股部疼痛,風濕中風,脾胃欠佳。
坎(kǎn)坎為水卦像:重坎八純卦;
坎卦為二坎相重,陽陷陰中,險陷之意,險上加險,重重險難,天險,地險。險陽失道,淵深不測,水道彎麯,人生歷程麯折坎坷。絶顛聰明,“心誠行有功”。比和卦,謀事順暢可成,但內中有波折。腎,泌尿係統疾病,血病,婦科病,視力差,心髒病。
離(lí)離為火卦像:重離八純卦;
離卦離明兩重,光明絢麗,火性炎上,依附團结。離散,離開,分離。凡八純卦互為依托幫助,但又具同性相斥之性。雖比和,但內有衝突,謀事可成,卻有周折,目疾,心髒疾病,高血壓,肺虛癥。
艮(gèn)艮為山卦像:上艮下艮八純卦;
艮卦山外有山,山相連。不動,靜止,停止,剋製,沉穩、穩定,止其所欲,重擔。兩桌、兩床相連,上下鋪位,床上、桌下。測外出,不能出行,行人不歸。癌癥,青春痘,痧菲子,腫瘤,瘡塊,脾胃病,腎病,結石癥。
兌(duì)兌為澤卦像:上兌下兌八純卦;
兌卦喜悅可見,快樂照臨人,口若懸河,善言喜說,高興,沼澤地,洞穴,廢穴,敗壁破宅,坑窪地,縱橫溝渠。測事如意悅心。口疾,氣管疾病,肺疾,麻臉,肝膽疾癥,股疼,血光災,作手術。
象徵天、地、雷、風、水、火、山、澤八種自然現象,以推測自然和社會的變化。認為陰、陽兩種勢力的相互作用是産生萬物的根源,乾、坤兩卦則在“八卦”中占有特別重要的地位。
太極和八卦組合成了太極八卦圖,它又為以後的道教所利用。道傢認為,太極八卦意為神通廣大,鎮懾邪惡。 |
|
科學太極八卦圖,描繪了《易經》陰陽理論中陰陽交感生萬物的道理;質能互相轉化原理闡述了能量平衡創生物質的原理。二者經過比照輝映確是驚人的契合乃至完全一致,也充分證明了同是真理必然産生殊途同歸的結果。在這裏,將《易經》中的陰陽兩儀與質能轉化原理中的基本高低能位相比較,可以這樣認為:陰儀即是基本低能位,陽儀即是基本高能位,二者通稱為一個階能位。單一陰儀和陽儀的結合形式是少陽與少陰,也就是單個的基本高低能位衹能構成基本能量係統,平衡後創生了基本物質粒子--質量子。因平衡旋嚮有正反,導致質量子有兩種形式,就是極性不同的正反質量子,如若視少陽為正質量子,少陰就是反質量子,它們是最簡單的第一層次物質,稱謂一重物質。假若宇宙間衹有一階能位和一重物質,那麽宇宙的具體模式將是少陰和少陽構成的兩儀整體結構,上下為少陽,右左為少陰。
陰儀和陽儀的二重結合有四種形式,即《易經》中的四象。老陰和老陽不是物質是二階能位,少陰和少陽是一重物質。四象整體是二階能位一重物質的混合係統,平衡後創生了第二層次物質係統,稱謂二重物質係統。假若宇宙衹有二重物質所構成,宇宙的具體模式圖象將是四象的整體結構圖示。
陰儀和陽儀的三重結合有八種形式,即《易經》中的八卦,八卦的整體圖示如前所描繪的科學八卦圖5所示。其中的乾和坤分別是三階高低能位,其餘六卦是具有三階能位一重物質的離子態物質,兌、離、巽是三種形式的三階一重陽離子,震、坎、艮是三階一重陰離子,其中兌與巽都是陽離子,震與艮都是陰離子,但它們的爻位不同互為同性反嚮的離子。八個卦對稱比較,乾和坤不是物質是兩種異性無形的三階能位,兌與艮,震與巽,離與坎都是異性反嚮的等離子。八卦的整體是十二塊陰和十二塊陽的三重結合,構成了三階能量係統,平衡後創生了第三層次物質係統,稱謂三重物質係統,如若構成宇宙,其具體模式將如科學八卦圖所示。當然,十六卦、三十二卦、六十四卦等等,都可以與質能互相轉化原理一一對應,並且高層次物質係統是低層次物質係統經過高層次能位作用達到平衡而創生。例如太陽係就是太陽本身與行星係統之間的能位差構成了太陽係級的能量係統,它們的高低能位互相作用達到平衡創生了太陽係物質係統。
從兩儀、四象到八卦,其中的陰儀、陽儀、老陰、老陽、乾、坤都是不同階次的高低能位,分別可以構成由低階到高階的能量係統;少陰、少陽、整體兩儀、整體四象、整體八卦是由簡至繁的物質係統;兌、離、震、巽、坎、艮都是能量和物質相混合的陰陽離子態所構成。科學太極八卦圖,圖示了質能互相轉化原理,可以概括神秘玄奧科學太極圖圖示了質能互相轉化原理,是自然世界萬事萬物的總圖譜,是描繪微觀至宏觀所有物質創生的大統一模型。
前邊引言中提到,現代科學宏觀理論和微觀理論還未完全整合和統一,因此近年來不少學者都在探討大統一論、大統一力,大統一模型,以此求得適合兩者的統一答案,但時至今日還沒有最終的理想結果。筆者認為易經陰陽理論與質能轉化原理的融合體現了上述問題的統一性。
質能互相轉化原理中,能量平衡創生物質、物質失衡轉化為能量,這是《易經》中無極生太極、太極還無極的過程。特別是各階能量係統的平衡,創生了質量子到宇宙的所有係列的物質係統,這一過程密切符合了太極生萬物的道理。這種創生物質的陰陽論和能量平衡論,是創生微觀至宏觀所有物質的大統一論。兩種理論的結合更加完善了這一理論。
在科學太極八卦圖中,將陰儀視為基本低能位、陽儀視為基本高能位,因此陰陽魚描繪了能量平衡創生萬事萬物的總法則,八卦象則描繪了,能量平衡創生物質的具體結構的總規律,所以科學太極八卦圖是描繪微觀至宏觀所有物質創生的大統一模型。
