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顯示地圖 |
|
|
| 俄國沙皇的宮殿,在莫斯科市中心。十月革命後是原蘇聯最高黨政機關的所在地。常用做原蘇聯官方的代稱。[英kremlin,從俄Кремль] |
kè lǐ mǔ lín gōng kè lǐ mǔ lín gōng |
| 俄羅斯中央政府所在地 |
|
| 俄國 沙皇的宮殿,在 莫斯科 市中心。十月革命後是 蘇聯 最高黨政機關的所在地。常用做 蘇聯 官方的代稱。 |
|
剋裏姆林宮節慶活動 俄羅斯人的聖誕節在元月7日,教堂會舉行隆重的祈禱活動。1月14日是東正教的新年,又稱瓦西裏節。瓦西裏神被認為是“豬神”,又稱豬節。復活節,春節後的第一月的第一個星期日,一個具有濃重宗教氣氛的節日。勝利日,5月9日,是衛國戰爭的紀念日,也是戰勝德國法西斯的偉大日子。獨立日,6月12日,即國慶節。十月革命節,在11月7日。
剋裏姆林宮購物 套娃、彩繪木碗、木勺、伏特加、軍表等.
剋裏姆林宮交通 亞歷山大花園地鐵站;1、2、8、25、33路無軌電車可達
剋裏姆林宮這一世界聞名的建築群,享有“世界第八奇景"的美譽,是旅遊者必到之處。剋裏姆林宮坐落於莫斯科市中心的莫斯科湖北岸,主體建築建於14世紀,曾是俄國沙皇的皇宮,蘇聯時期為全國黨政機關駐地,現在是俄羅斯總統府和國傢領導人的辦公地點。12世紀上葉,多爾戈魯基大公在波羅維茨低丘上修築了一個木結構的城堡 ╟ 剋裏姆林宮,莫斯科就是從這個城堡逐步發展起來的。現在的紅磚是1485年至1495年興建的。大致呈三角形。宮墻全長2235米,高5到19米不等,厚3.5至6.5米.共四座城門和十九個尖聳的樓塔。
剋裏姆林宮南臨莫斯科河,西北依亞歷山德羅夫花園,東臨紅場,面積27.5萬平方米。它那高大堅固的圍墻和鐘樓、金頂的教堂、古老的樓閣和宮殿,聳立在莫斯科河畔的博羅維茨基山崗上,構成了一組無比美麗而雄偉的藝術建築群。它已經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和自然保護遺産。宮墻總體呈三角形,長約2300餘米,沿墻聳立着20餘座精美的塔樓。宮內建築金碧輝煌,氣勢磅礴。 |
|
俄羅斯剋裏姆林宮這一世界聞名的建築群,享有“世界第八奇景”的美譽,是旅遊者必到之處。12世紀上葉,多爾戈魯基大公在波羅維茨低丘上修築了一個木結構的城堡—剋裏姆林宮,莫斯科就是從這個城堡逐步發展起來的。現在的紅場是1485年至1495年興建的。大致呈三角形。宮墻全長2235米,高5到19米不等,厚3.5至6.5米.共四座城門和十九個尖聳的樓塔。
剋裏姆林宮曾是歷代沙皇的宮殿、莫斯科最古老的建築群。十月革命後,成為蘇俄,以後成為蘇聯黨政機關所在地。 蘇聯解體後,這裏成了俄羅斯政府的代稱。坐落在涅格林納河和莫斯科河匯合處的鮑羅維茨丘陵上。南臨莫斯科河,西北依亞歷山德羅夫花園,東南界紅場,始建於1156年,初為木墻,1367年改為石墻。十五世紀的磚砌宮墻(周長2.5公裏)保留至今。中央教堂廣場上建有十五至十六世紀聖母升天教堂、天使教堂、報喜教堂、伊凡大帝鐘樓和多棱宮等。1788年參議院大廈(今政府大廈)竣工。十九世紀四十年代建成剋裏姆林宮大廈。宮墻四周有塔樓20座。宮內塔樓中最宏偉的有斯巴達剋、 尼古拉、特羅伊茨剋、保羅維茨、沃多夫茲沃德等塔樓,1937年,在塔樓上裝置五角紅寶石星。 |
