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氮氧化物(nox)主要是指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no和no2都是對人體有害的氣體。氮氧化物和碳氫化合物(hc)在大氣環境中受強烈的太陽紫外綫照射後産生一種新的二次污染物——光化學煙霧,在這種復雜的光化學反應過程中,主要生成光化學氧化劑(主要是臭氧)及其他多種復雜的化合物,統稱光化學煙霧。 (光化學煙霧主要是由於汽車尾氣和工業廢氣排放造成的,汽車尾氣中的烯烴類碳氫化合物和二氧化氮(no2)被排放到大氣中後,在強烈的陽光紫外綫照射下,會吸收太陽光所具有的能量。這些物質的分子在吸收了太陽光的能量後,會變得不穩定起來,原有的化學鏈遭到破壞,形成新的物質。這種化學反應被稱為光化學反應,其産物就是含劇毒的光化學煙霧。)
經過研究表明,在北緯60度~南緯60度之間的一些大城市,都可能發生光化學煙霧。光化學煙霧主要發生在陽光強烈的夏、秋季節,如:濕度低、氣溫在24-32℃度的夏季晴天的中午或午後。隨着光化學反應的不斷進行,反應生成物不斷蓄積,光化學煙霧的濃度不斷升高,約3h~4h後達到最大值。這種光化學煙霧可隨氣流飄移數百公裏,使遠離城市的農村莊稼也受到損害。
〖光化學污染實例〗
1943年美國洛杉磯光化學煙霧事件
洛杉礬位於美國西南海岸,西面臨海,三面環山,是個陽光明媚,氣候溫暖,風景宜人的地方。早期金礦、石油和運河的開發,加之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使它很快成為了一個商業、旅遊業都很發達的港口城市。洛杉礬市很快就變得空前繁榮,著名的電影業中心好萊塢和美國第一個“迪斯尼樂園”都建在了這裏。城市的繁榮又使洛杉礬人口劇增。白天,縱橫交錯的城市高速公路上擁擠着數百萬輛汽車,整個城市仿佛一個龐大的蟻穴。
然而好景不長,從40年代初開始,人們就發現這座城市一改以往的溫柔,變得“瘋狂”起來。每年從夏季至早秋,衹要是晴朗的日子,城市上空就會出現一種彌漫天空的淺藍色煙霧,使整座城市上空變得渾濁不清。這種煙霧使人眼睛發紅,咽喉疼痛,呼吸憋悶、頭昏、頭痛。1943年以後,煙霧更加肆虐,以致遠離城市100千米以外的海拔2000米高山上的大片鬆林也因此枯死,柑橘減産。僅1950-1951年,美國因大氣污染造成的損失就達15億美元。1955年,因呼吸係統衰竭死亡的65歲以上的老人達400多人;1970年,約有75%以上的市民患上了紅眼病。這就是最早出現的新型大氣污染事件——光化學煙霧污染事件。
洛杉礬在40年代就擁有250萬輛汽車,每天大約消耗1100噸汽油,排出1000多噸碳氫(ch)化合物,3o0多噸氮氧(nox)化合物,700多噸一氧化碳(co)。另外,還有煉油廠、供油站等其他石油燃燒排放,這些化合物被排放到陽光明媚的洛杉磯上空,製造出了一個毒煙霧工廠。
光化學煙霧可以說是工業發達、汽車擁擠的大城市的一個隱患。5o年代以來,世界上很多城市都木斷發生過光化學煙霧事件。光化學煙霧的形成機理十分復雜,其主要污染物來自汽車尾氣。因此,目前人們主要在改善城市交通結構、改進汽車燃料、安裝汽車排氣係統催化裝置等方面做着積極的努力,以防患於未然。
