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保稅港區(bonded port) |
|
保稅港區是指經國務院批準,設立在國傢對外開放的口岸港區和與之相連的特定區域內,具有口岸、物流、加工等功能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
保稅港區的功能具體包括倉儲物流,對外貿易,國際採購、分銷和配送,國際中轉,檢測和售後服務維修,商品展示,研發、加工、製造,港口作業等9項功能。
保稅港區享受保稅區、出口加工區、保稅物流園區相關的稅收和外匯管理政策。主要為:國外貨物入港區保稅;貨物出港區進入國內銷售按貨物進口的有關規定辦理報關,並按貨物實際狀態徵稅;國內貨物入港區視同出口,實行退稅;港區內企業之間的貨物交易不徵增值稅和消費稅。保稅港區疊加了保稅區和出口加工區稅收和外匯政策,在區位、功能和政策上優勢更明顯。 |
|
國際知名港口大多是自由港和自由貿易區相輔相成。而廣義上的自由港也被稱為自由口岸、自由貿易區,是劃在關境以外,對進出口商品全部或者大部分免徵關稅,並且允許在港內或者區內開展商品自由儲存、展覽、拆散、改裝、重新包裝、整理、加工和製造等業務活動的區域。
(一)德國漢堡港
漢堡港是歐洲經濟自由區的典型,被稱為“通往世界的門戶”。
2004年,漢堡港憑藉總轉運量1.15億噸、集裝箱700萬teu的吞吐量,躋身於世界最大的港口行列。漢堡自由港依托漢堡港而建立,由一條被稱為“關界圍墻”(長23.5公裏,高3米)的金屬柵欄與其他港區隔開,進出自由港的陸上通道關卡有25個,海路通道關卡有12個。漢堡自由港是世界上規模較大的經濟自由區之一,面積約16.2平方公裏,擁有180多萬平方米儲存區,建有160萬平方米的集裝箱中心,並設有火車站。漢堡自由港可開展貨物轉船、儲存、流通以及船舶建造等業務,享有以下主要優惠政策:①船衹從海上進入或離自由港駛往海外無需嚮海關結關,船舶航行時衹要在船上挂一面“關旗”,就可不受海關的任何干涉;②凡進出或轉運貨物在自由港裝卸、轉船和儲存不受海關的任何限製,貨物進出不要求每批立即申報與查驗,甚至45天之內轉口的貨物無需記錄。貨物儲存的時間也不受限製;③貨物衹有從自由港輸入歐盟市場時纔需嚮海關結關,交納關稅及其他進口稅。漢堡自由港並非不允許非監管性質貨物通過,衹要能提供有關單證證明,海關就可給予區別管理,視同在歐盟境內另一口岸已完成進入歐盟手續,到漢堡衹是為了完成物流流程。漢堡自由港對進出的船衹和貨物給予最大限度的自由,提供自由和便捷的管理措施,貫穿於從貨物卸船、運輸、再裝運的整個過程中。這種自由和便捷程度,在世界上所有自由港和自由貿易區中是少見的。
(二)荷蘭鹿特丹港
荷蘭鹿特丹港是世界最重要的貨物集散地之一,2004年,憑藉3.52億噸、828萬teu的吞吐量繼續位居世界前列。
鹿特丹港地處萊茵河三角洲,腹地覆蓋歐盟半數國傢。歐盟國傢約60%的內地貨物通過該港運往其他地區。鹿特丹港的最大特點是儲、運、銷一體化,通過一些保稅倉庫和貨物分撥配送中心進行儲運和再加工,提高貨物的附加值,然後通過多種運輸方式將貨物運往荷蘭等歐洲國傢。鹿特丹港擁有完善的海關設施、優惠的稅收政策,保稅倉庫區域內企業在海關允許下可進行任何層次加工。對集裝箱貨物的倉儲和配送來說,坐落在港區和各個工業區內的物流配送基地可以為其提供最完善的各種增值服務。就通關方式而言,海關可以提供24小時通關服務(周日除外)、先存儲後報關、以公司賬册管理及存貨數據取代海關查驗,企業可以選擇適合的通關程序,運作十分便利。
(三)比利時安特衛普港
安特衛普港是世界海運網絡的重要節點。
2004年,海運吞吐量1.52億噸,其中集裝箱606萬teu,為歐洲第三大集裝箱港。該港的港口運輸量幾乎全部是國際運輸,按純國際運輸量計算是世界第四大港。安特衛普港具有領先於歐洲其他港口的貨物裝卸作業效率,擁有現代化的edi信息控製與電子數據交換係統。港務局使用“安特衛普港信息控製係統(apics)”計劃安排船舶抵離港和掌握國際海運危險品的申報。考慮到開放式港口難以實行自由港制度,安特衛普港對整個港口實行更加靈活的管理制度,註重單證管理而非實物管理,並認為其港口操作與自由港相比彈性要更大一些。該港在鄰近區域設有六種類型的保稅庫區,而且海關允許在一個倉庫區裏設立各種類型的保稅倉庫,物流企業的操作更加靈活。安特衛普港還實行一種叫做臨時存儲(temporary storage)的管理方式。這種海關臨時存儲區也可以不設在港區內,衹需要提前作簡易申報即可進行臨時存儲,而不必得到海關批準。經過海運到達的貨物,可以在海關指定位置暫時保存45天,而以其他方式進入的貨物,保存期為20天。
