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 > 保羅·薩繆爾森
目錄
No. 1
  保羅·薩繆爾森(paul a.samuelson):當代凱恩斯主義的集大成者,經濟學的最後一個通纔
保羅·薩繆爾森簡介
  保羅·薩繆爾森(paul a.samuelson),1915年出生,他發展了數理和動態經濟理論,將經濟科學提高到新的水平,他是當今世界經濟學界的巨匠之一,他所研究的內容十分廣泛,涉及經濟學的各個領域,是世界上罕見的多能學者。薩繆爾森的巨著《經濟學》流傳頗廣,被翻譯成日、德、意、匈、葡、俄等多種文字,據報道銷售量已達100多萬册,成為許多國傢和地區製訂經濟政策的理論根據。現在,許多國傢的高等學校將《經濟學》作為專業教科書。他於1947年成為約翰·貝茨·剋拉剋奬的首位獲得者,並於1970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奬。
薩繆爾森:凱恩斯主義的集大成者
  他是一個天才,也是一個幸運兒,他想爭取的榮耀無不手到擒來,而且來得很早。童年的薩繆爾森聰明活潑,善於思考,他看問題比同齡的孩子深刻、全面。 1931年,在他十五歲的時候他就考入芝加哥大學,專修經濟學。雖然他進入經濟學的領域純屬偶然,但結果證明,經濟學這一行如天造地設般適合他,仿佛是歷代經商先祖的基因找到了命定的歸宿。
  進入大學後,他高效率地利用時間學習,博覽群書。他愛好廣泛,課餘常把做高等數學習題作為自我消遣。他對物理學也有濃厚的興趣。初入大學時,薩繆爾森年紀雖輕,但沉着穩重,喜歡思考。他對前人的理論總抱着審視的態度,尋覓理論尚未完善或不完美的地方。薩繆爾森最後以優異成績獲得了芝加哥大學的學士學位,其平均成績是a,隨後他從容地進入哈佛就讀。進入哈佛大學後,薩繆爾森的眼界大為開闊,這裏的學術思想與芝加哥大學迥然不同。
  面對着各種學術流派,他更加刻苦地探討和研究、類比各種學說的異同,找出他們的不足。1936年,即來到哈佛大學一年後,薩繆爾森獲得了碩士學位,並以敏捷的思維、廣博的知識及實幹精神,贏得了哈佛大學經濟學權威人士阿爾文·漢森教授的青睞。漢森收薩繆爾森做自己的助手,這使他對各種學派的研究更為深入。他不斷地探討漢森的學術思想,繼續攻讀博士學位,同時也為自己選擇研究的主攻方向。
  1936年,自英國內閣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約翰·梅納德·凱恩斯發表了他最有影響的《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以下簡稱《通論》)一書以後,美國許多經濟學者對凱恩斯的學說大感興趣,薩繆爾森的導師就是其中的一個。他原來反對凱恩斯的國傢幹預政策,提倡“自由放任”,後來轉而成為凱恩斯主義在美國的傳播人,把凱恩斯主義移植到了美國。他不但繼承凱恩斯的經濟學說,而且把這種學說理論通俗化,還做了一些補充發展,後來成為美國凱恩斯主義學派的權威人士之一。薩繆爾森縱觀凱恩斯主義的形成和發展,感到確有可研究之處,於是師生協作,不斷宣傳凱恩斯主義,並對它做了進一步的補充。這樣,漢森和薩繆爾森便成為凱恩斯主義在美國的主要代表人物。而薩繆爾森對研究凱恩斯主義所做的貢獻遠比他的導師大得多。
  薩繆爾森在攻讀博士學位時,重新閱讀了從威廉·配弟到亞當·斯密,從李嘉圖到馬歇爾、瓦爾拉斯以及帕纍托、庇古、凱恩斯等人的著作,得以縱觀整個經濟思想史,並以新的眼光看待凱恩斯主義。當時社會上對凱恩斯理論中的“投資乘數論”及“就業乘數論”頗為註意,薩繆爾森認為,凱恩斯主義是從1929年4月的美國華爾街股票暴跌開始到1933年基本停止這一遍及資主義世界的經濟危機的歷史背景下産生的。凱恩斯的理論對資本主義的發展很有價值。因此,他决定從當時社會上亟待解决的難題——投資與就業問題入手,來研究凱恩斯主義。