英國倫敦光化學煙霧事件
英國倫敦煙霧事件是世界有名的公害事件之一,1952年12月5~8日發生在英國倫敦。
1952年12月3日,是英國倫敦一個可愛的鼕日。氣象臺報告說,一個冷鋒已在夜間通過;到中午,氣溫達到5.6℃,相對濕度大約70%。風從北方吹來令人舒適。天空中點綴着絨毛狀積雲,這是英格蘭有名的在天氣晴朗的片刻纔有的雲彩。總之,這是美好的一天。老年人與病人特別高興,他們坐着曬太陽,迎着從北海吹來的清淨的風喝茶。這股風吹遍了英格蘭,把中部地區的工廠和城市住戶煙筒裏冒出來的煙統統颳走了。倫敦正處於一個巨大的反氣旋,也就是高氣壓地區的東南邊緣。風圍繞這一高壓中心以順時針的方向吹着。
12月4日,這個反氣旋沿着通常的路徑移嚮東南方,其中心在倫敦以西幾百公裏風嚮已稍轉,從西北偏北的方向吹來,風速比原來慢了。幾層陰雲幾乎遮蔽了天空,透過較低層廣阔均勻的暗灰色層雲裂縫間,可以看到約3000米高空處還有較高的雲層。它們把太陽和天空統統遮住。中午的氣溫為38╤,相對濕度是82%。
空氣中充滿了煙味。成千上萬個煙筒排出的煤煙和灰粒悄悄飄進大氣中。大的顆粒落在屋頂、街道上,落在帽子和衣服上。較小的煙塵隨着空氣而飄動。玩耍的孩子們跑進跑出房子時,一陣陣的風就把這些煙塵與煤氣帶進室內。煙霧甚至自己有辦法進入門窗都關閉着的房子:當室內外氣溫變化時,房屋“吸入”污染的外面空氣,“呼出”了室內較清潔的空氣。但是,從所有的因素考慮,12月4日這一天的天氣還不是太壞的,僅是和前一天比起來顯得天氣不好而已。隨後的數日內,在倫敦的人才知道天氣之壞達到何等可怕的程度。
12月5日,高壓中心幾乎已經移到了倫敦上空。風非常微弱,大霧降低了能見度,以至使人走路都有睏難。中午氣溫是33╤,相對濕度約80%。
煙的氣味漸漸變得強烈。風太弱,不能颳走煙筒排出的煙。煙和濕氣積聚在離地面幾千米的大氣層裏。人們開始嚮他們的鄰居相互叫苦,汽車司機嘟嘟囔囔地咒駡着濃霧。
12月6日,情況更壞。濃霧遮住了整個天空,城市處於反氣旋西端。中午溫度降到-2℃,同時相對濕度升到100%,大氣能見度僅為幾十呎。所有飛機的飛行都取消了,衹有最有經驗的司機纔敢於駕駛汽車上路。步行的人沿着人行道摸索着走動。風速表不轉動,讀數為零。由於空氣流動太慢,慢到不足以轉動風速表上的轉杯,風速不超過每小時二三公裏。有時可以勉強察覺的微風時而吹嚮這一方,時而吹嚮另一方。當空氣停滯不動地浮懸在城市上空時,工廠的鍋爐、住傢的壁爐及其他冒煙的爐子往空氣內增添着毒素。霧滴混雜上煙裏的一些氣體和顆粒,霧不再是潔淨的霧了,也不再是清潔的小水滴了,而是煙和霧的混合物,我們稱之為“煙霧”的混合物。
煙霧彌漫全城,侵襲着一切有生命的東西。當人們的眼睛感覺到它時,眼淚就會順着面頰流下來。每吸一口氣就吸入一肺髒的污染氣體。凡是在有人群的地方,都可以聽到咳嗽聲。學校裏講課的人不得不提高聲調以超過幹咳聲和哮喘聲。對於這一異常情況首先有反應的是當時正準備在倫敦展出的一群獲奬牛,表現為呼吸睏難,舌頭外伸,其中一頭當即死亡,另有12頭因病重衹能送往屠宰場。
12月7日和8日的倫敦天氣仍沒有變好。煙霧厲害極了。幾天以前曾享受來自北方的爽快和風的老年人和病人,現在在這污濁的空氣中就感到呼吸非常睏難,甚至一些年青人也感到不適,患有呼吸器官疾病的人更覺得難於使肺部得到氧氣。對於氣喘患者來說,這煙霧簡直是一種苦刑。倫敦的醫院擠滿了病人,都是煙霧的受難者,並且有許多人因此而死亡。