|
剋裏姆林宮位於俄羅斯的莫斯科市中心,是俄羅斯的標志之一。在剋裏姆林宮周圍是紅場和教堂廣場等一組規模宏大、設計精美巧妙的建築群。此外,還有建於公元18世紀的樞密院大廈,以及建於公元19世紀的大剋裏姆林宮和兵器陳列館等。每一座建築都藴含着俄羅斯人民無與倫比的智慧,是世界建築史上不可多得的傑作。宮內保存有俄國鑄造藝術的傑作:重達40 噸的“炮王”和200 噸的“鐘王”。剋裏姆林宮由此成為俄羅斯備受珍視的文化遺産。
剋裏姆林宮整體呈不等邊三角形。面積27.5萬平方米,周長2公裏多。 始建於1156年,原為蘇茲達裏大公爵尤裏· 多爾哥魯的莊園,有木造小城堡,稱“捷吉涅茨”。1367年在城堡原址上修建白石墻,隨後又在城墻周圍建造塔樓。幾經修繕擴建,20 座塔樓參差錯落地分佈在三角形宮墻的三邊。1935年在斯巴斯剋塔、尼古拉塔、特羅伊茨剋 塔、鮑羅維茨塔和沃多夫塔等塔樓各裝有大小不一的五角星,以紅水晶石和金屬框鑲製而成,內置5000瓦功率照明燈,紅光閃閃,晝夜遙遙可見。
權力的象徵
一個俄羅普京辦公大樓斯諺語這樣形容雄偉莊嚴的剋裏姆林宮:“莫斯科大地上,唯見剋裏姆林宮高聳;剋裏姆林宮上,唯見遙遙蒼穹。”剋裏姆林宮是俄羅斯世俗和宗教的文化遺産,它既是政治中心,又是公元14~17世紀俄羅斯東正教的活動中心。這裏過去是統治俄國的多代君王的皇宮,十月革命後是蘇聯最高權力機關和政府的所在地,今天又是俄羅斯的總統府( 議會和政府現已遷出剋裏姆林宮)。可以說,從公元13世紀起,剋裏姆林宮就與俄羅斯的所有重大政治事件有關,它見證了俄羅斯從一個莫斯科大公國發展至今日橫跨歐亞大陸的強大國傢的全部歷史。
大剋裏姆林宮
大剋裏姆林宮是剋裏姆林宮中的主要建築之一。剋裏姆林宮墻內,朝嚮莫斯科河有三列高窗的漂亮建築物就是大剋裏姆林宮,1839~1849年在舊宮原址上建造,由古老的安德烈夫斯基大廳和阿列剋山德洛夫斯基大廳聯結而成。大剋裏姆林宮外觀為仿古典俄羅斯式,廳室全部建築式樣多樣,配合協調,裝潢華麗。宮殿的正中是飾有各種花紋圖案的閣樓,上有高出主建築物的紫銅圓頂,達13 米,並立有旗桿,節假日則升國旗。大剋裏姆林宮內部呈長方形,樓上有露臺環繞的總面積達2 萬平方米的700 個廳室。從前,第一層除了處理政務的處所以外,全是沙皇私人宮室,白色寬闊的樓梯通往二層各廳,這裏有格奧爾基耶夫大廳、弗拉基米爾大廳和葉卡捷琳娜大廳,從前還有安德烈耶夫大廳,曾是沙皇接見使臣的地方。
格奧爾基耶夫大廳
格奧爾基耶夫大廳是大剋裏姆林宮中最為著名的殿廳,是俄羅斯工匠巧奪天工的建築傑作。大廳呈橢圓形,圓頂上挂着6 個鍍金兩枝形吊燈。每個吊燈重1300 千克,圓頂和四周墻上繪有公元1 5~1 9 世紀俄羅斯軍隊贏得勝利的各場戰役的巨型壁畫。大廳正面有18 根圓柱,柱頂均塑有象徵勝利的雕像。如今,格奧爾基耶夫大廳是政府舉行歡迎儀式的傳統地點。
紅場