同時,安特衛普港還存在叫做free zone和free warehouse的區域,這兩個區域主要是服務於國際中轉和轉口貿易的需要,可以實現貨物長期的保稅中轉存放。無論漢堡自由港,還是鹿特丹、安特衛普港保稅倉庫區,海關都代表國傢對進出該地區的貨物實行監管。所謂自由,是指在特定的區域內貿易和關稅的自由。海關監管的出發點不是通過監管增加稅收,而是通過監管和關稅協調國傢的整個經濟發展,促進國際貿易和國際物流的開展。這些特定的區域都以不影響貿易運輸活動的便利為原則,采取盡可能簡便的手續,建立了一種極為自由靈活的監管係統。 |
|
一、上海洋山港保稅港區洋山港保稅港區是經國務院批準設立的國內首個保稅港區,由規劃中的小洋山港口區域、東海大橋和與之相連接的陸上特定區域組成,其中,小洋山港口區域面積達2.14平方公裏;陸地區域位於上海市南匯蘆潮港,面積6平方公裏。洋山保稅港區實行出口加工區、保稅區和港區的“三區合一”,更凸現區位優勢和政策優勢。洋山保稅港區的設立和洋山海關的開通,對於充分發揮洋山港區的區位優勢和功能作用,大力發展國際中轉、配送、採購轉口貿易和出口加工等業務,拓展相關功能,實現港口經濟與産業經濟的聯動發展,全面提升上海港的國際競爭力,進一步確立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地位和提高我國對外開放的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目前保稅港區內的洋山港一期碼頭自05年年底投入運營以來,狀況良好,一期碼頭設計吞吐能力為220萬teu,06年年底達到300萬teu。
二、天津東疆保稅港區天津東疆保稅港區是繼上海洋山保稅港區後,中國批準設立的第2個保稅港區,也是目前中國面積最大的保稅港區。正在建設的東疆港區位於天津港東北部,為淺海灘塗人工造陸形成的三面環海半島式港區,面積30平方公裏。規劃為碼頭作業區、物流加工區、綜合配套服務區“三大區域”。其中,物流加工區和碼頭作業區的一部分將建設成為保稅港區,國務院批復(國函[2006]81號)同意設立天津東疆保稅港區規劃建設面積為10平方公裏,目前,保稅港的建設已全面展開,預計2007年底封關運營。東疆港區具有獨特的區位優勢,毗鄰天津開發區、保稅區,三面環海,一面與陸地相通,港區內兩條貨運幹道和兩條客運幹道既充分保證集疏運交通的需要,又實現了客貨運交通的分離。
京津塘高速公路、津濱高速公路、津塘公路及津濱輕軌、京津城際快速鐵路將港區與中心市區貫通。完善的公路、鐵路、客運輕軌等組成的綜合交通運輸係統,將確保港區貨物運輸和辦公、生活旅遊交通的順暢與通達。東疆保稅港區將按照國際樞紐港、自由港及自由貿易區的運作模式和慣例,發展國際中轉、國際配送、國際採購、國際轉口貿易和出口加工等業務,實行國外貨物入港保稅,國內貨物入港退稅,港內加工産品不徵收增值稅,港內貨物自由流通並不徵收增值稅和消費稅等政策。在稅收、外匯、船舶及人員等方面實行更為開放的管理模式和政策。
三、大連大窯灣保稅港區大連大窯灣保稅港區規劃面積6.88平方公裏,涵蓋大連保稅物流園及大窯灣區域集團所屬的集裝箱、汽車碼頭等多個專業化碼頭。保稅港區將具備港口、物流、加工和展示4大功能,可以全面發展港口作業、中轉、國際配送、國際採購、轉口貿易、出口加工、展示等7個方面的業務。設立大連大窯灣保稅港區,是落實中央提出把大連建成東北亞地區重要國際航運中心的重大舉措,將進一步擴大東北地區對外開放,吸引國際資本參與東北老工業基地的調整改造,促進東北大物流的發展,提升東北經濟區的國際競爭力。三大保稅港區的功能定位與業務設置基本相似。
與我國15個沿海保稅區相比,上述三大保稅港區不但可以享受保稅區、出口加工區相關的稅收和外匯管理政策,而且可以全面發展港口作業、中轉、國際配送、國際採購、轉口貿易、出口加工、展示等業務。三大保稅港區的功能定位與國際上自由港概念接近,不僅在地域範圍上大於普通保稅區,而且享受港口與保稅區的聯動效應。設立具有自由港性質的保稅港區,將會為三大港口建設國際航運中心提供重要保證。天津港及大連港目前都是腹地依賴型港口,建設具有自由港區性質的國際樞紐港,不但能留住我國境外中轉箱源,爭奪國際中轉貨源,為國際貿易帶來極大的優惠和便利,而且能帶動天津、大連周邊地區的加工貿易發展,拉動東北腹地的加工製造業發展,形成國際貿易在三大保稅港區快速增長的局面,將進一步優化口岸軟環境。 |
|