12月9日,天氣略有好轉。大霧依然存在,但是風不斷地從南方輕輕吹來。一些潔淨的空氣與煙霧混合,衝淡了原有的煙霧。中午的氣溫為3℃,相對濕度為95%。
12月10日,一個冷鋒通過英格蘭。輕快的西風帶來了北大西洋的空氣。人們的肺部又重新吸進了新鮮清潔的空氣。這時都共同長嘆一聲,放下了心。回想起那5天(包括了12月9日),就好像作了一場惡夢。
據事後統計,在煙霧期間(12月5~8日)4天中死亡人數較常年同期約多4000人。45歲以上的死亡最多,約為平時的3倍;1歲以下的兒童死亡數,約為平時的2倍。事件發生的一周中因支氣管炎、冠心病、肺結核和心髒衰弱者死亡,分別為事件發生前一周同類死亡人數的9.3倍、2.4倍、5.5倍和2.8倍。肺炎、肺癌、流感及其他呼吸道病患者死亡率均有成倍增加。
除死亡之外,還有成千上萬的人病情大大加重,也還有些人由此而引起呼吸係統疾病,這些人尚未統計在內。另外,受難人數中還應包括病人和死者的親屬,他們雖然幸存,可是他們所受的損失使他們的生活變了樣。不管怎樣說,這肯定得算是一場大災禍。
倫敦巨大煙霧的發生,是因為潮濕有霧的空氣在城市上空停滯不動,溫度逆增,逆溫層在40米~150米低空,大量的煙噴入其中,使煙霧不斷積聚。倫敦上空的大氣成了堆置工廠和住戶煙筒裏出來的粉碎了的廢物的垃圾場。事後調查數據顯示,塵粒濃度高達 4.46μg/l,為平時的10倍;二氧化硫高達1.34μg/l,為平時的6倍。煙霧中的三氧化二鐵促使二氧化硫氧化産生硫酸泡沫,凝結在煙塵上形成酸霧。 |
|
1943年美國洛杉磯光化學煙霧事件
洛杉礬位於美國西南海岸,西面臨海,三面環山,是個陽光明媚,氣候溫暖,風景宜人的地方。早期金礦、石油和運河的開發,加之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使它很快成為了一個商業、旅遊業都很發達的港口城市。洛杉礬市很快就變得空前繁榮,著名的電影業中心好萊塢和美國第一個“迪斯尼樂園”都建在了這裏。城市的繁榮又使洛杉礬人口劇增。白天,縱橫交錯的城市高速公路上擁擠着數百萬輛汽車,整個城市仿佛一個龐大的蟻穴。
然而好景不長,從40年代初開始,人們就發現這座城市一改以往的溫柔,變得“瘋狂”起來。每年從夏季至早秋,衹要是晴朗的日子,城市上空就會出現一種彌漫天空的淺藍色煙霧,使整座城市上空變得渾濁不清。這種煙霧使人眼睛發紅,咽喉疼痛,呼吸憋悶、頭昏、頭痛。1943年以後,煙霧更加肆虐,以致遠離城市100千米以外的海拔2000米高山上的大片鬆林也因此枯死,柑橘減産。僅1950-1951年,美國因大氣污染造成的損失就達15億美元。1955年,因呼吸係統衰竭死亡的65歲以上的老人達400多人;1970年,約有75%以上的市民患上了紅眼病。這就是最早出現的新型大氣污染事件——光化學煙霧污染事件。
洛杉礬在40年代就擁有250萬輛汽車,每天大約消耗1100噸汽油,排出1000多噸碳氫(CH)化合物,3O0多噸氮氧(NOx)化合物,700多噸一氧化碳(CO)。另外,還有煉油廠、供油站等其他石油燃燒排放,這些化合物被排放到陽光明媚的洛杉磯上空,製造出了一個毒煙霧工廠。