關於四種基本力,電磁力、弱作用力、強作用力和萬有引力。這四種力在科學太極八卦圖中的具體表現是:除乾坤之外其餘六卦中都有一陰一陽組成的少陰或少陽。少陰或少陽都是單一的基本高低能位間的平衡力結合而成,這種基本平衡力,因平衡方向有正反,故而有極性,所以它是有極性的電磁力。八卦圖相鄰卦之間如乾兌、兌震、坎坤、坤艮、艮巽、離乾六對卦間都有單一的陰陽結合力,這個力是構成同一物質相鄰離子間的平衡力,因平衡範圍小,作用力度不大,應是弱作用力。弱作用力與電磁力都是單純的陰陽之間或者說基本高低能位之間的基本結合力,故性質相同,現代科學也已證明二者是統一的電弱作用力。八卦象中對稱卦間,如乾坤、兌艮、震巽、坎離四對卦之間,還有四陰卦與四陽卦之間,四陰儀卦與四陽儀卦之間,都是互有陰陽全部對應緊密結合的合力,或者說是構成物質正反離子間互有的全部基本高低能位平衡的合力。這個力平衡範圍較大,因是全部基本力的合力,力度強大應是強作用力。強作用力因是離子間互有陰陽的合力,故不顯示極性。另外兩儀整體物質之間,四象整體物質之間,八卦整體物質之間,還有兩儀、四象、八卦各層次物質之間都互有陰陽的結合力,這種自成係統相互獨立的所有物質間基本高低能位平衡的合力應是萬有引力。這個力的作用強度和作用範圍隨着物質增多而增大,又是物質間互有陰陽結合的合力,故而是長程的無極性的力。
以上四種基本力雖然形式不同,但都是高低能位的平衡力,或者說是陰陽結合力,因此四種基本力的統一力應是高低能位的平衡力,歸根結底是不同形式的基本高低能位相互作用的平衡力。
當然,陰陽理論和質能互相轉化原理還可以解釋更多的科學難題以及現代科學無法解釋的不明現象,例如測不準原理為什麽是自然法則;光速在物質世界中為什麽不可超越;黑洞是什麽;何為時空;宇宙的有限與無限等難題。還有人體特異功能、氣功、飛碟等不明現象。但由於篇幅所限也不是本文涉及及範圍,故不在此贅述。 |
|
“太極”是由紅黃藍三種基本粒子組成的統一場,是萬物所從一而出的“衆妙之門”,是終極的宇宙本源。雖內涵陰陽能量子,但總的本體、本質、本理是“○”。為了表示其“○”中涵陰陽正負能量,亦用“○”表示“○”,謂之“無極而太極”。
“八卦”是由紅黃藍粒子組成的太陽光子(即紅、橙、黃、緑、藍、靛、紫、紺八色光子),太陽光是八卦光。八卦光是組成電子、質子、中子、原子、分子、天體、人體的直接能量子。由八卦光組成的宇宙萬物皆分八卦。八卦光是八卦能量子。八卦能量和宇宙萬物通過e=mc2 公式互相轉代。
太極生八卦,八卦歸太極。宇宙就是這樣一個物質化、生命化、陰陽化、辯證化是太極八卦圖。
八色光子是太極八卦圖,由此組成的電子、原子、天體、人體是太極八卦圖。男女是太極八卦圖,人體之左右兩半是太極八卦圖,地球之東西兩半球和人體之左右兩半一樣,是一個典型而美麗的太極八卦圖。 |
|
男女的生理、心理、功能是相反的、互補的,地球東西兩半球的人類,其生理、心理、功能及由此産生的棈神文化亦是相反的、互補的。二者如同人的兩半身、兩半腦一樣,相反相成,缺一不可。
現代科學是西方科學。西方科學和東方文化一樣,都是局部的、地區性的、片面的、狹隘的、殘缺不全的半球文化,二者皆未包括對方,都不是包羅東西古今全部文化要素的地球文化、世界文化。
現代西方科學僅是西半球的地區文化、鄉土文化,是一種偏枯不全的局部真理。雖然這種文化以實驗的、數理邏輯的、技術的“科技型”面目出現,全身挂滿了“科學”的標簽,但是由於她具有嚴重的片面性、局限性和殘缺性,先天不足,因而,她不可避免地存在著內在的、巨大的危機。
這種危機主要表現在:
一、基本物理學
光學不知道光的本質是什麽,錯誤地把光的“陰陽八卦”本質解釋成了“波粒二象性”。“波粒”僅是外徵並非本質。
電學不知道電是什麽,不知道電的起源和本質,更不知道電為什麽分陰陽,會斥同引異。
熱學不知道熱是什麽,低溫物理學不知道寒是什麽,更不知道熱與寒的相反性。寒熱即陰陽二氧,它們是宇宙間最大量、最普遍的現象。
力學不知道力是什麽,不知道力的起源和本質,更不知道四種力、天體動力、生命力、意念力是什麽。
粒子物理學不知道最簡單的基本粒子是什麽,不是把目標選在光子上,而是把精力錢財白耗在“誇剋”假說上。殊不知,即是“誇剋”存在,正反“誇剋”相遇,還是湮滅轉化成了純能量--光子,衹有光子纔是最接近的終極粒子,而由光子分解而來的紅黃藍粒子纔是真正的基本粒子。
原子物理學不知道原子的色、香、味、溫、力等各種屬性和本質是什麽,把組成萬物和人體的有血有肉的原子描述成了一堆抽象的數學公式,對原子的實質一無所知。
二、理論物理學
相對論的e=mc2公式把物質轉化成了能量,量子論的e=n2公式則立即把能量轉化成了頻率。世界萬物最終歸於頻率。從相對論和量子論得出的基本結論是:頻率創造世界(萬物和人)。這等於承認:音樂創造樂器。這是由現代最先進的“科學”得出的總結論。這裏,宇宙間的一切物質的、生命的、精神的、社會的現象,都由振動頻率創造出來。至於“頻率”是什麽,它的起源和本質是什麽,它怎樣創造了萬物和人類,就不得而知了。
物理學主要是研究能量的科學,而至今不知道能量(熱、寒、光、電)的陰陽八卦本質,不知道負能量、負質量、負引力的存在,衹講123,不分+0-,這種所謂的“精密科學”、“成熟科學”,其精密性、成熟性從何證明呢?