乘數-加速原理
  針對凱恩斯在《通論》中提出的“投資乘數論”和“就業乘數論”,漢森認為,乘數論不足以說明問題,原因是乘數論沒有說明一定量的投資如何引起收入和就業的增加,也沒有明確收入(或消費)的變化如何引起投資的變動。因而衹有把加速原理(關於收入或消費量的變化如何導致投資量變動的理論)和乘數論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充分估計乘數的作用,並解釋經濟增長中的周期波動現象。
  薩繆爾森註意到了乘數論和加速原理相互作用的關係,他在導師的提示下巧妙地把兩者合為一體,於1939年發表了他的處女作《乘數分析與加速原理的相互作用》,並首創經濟波動的模型,指出政府開支對國民收入的重大作用。西方經濟學界認為,這一開創性的研究是他在經濟周期理論方面的重要貢獻之一。
博士學位的獲得
  1940年,薩繆爾森受聘到麻省理工學院任教。第二年,他發表了《經濟理論運算的重要性》的長篇論文,這是他的博士論文,並獲得哈佛的威爾斯奬。這篇論文就是他在1947年紀念凱恩斯逝世一周年發表的《經濟分析基礎》的雛形。後來,他對別人談起這一段經歷時說,這篇論文中的許多概念和觀點,早在芝加哥大學時就醖釀了。從這一點我們可以看出薩繆爾森嚴謹的治學精神。因為他完全以物理學觀點和古典數學方法來引證、推理,因而該文被認為是數理經濟學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著作。同年,他受聘到美國資源計劃局工作。
  1944年,薩繆爾森被提升為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副教授和輻射實驗室經濟學研究員。1945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他來到美國戰時生産局和戰爭動員重建辦公室任職,並擔任美國財政部經濟顧問。這些工作使他有機會把經濟理論應用於實際工作,得以從實踐中檢驗其理論的科學性。同時,也使他有條件搜集資料,為以後的研究積纍大量的材料。
經濟學界的通纔
  薩繆爾森的研究,涉及經濟理論的諸多領域。他根據所考察的各種問題,采用了多種數學工具,使用了既包括靜態均衡分析,也包括動態過程分析的方法,這對當代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許多理論的發展,都有一定的影響。
  薩繆爾森對靜態、比較靜態、動態三者的聯繫和區別,做了精闢的論述。
  在一般均衡論方面,他補充並發展了希剋斯關於靜態一般均衡穩定條件,進一步發展了均衡的極大條件、均衡位移和提·查特萊爾原理,並舉出了很有說服力的經濟實例,說明數理方法的普遍適用性。
  在福利經濟學方面,薩繆爾森首先對所有在這一領域中創建各個學說的先驅者的著作進行了分析和評價。爾後,他建立起自己的新福利經濟學,並和漢森為國傢福利論的建立和在實際生活中實施,做出了重大貢獻,他的論述被西方經濟學界認為是自庇古(一位偉大的古典經濟學家)以來在福利經濟方面少有的理論之一。
  在國際貿易理論方面,薩繆爾森補充了比較成本學說的“赫剋謝爾—俄林定理”,對貿易國之間的生産要素價格趨嚮均等的條件作了嚴密論證,被西方人士公認為 “赫剋謝爾—俄林—薩繆爾森模型”。他論述了國際貿易對貿易國利益的影響,被各資本主義國傢認為是現代國際貿易理論的一項重要發展。
  由於薩繆爾森在經濟理論界全面開創性的研究,麻省理工學院在1947年提升他為經濟學教授。同時,美國經濟學會吸收他為會員,並授予他約翰·貝茨·剋拉剋奬章。
《經濟學》的發表
  1948年,薩繆爾森發表了他最有影響的巨著《經濟學》。這本書一出版即告脫銷。許多國傢的出版商不惜重金搶購它的出版權,不久即被翻譯成日、德、意、匈、葡、俄等多種文字。
