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 江西 >上饒 >上饒市區 > 信江書院
顯示地圖
目錄
No. 1
  信江書院投訴電話上饒市旅遊投訴電話:0793—8219090
  江西省旅遊投訴電話:0791—6269965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信江書院美食書院邊水南街一傢上饒米粉的小吃店,店名叫章老六粉店味道不錯
  上饒的特産有豆鼓果和南瓜幹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買些回去
  信江書院住宿信江書院住宿
  上饒賓館
  住宿,餐飲
  地址:中山路66號
  郵編:334000信江書院交通就在上饒市內可乘坐一路三路四路公交直達打的衹需4元
  信江書院座落在上饒市信州區信江南岸的黃金山上,係江西四大古書院之一。創建於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原名麯江書院,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擴建後改名為“鐘靈講院”。乾隆八年(1743年)在後山建樓以祭祀朱熹,改名“紫陽書院”,至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始稱為“信江書院”。
  院內碧翠掩映,鐘靈臺上聳立的四角飛檐式魁星閣雕梁畫棟,花窗青瓦,古色古香。登閣可俯視信江,遠睇靈山,給人以美好的享受。
  在鐘靈臺前,尚存有春風亭、一榻軒、夕秀亭、日新書屋等古建築。亦樂堂雖已被毀,但堂前石碑、假山仍然完好。
基本介紹
  信江書院江西四大古書院之一。在上饒市區信江南岸黃金山上。創建於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舊稱麯江書院。康熙五十一年擴建後易名鐘靈講院。乾隆八年(1743年)在後山建樓以祭祀朱熹,更名紫陽書院,乾隆四十六年始稱信江書院。內有鐘靈臺、春風亭、一榻軒、夕秀亭、日新書屋、亦樂堂等十餘處古色古香的古建築,雕梁畫棟,造型古樸,掩映在濃蔭緑樹間,顯得分外綱雅別政協委員。在書院的東北部亦樂堂舊址上,建國後修建了“上饒專區革命烈士紀念碑”和黃道烈士墓”。
人文地理
  信江書院位於上饒市區的南屏山北麓,“鐘山峙於後、靈山揖於前”,中部隆起,古稱道觀山,北環信水,西帶豐溪,東與祥符寺(今市人民醫院)相臨,占地一百餘畝,地理環境優越。
  地理坐標為:東經117°37′30″、北緯28°26′30″之間。
  自信江書院沿河而上,山巒起伏,森林植被茂密,自古有南屏山之稱。從漢唐以降,寺廟、祠宇和樓臺亭閣密佈,南屏山被視為府治郡城風水格局中的案山,自然生態環境一直受到比較好的保護。由於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古往今來,一直吸引着許多文人、墨客的尋幽探古之情,留下了許多珍貴的題記和吟詠之作。自清代以後,信江書院脫穎而出,獨領風騷三百餘年,名播遠近,成為上饒人傑地靈、人文薈萃的重要象徵。
歷史沿革
  信江書院在清初原為義學,附設在郡人祀知府張國禎祠內,匾曰:麯江書院。一說原為張國禎創。按張氏知廣信府事在康熙三十三年至四十三年之間,時間也當清初,兩說出入不大。
  上饒自唐、宋以來,郡城南道觀上就有𠔌神道院、孚惠殿、上饒亭、信美亭、一杯亭、溪山堂、含輝閣等名勝古跡,氣派不凡,麯江書院創建後,以上這些建築和基址便先後並入其內。故書院初創,規模已不一般。
  康熙五十一年(1712),知府周鎬元第一次擴建麯江書院,並改名為鍾靈講院。度其意,以其“鐘山峙於後,靈山揖於前”故也。經過這次擴建,書院的主體建築講堂、泮池和祠祀堂等便比較完備,成一係統了。於是“延師主之,召七邑士子肆業焉”。應加註意的是“延師主之”四字,點出了講院的性質,其意即為聘請國內名儒來主持工作,非由官府派教授、教諭官來主持工作。又“召”字,其意更明,是呼喚招致七邑士子來學,也非額派,說明講院是民辦性質的學校,不是正式官辦的學校,官方衹是給以倡導、支持(控製)而已。這時的鐘靈講院非獨比不上廣信府學和上饒縣學,也比不上屬邑鉛山之鵝湖書院。