由於基本的物理學和理論物理學對基本粒子、能量、力、電子、原子這些簡單的基本物理現象一個也未弄清楚,其理論是糊塗帳,完全鑽了牛角,因而,由此决定了宇宙學既不能解决宇宙的起源與本質問題,也不能解决宇宙的運動與演化問題,對空間和時間的實質,對宇宙的代表--人,更無基於真理的解釋。
三、化學、生物學及其他
物質由能量聚集而成。化學是研究物質的科學。物理學不知道“能量”是什麽,化學必然不知道“物質”是什麽。現代化學衹知道原子、分子的名稱和符號,並不知道原子、分子的屬性、本質、機製是什麽,既不知道是什麽,也不知道為什麽。
生物學並不知道生命是什麽,不知道生命的起源、本質和演化,更不知道生物為什麽分雌雄,有老少,人有感情,有思想,能創造,人這種物質為什麽有如此功能。
對中醫、氣功、心靈、人體特異功能,用現代生物學及任何理論均無法解釋,這是因為現代物理學、化學、生物學存在著根本的問題。
綜上所述,現代科學的問題是全面的、根本的,其危機是深刻的、巨大的。
理論上的危機,導致了技術上的危機。
環境污染,生態破壞,人口爆炸,資源枯竭,沙漠擴大,森林速減,糧食短缺,戰爭威脅,等等,正在把人類推嚮絶境。長此下去,人類必將從地球上消失。
人類至今不能控製自然,自主生命,不僅造不出一隻小小的螞蟻,連人類自身的許多疾病也治不了。各自然界本身的技術相比,人類的技術不僅十分落後,而且孕育著滅絶人類的極大危險性。
要解决人類的危機,必須首先解决技術上的危機;要解决技術上的危機,必須首先解决科學(主要是物理學)理論上的危機,這是根本。
現代科學的根本問題不在實驗和定量描述方面,而在對本源的思考和定性分析方面。衹要解决了宇宙的本源和本質這個主要矛盾,一切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中國文化的最高結晶--太極八卦圖,正好描述了宇宙的本源和本質,可解决現代科學的根本危機。
衹有東方的太極八卦圖,才能解决西方科學的危機;衹有東方文化,才能解决西方文化的危機;衹有東西古今文化科學的大交流、大滲透、大綜合、大統一、大集中,才能解决人類的根本危機,從現在的低級文明走嚮更先進、更健全、更高級的文明。
原子核和電子不結合,則不能生成原子萬物;一旦結合,則可生成完美的原子,創造天地萬物和人類。
男女達到成熟,不結合則各呈危機,無出路;一旦結合,危機皆消,美滿幸福,繁衍萬代,前途無量。
東西文化各有片面,成熟後則各呈危機,二者交感、融合,則可消除各自的短處和危機,生成更高層次的新文化,造成新文明。
東方文化為|||,西方科學為:::。
|||:::--不交--危機,否,兇,地獄;
:::|||--交感--出路,泰,吉,天堂。
現代科學的危機在|||:::,在東西古今文化科學彼此隔離、彼此分割,陰陽不交,由此必然使人類陷入否、兇之睏境,走嚮地獄。
現代科學的出路在:::|||,在東西古今文化科學彼此滲透、彼此融合,陰陽交感,由此必然使人類走嚮泰、吉之順境,走嚮更新更高的第三文明--人間天堂。
桓仁縣城形似“太極八卦圖” 是中國唯一八卦城。
在遼寧東部的山水之間,一個形似“太極八卦圖”的古老縣城引起人們的興趣。這就是遼寧的桓仁縣城。
桓仁縣城是中國唯一的“八卦城”,這在全世界也可能是獨一無二的。桓仁縣决定用二十年到五十年的時間,把現在的桓仁縣城建設成新的“八卦城”,目前“八卦城”的西門“朝京門”、南門“迎薫門”已經開始修建。
史料記載,一八七七年,遼東墾荒發展使得桓仁地方人口大為增加,當地的土匪又經常騷擾百姓、掠奪財物,清政府終於批準在桓仁建縣(當時稱懷仁)。
那麽縣城建在哪裏呢?負責修建的河南人章樾發現哈達河與渾江交匯處兩條河水形成了一個“s”走嚮的天然太極圖形,於是决定將縣城建在渾江東岸天然太極圖的陽極中(陰陽魚的陽魚眼睛上),並按照八卦圖形施工建設。
當時清政府撥款四萬兩白銀建城,一八八二年懷仁縣城建成,城墻外形八角八面似八卦,城北依山,東、西、南分設“賓陽門”、“朝京門”和“迎薫門”。在當時的條件下,修建縣城有效地提高了當地的行政管理能力和對土匪襲擊的防禦能力。然而,一百二十多年的風雨過後,桓仁古八卦城衹剩下了西南處一段二十多米長的城墻。
二000年春天,北京大學考古專傢王恩涌、吳必虎到桓仁考察時發現桓仁縣城是一個“八卦城”,並把這一發現公佈於衆。兩位學者稱,桓仁古城舊址雖然已經被建為馬路或民宅,但其格局卻依然保持着八卦的形狀,航空照片上可以看到完整的八卦圖形,縣城內幾條獨有的斜巷也都是八卦城的産物。
據桓仁城鄉建設規劃局副局長韓秀烈介紹,新“八卦城”將定位為旅遊城。現在新“八卦城”的規劃設計和風貌設計已經完畢,新“八卦城”將既保留歷史文脈的價值,又具有現今的旅遊功能,城外設有護城河;城的出入口則以中國傳統的牌樓古建築風格為主,城內的所有建築都將采用晚清民居風格。
按照規劃圖,桓仁八卦城與周圍太極形狀的渾江水構成了世界上絶無僅有的太極八卦城。
八卦圖有“伏羲先天八卦方位圖”和“文王後天八卦方位圖”及《乾坤譜》中新發現的“團正八卦立體坐標圖”三種最具有代表性,如上圖:
《乾坤譜》作者:團正,已將《周易》推嚮立體研究階段。
在乾坤譜中,周易八卦的立體坐標分別是:
乾:x=1,y=1,z=1
巽:x=1,y=1,z=0
離:x=1,y=0,z=1
兌:x=0,y=1,z=1
震:x=0,y=0,z=1
坎:x=0,y=1,z=0
艮:x=1,y=0,z=0
坤:x=0,y=0,z=0
乾坤譜解釋了周易中的數學原理,證明了周易中藴涵了一定的科學性。
在武術中,八卦古代拳傢用《周易》中象徵天、地、雷、風、水、火、山、澤八種自然現象的乾、坤、震、巽、坎、離、艮、兌八種基本圖形來表示太極拳的掤、捋、擠、按、采、挒、肘、靠動作。還用“八卦”為八卦掌命名。 |
|
①古代《易經》中用“—”(陽)和“--”(陰)兩種基本符號組成的八種圖形。即乾、坤、巽、震、坎、離、艮、兌。八卦各代表自然界一定的事物或方位,它們是:乾(天、西北)、坤(地、西南)、巽(風、東南)、震(雷、東)、坎(水、北)、離(火、南)、艮(山、東北)、兌(澤、西)。
②推拿穴位名。見《針灸大成》捲十。又稱內八卦。即圍繞掌心周圍八個穴位的總稱。“運八卦,除胸肚膨悶,嘔逆氣吼噫,飲食不進用之。” |
|
在娛樂圈中,八卦是指非正式的,小道消息或者新聞,通常是某個明星的隱私等(由gossip:閑話,聊天;流言蜚語引申而來)。
一說:在粵語中,“八卦”的本意就是到處搬弄是非、饒舌。娛樂新聞和狗仔隊為了吸引讀者,到處挖掘明星的隱私廣而告之,所以,這樣挖出來的新聞被稱為“八卦新聞”。
另一說好像追溯得更遠,更能體現八卦精神:“八卦雜志”的稱號由來是早年香港黃色書刊發行時,封面上極其清涼養眼的照片會在重點部位加貼八卦圖,類似馬賽剋效果,這類報道明星私生活內容的雜志由此得名,“八卦”一詞,甚至從名詞衍生出形容詞和動詞。
為什麽要叫八卦呢?