紅場是莫斯科最古老的廣場,位於剋裏姆林宮東墻的一側。雖經多次改建和修建,但仍保持原樣,路面還是當年的石塊路,青光發亮,顯得整潔而古樸。公元15 世紀90 年代,莫斯科發生大火,火災後空曠之地成了廣場,故曾被稱為“火燒場”,公元17 世紀中葉起稱“紅場”。俄語中“紅色的”一詞還有“美麗的”之意,由於譯名時都衹取了其中的第一釋義,即“紅色的”,久而久之,“紅場”的名稱就這樣沿用至今。
廣場總面積9 萬平方米,呈長方形,南北長,東西窄。紅場的大規模建設是在1812年以後。拿破侖軍隊縱火焚燒了莫斯科,此後,城市重建,紅場被拓寬。1917 年十月革命勝利後,莫斯科成為首都,紅場成為人民舉行慶祝活動、集會和閱兵的地方。列寧陵墓位於紅場剋裏姆林宮宮墻正中的前面。
完美的教堂建築
剋裏姆林宮剋裏姆林宮內的教堂的教堂建築也很有特色。宮內有一個教堂廣場,廣場四周圍繞着四座教堂:十二使徒教堂、聖母升天教堂、天使報喜剋裏姆林宮塔樓教堂及聖彌額爾教堂。但最美的教堂要數位於紅場上的有“用石頭描繪的童話”之稱的聖瓦西裏大教堂。它是伊凡四世時所建,由九座參差不齊的高塔組成,中間最高的方形塔高達17 米。雖然這九座塔彼此的式樣色彩均不相同,但卻十分和諧。更難得的是,它與剋裏姆林宮的大小宮殿、教堂搭配出一種特別的情調,為整個剋裏姆林宮增色不少。據說此教堂落成時,伊凡四世在驚嘆之餘,為防止設計者設計出更好、更完美的建築,竟下令挖掉他的眼睛。
伊凡大帝鐘樓
人們從遠處遙望剋裏姆林宮,不難發現有一座建築高高地矗立在建築群體中,有鶴立雞群之感。這個高大建築就是教堂廣場上的伊凡大帝鐘樓。它高81 米,是古時的信號臺和望臺。鐘樓的左側有重達40 噸的大炮,右側是著名的大鐘。這兩個龐然大物雖然從未使用過,但卻顯示出了俄羅斯工匠高超的鑄造技術。
鐘王
鐘王高5.87 米,直徑5.9 米,重約200 噸,於1735 年11 月20 日鑄成,號稱世界第一大鐘。鐘壁上鑄有精美的塑像和圖飾,如沙皇阿列剋謝與皇后安娜的像,還有五幅神像。但它鑄成後敲第一下時就出現了裂痕。《美國百科全書》稱它為“世界上從未敲響的鐘”。鐘王
炮王炮王
這門大炮造於1586 年,重40 噸,炮口的直徑達0.92 米,可容下三人同時爬進。炮前陳列有四個堆在一起的炮彈,每個重為兩噸。炮架上也有精美的浮雕,其中有沙皇費多爾像。
剋裏姆林宮珍寶館
剋裏姆林宮不愧為一座大型博物館和藝術的殿堂。宮中原有一個大武器庫,1720 年,彼得大帝將其改建成博物館。館內收藏着許多珍貴文物,有歷代沙皇用過的物品、美術工藝品,以及掠奪而來的戰利品。這裏的皇冠、神像、十字架、盔甲、禮服和餐具無不鑲滿寶石,僅福音書封面就嵌有26 千克黃金,以及無以數計的寶石;哥登諾大帝的金御座上則鑲有兩千顆寶石。信步宮中宛如目睹沙皇奢侈的生活。另外,四座教堂中收藏的文物珍寶也非同一般。教堂中滿墻裝飾着用黃金做框架的聖畫像;聖母升天教堂內的聖畫像則是出自希臘畫傢的手筆,價值連城;聖彌額爾堂內有歷代沙皇的靈柩,裝飾得極為富麗堂皇。
剋裏姆林宮大禮堂
剋裏姆林宮大禮堂處在呈三角形的剋裏姆林宮建築群的中心位置,始建於1960年年初,1961年10月投入使用,總建築面積60萬平方米,是莫斯科乃至俄羅斯最壯觀的大禮堂。這座白色烏拉爾大理石和玻璃結構的恢宏建築,凝聚了現代建築的特點和俄羅斯傳統建築風格。