港口是水陸運輸的樞紐,是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的結合點。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沿海開放城市天津、大連、深圳、上海外高橋、張傢港、廣州、廈門、寧波等已建立了一批保稅區和保稅物流園區。國傢對保稅區在關稅、財政、金融、貿易等方面實行了特殊政策,保稅區成為各地區經濟發展的增長點、吸引外商投資的熱土。而保稅港區將港口的物流功能和保稅區的特殊政策完美結合,實行出口加工區、保稅區和港區的“三區合一”,更能充分發揮區位優勢和政策優勢。保稅港將成為溝通國際、國內兩個市場的重要橋梁,其物流功能和優惠政策既可為外商進入中國市場創造條件,也為國內企業參與國際市場競爭架起便捷的橋梁,促進進出口貿易、轉口貿易、出口加工業等的發展。設立保稅港區對我國經濟和對外貿易的發展意義非凡。
我國的對外貿易90%由海上遠洋運輸,港口是我國進出口貿易的“橋頭堡”。建設保稅港區既是加快我國經濟建設的需要,也是參與國際經濟競爭的要求。隨着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港口作為全球供應鏈中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的中心節點,已成為國傢或地區參與國際分工合作和競爭的重要戰略資源。建設三大保稅港區,對於加快上海、天津、大連國際航運中心的建設,促進現代物流業的發展,推動我國進出口貿易的持續、快速增長,提升我國對外開放水平,都具有深遠的意義。 |
|
序號 批復時間 名稱 規劃面積(平方公裏)
01、20050622 上海洋山保稅港區 8.14 中國第一個保稅港區
02、20060831 天津東疆保稅港區 10
03、20060831 大連大窯灣保稅港區 6.88
04、20070924 海南洋浦保稅港區 9.21
05、20080224 寧波梅山保稅港區 7.7
06、20080529 廣西欽州保稅港區 10
07、20080605 廈門海滄保稅港區 9.5092
08、20080907 青島前灣保稅港區 9.72
09、20081018 深圳前海灣保稅港區 3.71
10、20081018 廣州南沙保稅港區 7.06
11、20081112 重慶兩路寸灘保稅港區8.37 唯一一個位於中國內陸地區的保稅港區,第一個采取“水港+空港”的保稅港區
12、20081118 張傢港保稅港區4.1 江蘇以及長江中下遊沿綫第一個保稅港區,第一個位於縣域口岸的保稅港區
一、上海洋山港保稅港區 洋山港保稅港區是經國務院批準設立的國內首個保稅港區,由規劃中的小洋山港口區域、東海大橋和與之相連接的陸上特定區域組成,其中,小洋山港口區域面積達2.14平方公裏;陸地區域位於上海市南匯蘆潮港,面積6平方公裏。洋山保稅港區實行出口加工區、保稅區和港區的“三區合一”,更凸現區位優勢和政策優勢。洋山保稅港區的設立和洋山海關的開通,對於充分發揮洋山港區的區位優勢和功能作用,大力發展國際中轉、配送、採購轉口貿易和出口加工等業務,拓展相關功能,實現港口經濟與産業經濟的聯動發展,全面提升上海港的國際競爭力,進一步確立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地位和提高我國對外開放的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目前保稅港區內的洋山港一期碼頭自05年年底投入運營以來,狀況良好,一期碼頭設計吞吐能力為220萬TEU,06年年底達到300萬TEU。
二、天津東疆保稅港區 天津東疆保稅港區是繼上海洋山保稅港區後,中國批準設立的第2個保稅港區,也是目前中國面積最大的保稅港區。正在建設的東疆港區位於天津港東北部,為淺海灘塗人工造陸形成的三面環海半島式港區,面積30平方公裏。規劃為碼頭作業區、物流加工區、綜合配套服務區“三大區域”。其中,物流加工區和碼頭作業區的一部分將建設成為保稅港區,國務院批復(國函81號)同意設立天津東疆保稅港區規劃建設面積為10平方公裏,目前,保稅港的建設已全面展開,預計2007年底封關運營。東疆港區具有獨特的區位優勢,毗鄰天津開發區、保稅區,三面環海,一面與陸地相通,港區內兩條貨運幹道和兩條客運幹道既充分保證集疏運交通的需要,又實現了客貨運交通的分離。
京津塘高速公路、津濱高速公路、津塘公路及津濱輕軌、京津城際快速鐵路將港區與中心市區貫通。完善的公路、鐵路、客運輕軌等組成的綜合交通運輸係統,將確保港區貨物運輸和辦公、生活旅遊交通的順暢與通達。東疆保稅港區將按照國際樞紐港、自由港及自由貿易區的運作模式和慣例,發展國際中轉、國際配送、國際採購、國際轉口貿易和出口加工等業務,實行國外貨物入港保稅,國內貨物入港退稅,港內加工産品不徵收增值稅,港內貨物自由流通並不徵收增值稅和消費稅等政策。在稅收、外匯、船舶及人員等方面實行更為開放的管理模式和政策。