1、易經有言:“陰陽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而香港八卦雜志的創辦人,認為世界上紛紛擾擾的小道消息,其中大多是源自於男(陽)女(陰)間的恩怨情仇,好比陰陽衍生出八卦一般,故名八卦雜志。
2、臺灣演藝圈以“八卦”表示外國的gossip一詞,應該是由臺灣藝人曹啓泰開始當時他用這個詞應該是“八婆”一詞的演變。
3、八卦這詞的由來也蠻好玩的,據說是當年香港gossip雜志有露點照片時就拿個八卦小圖案在那個“點”上 (臺灣好像是用星星還是愛心的樣子)。久而久之就把八卦當gossip的代名詞了。 |
|
南宮覓柔
觀察者:指區別對待的能力。
條件:使觀察者區別對待的原因。
結果:指觀察者根據條件區別對待事物所産生的矛盾。
再觀察者:指區別對待矛盾的兩個方面的能力。
再條件:使再觀察者區別對待矛盾兩個方面的原因。
再結果:指再觀察者區別對待矛盾兩個方面所産生的矛盾。
第三觀察者:指區別對待矛盾的某個方面所産生的矛盾的某個方面所産生的矛盾。
件:使第三觀察者區別對待矛盾的某個方面所産生的矛盾的某個方面的原因。
第三結果:指第三觀察者區別對待矛盾的某個方面所産生的矛盾的某個方面所産生的矛盾。
以此類推。
事物:指矛盾的兩個方面,矛盾與矛盾的結合,矛盾與再矛盾的結合,再矛盾與再矛盾的結合。
係統:事物的組合。
封閉係統:指內部矛盾平衡,不牽連外部矛盾的事物組合。
開放係統:指內部矛盾不平衡,牽連外部矛盾的事物組合;或者本是封閉係統,通過一定途徑使其內部矛盾不平衡而牽連外部矛盾形成更大範圍的平衡,由封閉係統走嚮開放係統(衹是這樣新形成的係統已不是原來的封閉係統)。
觀察者區別對待的過程(以下“0”和“1”所組成的數都是2進製):
假設無極有觀察者,則:
無極:對於觀察者,若無條件,則無結果,但不能認識到自身,將保持在無極狀態;若有條件,則有結果,認識到自身區別對待的能力,而自身的來源是什麽呢,根據自身區別對待的能力(即區分“0”和“1”即“有”和“無”的能力),有的觀察者假設自身的來源和意義是“有”,有的觀察者假設自身的來源和意義是“無”,還有的觀察者假設自身的來源和意義衹在於自身區別對待的能力,為證明於此,紛紛進入太極。
太極(混沌):無極中的觀察者由無極條件甄別,入得此中稱再觀察者,此中又有不同於無極的甄別條件,亦即再條件。再觀察者,若無再條件,則無新結果,根據自身區別對待的能力,會發現“有”(“1”、“純陽”)和“無”(“0”、“純陰”)都可以分辨,既然都可以分辨,而兩者又是不同的,那麽自身的來源必不在於此,那麽在於什麽呢,衹能在於自身區別對待的能力,自身區別對待的能力是造成“有”和“無”産生的原因,“有”和“無”兩者之間其實不存在不同,衹是自身區別對待的能力讓自己以為二者不同,無極中欲證的問題得到證明,將回返無極狀態;若有再條件,則有新結果,亦即再結果,由於再觀察者區別對待的能力,再觀察者可以區別“有”和“無”,並認為“有”和“無”是不同的,“有”和“無”形成矛盾,因而有的再觀察者認為“有”纔是自身的來源和意義,有的認為“無”纔是自身的來源和意義,但也有的再觀察者認為“有”和“無”形成的這一矛盾本身是自身的來源和意義所在,三種觀點的再觀察者為證明各自觀點正確紛紛進入兩儀。
兩儀(陰儀、陽儀):太極中的再觀察者由太極條件甄別,入得此中,稱第三觀察者,此中又有不同於太極的甄別條件,亦即第三條件。第三觀察者,若無第三條件,則無第三結果,會發現矛盾且不僅有一種矛盾,但衹有“有”和“無”即“1”和“0”這種矛盾纔是自身的來源和意義,儘管發現“有”、“無”本身之中還有內部矛盾存在,如“多”和“少”,但都證得並不是自身的來源和意義;若有第三條件,第三觀察者會認為自身來源和意義是兩種,一是“有”和“無”這矛盾本身(表示為“1”代表“變陽”和“0”代表“變陰”),一是矛盾的兩個方面本身含有的內部矛盾,即“有”或者“無”本身的“多”和“少”,分別表示為“11”和“1”、“00”和“0”,有的第三觀察者認為自身來源於“有”,又認為“00”和“0”沒有“多”“少”區別都是“無”,自身來源在於“有”“多”或“有”“少”;有的第三觀察者認為自身衹來源於“無”,認為“00”和“0”有“多”“少”區別,認為自身來源在於“無”“多”或“無”“少”;剩下一些認為自身來源於“有”和“無”所形成的矛盾,且與矛盾雙方“多”“少”有關,認為自身來源於“無”“多”“有”“多”、“無”“多”“有”“少”、“無”“少”“有”“多”、“無”“少”“有”“少”,也有猜測自身來源於“無”和“有”一樣“多”而自身來源除了“無”和“有”這種矛盾還有原因。於是開始有四象。
