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一個自治共和國 An autonomous republic |
剋裏米亞是黑海北部海岸上的一個半島,也是烏剋蘭的一個自治共和國,首都是辛菲羅波爾。剋裏米亞又譯作剋裏木半島,面積25,500平方公裏,人口250萬。它的名字源自塔塔爾語“剋裏木”,是韃靼人最早期汗王的名字。剋裏米亞最早名稱是可薩利亞,因為可薩人曾在那裏居住過。古希臘人稱剋裏米亞為陶裏斯。
地理
嚮北剋裏米亞半島與歐洲大陸通過一條僅數公裏寬的地峽相連。半島的東部是刻赤半島,它與大陸隔刻赤海峽相望。刻赤海峽連接黑海和亞速海。
剋裏米亞半島的海岸綫形成幾個海灣和良好的天然港口。在半島的西北部上是卡爾基尼海灣,在半島的西南有塞瓦斯托波爾和巴拉剋拉瓦等良港,在半島的東北部有刻赤海灣,在東南部有費奧多西亞海灣及同名的良港。
沿半島的東南海岸一直延伸到半島的西南角有兩條山脈(剋裏木山脈,最高點1545米)。半島其他地方75%的面積是半乾燥的草原。在半島的草原上散布着許多斯基泰人留下的墓。
半島的南岸溫暖潮濕,是一個療養勝地。在蘇聯時代這裏是蘇聯最高領導人的休假地。這裏也有許多果園和葡萄園,許多村莊、清真寺、修道院、俄羅斯皇傢宮殿以及古希臘和中世紀的城堡聚集在這裏。
歷史
今天能夠找到的最早的在剋裏米亞半島定居的人是凱爾特人,前7世紀斯基泰人開始將他們排擠掉了,衹有在山區還有少數留了下來。與此同時希臘人開始在海岸建立殖民地。
前438年這裏建立了一個叫做博斯普魯斯王國的國傢,這個國傢與雅典的關係非常好,它嚮雅典提供麥和其它貨物。前15年,剋裏米亞半島海岸上的國傢和城市都淪為羅馬帝國的附屬國。
此後剋裏米亞半島相繼被不同的民族占領:250年被哥特人,376年被匈奴,8世紀被可薩人,1016年被拜占廷帝國,1237年前欽察人,1237年被蒙古人。
13世紀意大利商城熱那亞將其競爭者威尼斯逐出剋裏米亞半島並在半島的海岸上建立了多個城市。這些繁茂商城一直存在到奧斯曼帝國占領剋裏米亞半島為止。
與此同時韃靼人已經占領了半島的中部和北部。金帳汗國分裂後,成吉思汗長子朮赤的一個後裔在這裏建立了一個汗國。最早管理剋裏米亞的是禿花帖木兒,他是拔都的兄弟。到1430年,他的後人哈吉·格來正式立國,在巴赫切薩拉伊定都。他是虔誠的穆斯林,因此汗國有強烈伊斯蘭色彩。他死後,次子努兒道刺特和六子明裏·格來爭位,後來明裏·格來得位。1468年,他在卡法訪問,同時奧斯曼帝國派了一支騎兵前往奪取喀法。他在1475年被土耳其人囚禁,但鄂圖曼人尊重剋裏米亞汗國的獨立,因此兩年後獲赦,成為蘇丹的封臣。半島南部由土耳其人統治,汗可以繼續統治其餘的半島和北方草原地區,允發行自己的錢幣。他們之間關係特殊,土耳其帝國每有戰事也找韃靼人幫忙。1502年,金帳汗國徹底崩塌,剋裏米亞成為金帳汗繼承人。
從1478年到1777年,剋裏米亞汗國是奧斯曼帝國的一個附屬國。這汗國的其中一個收入來源是前往東歐捕捉奴隸,稱為草原民族的收成,卡法城是著名奴隸市場。國內主要是烏剋蘭人,白俄羅斯人,俄羅斯人。最大的一次戰事是在1572年圍攻莫斯科,捉拿了十五萬人,屍骸塞滿莫斯科河。從1584年伊斯蘭·格來二世開始,在星期五聚禮上,以土耳其蘇丹的名稱頌鬍特巴。在被沙俄並吞前,剋裏米亞維護了伊斯蘭邊界,定期掃蕩南俄,阻止斯拉夫人定居草原。1774年俄羅斯迫使奧斯曼承認剋裏米亞獨立,從1777年起,剋裏米亞汗王沙希因附屬俄羅斯。不久,剋裏米亞貴族起義反對沙希因,沙希因嚮俄國人請求援助。波特金率7萬俄軍到達剋裏米亞,1783年俄羅斯正式將整個剋裏米亞半島納入版圖。
1854年至1856年間,剋裏米亞戰爭爆發。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剋裏米亞半島也是一些很血腥的戰役的戰場。1941年德國軍隊在試圖占領連接剋裏米亞半島和大陸的地峽時損失慘重。最後德軍還是衝破了蘇軍的防綫,衹有塞瓦斯托波爾從1941年10月一直堅持到1942年7月4日。1944年蘇軍重占塞瓦斯托波爾。斯大林以許多剋裏米亞半島韃靼人與德國合作為由,把全部韃靼人居民強逼流放到中亞,大約46%被流放的人死於饑餓或疾病,其餘的人直到數十年後纔獲準返回剋裏米亞半島。1945年2月在剋裏米亞半島的雅爾塔召開雅爾塔會議。