  該書對經濟學中的三大部分——政治經濟學、部門經濟學、技術經濟學都有專門的論述,讀過這本書的人都看到他從宏觀經濟學到微觀經濟學,從生産到消費,從經濟思想史到經濟制度都比前人有新的創見。這部著作在內容、形式的安排上也可謂匠心獨具,他在每一章的開頭加上歷代名人的警句,言簡意賅地概括全章的主題,使讀者不像是在啃枯燥的理論書,而是在讀一部有文學色彩的史書。這一巨著的出版,為普及、推廣其理論創立了良好的條件。
  1953年,當《經濟學》第三版發行時,薩繆爾森來到美國預算局,為美國政府出謀劃策。他提倡赤字預算,追逐加速經濟增長,從而使美國剋服了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的“艾森豪威爾停滯”,他也成為白宮中不可缺少的高參。
  1959~1960年,薩繆爾森被任命為美國總統事務委員會調查咨詢小組的顧問。1960年,他被美國總統肯尼迪任命為總統調查咨詢顧問和美國國傢計劃局經濟顧問。1958年,他與r索洛和r多夫曼合著了《綫性規劃與經濟分析》一書,為經濟學界新誕生的經濟計量學做出了貢獻。
  1961年是薩繆爾森學術生涯中的重要一年。他再次出任美國財政部經濟顧問。同時,他在《經濟學》第五版中,把自己的理論體係稱之為“新古典綜合學派”,並在1961年的美國經濟學年會上,對其理論的核心部分、理論體係及其研究方法做了較為詳細的解釋。他的此番解釋,受到與會者的高度評價,人們一致推選他做該年度學會的會長。
  1962年,薩繆爾森被授予名譽文學博士、名譽法學博士。1965年,又被任命為美國聯邦儲備銀行經濟咨詢委員會顧問,並出任美國國際經濟學會會長。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美國的經濟增長較快。在肯尼迪·約翰遜出任美國總統的8年中,美國沒有爆發經濟危機,凱恩斯主義被他的追隨者吹捧為“戰後繁榮主義”,作為總統首席經濟顧問的薩繆爾森便成了美國凱恩斯主義的代名詞,美國經濟生活中的成就也被視為是“新古典綜合學派”的功績。
  1966年,薩繆爾森在接受印第安那大學授予他名譽法學博士的同時,出版了《薩繆爾森科學論文集》。1967年,密執安州大學授予他名譽法學博士。 1970年,剋萊爾門特·雷特·丟特學校授予他名譽法學博士,伊利諾斯州的伊文斯威林大學授予他榮譽奬章。1971年,他獲得了美國國傢科學院授予的愛因斯坦奬。
  1970年,《經濟分析基礎》的水準得到三度肯定,協助他贏得諾貝爾奬,最使他激動的是,他是獲得諾貝爾經濟學奬的第一個美國人。他從斯德哥爾摩領奬回到紐約時,成千上萬的人用最高的禮儀歡迎他。在為他舉行的慶祝會上,他滿懷激情地嚮人們說:“我可以告訴你們,怎樣才能獲得諾貝爾奬,訣竅之一就是要有名師指點。”他沒有忘記精心栽培他的漢森·阿爾文教授。
薩繆爾森的主要著作
  ·《經濟分析基礎》(1947);
  ·《經濟學》(第1版,1948);
  ·《綫性規劃與經濟分析》(與索洛和多夫曼合著,1958);
  ·《薩繆爾森科學論文集》(1~4)(1966,1972,1977)。第三屆獲奬者西蒙·庫茲gnp(國民生産總值)之父
個人簡介
  保羅·薩繆爾森(Paul A.Samuelson),(1915-2009)。1935年畢業於芝加哥大學,隨後獲得哈佛大學的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並一直在麻省理工學院任經濟學教授他發展了數理和動態經濟理論,將經濟科學提高到新的水平。當代凱恩斯主義的集大成者,經濟學的最後一個通纔。他是當今世界經濟學界的巨匠之一,他所研究的內容十分廣泛,涉及經濟學的各個領域,是世界上罕見的多能學者。薩繆爾森首次將數學分析方法引入經濟學,幫助經濟睏境中上臺的肯尼迪政府製定了著名的“肯尼迪減稅方案”,並且寫出了一部被數百萬大學生奉為經典的教科書。該教科書就是流傳頗廣的《經濟學》,被翻譯成日、德、意、匈、葡、俄等多種文字,據報道銷售量已達1000多萬册,成為許多國傢和地區製訂經濟政策的理論根據。現在,許多國傢的高等學校將《經濟學》作為專業教科書。他於1947年成為約翰·貝茨·剋拉剋奬的首位獲得者,並於1970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奬。