四象(太陰、太陽、少陰、少陽):兩儀中的第三觀察者由兩儀條件甄別,入得其中,稱第四觀察者,此中又有不同於兩儀的甄別條件,亦即第四條件。第四觀察者,若無第四條件,則無第四結果,會認為有矛盾且衹有兩種矛盾,即“有”和“無”、“多”和“少”(表示為“0”和“1”、“00”和“0”、“11”和“1”),但認為“多”和“少”並不是自身産生的原因,衹有“有”(“太陽”、“11”)和“無”(“太陰”、“00”)纔是,因為證得了“0”和“00”是有“多”和“少”分別的並且“有”和“無”一樣“多”“少”,因此可回返兩儀狀態。第四觀察者,若有第四條件,則有第四結果,會認為有矛盾且有三種矛盾,一是“有”和“無”(“1”和“0”),一是“多”和“少”(“00”和“0”、“11”和“1”),一是“先”和“後”(“10”和“01”)。“先”和“後”這種矛盾是那些猜測自身來源於“無”和“有”一樣“多”而自身來源除了“無”和“有”這種矛盾還有原因的原第三觀察者提出的,於是四象形成,為太陰“00”、太陽“11”、少陽“01”、少陰“10”。為了證明“先”和“後”的存在,於是始有八卦。
八卦:
八卦符號:
乾:乾三連坤:坤六斷震:震仰盂艮:艮覆碗
▅▅▅▅▅▅▅ ▅▅▅▅ ▅▅▅▅▅▅▅
▅▅▅▅▅▅▅ ▅▅▅▅ ▅▅▅▅ ▅▅
▅▅▅▅▅▅▅ ▅▅▅▅▅▅▅▅▅ ▅▅
即:111 000 001 100
離:離中虛坎:坎中滿兌:兌上缺巽:巽下斷
▅▅▅▅▅▅▅ ▅▅▅▅ ▅▅▅▅▅▅▅
▅▅ ▅▅▅▅▅▅▅▅▅▅▅▅▅▅▅▅▅
▅▅▅▅▅▅▅ ▅▅▅▅▅▅▅▅▅ ▅▅
即:101 010 011 110
而“道生一”,“一為二”,“二為三”,“三生萬物”,“三”就來源於“有無”、“多少”、“先後”。
"一為二"不能說是“有無”和“先後”,因為“先後”需用數表達。
“三”的“有無”、“多少”、“先後”排列衹有8種,故可以用八卦作為“基矢量”表達這一界所有事物,由於“先後”在其中,故人鬼神若不知“道”,沉迷“有無”、“多少”、“先後”就都可以算準,亦即一個時間點(“先後”)衹能在一個位置(非“有”即“無”,非“多”即“少”),而且純粹的“先”和“後”,其實是一樣的,所以是個“循環”(這個循環尚不知如何循環),所以從萬事萬物中從一段時間看來,滅了不能生,但生了一定會滅。……
八卦界的存在,“一陰一陽,循環往復”的存在,讓四象中提出“先”和“後”的第四觀察者驚喜莫名。 |
|
八卦源於中國古代對基本的宇宙生成、相應日月的地球自轉(陰陽)關係、農業社會和人生哲學互相結合的觀念。最原始資料來源為西周的易經,內容有六十四卦,但沒有圖像。《易傳》記錄“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故近代考證認為所謂太極即宇宙,兩儀指天地,四象就是四季天象;如長日照的夏季稱太陽,短日照的鼕季稱太陰,春是少陽,秋是少陰,而八卦再分三爻,自然是指廿四節氣。表面上“太極八卦圖”明顯是指地球自轉一周年而復始。
及至宋朝,有學者認為四象演八卦(方位),八八生成六十四卦,此為伏羲八卦,也叫先天八卦;亦有學者認為八卦應該出自周文王的乾坤學說,他認為先有天地,天地相交而生成萬物,天即乾,地即坤,八卦其餘六卦皆為其子女:震為長男,坎為中男,艮(普通話讀音:gèn;粵音:gan3,同“靳”)為少男;巽(普通話讀音:xùn;粵音:seon3,同“信”)為長女,離為中女,兌為少女,是為文王八卦,又稱後天八卦。八卦符號通常與太極圖搭配出現,代表中國傳統信仰(儒,道)的終極真理——“道”。
【八卦知識】
八卦的"卦", 是一個會意字, 從圭從卜. 圭, 指土圭, 開始以泥作成土柱測日影. , 測度之意. 立八圭測日影, 即從四正四隅上將觀測到的日影加以總結和記錄, 這就形成八卦的圖象。
八卦的最基本的單位是爻, 多是記述日影變化的專門符號. 爻有陰陽兩類, 陽爻表示陽光, 陰爻表示月光.每卦又有三爻, 代表天地人三纔. 三纔的天部, 包括整個天體運行和氣象變化, 這些星象之學, 古稱天文. 地部指觀測日影來計算年周期的方法, 用地之理瞭解生長化收藏的全過程. 人部指把天文, 地理和人事結合, 以便按照這些規律進行生産和生活. 每卦的次序是自下而上的, 最下一橫叫初爻, 中一橫叫二爻, 上一橫叫三爻。
八卦代表八種基本物象: 乾為天, 坤為地, 震為雷, 巽為風, 艮為山, 兌為澤, 坎為水, 離為火, 總稱為經卦, 由八個經卦中的兩個為一組的排列組合, 則構成六十四卦。 |
|
《現代漢語詞典》(第5版)
八卦:我國古代的一套有象徵意義的符號。用“一”代表陽,用“--”代表陰,用三個這樣的符號,組成八種形式,叫做八卦。每一卦形代表一定的事物。乾代表天,坤代表地,坎代表水,離代表火,震代表雷,艮(gèn)代表山,巽(xùn)代表風,兌代表澤。八卦互相搭配又得到六十四卦,用來象徵各種自然現象和人事現象。在《易經》裏有詳細的論述。八卦相傳是伏羲所造,後來用於占卜。坊間亦用漢字“三求平未,鬥非半米”來記八卦符號。卦的代表符號由三爻演變而成。八卦所代表的意像茲詳列如右:
八卦代表了早期中國的哲學思想,除了占卜、風水之外,影響涉及中醫、武術、音樂等方面。 |
|
所謂卦,其實是古代勞動人民通過測量太陽位置,從而知季節、記錄勞作規律的手段。
