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債務危機(debt crisis)
20世紀80年代發展中國傢受到債務嚴重睏擾的局面。衡量一個國傢外債清償能力有多個指標,其中最主要的是外債清償率指標,即一個國傢在一年中外債的還本付息額占當年或上一年出口收匯額的比率。一般情況下,這一指標應保持在20%以下,超過20%就說明外債負擔過高。
發展中國傢的債務危機起源於20世紀70年代,80年代初爆發。從1976~1981年,發展中國傢的債務迅速增長,到1981年外債總額積纍達5550億美元,以後兩年經過調整,危機緩和,但成效並不很大,到1985年底,債務總額又上升到8000億美元,1986年底為10350億美元。其中拉丁美洲地區所占比重最大,約為全部債務的1/3,其次為非洲,尤其是撒哈拉以南地區,危機程度更深。1985年這些國傢的負債率高達223%。全部發展中國傢裏受債務睏擾嚴重的主要是巴西、墨西哥、阿根廷、委內瑞拉、智利和印度等國。80年代這場債務危機的特點:①私人銀行貸款增長較政府間和金融機構貸款增長為快。②短期貸款比重增加,中長期貸款比重下降。③貸款利率浮動的多於固定的。
導致債務危機的原因
80年代債務危機爆發的原因十分復雜。歸納起來看,主要有以下 6點原因:
①1973~1974年和1979~1980年兩次石油提價導致許多國傢國際收支出現創紀錄的逆差,同時發展中國傢中的一些産油國則出現巨額順差。
②這些順差大部分被存入銀行用於貸款,或者資金回流。
③受70年代後半期負數實際利率的刺激和被商業信貸人的熱情所鼓舞,發展中國傢掀起了一股藉款熱潮。
④許多債務國把藉入的資金用於(或錯誤地用於)擴大消費,或投入那些低收益率的項目中(特別是第一次石油危機爆發之後)。
⑤藉款國貿易條件惡化的情況幾乎貫穿於整個80年代。
⑥為了消除70年代普遍嚴重的通貨膨脹狀況,發達工業國傢采取了放慢經濟增長、大幅度提高利率等財政政策和金融政策,這使債務國的出口機會大大減少,從而進一步削弱了債務國的還債能力。
這次債務危機有內外兩方面的原因。從各發展中國傢內部因素看,20世紀60年代以後,廣大發展中國傢大力發展民族經濟,為了加快增長速度,迅速改變落後面貌,舉藉了大量外債。但由於各方面的原因,藉入的外債未能迅速促進國內經濟的發展,高投入,低效益,造成了還本付息的睏難。從外部因素看,導致債務危機的原因包括:①國際經濟環境不利。80年代初世界性經濟蕭條,是引發債務危機的一個原因。②70年代後期,國際金融市場的形勢對發展中國傢不利。國際信貸緊縮、對發展中國傢貸款中私人商業貸款過多,也導致80年代的債務危機。③美國80年代初實行的高利率,加重了發展中國傢的債務負擔。債務危機的爆發對發展中國傢和發達國傢都有影響。對此,國際金融機構聯合有關國傢政府和債權方銀行進行了多次對發展中國傢債務的重新安排,達成了一些延期支付協議,使危機有所緩和。廣大發展中國傢也對國內經濟政策進行了調整,並加強了相互間的聯合與協調,使危機得到進一步緩和。 |
|
80年代債務危機爆發的原因十分復雜。歸納起來看,主要有以下 6點原因:
①1973~1974年和1979~1980年兩次石油提價導致許多國傢國際收支出現創紀錄的逆差,同時發展中國傢中的一些産油國則出現巨額順差。
②這些順差大部分被存入銀行用於貸款,或者資金回流。
③受70年代後半期負數實際利率的刺激和被商業信貸人的熱情所鼓舞,發展中國傢掀起了一股藉款熱潮。
④許多債務國把藉入的資金用於(或錯誤地用於)擴大消費,或投入那些低收益率的項目中(特別是第一次石油危機爆發之後)。
⑤藉款國貿易條件惡化的情況幾乎貫穿於整個80年代。
⑥為了消除70年代普遍嚴重的通貨膨脹狀況,發達工業國傢采取了放慢經濟增長、大幅度提高利率等財政政策和金融政策,這使債務國的出口機會大大減少,從而進一步削弱了債務國的還債能力。
