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亦作“ 倒弔 ”。 1.頭下腳上地懸挂。 清 李漁 《奈何天·慮婚》:“我也曾讀過十幾年書,如今倒弔起來,沒有一點墨水。”《醒世姻緣傳》第十九回:“ 晁住娘子 道:‘怎麽就捨不的?倒弔着他刷井來!’” 楊朔 《萬古青春》:“ 李傢發 捉到衹耗子,倒吊在樹上。” |
|
耷拉,下垂。 柳青 《狠透鐵》:“他那滿塗着鼻涕和眼淚的臉孔不敢面對人,腦袋倒吊下去。” |
|
什麽是“倒吊”?“倒吊”亦是製謎中的常見病。在邏輯範疇內特別是在概念上,製謎要求面和底要有基本相同或相類的外延;如不能相類,則面上概念的外延必須小於底上概念的外延,即面上是外延較窄的種概念,底上纔可能是外延較寬的屬。倘若顛倒種屬關係,勢必有悻情理,謎的扣合上也就扣不妥貼了。如“水陸要塞”猜地名“山海關”,“水陸”的外延要比“山海”大得多;“不同凡響”猜書名“神麯”.從屬概念聲響無法推出種概念樂麯,這些都屬詞義概念上的倒吊。倒吊本質上屬於難以成立的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