卦字的右邊“卜”字,是象形,表示在地上竪桿子,右邊那一點是太陽的影子。“卦”字左邊的“圭”字是尺子,用來測量影子的長度位置。
通過長期測量,勞動人民掌握了春耕秋收的各種季節規律。
所謂八卦,應該是在地之八方測量結果的記錄。
(一)八卦歌訣
乾三連,坤六斷,震仰盂,艮覆碗,
離中虛,坎中滿,兌上缺,巽下斷。
(二)八卦代數
乾一,兌二,離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
(三)八卦方位
先天八卦:乾南,坤北,離東,坎西,兌東南,震東北,巽西南,艮西北
後天八卦:震東,兌西,離南,坎北,乾西北,坤西南,艮東北,巽東南
(四)八卦所屬
乾、兌(金);震、巽(木);坤、艮(土);離(火);坎(水)。
(五)八卦生剋
乾、兌(金)生坎(水),坎(水)生震、巽(木),震、巽(木)生離(火),離(火)生坤、艮(土),坤、艮(土)生乾、兌(金)。
乾、兌(金)剋震、巽(木),震、巽(木)剋坤、艮(土),坤、艮(土)剋坎(水),坎(水)剋離(火),離(火)剋乾、兌(金)。
(六)八卦旺衰
乾、兌旺於秋,衰於鼕;震、巽旺於春,衰於夏;
坤、艮旺於四季,衰於秋;離旺於夏,衰於四季;
坎旺於鼕,衰於春.(四季是指每個季節的後一個月)
(七)八卦所對應的五行:
金-乾、兌 乾為天,兌為澤
木-震、巽 震為雷,巽為風
土-坤、艮 坤為地,艮為山
水-坎 坎為水
火-離 離為火
五行相生:木火土金水
五行相剋:水火金木土
(八)八卦代數順序
震四,離三,兌二,乾一,巽五,坎六,艮七,坤八(順序為伏羲八卦方位圖順序)
後天八卦代數為:乾六,坎一,艮八,震三,巽四,離九,坤二,兌七
(九)八卦分割
乾▅兌▅離▅震▅巽▅坎▅艮▅坤 八卦
▅太陽▅▅少陰▅▅少陽▅▅太陰 四象
▅▅▅▅陽▅▅▅▅▅▅▅陰▅▅ 兩儀
(十) 八卦分陰陽
乾、坎、艮、震、四卦,屬陽卦 其中 艮為少男 坎為中男 震為長男
(震、坎、艮中陰多陽少,表示陰從陽,故為陽卦 )
坤、兌、離、巽四卦,屬陰卦 其中:兌為少女 離為中女 巽為長女
(兌、離、巽中陽多陰少,表示陽從陰,故為陰卦 ) |
|
在中國文化的領域中,自經孔子刪《詩》、《書》,訂《禮》、《樂》之後,由他編著了六經,贊述《周易》以來,關於《周易》易學的傳承,在司馬遷的《史記》,班固的《漢書》,以及范晔的《後漢書》中,都記載有孔子以下的易學傳承的係統。但自詔、宋以後,我們所讀的《周易》,關於《十翼》的排列程序,事實上,大多都是根據漢末王弼的排列的。他把乾、坤兩卦的文言,拿來放在本卦下面。同時把《係列》的中間次序,有些地方也照他自己的意思來顛倒安排。等於我們現在讀的《大學》一書,那是經過宋儒的安排,並非原本的《大學》的次序。現在對於研究《周易》來計,這點應當註意及之。自孔子至戰國末期的易學:孔子授商瞿。商瞿授魯橋庇子庸。子庸授江東臂子弓(其人是荀卿之子)。子弓授燕子傢。子傢授東武孫虞子乘。子乘授齊田何子莊。此其一。又,孔子歿,子夏也講易學於河西。但受到孔門同學們的駁斥,認為他對於易學的修養不夠,所以子夏以後的傳承,並無太準確的資料。唯所世留傳有《子夏易傳》一書,真偽難辯,但確具有古代“易學”思想上的價值。此其二。西漢的易學:田何授(東武)王同子中、(洛陽)周王孫、(梁)丁寬、(齊)服生,四人皆著《易傳》數篇,但後世已散佚。其次,自(東武)王同子中一係,再傳楊何,字元敬。無敬傳京房。房傳梁丘賀。賀傳子臨。臨傳王駿、丁寬一係,又再傳田王孫,王孫傳施,傳張禹,禹傳彭宣。以上都是著名專長易學學者的傳承。至於陰陽、納甲、卦氣等易學,自田何到丁寬之後,又另有一係。主陰陽、卦氣之說的,由王孫孟喜。喜再傳焦贛,字延壽。著有《易林》一書,迥然打破《周易》的蹊徑。又另一京房,承傳焦延壽的易學,著有《京房易傳》一書,開啓象數易學的陰陽“納甲”之門。東漢與後漢的易學:西漢的易學,到了東漢時期,其間的傳承似乎已經散失不備。因此象數之學與易理的分途,也便由此而形成了。後漢的易學,傳承的係統更不分明。此時的著名易學大傢,便有馬融、鄭玄、荀爽、劉表、虞翻、陸績以及魏末的王弼等人。其中以荀爽的易學,曾經有後人採集當時的九傢易學合成一編的論友誼賽,故在後世研究易學中,經常有提到“九傢易”或“荀九傢”的名詞,就是對此而言。鄭玄的易學,開始是學京房的象數。後來纔捨離京學,專學費直之說,以孔子《易傳》來解說易學。漢末的易學,大概都跟着荀爽、虞翻的腳跟而轉,愈來愈加沒落,因此纔有青年纔俊的王弼的起來別走一途,專從老、莊玄學的思想而說《易》了。最為遺憾的,後世的易學,大體上又一直跟着王輔嗣的腳跟在轉,不能上窮碧落,下極黃泉,直迭羲皇之室。 |
|