學術思想
  薩繆爾森:凱恩斯主義的集大成者
  1931年,聰明勤奮的薩繆爾森,在十五歲的時候就考入芝加哥大學,專修經濟學。儘管他進入經濟學的領域純屬偶然,但結果證明,經濟學這一行如天造地設般適合他,用他自己的話9月2日(芝加哥大學開學的這一天)纔是他真正的生日。
  進入大學後,他高效率地利用時間學習,博覽群書。他愛好廣泛,課餘常把做高等數學習題作為自我消遣。他對物理學也有濃厚的興趣。初入大學時,薩繆爾森年紀雖輕,但沉着穩重,喜歡思考。他對前人的理論總抱着審視的態度,尋覓理論尚未完善或不完美的地方。薩繆爾森最後以優異成績獲得了芝加哥大學的學士學位,其平均成績是A,隨後他從容地進入哈佛就讀。進入哈佛大學後,薩繆爾森的眼界大為開闊,這裏的學術思想與芝加哥大學迥然不同。
  面對着各種學術流派,他更加刻苦地探討和研究、類比各種學說的異同,找出他們的不足。1936年,即來到哈佛大學一年後,薩繆爾森獲得了碩士學位,並以敏捷的思維、廣博的知識及實幹精神,贏得了哈佛大學經濟學權威人士阿爾文·漢森教授的青睞。漢森收薩繆爾森做自己的助手,這使他對各種學派的研究更為深入。他不斷地探討漢森的學術思想,繼續攻讀博士學位,同時也為自己選擇研究的主攻方向。
  1936年,自英國內閣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約翰·梅納德·凱恩斯發表了他最有影響的《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以下簡稱《通論》)一書以後,美國許多經濟學者對凱恩斯的學說大感興趣,薩繆爾森的導師就是其中的一個。他原來反對凱恩斯的國傢幹預政策,提倡“自由放任”,後來轉而成為凱恩斯主義在美國的傳播人,把凱恩斯主義移植到了美國。他不但繼承凱恩斯的經濟學說,而且把這種學說理論通俗化,還做了一些補充發展,後來成為美國凱恩斯主義學派的權威人士之一。薩繆爾森縱觀凱恩斯主義的形成和發展,感到確有可研究之處,於是師生協作,不斷宣傳凱恩斯主義,並對它做了進一步的補充。這樣,漢森和薩繆爾森便成為凱恩斯主義在美國的主要代表人物。而薩繆爾森對研究凱恩斯主義所做的貢獻遠比他的導師大得多。
  薩繆爾森在攻讀博士學位時,重新閱讀了從威廉·配弟到亞當·斯密,從李嘉圖到馬歇爾、瓦爾拉斯以及帕纍托、庇古、凱恩斯等人的著作,得以縱觀整個經濟思想史,並以新的眼光看待凱恩斯主義。當時社會上對凱恩斯理論中的“投資乘數論”及“就業乘數論”頗為註意,薩繆爾森認為,凱恩斯主義是從1929年4月的美國華爾街股票暴跌開始到1933年基本停止這一遍及資主義世界的經濟危機的歷史背景下産生的。凱恩斯的理論對資本主義的發展很有價值。因此,他决定從當時社會上亟待解决的難題——投資與就業問題入手,來研究凱恩斯主義。
  乘數-加速原理
  針對凱恩斯在《通論》中提出的“投資乘數論”和“就業乘數論”,漢森認為,乘數論不足以說明問題,原因是乘數論沒有說明一定量的投資如何引起收入和就業的增加,也沒有明確收入(或消費)的變化如何引起投資的變動。因而衹有把加速原理(關於收入或消費量的變化如何導致投資量變動的理論)和乘數論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充分估計乘數的作用,並解釋經濟增長中的周期波動現象。
  薩繆爾森註意到了乘數論和加速原理相互作用的關係,他在導師的提示下巧妙地把兩者合為一體,於1939年發表了他的處女作《乘數分析與加速原理的相互作用》,並首創經濟波動的模型,指出政府開支對國民收入的重大作用。西方經濟學界認為,這一開創性的研究是他在經濟周期理論方面的重要貢獻之一。