剋裏姆林宮大禮堂同時也是一座現代化的劇院。這裏有6000個舒適的坐席,坐席以主席臺為中心呈半圓型嚮外輻射。每個坐席配有電子投票和同聲傳譯係統。主席臺即舞臺面積為450平方米,燈光、音響、布景等設施一應俱全,還有能容納一個交響樂團的樂池。環繞劇院的是明亮寬敞的休息大廳。大禮堂的最高一層是900平方米的宴會廳。大會堂整個建築的1/3建在地下,主要是辦公用房,整個建築共有800間辦公室。
剋裏姆林宮大禮堂是俄羅斯舉行重要會議、節日慶典和頒奬授勳的地方,也是普通民衆欣賞芭蕾舞、聆聽音樂會和觀看時裝表演的場所。俄羅斯的表演團體在這裏獻藝,來自世界各地的著名藝術傢也在這裏演出。大禮堂還經常為普通觀衆和青少年舉辦普及性的芭蕾舞等演出。
整體描述
宮墻內,林木蔥鬱,花草繁茂,教堂聳峙,殿宇軒昂,政府大廈拔地而起,各種博物館穿插 其間。宗教建築群中首推巍峨壯觀的聖母升天大教堂,建於15世紀後期,其山字形拱門和金色 圓塔,帶有俄羅斯東北部的風格,一直是俄皇舉行加冕大禮的地方。稍晚於聖母升天大教堂建成的報考教堂,造型美觀,頂端有9個金色圓頂,是皇族子孫的洗禮與結婚之地。天使大教堂興建 於16世紀初葉,是彼得大帝以前莫斯科公園歷代帝王的墓地。
81米高的伊凡大鐘樓是剋裏姆林宮中的最高建築物。建於16世紀初葉,原為三層,16 00年增至五層,冠以金頂。從第三層往上逐漸變小,外貌呈八面棱體層疊狀。每一棱面的拱形 窗口,置有自鳴鐘。1532~1543年,在其北又建四層立方體鐘塔樓。1624年夏,用 白石修建了菲拉特列特鐘塔樓。現在將其下層用做伊凡大帝鐘樓剋裏姆林宮博物館,展出金、銀器皿和其它物 品。所有鐘塔樓共有21座大鐘,30多座小鐘。若沿伊凡大帝鐘塔樓的臺階而上,登入塔樓之 頂,莫斯科全景可一覽無餘。
剋裏姆林宮北角是古兵工廠,現為兵器陳列館;西角是武器宮,現為武器博物館。
烏棱宮,是剋裏姆林宮中最古老的宮殿之一,建於1487~1491年。它在剋裏姆林宮的宮殿建築中最具特色,俄皇寶座即設置於此。
大剋裏姆林宮是剋裏姆林宮的主體宮殿,坐落在剋裏姆林宮西南部,1839~1849年 建造,為二層樓建築,樓上有露臺環繞。宮的正中是飾有各種花紋圖案的閣樓,上有高出主建築 物的紫銅圓頂,並立有旗桿,節日時即升上國旗。第一層正面大廳全用大理石、孔雀石裝飾,陳 列有青銅製品、精緻瓷器和19世紀的傢具;二層有格奧爾基耶夫大廳、弗拉基米爾大廳和葉卡 捷琳娜大廳。蘇聯解體前,大廳主席臺正中立着列寧塑像。大廳正面有18根圓柱,柱頂均塑有 雕像。蘇聯解體前,大剋裏姆林宮是蘇聯政府、蘇共中央和社會團體舉行會議的場所。
在蘇维埃年代,剋裏姆林宮內又新建了幾座白色大樓,有一座曾是斯大林辦公的地方。1959~1961年建起的剋裏姆林宮大會堂,是一座大理石和玻璃結構的現代化建築,有800 套房間,其中以有6000個座位的會議廳和有2500個座位的宴會廳最為宏偉。國傢重要的 文娛活動經常在這裏舉行,從而有“蘇聯第二大劇院”之稱。1967年,在剋裏姆林宮的花園 裏建列寧全身塑像。剋裏姆林宮裏的大片公園和古跡對外開放,遊客絡繹不絶。
著名的“剋裏姆林宮的鐘聲”,源於斯巴斯剋塔樓上的自鳴鐘,是1851至1852年安裝的。與天文臺的校時鐘相連,報時最斯巴達剋塔樓準。
塔樓67.3米,下面的大門是進入剋宮的主要通道,不過,過去所有進門的人應脫帽,否則就會被罰鞠躬50次。別怕,不會叫您進的!