唐、宋以後的易學研究,應該說又建立了另一三易”之說。這個新的“三易”觀念,也是說明秦、漢以後以至現代的易學內涵“理、象、數”的三個要點。如果用現代的觀念來說,“理”便是類似於哲學思想的範圍,它是探討宇宙人生形上、形下的能變、所變與不變之原理。“象”是從現實世界萬有現象中尋求其變化的原則。“數”是由現象界中形下的數理,演繹推詳它的變化過程,由引而知人事與萬物的前因與後果。反之,也可由數理的歸納方法,瞭解形而上的原始之本能。再來綜合這三種內涵的意義,便可知“《易》理”之學,是屬於哲學性的。“象”、“數”之學,是屬於科學性的。總而言之,完整的易學,它必須要由“象”、“數”科學的基礎而到達哲學的最高境界。它並非屬於純粹的思想哲學,衹憑心、意識的思惟觀念,便來類比推斷一切事物的。宇宙萬象,變化莫測。人生際遇,動止紛紜。綜羅易學“理、象、數”的明辯。《禮記·五經解》中,提到易學的宗旨,便說:“潔靜精微,《易》之教也。”所謂“潔靜”的內涵,同時具有科學性周密明辯的作用。但在明辯理性之間,倘使不從沉潛靜定的涵養而進入易學的境界,稍一走嚮偏鋒,便會流入歧途,自落魔障。故《經解》中,又說到易學的偏失,很可能會“使人也賊”。由乾、坤兩卦開始,錯綜重疊,旁通漫衍,初從八卦而演變為六十四卦。循此再加演繹,層層推廣,便多至無數,大至無窮,盡“精微”之至。如果歸納卦爻內在的交互作用,便可瞭解六十四卦的內容,衹有專長、坤、復、睽、傢人、歸妹、漸、姤、解、蹇、頤、大過、未濟、既濟等十六卦象,在六十四卦的內在交互中這十六卦象,每卦都出現四次。再由此十六卦而求其內在交互的作用,便衹有乾、坤、既、濟、未濟四卦,每卦各出現十六次。復由此類推,就可了知在此天地之間,除了乾、坤、坎、離代表陰陽的無本功能以外,凡宇宙以外的特理或人事,無論如何千變萬化,它的吉兇觀念價值的構成,唯有“既濟、未濟”兩個對待的現象而已。由此而精思入神,便可瞭解一晝未分以前,陰陽未動之初的至善真如之境界,可以完全體認大《易》“潔靜精微”的精神,就能把握到自得其圜的妙用了。 |
|
伏羲氏是中國文獻記載中的最早的智者之一。伏羲氏對事物有着敏銳的觀察力、對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同時他又擁有着超人的智能。伏羲氏將他觀察到的一切,用一種數學符號(這種二進製數學模式成為當今計算機技術發展的基石)描述了下來,這就是八卦。
聞―多在《神話與詩/伏羲考》中論證指出,說伏羲、盤古均為葫蘆的擬人化。
伏羲氏本名最大可能是“匏析氏”,就是“匏析成瓢”。在陶器發明之前,尋找合適的專用取水用具是先民們急於解决的大問題。先民可能會嘗試着用各種瓜皮取水,在一代又一代的嘗試過程中,逐漸認識到葫蘆最適合用做取水用具,又逐漸形成製瓢技術。製瓢技術解决了先民喝水的大問題,是一項足以與石器和火的發時相提並列的技術進步。
《易•係辭》稱:“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兇,吉兇生大業。”太極又稱太一。“匏析成瓢”說明,指完整的一個大葫蘆一剖為二,變成兩個能用的瓢;每個瓢有正反兩面,共四個面,可以象徵或代表四類事情;葫蘆一般中間縮縊成蜂腰狀成上小下大的兩個球形,剖製成瓢則各自有兩個半球形,因此可以區分出八個半面,可以用來象徵或代表八類事情。葫蘆屬於瓜類,很可能“卦”字讀音就來源於“瓜”,“八卦”原本是“八瓜”。在甲骨文中,“易”字寫作一個盛水容器嚮另一個容器註水的形式。在伏羲氏時代,易這樣的概念則表示一瓢嚮另一瓢註水的行為,有交易、變易、簡易等多種意思,這可能正是《易》被稱為“易”的原因。多數學者承認,畫八卦是文字的開始,這是伏羲氏造書契傳說的故事內核。其實從八卦符號來看,竊以為很可能是從結繩記事嚮文字記事過渡的一種過渡形式,它一方面類似於在主繩上拴係的小繩結,另一方面又是以刻畫形式出現的。結繩記事的具體方法久已失傳,不過在美洲印第安人發現有結繩記事的方法可做參考(見引文之十),印第安人是約兩萬年前通過當時尚連在一起白令海峽走上美洲大陸的黃色人種,與中華先民同種。可以合理猜想,在伏羲氏時代後期,結繩記事與刻畫記事並存,由於葫蘆攜帶方便,而且葫蘆質地較鬆脆適刻畫,先民們便將需要記的事情分門別類地以刻畫在瓢上,可以記錄八大類事情,並由人群中專人負責記錄和解釋。這種刻畫很簡單,衹是畫一道而已,比結繩更加方便。在一般人看來,這種對着結繩和葫蘆刻畫解釋故事的行為非常神秘,這可能就是演卦卜命的開始。這種在葫蘆上刻畫的作法也是中華先民用簡牘作書寫材料的歷史源頭。 |
|
卦名
自然
特性
傢人
肢體
動物
方位
季節
陰陽
五行
乾
天
健
父
首
馬
西北
秋鼕間
陽
金
兌
澤
說少女
口
羊
西
陰金
離
火
麗
中女
目
雉
南
夏
陰
火
震
雷
動
長男
足
竜
東
春
陽
木
巽
風
入長女
股
雞
東南
春夏間
陰
木
坎
水
陷
中男
耳
豬
北
鼕
陽水
艮
山
止
少男
手
狗
東北
鼕春間
陽
土
坤
地
順
母
腹
牛
西南
夏秋間
陰
土
【八卦立體結構】
《乾坤譜》作者:團正,已將<周易>推嚮立體研究階段。
在乾坤譜中,周易八卦的立體坐標分別是:
乾:x=1,y=1,z=1
《乾坤譜》插圖 兌:x=0,y=1,z=1
離:x=1,y=0,z=1
震:x=0,y=0,z=1
巽:x=1,y=1,z=0
坎:x=0,y=1,z=0
艮:x=1,y=0,z=0