三、大連大窯灣保稅港區 大窯灣保稅港區規劃面積6.88平方公裏,涵蓋大連保稅物流園及大窯灣區域集團所屬的集裝箱、汽車碼頭等多個專業化碼頭。保稅港區將具備港口、物流、加工和展示4大功能,可以全面發展港口作業、中轉、國際配送、國際採購、轉口貿易、出口加工、展示等7個方面的業務。設立大連大窯灣保稅港區,是落實中央提出把大連建成東北亞地區重要國際航運中心的重大舉措,將進一步擴大東北地區對外開放,吸引國際資本參與東北老工業基地的調整改造,促進東北大物流的發展,提升東北經濟區的國際競爭力。三大保稅港區的功能定位與業務設置基本相似。
四、海南洋浦保稅港區 洋浦保稅港區規劃建設面積9.2063平方公裏。保稅港區按照“統一規劃、一次報批、分步實施、分級驗收”的原則,分三期進行建設。保稅港區主要規劃為港口作業區、倉儲物流中轉區、出口加工區和研發加工製造區4個基本功能區。其發展定位是:建成環北部灣地區面嚮東南亞最為開放的航運中心和石油、天然氣、化工原料、漿紙、紙製品、公共貨物保稅倉儲、中轉交易的物流中心以及化工下遊産品出口加工基地。
五、寧波梅山保稅港區 梅山保稅港區位於寧波北侖區梅山島,距離寧波市中心40公裏左右,規劃建設面積7.7平方公裏,具有國際中轉、配送、採購、轉口貿易和出口加工等業務功能。該保稅港區的規劃佈局包括碼頭作業區、物流倉儲加工區和港口配套服務區,預期將用2年時間通過有關部門驗收。
六、廣西欽州保稅港區 欽州保稅港區位於欽州市欽州港大欖坪作業區,規劃面積為10平方公裏。港區範圍為:北至金光工業園啓動區,西至欽州港10萬噸進港航道,東至大環作業區後方陸域,南至大欖坪南作業區。欽州保稅港區的功能和稅收、外匯政策按照《國務院關於設立洋山保稅港區的批復》的有關規定執行,保稅港區實行封閉管理。
七、廈門海滄保稅港區 廈門海滄保稅港區,核定規劃面積9.5092平方公裏,包括A、B、C三個區域,即嵩嶼港區、海滄港區1#~8#泊位及已建倉儲物流園區;已建成的廈門海滄出口加工區;海滄港區14#~19#泊位港區。這三個地塊,將以全封閉高架道路(地道)連接形成封閉的統一監管區域。海滄保稅港區總體規劃於2008年1月31日通過廈門港口管理局和規劃局聯合審查,項目預計總投資約50億元。廈門海滄保稅港區主要開展集裝箱港口運輸裝卸、貨物的國際中轉、國際配送、國際採購、國際轉口貿易和出口加工業務,以及與國際航運配套的金融、保險、代理、理賠、檢測等服務業務。保稅港區按照海關“一綫放開、二綫管住、區內自由、入港退稅”的監管原則,實行全域封閉化、信息化、集約化的監管,並且做到進口貨物入港保稅、出口貨物入港退稅。
八、青島前灣保稅港區 青島前灣保稅港區設立於膠州灣西海岸,規劃面積 9.72 平方公裏,劃分為碼頭作業、綜合物流、國際物流、出口加工等四大功能區,其中碼頭作業區 4.8平方公裏,已擁有集裝箱專用泊位12個。保稅港區具有港口作業、國際中轉、國際配送、國際採購等功能,主要開展集裝箱拆拼、臨港增值加工、物流倉儲、集裝箱國際中轉等業務。青島前灣保稅港區集保稅區、保稅物流園區、港口、出口加工區等優勢於一體,實行全域封閉化、信息化、集約化監管。享受保稅區、出口加工區相關的稅收和外匯管理政策:國外貨物入港區保稅;貨物出港區進入國內銷售按國傢有關規定辦理報關手續,並按貨物實際狀態徵稅;國內貨物入港區視同出口,實行退稅;港區內企業之間的貨物交易不徵增值稅和消費稅。根據規劃,青島前灣保稅港區將於2009年底實現一期封關運營, 2010 年實現港區全面封關運營,屆時港區內集裝箱專用泊位將達到19個,實現集裝箱年吞吐能力 1150 萬標箱。在保稅港區政策帶動下,預計用3至4 年時間,青島港可成為東北亞地區重要的集裝箱中轉樞紐港之一,成為沿黃九省區進出口貿易集散中心和功能最全、規模最大、政策最優惠、服務最便捷的綜合性大港。
九、深圳前海灣保稅港區 深圳前海灣保稅港區位於深圳港西部港區,規劃控製面積3.71209平方公裏,其功能包括國際中轉、配送、採購、轉口貿易和出口加工等業務,同時享受保稅區、出口加工區有關“國外貨物入港區保稅”等稅收和外匯管理政策。 根據國務院的批復要求,該保稅港區將實行封閉管理,並嚴格實施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深圳市城市總體規劃,其不僅要按規定程序履行具體用地報批手續,而且要求擬定保稅港區的開發實施方案和産業發展規劃。此外,該港區將按照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有關規定組織保稅港區隔離監管設施的建設。
