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名稱 :假酸漿
學名 :nicandra physalodes
分佈 :原産於秘魯
分類 :茄科
型態 :一年生草本,株高約60~120公分,莖帶紫黑色。葉互生,卵形,葉緣有粗鋸齒,花腋生,花冠杯形,粉紫色。花萼宿存,心形,五棱合翼狀,形似小燈籠。
用途 :燈籠狀的宿存萼,乾燥後如同天然乾燥花,久藏不凋,為插花高級花材,適合庭園美化或大型盆栽。
花期 :春季開花。
管理 :日照需良好。苗高15~20公分摘心,促使多分側枝。性喜高溫,生育適溫約22~28度C。
施肥 :培土質以砂質壤土為佳,排水需良好。
繁殖 :繁殖采播種法,春、秋季均適合播種,但以春季為佳,發芽適溫約20~25度C。 |
|
假酸漿
(《貴州草藥》)
【異名】水晶涼粉(《貴州草藥》),藍花天仙子、大千生(《雲南中草藥》),冰粉(《雲南中草藥選》),鞭打綉球、草本酸木瓜(《昆明民間常用草藥,),苦莪(《廣西藥植名錄》)。
【來源】為茄科植物假酸漿的全草。
【植物形態】假酸漿
一年生草本,高50~80釐米。主根長錐形,有纖細的須根。莖棱狀圓柱形,有4~5條縱溝,緑色,有時帶紫色,上部三叉狀分枝。單葉互生,草質,連葉柄長4~15釐米,寬1.5~7.5釐米,先端漸尖,基部闊楔形下延,邊緣有不規則的鋸齒且成皺波狀,側脈4~5對,上面凹陷,下面凸起。花單生於葉腋,淡紫色;花萼5深裂,裂片基部心形;花冠漏鬥狀,徑約3釐米,花筒內面基部有5個紫斑。蒴果球形,徑約2釐米,外包5個宿存萼片。種子小,淡褐色。花期夏季。
生於田邊、荒地、屋園周圍、籬笆邊。分佈雲南、廣西等地;貴州地區亦有栽培。
本植物的種子或果實(假酸漿子)、花(假酸漿花)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採集】秋季采收。
【化學成分】葉含假酸漿烯酮、魏察假酸漿酮。全草含假酸漿甙苦素0.65%。根含托品酮、古豆鹼。
【性味】《雲南中草藥選》:"甘淡微苦,平。"(有毒)
【功用主治】①《廣西藥植名錄》:"止咳,治痧氣,疥癬。"
②《雲南中草藥選》:"鎮靜,祛痰,清熱,解毒。治狂犬病,精神病,癲癇,風濕痛,瘡癤,感冒。"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1~2兩。 |
|
名稱 : 假酸漿
學名 : Nicandra physalodes
分佈 : 原産於秘魯
分類 : 茄科
型態 : 一年生草本,株高約60~120公分,莖帶紫黑色。葉互生,卵形,葉緣有粗鋸齒,花腋生,花冠杯形,粉紫色。花萼宿存,心形,五棱合翼狀,形似小燈籠。
用途 : 燈籠狀的宿存萼,乾燥後如同天然乾燥花,久藏不凋,為插花高級花材,適合庭園美化或大型盆栽。
花期 : 春季開花。
管理 : 日照需良好。苗高15~20公分摘心,促使多分側枝。性喜高溫,生育適溫約22~28度C。
施肥 : 培土質以砂質壤土為佳,排水需良好。
繁殖 : 繁殖采播種法,春、秋季均適合播種,但以春季為佳,發芽適溫約20~25度C。
藥用及其他用途:假酸漿有是一種中草藥,全草入藥,名為假酸漿。葉含假酸漿酮、魏察假酸漿酮;全草含假酸漿甙苦素;根含托品酮、古豆鹼。全草具有鎮靜、祛痰、清熱、解毒、止咳功效,治精神病、狂犬病、感冒、風濕痛、疥癬等癥。種子入藥,名為假酸漿籽。含油18.6%,其中飽和脂肪酸11.1%、亞油酸20.8%、油酸64.4%及不皂化物質(豆甾醇、𠔌甾醇)0.83%。有清熱退火、利尿、祛風、消炎等功效,治發燒、風濕性關節炎、瘡癰腫痛等癥。花入藥,名為假酸漿花。祛風,消炎。治鼻淵。
假酸漿也是是製作涼粉(又稱冰粉)的原料。將假酸漿種子用水浸泡足夠時間後,濾去種子,加適量的凝固劑(如石灰水等),凝固一段時間後便製成了晶瑩剔透、口感涼滑的涼粉,是一種消炎利尿、消暑解渴的夏季保健食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