坤:x=0,y=0,z=0
乾坤譜解釋了周易中的數學原理,證明了周易中藴涵了一定的科學性。 |
|
八卦掌全稱“遊身八卦連環掌”,一般把它歸為內傢拳的一種。
【武功介紹】
“八卦”最早見於《周易》:“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原指八個方位,即北、南、東、西、西北、西南、東北、東南。八卦掌以掌法為主,其基本內容是八掌,合於八卦之數;在行拳時,要求以擺扣步走圓形,將八個方位全都走到,而不像一般拳術那樣,或來去一條綫,或走四角,所以稱為“八卦掌”。其實,八卦掌與八卦並無什麽內在聯繫。
目前流行的八卦掌,又名“遊身八卦掌”或“竜形八卦掌”,為董海川(1796年-1882年)在北京所傳。八卦掌是一種以掌法變換和行步走轉為主的拳術。它將武功與導引吐納融為一體,內外兼修。不僅有強身健體之功用,而且能夠鍛煉攻防搏擊的技能,受到了廣大人民群衆的喜愛,享譽武林。
八卦掌是一種以掌法變換和行步走轉(走圈)為主的拳術。也就是,以自己的一個臂長的距離為半徑畫一個圓,然後沿着這個圓走圈。它將武功與導引吐納溶為一體,內外兼修。可以強身健體,而且能夠鍛煉攻防搏擊的技能。也有一個例外,有一套六十四式的掌法是在一條直綫上打拳。
傳統八卦掌經許多名師的不斷研究,以八卦為理論基礎,一圈八步八個掌勢,以單換掌為基本掌勢,套路非常靈活,並不固定,習練者的不同,套路也不相同,但是現在許多演練的八卦掌已不完全按照這個傳統了。
八卦掌註重身法的靈活性,要求練者在不斷走圈中,改變敵我之間的距離及方向,避正擊斜,伺機進攻;出手講究隨機應變,發揮掌比拳和勾靈活多變的特性。其手法有推、托、蓋、劈、撞、搬、截、拿等。
八卦掌的運動特點是:一走、二視、三坐、四翻。這些特點為發展身手的捷徑、靈活,特別是下肢的力量提供了必要的鍛煉條件。八卦掌以“行樁”、“蹚泥步”內功功法為入門基礎,以擰翻走轉為基本運動形式,以掌法的變化為主要技擊手段。內外兼修,強調身心合練,身捷步靈如竜遊空,擰翻走轉掌法幻變無窮。出手成招,剛柔相濟,踢打摔拿融為一體。擰裹鑽翻,避正打斜, 圍圓打點,循循相生無有窮盡。 |
|
bagua
八卦
中國《周易》中筮占所用的八種基本圖象。按《易傳》的解釋,分別由陽爻“—”和陰爻“□”兩種符號,效法天、地、人三重關係排列組合而成。八卦的名稱和卦象是:乾(≡),坤(□),震(□),巽(□),坎(□),離(□),艮(□),兌(□)。《周禮》稱八卦為“經卦”,六十四卦為“別卦”。
關於八卦的起源,其說不一,尚無定論。《易傳》有兩說,一為觀象作卦說,《周易·係辭》:“聖人設卦觀象”,認為八卦乃伏羲氏觀察天文、地理、動植和人身等,仿其形象,“於是始作八卦”,以乾象天,坤象地,震象雷,巽象風,坎象水,離象火,艮象山,兌象澤等。一為據數定象說,《係辭》:“據其數遂定天下之象。”《說卦》:“參天兩地而倚數,觀變於陰陽而卦。”韓康伯註以參天兩地為奇偶二數,謂取奇偶二數以定八卦之象,即“—”為奇數,“□”為偶數,演為八卦之象。宋代楊萬裏於《誠齋易傳》中提出,八卦起於古代象形文字,如≡為古天字,□為古地字,□為古水字,□為古火字,然不能盡解八卦。近人對八卦的起源,也有許多說法。一說占筮出自龜卜,卦象從龜卜的兆紋演變而來,一說“—”、“□”兩畫出於原始人對男女生殖器的崇拜。一說奇偶兩畫取象於上古時代的結繩記事,或出於對數的崇拜。還有人認為,八卦是對占筮時所用蓍草的符號化,一根蓍草為陽“—”,斷開為陰“□”。各說皆有可參考之處。
八卦在中國哲學史上有很大影響。古人運用八卦占筮吉兇,本是宗教迷信,但是後來用八卦象徵天、地、雷、風、水、火、山、澤八種自然現象,以天、地為父母,其餘為“六子”,說明世界生成的根源,則具有樸素唯物主義因素;八卦中對立的卦象以剛柔兩爻互易表示事物的相互轉化,藴涵着樸素辯證法思想的萌芽,因而對中國古代哲學的發展從不同方面産生了深遠的影響。
(朱伯□)
|
|
- : Eight Diagrams, bagua, trigram
- n.: Eight Diagrams; bagua, Eight Diagrams formerly used in divination, the Eight Diagrams
|
|
- n. les Huit Trigrammes
|
|
八卦社區 |
|
易經 | 伏羲 | 六十四卦 | 方言 | 道教 | 姓氏 | 漢字 | 圖案 | 知識 | 周易 | 物象 | 國學 | 陰陽 | 文化 | 宗教 | 風水 | 旅遊 | 天寧寺 | 名山 | 交城 | 五行 | 醫學 | 命理 | 雷 | 中醫詞典 | 佛教百科 | 更多結果... |
|
|
|
|
八卦劍 | 董海川 | 八卦刀 | 直趟六十四手 | 八卦遊竜掌 | 八卦槍 | 老僧托鉢 | 八步趕蟬 | 走轉 | 八大掌 | 八母掌 | 七星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