十、廣州南沙保稅港區 廣州南沙保稅港區位於廣州市南沙區竜穴島上, 珠江出海口,內河水網四通八達,支綫駁船基本可覆蓋珠三角主要中小碼頭以及華南其他內陸港口。南沙保稅港區設有碼頭作業區、物流倉儲加工區、港口配套服務區等功能區,規劃面積7.06平方公裏。南沙保稅港區實行封閉式管理,並按照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有關規定組織保稅港區隔離監管設施的建設,享受的主要稅收政策為:國外貨物入港區保稅;貨物出港區進入國內銷售按貨物進口的有關規定辦理報關手續,並按貨物實際狀態徵稅;國內貨物入港區視同出口,實行退稅;港區內企業之間的貨物交易不徵增值稅和消費稅。
十一、重慶兩路寸灘保稅港區 重慶兩路寸灘保稅港區規劃控製面積8.37平方公裏,分水港和空港兩個功能區。其中,水港功能區面積6.00平方公裏,四至範圍為:東至江北區寸灘街道寸灘村甘蔗堡社、大橋社,南至沿長江至渝黔高速公路大佛寺大橋,西至渝北區人和鎮童傢院子立交,北至渝北區人和鎮雙碑村十七社、220國道。空港功能區面積2.37平方公裏,分為兩個地塊。其中地塊一面積1.04平方公裏,四至範圍為:東至渝北區雙鳳橋街道辦事處礄田村七社,南至渝北區雙鳳橋街道辦事處新華村十社,西至渝北區雙鳳橋街道辦事處新華村十一社,北至渝北區雙鳳橋街道辦事處礄田村九社;地塊二面積1.33平方公裏,四至範圍為:東至渝北區古路鎮榮華村八社,南至渝北區古路鎮榮華村六社,西至渝北區雙鳳橋街道辦事處黎傢村十六社,北至渝北區古路鎮榮華村七社。
十二、張傢港保稅港區 總面積4.1平方公裏,是在原有的張傢港保稅區和保稅物流園區的基礎之上建設的。1992年以來,張傢港先後設立了保稅區和保稅物流園區。其中,保稅區已引進三資企業近500傢,包括世界500強企業20傢;保稅物流園區的貨運總量和海關稅收連續三年居全國同類區域之首。這些都為整合後的保稅港區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據悉,在張傢港保稅港區獲批之前,全國共有上海洋山、天津東疆等11傢保稅港區。
與我國15個沿海保稅區相比,上述十二大保稅港區不但可以享受保稅區、出口加工區相關的稅收和外匯管理政策,而且可以全面發展港口作業、中轉、國際配送、國際採購、轉口貿易、出口加工、展示等業務。八大保稅港區的功能定位與國際上自由港概念接近,不僅在地域範圍上大於普通保稅區,而且享受港口與保稅區的聯動效應。設立具有自由港性質的保稅港區,將會為三大港口建設國際航運中心提供重要保證。例如天津港及大連港目前都是腹地依賴型港口,建設具有自由港區性質的國際樞紐港,不但能留住我國境外中轉箱源,爭奪國際中轉貨源,為國際貿易帶來極大的優惠和便利,而且能帶動天津、大連周邊地區的加工貿易發展,拉動東北腹地的加工製造業發展,形成國際貿易在三大保稅港區快速增長的局面,將進一步優化口岸軟環境。 |
|
港口是水陸運輸的樞紐,是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的結合點。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沿海開放城市天津、大連、深圳、上海外高橋、張傢港、廣州、廈門、寧波、青島等已建立了一批保稅區和保稅物流園區。國傢對保稅區在關稅、財政、金融、貿易等方面實行了特殊政策,保稅區成為各地區經濟發展的增長點、吸引外商投資的熱土。而保稅港區將港口的物流功能和保稅區的特殊政策完美結合,實行出口加工區、保稅區和港區的“三區合一”,更能充分發揮區位優勢和政策優勢。保稅港將成為溝通國際、國內兩個市場的重要橋梁,其物流功能和優惠政策既可為外商進入中國市場創造條件,也為國內企業參與國際市場競爭架起便捷的橋梁,促進進出口貿易、轉口貿易、出口加工業等的發展。設立保稅港區對我國經濟和對外貿易的發展意義非凡。
我國的對外貿易90%由海上遠洋運輸,港口是我國進出口貿易的“橋頭堡”。建設保稅港區既是加快我國經濟建設的需要,也是參與國際經濟競爭的要求。隨着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港口作為全球供應鏈中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的中心節點,已成為國傢或地區參與國際分工合作和競爭的重要戰略資源。建設三大保稅港區,對於加快上海、天津、大連國際航運中心的建設,促進現代物流業的發展,推動我國進出口貿易的持續、快速增長,提升我國對外開放水平,都具有深遠的意義。
保稅港區相關知識
一、保稅港區介紹
1、什麽是保稅港區?