到1955年為止,剋裏米亞半島是俄羅斯加盟共和國的一部份,在紀念二戰勝利的時候它被轉交給烏剋蘭加盟共和國。
蘇聯解體後,剋裏米亞半島成為烏剋蘭的一部份。許多半島居民對此不滿。島上還駐有俄羅斯的黑海艦隊,當時情況相當緊張,有爆發戰爭的可能。烏剋蘭極端民族主義勢力在選舉中失利後,情況開始減緩。1992年5月5日剋裏米亞半島宣佈獨立,後來决定成為烏剋蘭的一個自治共和國。俄羅斯租藉塞瓦斯托波爾軍港的部份作為黑海艦隊的基地。
人口
除俄羅斯人和烏剋蘭人外島上還有約26萬重歸故鄉的韃靼人、約1000說突厥語的猶太教徒卡拉伊姆人、斯拉夫化的德國人(部份意見認為是東哥德人直係後裔)、亞美尼亞人、希臘人和保加利亞人。尤其俄羅斯人和烏剋蘭人之間的關係比較緊張。 |
|
剋裏米亞自治共和國
剋裏米亞是黑海北部海岸上的一個半島,也是烏剋蘭的一個自治共和國,首都是辛菲羅波爾。剋裏米亞又譯作剋裏木半島,面積25,500平方公裏,人口250萬。它的名字源自塔塔爾語“剋裏木”,是韃靼人最早期汗王的名字。
地理
嚮北剋裏木半島與歐洲大陸通過一條僅數公裏寬的地峽相連。半島的東部是刻赤半島,它與大陸隔刻赤海峽相望。刻赤海峽連接黑海和亞速海。
剋裏木半島的海岸綫形成幾個海灣和良好的天然港口。在半島的西北部上是卡爾基尼海灣,在半島的西南有塞瓦斯托波爾和巴拉剋拉瓦等良港,在半島的東北部有刻赤海灣,在東南部有費奧多西亞海灣及同名的良港。
沿半島的東南海岸一直延伸到半島的西南角有兩條山脈(剋裏木山脈,最高點1545米)。半島其他地方75%的面積是半乾燥的草原。在半島的草原上散步着許多塞西安人留下的墓。
半島的南岸溫暖潮濕,是一個療養勝地。在蘇聯時代這裏是蘇聯最高領導人的休假地。這裏也有許多果園和葡萄園,許多村莊、清真寺、修道院、俄羅斯皇傢宮殿以及古希臘和中世紀的城堡聚集在這裏。
歷史
今天能夠找到的最早的在剋裏木半島定居的人是凱爾特人,前7世紀塞西安人開始將他們排擠掉了,衹有在山區還有少數留了下來。與此同時希臘人開始在海岸建立殖民地。
前438年這裏建立了一個叫做博斯普魯斯王國的國傢,這個國傢與雅典的關係非常好,它嚮雅典提供麥和其它貨物。前15年,剋裏木半島海岸上的國傢和城市都淪為羅馬帝國的附屬國。
此後剋裏木半島相繼被不同的民族占領:250年被哥特人,376年被匈奴,8世紀被可薩人,1016年被拜占庭1237年被蒙古人。
13世紀意大利商城熱那亞將其競爭者威尼斯逐出剋裏木半島並在半島的海岸上建立了多個城市。這些繁冒商城一直存在到奧斯曼帝國占領剋裏木半島為止。
與此同時韃靼人已經占領了半島的中部和北部。金帳汗國分裂後成吉思汗的一個後代在這裏建立了一個汗國。從1478年到1777年這個汗國是奧斯曼帝國的一個附屬國。從1777年起它附屬俄羅斯。1783年俄羅斯正式將整個剋裏木半島納入自己的版圖。
1854年至1856年間剋裏米亞戰爭爆發。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剋裏木半島也是一些很血腥的戰役的戰場。1941年德國軍隊在試圖占領連接剋裏木半島和大陸的地峽時損失慘重。最後德軍還是衝破了蘇軍的防綫,衹有塞瓦斯托波爾從1941年10月一直堅持到1942年7月4日。1944年蘇軍重占塞瓦斯托波爾。同年許多剋裏木半島上的韃靼人被流放,大約46%被流放的人死於饑餓或疾病。1945年2月在剋裏木半島的雅爾塔召開雅爾塔會議。
到1955年為止剋裏木半島是俄羅斯加盟共和國的一部分,在紀念二戰勝利的時候它被轉交給烏剋蘭加盟共和國。
蘇聯解體後剋裏木半島成為烏剋蘭的一部分。許多半島居民對此不滿。島上還駐有俄羅斯的黑海艦隊,當時情況相當緊張,戰爭不可被排除。烏剋蘭極端民族主義勢力在選舉中失利後情況開始減緩。1992年5月5日剋裏木半島宣佈獨立,後來决定成為烏剋蘭的一個自治共和國。俄羅斯租藉塞瓦斯托波爾軍港的部分作為黑海艦隊的基地。
人口
除俄羅斯人和烏剋蘭人外島上還有約26萬重歸故鄉的韃靼人、約1000說突厥語的猶太人、德國人、亞美尼亞人、希臘人和保加利亞人。尤其俄羅斯人和烏剋蘭人之間的關係比較緊張。 |
|
- n.: Krym
|
|
剋裏米亞, 剋裏木半島 |
|
刻赤半島 | 費奧多西亞 | 雅爾塔 | 辛菲羅波爾 | 葉夫帕托裏亞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