光化學煙霧可以說是工業發達、汽車擁擠的大城市的一個隱患。5O年代以來,世界上很多城市都木斷發生過光化學煙霧事件。光化學煙霧的形成機理十分復雜,其主要污染物來自汽車尾氣。因此,目前人們主要在改善城市交通結構、改進汽車燃料、安裝汽車排氣係統催化裝置等方面做着積極的努力,以防患於未然。 |
|
英國倫敦煙霧事件是世界有名的公害事件之一,1952年12月5~8日發生在英國倫敦。
1952年12月3日,是英國倫敦一個可愛的鼕日。氣象臺報告說,一個冷鋒已在夜間通過;到中午,氣溫達到5.6℃,相對濕度大約70%。風從北方吹來令人舒適。天空中點綴着絨毛狀積雲,這是英格蘭有名的在天氣晴朗的片刻纔有的雲彩。總之,這是美好的一天。老年人與病人特別高興,他們坐着曬太陽,迎着從北海吹來的清淨的風喝茶。這股風吹遍了英格蘭,把中部地區的工廠和城市住戶煙筒裏冒出來的煙統統颳走了。倫敦正處於一個巨大的反氣旋,也就是高氣壓地區的東南邊緣。風圍繞這一高壓中心以順時針的方向吹着。
12月4日,這個反氣旋沿着通常的路徑移嚮東南方,其中心在倫敦以西幾百公裏風嚮已稍轉,從西北偏北的方向吹來,風速比原來慢了。幾層陰雲幾乎遮蔽了天空,透過較低層廣阔均勻的暗灰色層雲裂縫間,可以看到約3000米高空處還有較高的雲層。它們把太陽和天空統統遮住。中午的氣溫為38℉,相對濕度是82%。
空氣中充滿了煙味。成千上萬個煙筒排出的煤煙和灰粒悄悄飄進大氣中。大的顆粒落在屋頂、街道上,落在帽子和衣服上。較小的煙塵隨着空氣而飄動。玩耍的孩子們跑進跑出房子時,一陣陣的風就把這些煙塵與煤氣帶進室內。煙霧甚至自己有辦法進入門窗都關閉着的房子:當室內外氣溫變化時,房屋“吸入”污染的外面空氣,“呼出”了室內較清潔的空氣。但是,從所有的因素考慮,12月4日這一天的天氣還不是太壞的,僅是和前一天比起來顯得天氣不好而已。隨後的數日內,在倫敦的人才知道天氣之壞達到何等可怕的程度。
12月5日,高壓中心幾乎已經移到了倫敦上空。風非常微弱,大霧降低了能見度,以至使人走路都有睏難。中午氣溫是33℉,相對濕度約80%。
煙的氣味漸漸變得強烈。風太弱,不能颳走煙筒排出的煙。煙和濕氣積聚在離地面幾千米的大氣層裏。人們開始嚮他們的鄰居相互叫苦,汽車司機嘟嘟囔囔地咒駡着濃霧。
12月6日,情況更壞。濃霧遮住了整個天空,城市處於反氣旋西端。中午溫度降到-2℃,同時相對濕度升到100%,大氣能見度僅為幾十呎。所有飛機的飛行都取消了,衹有最有經驗的司機纔敢於駕駛汽車上路。步行的人沿着人行道摸索着走動。風速表不轉動,讀數為零。由於空氣流動太慢,慢到不足以轉動風速表上的轉杯,風速不超過每小時二三公裏。有時可以勉強察覺的微風時而吹嚮這一方,時而吹嚮另一方。當空氣停滯不動地浮懸在城市上空時,工廠的鍋爐、住傢的壁爐及其他冒煙的爐子往空氣內增添着毒素。霧滴混雜上煙裏的一些氣體和顆粒,霧不再是潔淨的霧了,也不再是清潔的小水滴了,而是煙和霧的混合物,我們稱之為“煙霧”的混合物。
煙霧彌漫全城,侵襲着一切有生命的東西。當人們的眼睛感覺到它時,眼淚就會順着面頰流下來。每吸一口氣就吸入一肺髒的污染氣體。凡是在有人群的地方,都可以聽到咳嗽聲。學校裏講課的人不得不提高聲調以超過幹咳聲和哮喘聲。對於這一異常情況首先有反應的是當時正準備在倫敦展出的一群獲奬牛,表現為呼吸睏難,舌頭外伸,其中一頭當即死亡,另有12頭因病重衹能送往屠宰場。