稅收思想
  保羅·薩繆爾森(Paul A.Samuelson)在《經濟學》一書中論述的稅收理論和政策主要包括的內容有稅收性質、稅收原則、稅收影響:
   (一)稅收性質
  “在决定如何嚮他們自己徵稅時,人民實際上所决定的是如何把滿足社會需要的資源從各個家庭中取出,從他們所擁有的企業中取出,以備作為公有物品和勞務來使用。”在這裏,薩繆爾森指出了政府的稅收是來自對私人部門的徵收,這是稅收的第一次再分配;另一方面,他認為,政府取得的稅收主要用於轉移支出,這是第二次再分配。"國傢也在福利轉移支付上花錢,把錢給予社會上某些人,以便用於他們的私人需要。"他進一步分析,稅收的上述兩次再分配是對社會有利的,是公平的,因為稅負是“落於富人,而不是窮人”,“落於有形資源(如土地和財産),而不是勞動力所有者身上”。十分明顯,薩繆爾森企圖通過對稅收經濟性質的分析來說明資本主義國傢是一種公平分配,它抹殺了資本主義稅收的根本性質,掩蓋了資本主義國傢稅收的真正來源。
  (二)稅收原則
  薩繆爾森對傳統理論中的“利益原則”和“犧牲原則”兩個稅收原則進行了分析,認為這兩個原則固然重要,但他們卻存在選擇上的睏難。“設想甲乙二人一切相同,其唯一不同之處是乙的財産和收入為甲的十倍。這是否意味着乙為警察保衛繳納的稅款的絶對量應和甲一樣?或者為了支付警察費用,乙應繳納同一比例的收入?或者,由於警察需用較多的時間來保護富人的財産,境況富裕的乙必須用收入的較大比例來付稅纔算是償付了他在警察費用中的公道分額?”解决這個問題的辦法是采用兼顧兩個原則的公平合理原則,分別按橫的公平和縱的公平徵稅。"對於情況相同的人徵收相同的賦稅;對於情況不同的人,徵收不同的賦稅。"為此,一國應采用比例稅率和纍進稅率。
   (三)稅收影響
  稅收對經濟有較大影響,這種影響反映在許多方面:
  一是影響收入分配。薩繆爾森是通過洛倫茨麯綫來說明稅收對國民收入分配的影響的。
  二是稅收對勞動力的影響。在一些場合,如勞動力工資較低或稅率較低,所得稅可以刺激勞動者努力,而在另一些場合,如纍進稅率較高,所得稅則可能妨礙勞動者努力。
  三是稅收對投資的影響。薩繆爾森認為,纍進稅會給風險投資帶來不利影響,纍進程度越大,這種影響就越大。但是,纍進稅同時也有對這種影響的抵消作用,因為“稅款取自僅僅花費其增長的收入的微小部分的節儉的富人,而不取自花費其一切的窮人。以此而論,纍進稅可以把消費的力量保持在高水平”。消費水平高,自然對投資有利。四是稅收對消費和國民收入的影響。薩繆爾森認為,稅收對消費的影響是巨大的,政府增加稅收,使得“我們的實際可支配收入將降低,而可支配收入的降低又使我們減少消費支山”。他分析到,消費支出的減少必然使消費麯綫下移,較低的消費麯綫自然相交於較低的國民收入麯綫,導致國民生産總值的減少。結論是,稅收的增加對消費産生不利影響,進而導致國民收入下降。
其他成就
  博士學位的獲得
  1940年,薩繆爾森受聘到麻省理工學院任教。第二年,他發表了《經濟理論運算的重要性》的長篇論文,這是他的博士論文,並獲得哈佛的威爾斯奬。這篇論文就是他在1947年紀念凱恩斯逝世一周年發表的《經濟分析基礎》的雛形。後來,他對別人談起這一段經歷時說,這篇論文中的許多概念和觀點,早在芝加哥大學時就醖釀了。從這一點我們可以看出薩繆爾森嚴謹的治學精神。因為他完全以物理學觀點和古典數學方法來引證、推理,因而該文被認為是數理經濟學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著作。同年,他受聘到美國資源計劃局工作。