剋宮的西面,是亞歷山大花園和無名烈士墓。新婚伴侶都要來這裏獻花。好多新娘子,讓您一飽眼福。
現在又修建了馬涅什地下商場和廣場,與花園渾然一體。噴泉,雕塑隨處可見。無名烈士墓則顯得莊嚴肅穆,修建於1967年勝利節前,是為了紀念二戰中犧牲的人們。墓碑上的長明火,自點燃一直燃燒到今天。墓碑上刻着:"你的名字無人知曉,你的功績永世長存。"外國領導人來,都要到這裏來獻花。還有國傢一號崗的換崗儀式。不錯,腿擡得很高。
參觀剋宮,需經過“庫塔菲婭塔樓”。首先看到是會議大廈,這是一座現代化的建築,有6000個座位,內部裝飾豪華氣派,除開會外,也是高水平演出的地方。
再嚮前走, 您會看到炮王和鐘王。炮王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炮重40噸,炮口直徑0.92米。炮前堆着四個炮彈,每個重2噸.炮架上有精美的浮雕,有沙皇費多爾的像。由於太重太大,從未使用過。
鐘王,當之無愧,重202噸,高6.14米,直徑6.60米。比北京永樂大鐘重四倍半。花了兩年時間於1735年鑄成,可是由於大火,鐘上掉下來一塊,就重11.5噸。鐘上鑄有沙皇阿列剋謝伊和皇后安娜的像,以及神像等。
鐘王旁邊是白石頭建成的伊萬大帝鐘樓。高達81米。過去是莫斯科的最高點。樓內懸挂着十幾個大小古鐘。每當敲響時,很遠都能聽到。
再往前走,就是教堂廣場,是莫斯科最古老的廣場,白石頭教堂是聖母升天教堂,(又名烏斯實斯基),歷代大公和沙皇在這裏進行加冕禮。建於1480年,由意大利建築師修建。
廣場的右邊是天使報喜教堂,又名布拉戈維先斯基,靠近莫斯科河畔。規模不大,卻最具魅力,是皇宮傢傢用禮拜堂,也是舉行皇族婚禮的地方,裏面保留着俄羅斯最古老的聖像壁畫。
對面的天使教堂是君王們的陵寢。遷都彼得堡之後,歷代皇帝改葬在彼得格勒的“彼得保羅大教堂”。
大剋裏姆林宮是歷代沙皇的皇宮,圓頂上插着一面白藍紅三色的俄羅斯國旗。現在這裏是俄總統辦公的地方,衹可惜不讓參觀。要不沒準還能碰上普京呢!