12月7日和8日的倫敦天氣仍沒有變好。煙霧厲害極了。幾天以前曾享受來自北方的爽快和風的老年人和病人,現在在這污濁的空氣中就感到呼吸非常睏難,甚至一些年青人也感到不適,患有呼吸器官疾病的人更覺得難於使肺部得到氧氣。對於氣喘患者來說,這煙霧簡直是一種苦刑。倫敦的醫院擠滿了病人,都是煙霧的受難者,並且有許多人因此而死亡。
12月9日,天氣略有好轉。大霧依然存在,但是風不斷地從南方輕輕吹來。一些潔淨的空氣與煙霧混合,衝淡了原有的煙霧。中午的氣溫為3℃,相對濕度為95%。
12月10日,一個冷鋒通過英格蘭。輕快的西風帶來了北大西洋的空氣。人們的肺部又重新吸進了新鮮清潔的空氣。這時都共同長嘆一聲,放下了心。回想起那5天(包括了12月9日),就好像作了一場惡夢。
據事後統計,在煙霧期間(12月5~8日)4天中死亡人數較常年同期約多4000人。45歲以上的死亡最多,約為平時的3倍;1歲以下的兒童死亡數,約為平時的2倍。事件發生的一周中因支氣管炎、冠心病、肺結核和心髒衰弱者死亡,分別為事件發生前一周同類死亡人數的9.3倍、2.4倍、5.5倍和2.8倍。肺炎、肺癌、流感及其他呼吸道病患者死亡率均有成倍增加。
除死亡之外,還有成千上萬的人病情大大加重,也還有些人由此而引起呼吸係統疾病,這些人尚未統計在內。另外,受難人數中還應包括病人和死者的親屬,他們雖然幸存,可是他們所受的損失使他們的生活變了樣。不管怎樣說,這肯定得算是一場大災禍。
倫敦巨大煙霧的發生,是因為潮濕有霧的空氣在城市上空停滯不動,溫度逆增,逆溫層在40米~150米低空,大量的煙噴入其中,使煙霧不斷積聚。倫敦上空的大氣成了堆置工廠和住戶煙筒裏出來的粉碎了的廢物的垃圾場。事後調查數據顯示,塵粒濃度高達 4.46μg/L,為平時的10倍;二氧化硫高達1.34μg/L,為平時的6倍。煙霧中的三氧化二鐵促使二氧化硫氧化産生硫酸泡沫,凝結在煙塵上形成酸霧。 |
|
1995年6月1日一個悶熱的傍晚,上海市市中心的一地段彌漫着一種淡藍色的煙霧,這些區域中的居民和路上的行人普遍感到眼、鼻和喉嚨受到刺激,污染嚴重的區域更有人因受刺激而咳嗽和流淚。據上海市權威的環境監測部門監測,當時大氣中二氧化硫濃度正常,而一氧化碳和氮氧化合物等濃度嚴重超標,以此證實這是一種因汽車尾氣污染而導致的光化學煙霧。
早在本世紀40年代初,美國洛杉礬的居民發現周圍經常彌漫着一種淺藍色煙霧,使人眼睛發紅、喉部疼痛,有的還伴有不同程度的頭昏、頭痛,但有關部門卻遲遲查不出原因。直到50年代,人們纔正式查明這種新型大氣污染的來源。它是汽車尾氣中的烴類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經太陽紫外綫照射後,發生光化學反應所致。這種污染被人們稱為"光化學煙霧"。
工商業發達的洛杉磯城在40年代就擁有250萬輛汽車,每天排放大量的氮氧化合物。氮氧化合物和碳氫化合物在強烈陽光下,會産生一係列復雜的光化學反應,生成臭氧、醛類、二氧化氮等多種化合物。這些化合物同水蒸氣在一起,在適當的條件下便形成了這種帶刺激性的淺藍色煙霧,且生成後活動性極強,如風、如雲,光化學煙霧在任何一片空間都可以安傢。
隨着汽車在現代生活中占有越來越重要的位置,汽車廢氣所造成的污染也越來越嚴重地威脅到都市人的身心健康。
