鯉科
學名:spinlbarbus denticulatus (oshima)
俗名:青竹鯉、竹䰾鯉、青鮒鯉、黃冠魚
體稍側扁。頭較小,略尖。口亞下位。2對,頜須長大於眼徑,吻須稍短。背鰭硬刺粗壯,具弱鋸齒,起點在腹鰭起點的後上方。嚮前有一埋於皮內的平臥倒刺。
中下層魚類。常棲於江河上遊,尤喜居深水潭。食植物碎片和絲狀藻類。4~6月産卵。常見個體1kg上下最大15kg個體大,生長快,肉味佳,為南方山區重要經濟魚類。分佈於海南島、珠江和紅河等水係。
倒刺䰾養殖技術
倒刺䰾,俗稱軍魚,隸屬於鯉科,䰾亞科,四須䰾屬。作為一個新的養殖對象,倒刺䰾明顯具有生長快,食性雜,經濟價值高等優點,開發潛力大,其人工養殖在浙江、福建一帶已悄然興起,且發展勢頭迅猛。2002年,我們在水庫進行網箱養殖倒刺䰾試驗,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現將有關技術介紹如下:
一、網箱的製作及設置
網箱用3×3聚乙烯綫加工的網衣縫製成雙層(內網網目大2.0cm,外網網目大3.0cm)封閉式網箱,有效水體為6.8m3。網箱架用毛竹製成,箱底放置直徑為12mm的鋼筋做成邊長為1.9m的鋼筋架,作為沉子,或在網箱下部四角吊磚塊作為沉子。
網箱內飼料臺的搭製浮性飼料的飼料臺用木板做成邊長80cm的框盒,高度為25cm,固定在網箱的中央,露出水面約10cm,以防止浮性飼料漂出箱外;沉性飼料的飼料臺是在網箱底部鋪一層40目/cm2以上的聚乙烯網布,四周沿網箱壁嚮上折30cm,網箱中央按一根裝有漏鬥、直徑120mm、長2.0m直立的塑料管,作為投喂管,下口離箱底10cm,把沉性飼料送到飼料臺上。
網箱放置選擇在通風、水流暢通的地方,網箱用2條粗繩或鋼絲索固定在庫岸的大樹或水泥樁上,一般為“一”字型排開,網箱間距為4.0m。
二、魚種放養
魚種放養前,認真檢查網箱有無破損和假結,網綫有無老化,其他各部件結構是否緊密、牢固。新網箱應提前7-10天入水。
魚種一般在1-4月放養,放養規格最好為50-100g/尾以上的隔年魚種(如果魚種規格太小,當年不易養成上市規格),每箱放養量為500-1000尾。投放的魚種要求規格整齊,體質健壯,無病無傷。魚種放養前,用濃度為3%-5%的食????水浸泡魚體10-15分鐘,或用濃度為20mg/l的高錳酸鉀浸泡魚體10-20分鐘,也可用10mg/l的聚維酮碘浸浴魚體15-30分鐘,進行魚體消毒,效果均較好。
因倒刺䰾膽小怕驚不適合混養鯉、鰱、羅非魚等活潑的或搶食兇猛的魚類,故一般采取單養方式養殖。
三、飼養管理
倒刺䰾由於原為江河野生魚類,因此,在養殖過程中,飼料的選擇和誘食馴化十分重要。倒刺䰾一般在水溫上升到13℃開始攝食,水溫25-30℃時攝食旺盛,生長最快,它的生長適溫範圍為20-30℃。
魚種放養後,當水溫上升到13℃以上時,就要開始投喂,如果魚種是已馴化的,可直接投喂全價配合飼料,飼料粗蛋白質含量要求為32%-35%,且動物蛋白至少占總蛋白的1/4-1/3;如果魚種是河流中直接捕來的,就要對其進行馴化,開始時投喂其喜食的蚯蚓、蠅蛆、鰻魚飼料或魚苗培育用餌料,然後逐漸增加人工全價配合飼料。
根據倒刺䰾的攝食習性,每日投喂2-3次,投喂量根據天氣、水溫和魚的攝食狀況靈活掌握,一般日投喂量為魚體體重的1%-6%。當水溫高於30℃,倒刺䰾的攝食明顯下降,甚至停食。
為了提供倒刺䰾生長所需的全面營養改善商品魚外觀,保持其天然的肉味品質,根據其雜食性的特點,在養殖過程中,除投喂配合飼料外,還應投喂一些青飼料,如黑麥草、玉米葉、南瓜葉、番薯葉、桑葉、浮萍等植物碎片;以及蠶蛹、蠃肉、野雜魚等動物性飼料,做到人工飼料和天然餌料相結合。隨着魚體的長大,倒刺䰾逐漸喜食偏植物性食物,這時要及時調整飼料配方,增加投喂青飼料。
四、日常管理
魚種進箱後要進行精心管理,一要做到勤查網,檢查網衣有無破損,特別是洪水季節,以防老鼠、兇猛魚類、水生動物及洪水帶來的雜物種破網衣,造成逃魚事件;還就定期清洗網衣。二要勤巡箱,認真觀察魚體的攝食情況、生長情況,特別在飼料轉換的過程中,尤其要註意魚體的吃食情況。
五、病害防治
水庫水質好,同時嚴把魚種、飼料臺和生産用具等的消毒關,平時投喂新鮮適口的飼料,能夠很好地預防疾病。出現水黴病、細菌病、爛鰓病、腸炎病等魚病,可以參照其他魚類的治療方法進行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