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海水浴場東側海中,西與蓬萊遙遙相望的八仙渡海口,是根據八仙過海神話傳說填海新建的景區,填海面積3.3萬平方米,如果從空中俯視恰似丫腰葫蘆一般。遊竜起伏脊的南部外墻,竜首位於正門兩側,墻體內側嵌有諸神如甲子神、日遊神、夜遊神及生肖圖案等漢白玉浮雕70餘方。景區內建有民族風格古典式建築的大型八仙過海漢白玉照壁、流軒、挹清軒、八仙祠、三星殿、財神殿、放鶴亭、環形步廊等,樹立各種雕塑20餘尊,道教神仙100餘尊奉伺在此。景區內還有2處人工池,分別註入海水和淡水,名曰“北海”、“南湖”。長400餘米的環步廊景區北部,聯結着九處憩息涼亭,步廊梁架間有彩繪174幅,形象地展示了八仙得道成仙的神話傳說,真是一步一景,引人入勝。
大凡來到八仙渡的遊客,都想在這裏滿足一下崇仙情懷,謁仙閣,拜仙人,沾仙氣,求好運。而我卻被這裏的山水所迷戀。也許有人會說,這裏的山水都是人造的,與自然山水有本質的區別。是的,因為這是一座人工製做的園林,從某種意義上說,這裏的山水衹是一種藝術品。然而,作為藝術品的山水,不但會給人留下美感,還提供了寬闊的想像空間,讓人們感受和領悟一些深層次的東西。
先說這山,八仙渡的山是用太湖石、靈璧石、臨朐石組合堆疊而成的,卻匠心獨運,充滿了生機。人說名園必有名石,透過這些玲瓏剔透的假山石,不但可以領略到真山的神韻,而且會被一種大自然的造化所震撼。因為它的每一孔蝕洞都寫滿了歲月,每一條斑痕都印證着滄桑。單憑它的閱歷,就足以令人敬畏的了。
再說這水,八仙渡是一處海上景觀,可謂“曾經滄海難為水”了,然而,這裏卻並沒忽略水景的設置。“山是園之骨,水是園之脈”,水隨山轉,山因水活,這也是造園的規則。寶葫蘆狀的景區,分別營造了兩個龐大的人工湖,形成了海中之海。兩海中又分別矗立着望瀛樓和會仙閣兩座標志性建築,形成了海中瓊樓玉宇,相映仙氣繚繞的空靈意境。如果從會仙閣頂端憑欄俯瞰整個景區,海中之景,景中之海,內外相連,景象迥異的海上大觀,別有一番情趣。
人們常用山高水長來形容自然山水,八仙渡的景觀山水與之相比,簡直袖珍得很,卻充滿了詩情畫意,十分耐人尋味。這裏的山,同樣會歷經寒來暑往,閱盡人間春色;這裏的水,也同樣會懷星攬月,潮起潮落。所謂海枯石爛,是一種誇張的比喻,卻藴含着對地久天長的期冀。正因如此,一對對情侶在這裏拴上了連心鎖,希望鎖住他們的情緣和海誓山盟。他們相信,這裏的海不會枯,石不會爛,他們的緣份也永遠不會風化成一個陳舊的故事。
藝術園林是自然山水的縮影,八仙渡園林是坐落在大海之上的,所以它格外富有魅力。站在大海之濱眺望,它就像一個亭亭玉立的凌波仙子,“美目盼兮,巧笑倩兮”,嚮世人展示着萬種風情。如果站在園林中觀看大海,那茫茫無垠的碧波,的確可以洗肺腸,滌俗濾,令人心胸為之豁然。樂山樂水者,不妨到這八仙渡走一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