  乾隆八年,知府陳世增大修鐘靈講院,並增置學捨八十餘間。今存春風亭即始建於此時。春風亭有二層,上為藏書樓(其後王賡言改建鬥山閣為藏書處,鬥山閣查無實處,疑即此樓,尚不能定論),下為祠祀堂,祀朱熹、文天祥兩信國公。因為書院建築除教學係統外,還有很重要的祠祀係統,從事教學活動之外,還有很隆重的祭祀活動。
  由於設了理學大師朱熹(別號紫陽)的正宗牌位,又將鐘靈講院改名為紫陽書院。江西巡撫陳宏謀贈一匾,曰:“共學適道”。從此,山因水靈地因人重,書院進入了相對發展時期。
  事隔三十八年後,頗有雄心的知府康基淵再一次對書院進行了大規模的擴建,增置亭閣和學捨數十楹,竣工之日,康氏自為記。其記曰:“自大門入,歷階而升,為前廳,為講堂,為泮池,……繚以石欄,蔭以嘉植,靜與神會,曠若天遊”。氣概不凡。其間青雲閣,一榻軒、中道亭、文匯軒、萬錦書屋(齋)、浦漵瀠洄、凌雲精捨、四照亭、半山亭等,星羅棋布,參差錯落,交相輝映。到這時,書院的建設規模達到了府治邑內各大書院諸如懷玉、鵝湖、象山等都不可比擬的程度,宏敞無比!可惜這些建築至今留下的已屬寥寥,有的更難確證其位置了。
  可以看出,經過這一次擴建,書院建築的主要格調已經起了變化,即朝着園林化的方向發展了,也就是說書院內休息、遊樂係統增多了。這顯然與書院落座在郡城佳處,為滿足達官貴人們公暇之餘的宴遊需要密切相關。“處閨都而有泉林之趣”,舊時做官的多文人,文人做官,官亦文人,書院是其最好的活動場所。不是有孔廟學宮嗎?因為那是官學,建築形製有嚴格的規定,不能搞成花園,一年中除二次隆重的祭祀活動外,餘時去終覺趣味索然。書院則不同,一是官助民辦;二是活動自由;三是提倡學術交流;四是以府(縣)尊身份去書院視察、講學、談經論道、督促時課,更是名正言順,好博取風雅之名。即此數端,就足以促使院內的建築逐步走嚮園林化,按當權者們的意旨不斷加強其遊樂係統的建設了。但這些都是客觀原因,基本的原因在於儒傢標榜的“詩書禮樂”思想,本身就允許遊樂係統的建築存在,後面還要談到。
  這樣一來,為了名實相符,對書院的名稱也作了改正,去“紫陽”二字,而直呼其為信江書院。以自然物體命名,顯得更為妥貼。自此以後,院名相沿不改。
  經過了“乾隆盛世”,到嘉慶十四年,知府王賡言對書院又不得不因“半蕪沒不可識”,而首捐廉再度修葺。這是據王氏“自為記”中語,其實是大可懷疑的。試想從乾隆四十六年康氏大規模維修後,到嘉慶十四年僅二十八年,這其間又無重大事故,何至於便“半蕪沒不可識了”了呢?顯見得別有原因,不是出於王氏有意誇大其詞,便是出於別的緣故,留待後考。
  但王氏對信江書院的建設確是有較大貢獻的。今存講堂西側之樂育堂、近思堂和十八排學捨,均為王氏“飭屬縣量力資助,與七邑士民樂輸”,從黃姓手上購置下的。又建夕秀亭(今存)、蒙泉亭、問月亭、三希殿,改建五星堂、鬥山閣等處,今亡其半。更鑿阜闢莽為棧道,“飛懸蒼翠間”,窮其巔,夷其地,建亦樂堂,復一杯亭,並輦石為小山,周以亞欞,“崇垣周遭,麯檻旋折”,使書院蔚為壯觀。
  可見王氏大加拓建,極力予以強化的也還是沿着前任康氏的既定宗旨,在遊樂係統做文章。這一點,王氏倒是十分直率,他在“自為記”中說:“建亦樂堂為公暇賓讌之地”。因為書院建設一般都包含遊樂係統在內,衹視條件可否,隨宜行事而已。
  道光四年、五年和二十八年,知府劉體、麟桂和史緻諤三任,對書院又進行了程度不一的修繕。廣信府當閩、浙、贛三省通衢要衝,“素為東南望鎮”,歷史上許多起農民革命都兵臨城下。太平天國革命運動興起,太平軍攻廣信府,城外太子廟、慶豐祠等處幾毀於兵,而惟獨對信江書院手下留情,這從書院現存古建中有半數左右係同治五年前的建築可以證明。可見大平軍為破城需要,對焚燒是有政策的,府志中以“旋毀於兵”四字來說明信江書院興廢是不可不察的?