  1944年,薩繆爾森被提升為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副教授和輻射實驗室經濟學研究員。1945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他來到美國戰時生産局和戰爭動員重建辦公室任職,並擔任美國財政部經濟顧問。這些工作使他有機會把經濟理論應用於實際工作,得以從實踐中檢驗其理論的科學性。同時,也使他有條件搜集資料,為以後的研究積纍大量的材料。
  《經濟學》的發表
  1948年,薩繆爾森發表了他最有影響的巨著《經濟學》。這本書一出版即告脫銷。許多國傢的出版商不惜重金搶購它的出版權,不久即被翻譯成日、德、意、匈、葡、俄等多種文字。
  該書對經濟學中的三大部分——政治經濟學、部門經濟學、技術經濟學都有專門的論述,讀過這本書的人都看到他從宏觀經濟學到微觀經濟學,從生産到消費,從經濟思想史到經濟制度都比前人有新的創見。這部著作在內容、形式的安排上也可謂匠心獨具,他在每一章的開頭加上歷代名人的警句,言簡意賅地概括全章的主題,使讀者不像是在啃枯燥的理論書,而是在讀一部有文學色彩的史書。這一巨著的出版,為普及、推廣其理論創立了良好的條件。
  1953年,當《經濟學》第三版發行時,薩繆爾森來到美國預算局,為美國政府出謀劃策。他提倡赤字預算,追逐加速經濟增長,從而使美國剋服了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的“艾森豪威爾停滯”,他也成為白宮中不可缺少的高參。
  1959~1960年,薩繆爾森被任命為美國總統事務委員會調查咨詢小組的顧問。1960年,他被美國總統肯尼迪任命為總統調查咨詢顧問和美國國傢計劃局經濟顧問。1958年,他與R索洛和R多夫曼合著了《綫性規劃與經濟分析》一書,為經濟學界新誕生的經濟計量學做出了貢獻。
  1961年是薩繆爾森學術生涯中的重要一年。他再次出任美國財政部經濟顧問。同時,他在《經濟學》第五版中,把自己的理論體係稱之為“新古典綜合學派”,並在1961年的美國經濟學年會上,對其理論的核心部分、理論體係及其研究方法做了較為詳細的解釋。他的此番解釋,受到與會者的高度評價,人們一致推選他做該年度學會的會長。
  1962年,薩繆爾森被授予名譽文學博士、名譽法學博士。1965年,又被任命為美國聯邦儲備銀行經濟咨詢委員會顧問,並出任美國國際經濟學會會長。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美國的經濟增長較快。在肯尼迪·約翰遜出任美國總統的8年中,美國沒有爆發經濟危機,凱恩斯主義被他的追隨者吹捧為“戰後繁榮主義”,作為總統首席經濟顧問的薩繆爾森便成了美國凱恩斯主義的代名詞,美國經濟生活中的成就也被視為是“新古典綜合學派”的功績。
  1966年,薩繆爾森在接受印第安那大學授予他名譽法學博士的同時,出版了《薩繆爾森科學論文集》。1967年,密執安州大學授予他名譽法學博士。 1970年,剋萊爾門特·雷特·丟特學校授予他名譽法學博士,伊利諾斯州的伊文斯威林大學授予他榮譽奬章。1971年,他獲得了美國國傢科學院授予的愛因斯坦奬。
  1970年,《經濟分析基礎》的水準得到三度肯定,協助他贏得諾貝爾奬,最使他激動的是,他是獲得諾貝爾經濟學奬的第一個美國人。他從斯德哥爾摩領奬回到紐約時,成千上萬的人用最高的禮儀歡迎他。在為他舉行的慶祝會上,他滿懷激情地嚮人們說:“我可以告訴你們,怎樣才能獲得諾貝爾奬,訣竅之一就是要有名師指點。”他沒有忘記精心栽培他的漢森·阿爾文教授。
  經濟學界的通纔薩繆爾森的研究,涉及經濟理論的諸多領域。他根據所考察的各種問題,采用了多種數學工具,使用了既包括靜態均衡分析,也包括動態過程分析的方法,這對當代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許多理論的發展,都有一定的影響。薩繆爾森對靜態、比較靜態、動態三者的聯繫和區別,做了精闢的論述。在一般均衡論方面,他補充並發展了希剋斯關於靜態一般均衡穩定條件,進一步發展了均衡的極大條件、均衡位移和提·查特萊爾原理,並舉出了很有說服力的經濟實例,說明數理方法的普遍適用性。
