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義快速道路原名北二高臺北聯絡綫信義支綫,原本是以臺灣國道等級的標準來興建的高速公路支綫,但因為在實際修築的過程中負責國道興建的中央政府並沒有實際提供資源,而是由臺北市政府自行編列預算、由臺北市新建工程處負責修築,因此在築成之後被改定義為快速道路等級(與省道同級,是臺灣的特二級道路),命名為信義快速道路,全長3.2公裏,於2005年5月14日通車。
信義快速道路沿綫是由兩條長隧道與一座高架橋組成,隧道貫穿阻礙臺北盆地東南緣的象山與拇指山,其中北隧道被命名為「象山隧道」,南隧道則稱為「文山隧道」。往信義區方向(東側隧道),文山隧道長度1405公尺,象山隧道長度986公尺;往文山區方向(西側隧道),文山隧道長度1420公尺,象山隧道長度1000公尺。大略來說兩段隧道長度合計2.4公裏,占整條長度3.2公裏的快速道路達四分之三,中間因為跨越狹窄的山𠔌因此興建了一座僅有105公尺的高架橋,雖然總長度很短,但因為穿越的地形復雜因此工程難度非常高。
由於原本臺北市東南部與外圍的臺北縣衛星城市之間因為山脈阻隔,長久以來之間的交通流一直都需繞道他處而增加通勤時間也造成其它地區的交通負荷,因此信義快速道路除了負責信義計畫區與高速公路係統之間的連結外,也具有通勤連絡的機能,包括臺北市的木柵(文山區一部分),與臺北縣的深坑、新店等地與臺北市間的交通流量,都可能會因為這條快速道路的開通而大幅改變。事實上,因為這條道路的開通,有多傢臺北縣市的公車業者,都申請了旗下的公車路綫變更事宜,以便能配合行走信義快速道路,縮短越區通勤的時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