  同治五年,知府鐘世禎悉仍舊址修而廣之,創建鐘靈臺,其上為魁星閣,九脊歇山頂重檐出翹,凌空而立,至今成為上饒標志性建築之一。又建日新書屋、又新書屋,今皆並存。復改五星堂為觀善堂,規製一新。
  由於同治十一年後,《廣信府志》和《上饒縣志》再無續修,故此後到民國百餘年間的修葺情況不詳。
  光諸二十七年,慈禧太後迫於形勢,下招廢書院改學堂:“各省所有的書院,於省的均改設大學堂,各府廳及直隸州均設中學堂,各州縣均設小學堂”。於是,自中唐迄至清末,延續一千多年的中國古代書院組織宣告結束。孔子廟內的府、縣學也相繼歸於消亡,最終讓位於新的教育制度和組織了。
  信江書院於下詔後的第二年,即1902年,正式改為廣信中學堂,即現在上饒市一中的前身。此後不久,腐朽的滿清皇朝也就被革命先驅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廣信府的舊稱也就結束,上饒成為中華民國江西省豫章道二十三屬縣之一。
  關於廣信中學堂此後的沿革,1982年上饒市一中為慶祝建校八十周年,專門編印了一本紀念册,內載一中校史的沿革表較詳,茲轉錄如下:
  《上饒文藝》(1982年版第2期)上發表過徐士鑒《上饒教育今昔》一文,內說:“1917年以前,上饒衹有縣立高等小學一所,校址在靈山書院(今茶廠)”,中學呢?同文說:“1924年,上饒衹有一個江西省立第十四中學,校址在信江書院”。
  信江書院沿革表(後期)
  時間(年) 校名 校址 時間(年) 校名 校址
  1902-11 廣信中學堂 信江書院 1927上 江西省立
  上饒中學校 信江書院
  1912-14 廣信中學校 信江書院 1927下-34 江西省立
  第六中學 信江書院
  1915 因故停辦 信江書院 1935-49.5 江西省
  上饒中學校 信江書院
  1916-19 聯合縣立
  信江中學校 信江書院 1949.6-1955.1 江西省立上饒中學校 信江書院
  1920-22 江西省代用
  信江中學 信江書院 1955.2-1955.7 江西省
  上饒中學分部 信江書院
  1923-26 江西省立第十四
  中學 信江書院 本部遷茶山,僅留分部,1955年8月自成一校,後稱上饒縣中,已非一脈,略
建築特色
  現存信江書院總面積約二萬五千多平方米。乾隆全盛時期超過六萬多平方米。在這樣大的地面空間裏,書院北區和中區的佈局有緊湊嚴密又自然成趣的特徵,而其它幾個區域則較為鬆散。
  首先,我國的書院制度,在漫長的歷史演變過程中,在建築形製上逐漸總結、提煉出一套比較固定的模式。在儒傢正統思想的影響下,受祠廟、殿堂的影響尤深。信江書院處於晚期,就更是如此了。具體來說,就是書院的主體建築講堂、泮池、祠祀堂和藏書樓等都嚴格沿着中軸綫展開,利用山勢,前後迭進,每進益深益高,迭次構成不同的院落,再在中軸綫兩側,相對降低高度,對稱地佈置廂房和學捨,一則易於構成封閉式結構,二則作為陪襯,以突出中軸綫上主要建築的高大。又選幽雅之處築精捨,置亭閣,形成以祭祀活動和教學活動相結合的主體建築群,我們稱之為祭祀係統和教學係統。但是從中國儒傢所註重的人格道德教化而言,這兩大建築係統衹是所側重的方向不同,所起的作用都是一致的,即所謂“傳道、授業、解惑”也,將道放在首位,更註重以德化人。故書院的祭祀係統在實質上與孔廟並無不同。南宋以後,孔廟和書院多有欞星門之設,喻示尊孔如同尊天,反映了“天人合一”的哲學觀念。故春風亭、講堂、魁星閣等建置就是本着“天人合一”觀念,既具祭祀性又兼具教化功能的重要建築。
  在鵝湖、白鹿洞兩書院前方不遠處,皆設有接官亭,以便遠道而來的官員能在其中稍事小息,整頓衣冠,然後從容步入至聖門,這是一項精細設計。而信江書院以其緊靠府城之故,便省略了這一環節。
