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兔死狗烹
目錄
兔死狗烹 Tusigoupeng
拼音: tù sǐ gǒu pēng

用法: 連動式;作謂語、定語;諷刺用語

解釋: 烹:燒煮。兔子死了,獵狗就被人烹食。比喻給統治者效勞的人事成後被拋棄或殺掉。

資料來源: 西漢·司馬遷《史記·越王勾踐世傢》:“蜚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例子: 大凡古來有識見的英雄功成名就,便拂袖而去,免使後來有“鳥盡弓藏,~”之禍。(清·陳忱《水滸後傳》第九回)

tù sǐ gǒu pēng tù sǐ gǒu pēng
  把抓住兔子的獵狗烹煮吃掉。比喻成就事業後就把有功之臣殺了,衹能共患難,不能共歡樂。多指獨裁專權
兔子死後,獵狗被烹食 The rabbit died, dog food was cooking
兔死狗烹 兔子死后,猎狗被烹食
  兔子死後,獵狗被烹食。多比喻統治者殺害功臣。語出《史記·越王勾踐世傢》:“ 范蠡 遂去,自 齊 遺 大夫種 書曰:‘蜚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越王 為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子何不去?’” 範文瀾 《漢姦劊子手曾國藩的一生》四:“所謂兔死狗烹,統治階級是慣用這個毒計來鞏固自己的權位的。”
No. 4
  兔死狗烹 ( tù sǐ gǒu pēng )
  【解 釋】 烹:燒煮。兔子死了,獵狗就被人烹食。比喻統治者殺掉功臣。
  【出 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越王勾踐世傢》:“蜚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為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子何不去?”
  【用 法】 連動式;作謂語、定語;諷刺用語。
  【示 例】 範文瀾《漢姦劊子手曾國藩的一生》:“所謂~,統治階級是慣用這個毒計來鞏固自己的權位的。” 大凡古來有識見的英雄功成名就,便拂袖而去,免使後來有“鳥盡弓藏,~”之禍。 ★清·陳忱《水滸後傳》第九回
  【近義詞】 卸磨殺驢、鳥盡弓藏
  【反義詞】 感恩戴德、始終不渝
  【典 故】春秋末期,吳、越爭霸,越國被吳國打敗,屈服求和。越王勾踐臥薪嚐膽,任用大夫文種、范蠡整頓國政,十年生聚,十年教訓,使國傢轉弱為強,終於擊敗吳國,洗雪國恥。吳王夫差兵敗出逃,連續七次嚮越國求和,文種、范蠡堅持不允。夫差無奈,把一封信係在箭上射入范蠡營中,信上寫道:“兔子捉光了,捉兔的獵狗沒有用處了,就被殺了煮肉吃;敵國滅掉了,為戰勝敵人出謀獻策的謀臣沒有用處了,就被拋棄或鏟除。兩位大夫為什麽不讓吳國保存下來,替自己留點餘地呢?” 文種、范蠡還是拒絶議和,夫差衹好拔劍自刎。越王勾踐滅了吳國,在吳宮歡宴群臣時,發覺范蠡不知去嚮,第二天在太湖邊找到了范蠡的外衣,大傢都以為范蠡投湖自殺了。可是過了不久,有人給文種送來一封信,上面寫着:“飛鳥打盡了,彈弓就被收藏起來;野兔捉光了,獵狗就被殺了煮來吃;敵國滅掉了,謀臣就被廢棄或遭害。越王為人,衹可和他共患難,不宜與他同安樂。大夫至今不離他而去,不久難免有殺身之禍。” 文種此時方知范蠡並未死去,而是隱居了起來。他雖然不盡相信信中所說的話,但從此常告病不去上朝,日久引起勾踐疑忌。一天勾踐登門探望文種,臨別留下佩劍一把。文種見劍鞘上有“屬鏤”二字,正是當年吳王夫差逼忠良伍子胥自殺的那把劍。他明白勾踐的用意,悔不該不聽范蠡的勸告,衹得引劍自盡。
英文解釋
  1. n.:  cook the hound when the hares have been run down,  trusted aides are eliminated when they have outlived their usefulness,as the hounds are killed for food once all the hares are bagged
  2. v.:  (usually referring to the first emperor of a dynsty) to get rid of all the brave and meritorious comrades-in-arms after they had helped him won the throne,  and were no longer useful to him
近義詞
得魚忘筌, 卸磨殺驢, 過河拆橋, 獲兔烹狗, 鳥盡弓藏, 過橋抽板, 濟河焚舟, 有進無退, 上樹拔梯, 翻臉無情, 得魚忘荃
包含詞
兔死狗烹姑置之鳥盡弓藏,兔死狗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