保稅港區是經國務院批準設立的,在港口作業區和與之相連的特定區域內,集港口作業、物流和加工為一體,具有口岸功能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保稅港區是海關按照我國國情實際需要,藉鑒發達國傢海關的先進管理經驗,與國際通行做法相銜接,適應跨國公司運作和現代物流發展需要的新興監管區域,是我國目前港口與陸地區域相融和的保稅物流層次最高、政策最優惠、功能最齊全、區位優勢最明顯的監管區域。是真正意義上的境內關外,是在形式上最接近自由貿易港的政策模式。
2、什麽是自由貿易港?
真正自由貿易港是指設在國傢與地區境內、海關管理關卡之外的,允許境外貨物、資金自由進出的港口區。對進出港區的全部或大部分貨物免徵關稅,並且准許在自由港內,開展貨物自由儲存、展覽、拆散、改裝、重新包裝、整理、加工和製造等業務活動。目前排名世界集裝箱港口中轉量第一、第二位的新加坡港、中國香港,均實施自由港政策,吸引大量集裝箱前去中轉,奠定其世界集裝箱中心樞紐的地位。
自由貿易港政策對發展外貿確實極為有利,但綜合考慮我國當前的外貿、經濟運行態勢,稅收監管政策等因素,還不宜在全國範圍內過快推進。當前保稅港更多的是作為航運中心的配套政策實施,因此目前衹有經過國傢認定具備國際航運中心資質的沿海城市纔可以申請並獲得批準。分別對應三個保稅港區,上海港定位為“國際航運中心”,天津港定位在“北方國際航運中心”,大連港定位於“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寧波港是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
3、保稅港區具有哪些功能?
保稅港區政策着眼於充分發揮區位優勢和政策優勢,發展國際中轉、配送、採購、轉口貿易和出口加工等業務,拓展相關功能。
――國際中轉功能。目前中國的貿易進出口已經發展到14000多億美金,但在中國衆多的港口城市當中沒有具有成熟國際中轉能力的港口,中國絶大部分的進出口貨物都是通過周邊國傢進行輸送,要想為了更好的參與國際間港口的競爭,首先就要擁有具有國際中轉能力的樞紐港口。保稅港區的建立首先就要擔負起參與國際間港口競爭的功能,使我們自己擁有世界級的航運中心。
――國際配送功能。保稅港區由於政策的支持和發展特點,已經具備了國際配送的要求。保稅港區不但有現代化的港口,同時也擁有保稅物流園區。在該園區內,世界各國的公司都可以開展國際配送的業務。
――國際採購的功能。目前保稅港區的優惠政策規定,國內貨物進入保稅港區港口或區內卡口即可享受出口退稅政策。採購進港口保稅區內倉儲物流園區的國內貨物,可以進行出口集運的綜合處理或商業性的簡單加工,嚮世界外分銷;採購進區的進口保稅貨物,同樣可以在進行商業性的簡單加工後,再嚮國外分銷;需返銷國內市場的貨物,按規定辦理進口手續。將來企業入駐後,不但可以發展進出口貿易,同樣也可以發展區內企業之間的貿易,以及保稅港區企業和境外企業之間的貿易。
――國際轉口貿易的功能。在中國許多個省市,上千個港口開放城市當中,除了上海、天津、大連,目前還沒有一個具有強大國際轉口貿易功能的港口。現在保稅港區的企業就可以從事轉口貿易、交易、展示、出樣、訂貨等經營活動。
――出口加工區功能。在保稅港區陸上特定區域設立出口加工區,開展加工貿易。進口的原材料、零部件、元器件進港可予保稅。保稅貨物和採購進區的國內貨物可以在進口加工、裝卸後出口。目前港區的衆多優惠政策不是對現有的優惠政策簡單疊加,而是從疊加中發揮更大的政策效應。
4、保稅港區具有哪些稅收管理優惠政策?