這次債務危機有內外兩方面的原因。從各發展中國傢內部因素看,20世紀60年代以後,廣大發展中國傢大力發展民族經濟,為了加快增長速度,迅速改變落後面貌,舉藉了大量外債。但由於各方面的原因,藉入的外債未能迅速促進國內經濟的發展,高投入,低效益,造成了還本付息的睏難。從外部因素看,導致債務危機的原因包括:①國際經濟環境不利。80年代初世界性經濟蕭條,是引發債務危機的一個原因。②70年代後期,國際金融市場的形勢對發展中國傢不利。國際信貸緊縮、對發展中國傢貸款中私人商業貸款過多,也導致80年代的債務危機。③美國80年代初實行的高利率,加重了發展中國傢的債務負擔。債務危機的爆發對發展中國傢和發達國傢都有影響。對此,國際金融機構聯合有關國傢政府和債權方銀行進行了多次對發展中國傢債務的重新安排,達成了一些延期支付協議,使危機有所緩和。廣大發展中國傢也對國內經濟政策進行了調整,並加強了相互間的聯合與協調,使危機得到進一步緩和。 |
|
zhaiwu weiji
債務危機
debt crisis
在國際藉貸領域中大量負債,超過了藉款者自身的清償能力,造成無力還債或必須延期還債的現象。
發展 1982年8月20日,墨西哥政府宣佈無力償還其到期的外債本息,要求推遲90天,由此引發了全球性的發展中國傢的債務危機。嚴重的債務危機無論對於債務國,還是對於發達國傢的債權銀行,乃至整個國際社會,都形成了巨大的壓力。包括國際金融組織的有關各方為解决債務危機提出了許多設想和建議,包括債務重新安排、債務資本化及證券化等。儘管衆多措施對緩解債務危機産生了一定的效果,但國際債務形勢仍然十分嚴重,債務危機還遠遠沒有結束。1989年,所有發展中國傢的債務餘額已高達1262萬億美元,發展中國傢債務餘額與當年出口額的比率高達187%,其中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傢的這一比率更高達371%,發展中國傢的償債率為22%,而在債務形勢嚴重的拉美國傢,這一比率高達31%。到1990年,發展中國傢的債務總額已經達到1341萬億美元。
原因 導致 80年代債務危機爆發的原因十分復雜。歸納起來看,主要有以下 6點原因:①1973~1974年和1979~1980年兩次石油提價導致許多國傢國際收支出現創紀錄的逆差,同時發展中國傢中的一些産油國則出現巨額順差。②這些順差大部分被存入銀行用於貸款,或者資金回流。③受70年代後半期負數實際利率的刺激和被商業信貸人的熱情所鼓舞,發展中國傢掀起了一股藉款熱潮。④許多債務國把藉入的資金用於(或錯誤地用於)擴大消費,或投入那些低收益率的項目中(特別是第一次石油危機爆發之後)。⑤藉款國貿易條件惡化的情況幾乎貫穿於整個80年代。⑥為了消除70年代普遍嚴重的通貨膨脹狀況,發達工業國傢采取了放慢經濟增長、大幅度提高利率等財政政策和金融政策,這使債務國的出口機會大大減少,從而進一步削弱了債務國的還債能力。
解决途徑 在緩解或解决債務危機方面,除已有的各種方案之外,還有三項因素至關重要:①有利的國際經濟環境,其內涵包括增加國際貿易制度的開放程度和降低發展中國傢的實際籌資成本;②債務國作出有力而持續的調整努力,其內涵包括促進國內宏觀經濟的穩定以及經濟結構的合理化,並從根本上提高外債的使用效益;③提供充分的外部資金流量額,扭轉債務國資金嚮債權國倒流的趨勢,這就要求發掘新的融資渠道,促進直接投資和證券投資形式。
(貝多廣)
|
|
|
|
歐洲債務危機 | 希臘債務危機 | 迪拜債務危機 | 國際債務危機 | 主權債務危機 | 拉美債務危機 | 阿根廷債務危機 | 拉美國傢債務危機 | 委內瑞拉債務危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