專傢們化驗分析,除了上述幾類主要的成分外,汽車排出的氣體中共有150~200種不同的化合物。這些有害氣體擴散到環境中,便造成空氣污染。世界環保組織最近的研究報告指出,汽車的密度超過每平方公裏100輛時,居住環境即遭到破壞。這裏指的僅是轎車,一輛卡車或公共汽車的污染等於5輛轎車,而重型載貨車更會嚴重污染空氣、破壞路旁的植被和水源。所有這些,都會導致病毒性疾病增加和農作物減産。
據美國環境部門調查,現在美國空氣中的有害氣體和物質裏,69%的鉛、70%的一氧化碳、33%的二氧化碳和35%的烴類化合物是車輛排放的。這些排放物每年會導致成千上萬的美國人死於肺癌、肺氣腫和各種呼吸係統疾病。據報載,目前英國每年有1萬人由於吸入化學微粒而死亡。這些微粒能夠進入肺部,引起心髒病發作、呼吸睏難和肺癌,而汽車廢氣則是這種微粒的主要來源。
有的學者在大城市裏作了社會調查:居住在距馬路100米以內的居民,在12小時內,馬路上汽車流量為1000輛次的地段裏,居民肺癌死亡率為1.04/10000;汽車流量在萬輛次的地帶,肺癌死亡率為1.40/10000;在2萬輛次的地帶為1.82/10000。如果同是在汽車流量1000輛次條件下,居住地離馬路75-100米,肺癌死亡率為1.23/10000;50-70米為1.54/10000;25-50米為1.69/10000。也就是說,馬路上汽車流量越多,居住地離馬路越近,肺癌死亡率越高。
廣州衛生局在80年代對廣州4個老城區惡性腫瘤發病率統計。198O年,廣州平均每10萬人中有12.71人患惡性腫瘤,而1989年竟升至46.11人。進入90年代,有關專傢測算,1994年廣州肺癌死亡率平均每10萬人為57.22人。15年來,廣州市肺癌病人增加三四倍,這與目前廣州市區每天行駛50多萬輛機動車是不分開的。
北京也是同樣,1994年已有機動車84萬輛,而且每年還以淨增10萬輛的速度增長。由於車型、燃料、保養維修不善等原因,在車輛密集的交通路口在夏季時常有化學煙霧出現,有的交通警察因長期工作在汽車煙霧之中而患上肺病。
汽車廢氣還會損害大量的陸生動植物,破壞江河的生態係統。據美國農業部的一項調查報告稱,僅汽車排放物對小麥、玉米、大豆和花生這四種作物的侵害,就使美國每年損失20~46億美元。
汽車廢氣對人類和動植物還存在着急性損傷。當廢氣在空氣中達到一定濃度後,受陽光中紫外綫照射發生光化學反應,生成臭氧、過氧酰基硝酸酯、醛類、二氧化氮等多種具有很強氧化能力的光化學氧化劑。這些光化學反應産物即使在濃度極低的情況下,也能給生物造成重大的影響。1952年洛杉磯光化學煙霧事件致使大批居民發生眼睛紅腫、喉痛咳嗽、皮膚潮紅等癥狀,嚴重者心肺功能衰竭,65歲以上的老人因中毒造成呼吸衰竭死亡的有400多人。此外,植物大面積受損,車禍增多。這次事件被列為世界十大環境公害事件之一。
1970年秋季,日本東京市區大氣中的光化學氧化劑濃度比平時高10倍,空氣污濁,有2萬人得了眼痛病。在高濃度光化學煙霧區,正在操場運動的青年學生,大部分突然眼紅、喉嚨腫痛,個別人當場昏倒。由於街道光化學煙霧濃重,苦煞了交通警察,他們衹好縮短值勤時間,上崗時戴上防毒面具,下崗即歸隊吸氧,以便盡快恢復元氣。街頭出現了一種"自動售氧機",衹要嚮裏面丟進幾枚錢幣,就可以吸到幾口令人興奮通暢的新鮮空氣。一些廠傢還別出心裁,把森林、海濱或山區的清潔空氣壓縮成"空氣罐頭"出售。