  信江書院的特色,在於它既遵循了由封建倫理道德觀念出發而逐步形成的標準化程式,又不為其所限,有創新,也有突破。這就是以主體建築為中心,大規模地嚮橫的方面發展,嚮主體建築的東、南二個方面發展,依據地形地貌,巧妙吸取和靈活運用了江南園林建設的一些特點及其表現手法,以適應封建士大夫和文人學士山水情趣的需要,精心設計,合理佈局,圍繞着主體建築先後連續展開、相繼組成了若幹個各有個性特徵,又有相互聯繫的院落單元,或稱建築群。彼此之間,看似形離而實則神會,一組組小建築群都自然和諧地融合在一個大建築群體中,顯示出剪裁、組合的獨特匠心,這部分建築,本着儒傢“詩書禮樂”的綜合教育思想,也就堂堂正正納入了書院建築建置之內。我們為有別於單純祭祀係統和教育係統的建築,而統稱之為遊樂係統的建築。比如高臺崇閣,宜於俯覽山河,吟詩作賦,陶冶情操,也就具有了對人的心靈潛移默化的功能。這是與封建社會中以小農經濟為基礎帶有強烈“耕讀文化”色彩的歷史氛圍相一致的。
  在乾隆年間擴建信江書院時,於講堂東闢青雲閣,於閣門前置碑亭,原意顯而易見,是欲形成僅次於西側主體建築的第二組建築,以彌補主體建築限於地形所限,縱深較淺而造成形製上的不足。後來幾度修葺,禮崩樂潰,突破框框,這第二組建築便主要朝着遊樂係統發展了。於是閣後有蒙泉、魚計之設,拾階而上,置中道亭,與觀善堂相通,復因地勢建夕秀亭,改青雲閣為青雲別墅,與凌雲精捨相對稱。這樣,緊依第一組建築東側展開的既有精捨又有亭閣的第二組建築,便成為介於教學和休閑兩大係統之間的過渡性建築,承上啓下,在總體佈局上起了很好的緩衝作用。
  第三組建築是遊樂係統中的重點園林區,故窮極精思,選取院中位置適中,地勢險要的傍水岡丘上,劈坡斬石,飛懸棧道於其上;臨水傍江,巧構亭榭於其間。據岡平基,高築廳堂,設蒼玉,置景中之景,疊假山,成山外之山。處處因勢隨宜置景,少事雕鑿而自然成趣;稍加開拓而格外雄奇。若使陰雨霏霏,大霧漫江,身臨其境,信步於亭廊之間,便會有一種飄飄然遊乎方外,緲緲乎入於仙境之感。故前人大書三字於其境,曰:“小蓬萊”。王賡言《亦樂堂示肆業諸生詩》中有幾句情景交融的佳句,也正是在細雨綿綿、薄霧蒙蒙中寫成的:“子衿城闕漫興歌,邦彥儀型自昔多。山嚮南屏新拓地,水流中沚漸抽莪。……風雨千秋聊尚友,□畲經訓意如何?”
  第四組建築沿第三組建築之餘韻,在東廓原𠔌神道院內以輕描淡寫式的手法,在河邊小支流上架一小石拱橋,旁建一亭,曰:“問月”,保留了𠔌神道院寮捨、浮惠殿、經訓堂等古建築,拓展了書院東廓景觀。
  而在道觀山南,則因地勢低平,廣鑿池沼,形成了聽蛙池、浴德池、努力風雲等富有山水情趣的格局,兼容並蓄了唐宋時代留存下來的一杯亭、溪山堂、含輝閣等,在書院內構成了一個文化園林,滿足了達官貴人和文人雅士聚會宴遊的客觀需要。
  總之,或因疏流而鑿池,或依盤石而建閣,凌險築臺,臨水構榭,皆信其自然而巧加點綴,因勢造景,以景烘勢,構成一幅自然和諧的環境美。
  王賡言有詠信江書院八景詩,生動描繪了信江書院的環境美,茲錄三首於下:
  信水清聲
  夜雨衆山響,撼城波浪生。有何難解處,忽作不平鳴?
  竹露添清韻,鬆風助遠聲。冷齋高臥穩,側耳到三更。
  漁沼怪石
  鑿石露山骨,生怕斷雲根。虎臥竜跳勢,鳶飛魚躍痕。
  圖書形可辯,星鬥手堪捫。三月桃花暖,真疑到禹門。
  桐廬曉月
  月出東山上,空陛樹影移。恰當疏雨後,坐到夜深時。
  似鏡團團映,如珪兩兩奇。翻思石欄外,援筆好題詩。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書院建築建置從遵循教化功能出發,除主體建築祭祀係統基本程式化而刻板外,自由清新的園林化建築逐漸融入書院的建築建置內,逐步發展成遊樂係統的建築,拓展了書院建築規模,反映了中國舊書院制度從單純聚書、著書、藏書——到聚徒講學——到閑暇聚會、宴遊相結合的演進過程,逐漸使書院的社會教化功能趨嚮多元化。信江書院的建築建置佈局,尤其反映了這一趨勢。
  解放後,黨和人民政府對信江書院很重視。1983年,經市政府審定公佈信江書院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交通概況
  在上饒市信州城區可搭乘多路公交車抵達,另外由城郊也可搭乘多路農村客運抵達,在書院路下即可到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