再往下,是兵器館和鑽石館,實際上是俄國歷代沙皇貴重物品陣列館,建於1851年。過去曾是製造和存放兵器的地方。著名的藏品有:王冠、純金權杖、權標,伊凡雷帝的象牙寶座,沙皇阿列剋謝伊的鑽石寶庫,以及葉卡捷琳娜二世的婚禮長裙,鑲滿寶石的馬鞍和馬刀。還有一本17世紀的“聖經”,銀製封皮上鑲有3017顆寶石等等。件件價值連城。 |
|
二戰期間,斯大林一直在剋裏姆林宮內指揮着反擊德國法西斯的衛國戰爭,在德軍飛機的狂轟濫炸之下,剋裏姆林宮竟然未受任何大的損失,不能不說是個奇跡。日前剛剛解密的俄羅斯國傢檔案館保存了64年的絶密文獻揭開了創造這一奇跡的最大功臣:精心偽裝。
衛國戰爭爆發一個月後,對德軍飛行員來說,剋裏姆林宮突然從莫斯科神秘消失了,經常無法找到目標,完成轟炸任務。當時,剋裏姆林宮是蘇聯政府機關所在地,是德國法西斯轟炸莫斯科時最主要的目標。檔案中保存了一張德國飛行員執行轟炸任務前必備的目標圖片,上面清楚地標明了3個主要目標:剋裏姆林宮1號大樓(斯大林的辦公地點)、大剋裏姆林宮、列寧墓。但是,在執行轟炸任務時,哪怕是在晴朗無雲的日子,大部分法西斯王牌飛行員不僅無法找到上述目標,甚至連剋裏姆林宮都發現不了。
原來,根據斯大林的授意,由“總魔術師”貝裏亞具體負責執行,在戰爭開始後30天內,剋裏姆林宮大變魔術,進行了精心偽裝。
1941年6月26日,剋裏姆林宮警備司令斯皮裏多諾夫少將嚮蘇聯人民委員會副主席貝裏亞遞交了一封秘密信函,以“根據您的指令”開頭,匯報了偽裝設想,主要目的是在莫斯科市整體背景基礎上,進行偽裝,增大敵機抵近空襲時尋找剋裏姆林宮的難度,減小對宮內個別樓房俯衝瞄準轟炸的可能性。主要措施是藉助顔料和粉末,消除宮內各教堂金頂的閃光,在宮內及附近廣場上,布設各種各樣的模擬物,迷惑敵人。
剋裏姆林宮內塔樓上的紅星和教堂上的十字架都被蒙上護套,塔樓整體和教堂圓頂都被漆成黑色,套上麻袋。參照剋裏姆林宮城墻尺寸,造出各種偽裝模型,仿造了紅場和馬涅日廣場的部分輪廓。宮內的房屋都偽裝得非常像劇院,塔伊尼茨花園部分建築也被蒙上布頂。剋裏姆林宮正面建築呈亮黃色,內部各建築頂部多為緑色,而莫斯科市內建築頂部主要是紅色和褐慄色,相比之下,非常顯眼。根據總體偽裝構想,所有建築全部漆成了莫斯科建築背景色彩,戰後纔恢復原貌。
另外,從博羅維茨大門到救世主塔樓之間,遍灑沙土,布設了一條大道,飛行員在空中看起來,就像一條普通公路。剋裏姆林宮旁邊的莫斯科河彎麯處也改變了慣常的形狀,在莫斯科列茨大橋和大石橋之間,又建造了一個木橋,儘管並無行人在上面行走,但從空中看起來,卻像真的一樣。列寧墓外形也變得無法辨認,左邊和右邊的講臺上都蒙上了巨大的紅幅,上方直接搭建了一個巨大的3層樓房木製模型。
1941年11月7日,在著名的大閱兵時,這個3層樓房模型被臨時拆除,上午9點整,斯大林走上講臺,發表了5分鐘的講話,受閱紅軍官兵直接從紅場開赴戰場。但是,由於閱兵準備行動嚴格保密,負責拍攝斯大林閱兵場景的新聞記錄片小組事先沒有接到通知,結果錯過了斯大林的講話,衹拍攝下了部隊受閱場景。一周後,在剋裏姆林宮1號樓斯維爾德洛夫斯剋大廳,搭建了列寧墓講臺木製模型,斯大林再次穿上軍大衣,大沿軍帽,對着鏡頭,重複了一次著名的閱兵演講。後來,這一“虛假”鏡頭多次被搬上熒幕,不過,觀衆們並不知道,這並不是斯大林紅場閱兵時的“正版”原話。