汽車最常用的燃料汽油中通常加有四乙基鉛作為抗爆劑,其中約70%隨汽車廢氣排入大氣,而這當中的40%塵埃顆粒較大,迅速沉降;其餘60%的含鉛微塵能在大氣中飄浮很長時間,並可隨呼吸而進入人體。鉛是對人體危害最大的金屬之一,它能蓄積在人體組織內,對神經係統、造血係統等有明顯的毒性作用,尤其是能導致兒童的弱智和發育障礙等。
專傢們研究表明,以燃油作為主要能源的機動車在人口高度集中的城市數量劇增,再加上一定的地理因素和氣象條件,均有形成光化學煙霧的潛在危險。繼美國之後,日本、前蘇聯和一些歐洲國傢都相繼發生過嚴重的光化學煙霧事件。我國的成都、蘭州、重慶等大城市也曾發生過光化學煙霧。
由於機動車排氣作為一種流動污染源幾乎可涉及遠離工業區的城市的每一個角落,因此機動車的排氣污染已取代了前些年工廠企業的排氣污染而成為現代城市最主要的大氣污染源。幾乎不用什麽監測儀器,人們在馬路上隨時可以嗅到汽車廢氣的焦澀味,即使在晴朗的天氣裏,在馬路上遠眺,總感覺空中籠罩着一層薄霧……生活在市區的居民,已從直觀上強烈地感覺到了這種大氣污染的威脅。而且,由於汽車尾氣排出物貼近地面,四周高樓林立,不易稀釋擴散;市區緑化又稀疏難覓,環境自淨能力極為低下,因此,最終導致光化學煙霧的發生。
正如生態學家陳敏豪先生所言:在上海出現光化學煙霧與蘭州、重慶這些四面環山的城市决不可相提並論。在上海這樣好的地理位置出現光化學煙霧已不是污染警告,而是大大地犯忌了。由此可見,加強對機動車輛的嚴格管理已是當務之急的大事了。
世界上一些發達國傢為減少汽車廢氣對城市環境的危害而采取的措施歸納起來大致有以下幾條。一是在新建城市的用地規劃上盡量避免大氣擴散條件較差的山𠔌或盆地等地形,大力改善現有城市的交通基礎設施,增強緑化,拓寬馬路,興建高架橋,消除堵車現象。二是加強有效的環保法規幹預。
歐洲目前已有15個國傢實施了新的城市環保法規。1995年初,英國政府宣佈在全國23個城市設立永久性的道旁廢氣檢測係統,超標車輛將被責令立即停駛,並罰款2500英鎊。三是改革燃料。據統計,目前全球有60%以上的汽車發動機使用無鉛汽油,其中日本與巴西已全部使用無鉛汽油;加拿大從1989年12月1日起市場衹供應無鉛汽油;美國汽油90%無鉛;瑞典汽油56%無鉛。各國還加緊開發以清潔能源為動力的低污染汽車技術,以促使其早日實用化。四是改善公共交通,控製汽車的數量和密度。歐洲的荷蘭、丹麥、英國、德國等國先一步,而美國的洛杉礬市擴大公共運輸係統,使該市每天車流量減少了9萬輛,汽車廢氣排放量由此而減少了50%。
近年來我國在預防和治理光化學煙霧上也采取了一係列綜合性措施,其中包括製訂法規,在污染嚴重的大中城市,製定了嚴格的大氣質量標準和各類汽車尾氣排放標準,引導、鼓勵發展天然氣汽車和電動汽車。同時,要提高汽油質量,推廣無鉛化汽油。1996年9月中旬,我國南京市緑色出租汽車公司,專門從上海大衆汽車製造廠訂購了200輛"環保型出租車",這種出租車使用潔淨的液化氣作為燃料,從而使汽車尾氣排放造成的污染大大降低。使用天然氣汽車和電動汽車也是我國下世紀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必要選擇。 |
|
- : photochemical pollu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