  在福利經濟學方面,薩繆爾森首先對所有在這一領域中創建各個學說的先驅者的著作進行了分析和評價。爾後,他建立起自己的新福利經濟學,並和漢森為國傢福利論的建立和在實際生活中實施,做出了重大貢獻,他的論述被西方經濟學界認為是自庇古(一位偉大的古典經濟學家)以來在福利經濟方面少有的理論之一。
  在國際貿易理論方面,薩繆爾森補充了比較成本學說的“赫剋謝爾—俄林定理”,對貿易國之間的生産要素價格趨嚮均等的條件作了嚴密論證,被西方人士公認為“赫剋謝爾—俄林—薩繆爾森模型”。他論述了國際貿易對貿易國利益的影響,被各資本主義國傢認為是現代國際貿易理論的一項重要發展。由於薩繆爾森在經濟理論界全面開創性的研究,麻省理工學院在1947年提升他為經濟學教授。同時,美國經濟學會吸收他為會員,並授予他約翰·貝茨·剋拉剋奬章。
  把數學分析引入經濟學研究
  人們翻開經濟學方面的論著,多會看到各種復雜的數學公式和模型。數學家成為諾貝爾經濟學奬的得主也已司空見慣。可以說,今天的經濟學早已和數學密不可分。而薩繆爾森正是把數學引入經濟學的第一人。
  1932年,保羅·薩繆爾森考入芝加哥大學,專修經濟學。此時的經濟學發展,就如薩繆爾森在1985年2月的一次演講時所說:“1932年我開始在芝加哥大學攻讀經濟學時,經濟學還衹是文字的經濟學。”
  薩繆爾森畢業後在哈佛大學繼續攻讀學業,在26歲那年取得博士學位。其博士學位論文《經濟理論操作的重要性》獲哈佛大學威爾斯奬,以此為基礎形成的《經濟分析基礎》為薩繆爾森贏得了諾貝爾經濟學奬。當時評奬委員會說:“在提升經濟學家理論的科學分析水平上,他(薩繆爾森)的貢獻要超過當代其他任何一位經濟學家,他事實上以簡單語言重寫了經濟學理論的相當部分。”
  1958年,他與R·索洛和R·多夫曼合著了《綫性規劃與經濟分析》一書,為經濟學界新誕生的經濟計量學做出了貢獻。
  有的經濟學家在評論薩繆爾森在經濟學領域中的影響時指出,薩謬爾森在經濟學領域中可以說是無處不在的。人們進入大學一開始學習經濟學便遇到了薩繆爾森,讀的是薩繆爾森的《經濟學》教科書;而當進入高層次經濟理論研究之時,人們還是離不開薩繆爾森,這時薩謬爾森的《經濟分析的基礎》成了經濟理論研究的指導;在幾乎所有的經濟學領域,諸如: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國際經濟學、數量經濟學,人們總是能從薩繆爾森的有關著作中獲得啓示和教益。
辭世
  新社紐約2009年12月13日電(記者 魏晞)美國經濟學泰鬥保羅·薩繆爾森十三日在其位於美國馬薩諸塞州的傢中逝世,享年九十四歲。
  薩繆爾森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經濟學奬的美國經濟學家,他的經典著作《經濟學》以四十多種語言在全球銷售超過四百萬册,是全世界最暢銷的教科書,影響了整整一代人。也正是他的這本著作,將西方經濟學理論第一次係統地帶進中國,並使這種思考方式和視野在中國落地生根。
  薩繆爾森在經濟學領域中可以說是無處不在,被稱為經濟學界的最後一個通纔。美聯社當天在報道中總結薩繆爾森一生主要成就時說:他將數學分析方法引入經濟學,幫助經濟睏境中上臺的肯尼迪政府製定了著名的“肯尼迪減稅方案”,並且寫出了一部被數百萬大學生奉為經典的教科書。
  薩繆爾森出身於一個經濟學世傢,他的侄子正是美國總統奧巴馬首席經濟顧問薩默斯,而兄弟羅伯特、妹妹安妮塔也都是知名經濟學家。
  薩繆爾森自一九四0年以來一直就職於麻省理工學院,他的逝世令許多昔日學生和友人唏噓不已。麻省理工學院校長蘇珊·霍剋菲爾德十三日說:薩繆爾森“改變了他接觸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