保稅港區享受保稅區、出口加工區相關的稅收和外匯管理政策。主要稅收政策為:
――國外貨物入港區保稅;
――貨物出港區進入國內銷售按貨物進口的有關規定辦理報關手續,並按貨物實際狀態徵稅;
――國內貨物入港區視同出口,實行退稅;
――港區內企業之間的貨物交易不徵增值稅和消費稅。
5、保稅港區管理需要哪些基本要求?
保稅港區實行封閉管理,港區和陸地區域參照出口加工區的標準建設隔離監管設施,貨物和車輛通過通道時要有必要的監管設施和監管措施,並采取有效措施保證社會車輛通過通道。當地人民政府要嚴格按照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具體位置,嚴格控製規劃用地面積,依法履行用地報批手續,並擬定保稅港區建設實施方案。實施方案經海關總署會同有關部門審核同意後,由當地人民政府組織隔離監管設施的建設,待條件具備後,由海關總署會同有關部門按照出口加工區的建設標準聯合驗收。
6、申報保稅港區需經歷哪些基本程序?
――理論研究,可行性論證
――請示文件上報省級人民政府
――省級人民政府上報國務院
――國務院批轉各部委閱辦
國務院辦公廳批轉海關部署牽頭閱辦。海關總署綜合各部委意見形成的《關於建立**保稅港區的請示》文件完成10部委會簽工作,並正式上報國務院。
――國務院批復請示
7、保稅港區與保稅區的區別主要體現在:
從發展形態上講,保稅港區是我國保稅經濟區域的高級形態;從功能上講,保稅港區疊加了保稅區、出口加工區、保稅物流園區各項功能政策;從發展趨嚮上講,保稅港區是未來我國建設自由貿易區的先行實驗區;從運作模式上講,保稅港區實現了保稅區域與港口的實質聯動。
保稅港區正以其最齊全的功能、最優惠的政策、最大的開放度,成為我國繼保稅區之後,最為特殊的外嚮型經濟區域。“保稅區”與“保稅港區”,雖一字之差,但內涵相去甚遠。
――保稅區:功能比較單一
從1990年到2008年底,我國先後共設立了15個保稅區,並賦予其最優惠的政策和最大的開放度,即“境內關外”。長期以來,保稅區成為中國經濟融入世界、參與國際競爭的重要結點和橋頭堡。
但隨着世界經濟的發展尤其是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保稅區這種形式已經滿足不了中國更好地參與全球經濟的需要。例如,越來越多的跨國公司在中國投資,其産品在研製、生産、銷售等環節需要高度的國際化,迫切需要一個具備國際配送、國際採購、國際中轉等功能,且貨物能自由、高效流通的區域。而保稅區功能較為單一。
與此同時,中國對外開放水平的全面提高,使保稅區原來的政策和功能優勢逐步弱化。徐復說,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中國內地工業品的平均關稅大幅降低,2001年為14.7%,2005年降至約9.5%,並取消所有的非關稅措施,使保稅區的關稅效應不斷減弱。
從保稅區十多年的運作來看,15個保稅區中規模參差不齊,功能也不盡相同,總體看都偏重於貿易和加工,物流功能等相對薄弱。而且,一些優惠政策並沒有落實到位。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李伯溪教授認為,一些保稅區在實際運作中並沒有嚴格執行“境內關外”政策,相關優惠政策並沒落到實處。她認為,這些保稅區政策“有很大的改革開放進展和相當的經濟自由化程度,但總體上仍是‘境內關內’的海關特殊監管區”。
――保稅港區:整合多種外嚮型功能區之功能
隨着經濟全球化進程加快和保稅區的不足日益顯現,保稅港區應運而生,成為中國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帶動區域發展的試驗基地。
與保稅區相比,保稅港區的內涵更為豐富,功能更為齊全。從字面上很容易看出,保稅港區比保稅區多了碼頭和港口的功能。目前,我國設立的五大保稅港區,都是依港而建。世界上知名的自由貿易區如德國的漢堡港、荷蘭的鹿特丹港,都是與港口相連,並實行區港一體化管理。