在當今高精武器和現代化空天偵察係統面前,衛國戰爭期間剋裏姆林宮的偽裝術,可能會被視為“小兒科”,但在當時卻非常有效。偽裝後,德國空軍對剋裏姆林宮的空襲次數明顯減少,1941年衹有5次,1942年3次,之後一次也沒有了,這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建築從而得以保存,德國法西斯企圖消滅蘇聯最高領導層的陰謀也未能得逞。至於一些法西斯飛行員仍能找到目標,對剋裏姆林宮進行轟炸,主要是因為有時候雨水衝刷掉了部分偽裝,積雪使色彩偽裝失效,暴露了剋裏姆林宮的建築輪廓,也有可能是德國法西斯通過在莫斯科市活動的間諜得到了目標情報。
1941-1942年間,德軍飛機共嚮剋裏姆林宮投擲了152顆鋁熱炸彈,15顆碎片爆破炸彈,首次轟炸是在1941年7月22日,一顆重250千克的炸彈落到了大剋裏姆林宮,卻沒有爆炸,穿透了屋頂和格奧爾基大廳天花板,落到了地板上。在所有轟炸中,除100名警衛人員死亡,多間門窗破碎,通信中斷外,剋裏姆林宮並沒有遭受太大的損失,沒有引發一次火災。而在部署於阿爾巴特大街、特維爾街心花園和其他地點的防空兵器的攻擊下,衝嚮剋裏姆林宮的德國飛機15%被擊落。 |
|
1978年11月27日,莫斯科的專傢們修復剋裏姆林宮建築。整個修復工程持續到80年代。
剋裏姆林宮建於1156年,它的建築形式融合了拜占庭、俄羅斯、巴羅剋和希臘羅馬等不同風格。這座古城堡現在不僅是俄羅斯政府所在地,而且是俄羅斯歷代藝術珍品的儲藏宮。剋裏姆林宮在俄羅斯首都莫斯科的市中心,莫斯科河畔,是一組氣勢軒昂的建築群。“剋裏姆林”在俄語中意為“內城”,它是俄國歷代帝王的宮殿,十月革命後的70餘年中成了原蘇聯國傢政治活動的中心。
剋裏姆林宮是莫斯科最古老的宮殿。1156年,尤裏-多爾果羅基大公在其分封的領地上,用木頭建立了一座小城堡,取名“捷吉涅茨”,以後幾經擴建,始成今日之規模。實際上剋裏姆林宮是以教堂為主組成的建築群。步入宮門,便是紅石鋪成的中央教堂廣場。廣場上矗立着三座金頂大教堂,旁邊以15世紀建成的大剋裏姆林宮最為突出,這是一座完全按俄羅斯傳統建造的宮殿,又名多棱宮,其第二層的多棱大廳外墻均以多棱白石所砌,因而得名,曾是皇傢舉行婚禮和沙皇接見外國使臣的地方。最高的建築是白色金頂的伊凡大帝鐘樓,建於1505—1508年,高81米,裏面藏有50多口銅鐘。鐘樓外陳列着一口最大的鐘,高6.14米,直徑6.6米,重達200多噸,表面上刻有浮雕、人像和題詞,聲傳50公裏,為世界之“鐘王”。它是18世紀時由200多名俄國的能工巧匠費了兩年時間鑄造成的,是俄國鑄造工藝的紀念碑,據說當時為了得到最佳音色,除用銅和錫外,還加了幾公斤金和銀。與鐘王相伴的是一尊5.34米長、口徑0.89米、40噸重的“炮王”,這座古式銅鑄大炮從1540年開始造起,一直到1586年完工,中間換了8個沙皇,至今尚未使用過,巨大的炮口內同時可爬進二、三個人。旁邊的聖母升天大教堂巍峨壯觀,5個金色的圓頂金光閃閃,沙皇曾在這裏舉行過加冕典禮,大文豪列夫-托爾斯泰也就是在這個教堂被逐出教門。