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 : 世界歷史 : 物理學類 > 儒略歷
目錄
No. 1
  《儒略歷》是現今國際通用的公歷的前身。西方國傢16世紀大多采用它。公元前46年,羅馬統帥儒略·愷撒在埃及亞歷山大的希臘數學家兼天文學家索西琴尼的幫助下製訂的,並在公元前46年1月1日起執行實行,取代舊羅馬歷法的一種歷法。所以人們就把這一歷法稱為《儒略歷》。
  《儒略歷》以回歸年為基本單位,是一部純粹的陽歷。它將全年分設為12個月,單數月是大月,長31日,雙月是小月,長為30日,衹有2月平年是29日,閏年30日。每年設365.25日,每四年一閏,閏年366日,每年平均長度是365.25日。《儒略歷》編製好後,儒略·愷撒的繼承人奧古斯都又從2月減去一日加上8月(8月的拉丁名即他的名字奧古斯都》,又把9月、11月改為小月,10月、12月改為大月。
  《儒略歷》比回歸年365.2422日長0.0078日,400年要多出3.12日。從公元325年定春分為3月21日提早到了3月11日。1500年後由於誤差較大,被羅馬教皇格裏高利十三世於1582年進行改善與修訂,變為格裏歷,即沿用至今的世界通用的公歷。
  一月 januarius 名字來自古羅馬神話的神雅努斯。
  二月 februarius 名字來自古羅馬的節日februa。
  三月 martius 名字來自古羅馬神話的戰神瑪爾斯。
  四月 aprilis 名字來自古羅馬的詞aperire,意思為“開始”,意味着春天開始。
  五月 maius 名字來自古羅馬神話的花神瑪亞。
  六月 junius 名字來自古羅馬共和國的創始人junius。
  七月 原名quintilis,後改julius。古羅馬歷衹有10個月,這是第五月,原名是“第五”的意思,因為愷撒是這月出生的,經元老院一致通過,將此月改為愷撒的名字“儒略”。
  八月 原名sextilis 後改augustus。原名是“第六”的意思,因為後來獨裁者屋大維是生於此月,元老院將此月改為他的稱號“奧古斯都”,原來應排為小月,從二月中抽出一天補上,變為大月,將後面的月份重新排大小月。
  九月 september 拉丁語“第七”的意思。
  十月 october 拉丁語“第八”的意思。
  十一月 novembris 拉丁語“第九”的意思。
  十二月 december 拉丁語“第十”的意思。
創立的動機
  在儒略歷發明之前,羅馬人的紀年方法是將一年分成12月,每月30或31天,全年355天,另有包含27個日的“閏月”(Mercedonius intercalaris)有時會夾在二月和三月之間,這樣閏年裏就會有377或378天。在這樣一個歷法係統裏,平均下來每年有366又1/4天。本來這個歷法是為了切合太陽的運行規律的,但是由於閏月的添加是羅馬神官們自行决定的,所以在戰爭時代或者其他一些宗教活動荒廢的時候會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無法宣佈一年為閏年,這樣一來歷法就會大大偏離太陽規律。同時由於消息傳播的方式並不發達,遠離城邦居住的居民甚至有時並不能瞭解到神官發佈的閏年通告,經常會導致許多人對這天的日期一無所知。
  這個情況在凱撒當政時期變得頗為嚴重,因此凱撒决定進行歷法改革以永久的讓歷法和太陽運行規律結合起來,不受宗教活動或其他人為因素的影響。
儒略歷各月名稱
  一月 Januarius 名字來自古羅馬神話的神雅努斯。
  二月 Februarius 名字來自古羅馬的節日Februa。
  三月 Martius 名字來自古羅馬神話的戰神瑪爾斯。
  四月 Aprilis 名字來自古羅馬的詞aperire,意思為“開始”,意味着春天開始。
  五月 Maius 名字來自古羅馬神話的花神瑪亞。
  六月 Junius 名字來自古羅馬共和國的創始人Junius。
  七月 原名Quintilis,後改Julius。古羅馬歷衹有10個月,這是第五月,原名是“第五”的意思,因為愷撒是這月出生的,經元老院一致通過,將此月改為愷撒的名字“儒略”。
  八月 原名Sextilis 後改Augustus。原名是“第六”的意思,因為後來獨裁者屋大維是生於此月,元老院將此月改為他的稱號“奧古斯都”,原來應排為小月,從二月中抽出一天補上,變為大月,將後面的月份重新排大小月。
  九月 September 拉丁語“第七”的意思。
  十月 October 拉丁語“第八”的意思。
  十一月 Novembris 拉丁語“第九”的意思。
  十二月 December 拉丁語“第十”的意思。
相關詞
格裏歷蘇维埃公歷
包含詞
年儒略歷儒略歷書世紀儒略歷書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