其西有報喜教堂,其南有天使大教堂,此教堂是彼得大帝以前莫斯科歷代帝王的墓地,伊凡雷帝即葬於此。剋裏姆林宮的西角是武器宮,現為武器博物館,收藏着古代俄國的盾、劍等各種武器。此外,宮內還有大片花園,花草紛繁,林木蔥翠。整座宮城平面呈三角形,占地27.5萬平方米,外圍砌以朱紅色的雉堞宮墻,宮墻上散步着15座高低錯落、形狀各異的塔樓,其中5座最高的塔樓頂尖上,各裝置一顆直徑6米的紅水晶五星,不論白天黑夜,紅星永遠照耀着莫斯科。 |
|
開放時間:除周四以外,每天10:00--18:00
友情提示:1.身穿短褲或衣冠不整,不得入內;
2.政府辦公大樓、國會辦公大樓謝絶遊覽。
乘車路綫:乘地鐵,亞歷山大花園站下車。 |
|
kelimulin Gong
剋裏姆林宮
Кремль
俄文кремль一詞原意為衛城,為俄羅斯古代城市設防的中心部分。一些古老城市如莫斯科、普斯科夫、圖拉、羅斯托夫、諾夫哥羅德、喀山等,都有衛城留存至今。衛城一般建在城中高地上,中有宮殿、教堂等,築有城墻和塔樓。
莫斯科剋裏姆林宮始建於12世紀。15世紀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時初具規模,以後逐漸擴大。16世紀中葉起成為沙皇的宮堡,17世紀逐漸失去城堡的性質而成為莫斯科的市中心建築群,現在還保存着一些古建築如:聖母升天教堂(建於15世紀)是舉行登基儀式的地方;多棱宮(建於15世紀)因外表用鑽石形石塊貼面得名,是舉行國傢大典和宴會的大廳(見圖多棱宮內景)。18世紀下半葉建造的樞密院大廈(今蘇聯部長會議大廈)的構圖中心是一個大穹頂,平面為三角形,巧妙地使穹頂正處於紅場的中軸綫上,豐富了紅場建築群的景觀。而在剋裏姆林宮墻內,樞密院大廈又能與周圍建築配合協調。19世紀上半葉建造了大剋裏姆林宮、兵器陳列館和高達60米的伊凡鐘塔。這些不同特色的建築物形成完整的剋裏姆林建築群。
莫斯科剋裏姆林宮墻東北的紅場(見彩圖莫斯科紅場),是政治活動廣場。剋裏姆林宮的鐘塔群同紅場周圍的華西裏·柏拉仁內教堂(見彩圖莫斯科華西裏·柏拉仁內教堂,俄羅斯建築傑作,1555~1561年建)和其他歷史建築形成的建築面貌,被視為莫斯科的基調。
(張似贊)
|
|
- n.: kremlin, the citadel of Moscow, the Kremlin
|
|
|
|
| 剋裏姆林宮鐘王 | 剋裏姆林宮珍品集 | 剋裏姆林宮的抉擇 | | 剋裏姆林宮的鐘聲 | 剋裏姆林宮醫院的秘密 | 剋裏姆林宮教堂廣場 | | 剋裏姆林宮紅場墓園 | 莫斯科剋裏姆林宮博物館 | 莫斯科剋裏姆林宮前的紅場 | | 莫斯科剋裏姆林宮與紅場 | 剋裏姆林宮的死亡陰影 | 剋裏姆林宮的新主人 | | 剋裏姆林宮四年時光 | 梅德韋傑夫:剋裏姆林宮的新主人 | 普京:剋裏姆林宮四年時光 | | 剋裏姆林宮的新主人:梅德韋傑夫傳 | 下諾夫哥羅德剋裏姆林宮 | 剋裏姆林宮的新主人梅德韋傑夫傳 | | 普京剋裏姆林宮四年時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