專傢認為,在港口設立保稅港區,就是要使港口發展為國際樞紐港的同時,在港口建設國際物流中心,發展貿易、海運、海運代理、貨代、倉儲、商展、金融等業務,為進出口貿易、國際轉口貿易提供便利、優質和低成本的物流服務。除了港口的功能外,保稅港區還整合了原來保稅區、保稅物流園區、出口加工區等多種外嚮型功能區的所有功能。保稅港區具有的功能主要有:國際物流功能。保稅港區不僅能使國外産品快速進入中國國內市場,又可以方便地轉口去其他國傢,降低經營成本,同時,還能産生聚集效應,使多個跨國公司的物流中心集結在同一保稅港區內,帶動區內倉儲業、運輸業、貿易業、金融業、信息業等多種服務業發展。國際貿易功能。工貿結合型或單純貿易型的企業都可以利用保稅港區的區位優勢和物流設施開展進出口貿易和轉口貿易等業務。出口加工功能。在保稅港區可發展外嚮型加工工業,主要包括原料零部件在海外及銷售市場在海外的産品的加工、依托境外先進技術的高科技新型産品的製造等。商品展示功能。在保稅港區可建立大型的商品展示場館,使國內客戶不出國門就可以在區內直接就地觀摩世界各國的商品,並可以在看樣後當即簽訂合同,辦理進口手續;境外客戶也可以在區內看樣後與國內企業簽訂出口合同。
――保稅港區:疊加稅收、監管等多項優惠政策
專傢認為,實際上,保稅區與保稅港區,其本質是一致的,即“境內關外,自由免稅”,衹是保稅區的優惠政策不足,且一些優惠政策並未落到實處。與傳統保稅區相比,保稅港區不僅是真正的“境內關外”,還享受稅收、監管等各項更為優惠的政策。
在稅收方面:從境外進入保稅港區的貨物,海關按照有關規定予以保稅,或者免徵關稅和進口環節稅;從保稅港區運往境外的貨物,免徵出口關稅;從保稅港區進入國內的貨物,按照貨物進口的有關規定辦理報關手續,並按照貨物實際狀態徵收關稅和進口環節稅;保稅港區企業生産的供區內銷售或者運往境外的産品,免徵相應的增值稅和消費稅;保稅港區企業之間的貨物交易,不徵收增值稅和消費稅;國內貨物進入保稅港區視同出口,按照規定實行退稅。
在監管方面:保稅港區內貨物可以自由流轉;對保稅港區與境外之間進出的貨物,不實行進出口許可證件管理;對誠信等級高的企業所申報的危險貨物,可視為內陸直接裝船,不再開箱查驗;對境外進入保稅港區的貨物,檢驗檢疫部門衹檢疫不檢驗;對進入保稅港區的國際航行船舶,實施電訊檢疫或者碼頭檢疫,一般不再實施錨地檢疫。
據天津海關關長黃勝強介紹說,目前天津海關正積極探索特殊監管區域管理制度創新,推進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整合和政策疊加工作。不僅監管更為寬鬆,而且通關更為便捷,單票貨物通關時間僅需要十幾秒鐘。
可以說,保稅港區比保稅區的功能更多,政策更優,內涵更為豐富,而且,意義更為深遠。保稅港區是經濟自由區的一種表現形式,嚮國際先進的自由港、自由貿易區邁出了積極的一步。保稅港區是世界自由港在中國的一種特殊表現形式,是“中國化”的自由貿易港。
8、我國目前十一大保稅港區基本情況
上海洋山保稅港區 2005年6月經國務院正式批準設立,規劃面積8.14平方公裏,主要發展集裝箱港口運輸服務、國際中轉、配送、採購、轉口貿易和出口加工等業務。同時積極拓展區域功能,大力培育國際航運市場服務,以及為物流和製造業提供支持和配套的其他各類業務,打造國際航運中心。
天津東疆保稅港區 2006年8月31日經國務院批準設立,規劃面積10平方公裏,重點發展國際中轉、國際配送、國際採購、國際轉口貿易和出口加工等業務,實現貨物、資金、人才自由流進流出,將建成我國北方國際航運中心和國際物流中心的核心經濟功能區。
大連大窯灣保稅港區 2006年8月31日經國務院批準設立,規劃面積6.88平方公裏,將建設成為東北亞資源性商品集散地,東北亞重要國際航運中心的核心功能區。構建以大窯灣保稅港區為竜頭,以瀋陽、長春、哈爾濱等腹地保稅物流中心和內陸幹港為節點的東北保稅物流網絡。
海南洋浦保稅港區 2007年10月經國務院批準設立,規劃面積9.2036平方公裏,將建成為環北灣地區最為開放的航運中心和石油、天然氣、化工、礦産資源、漿紙等能源、原材料保稅倉儲、中轉交易的物流中心及出口加工基地;建成為我國南海油田資源開發提供國際採購、國際配送、保稅倉儲、保稅加工以及開採船舶的維修、補給等提供後勤保障基地;建成為面嚮東南亞的進出口貿易基地,帶動海南熱帶高效農業和勞動密集型出口加工業發展。
寧波梅山保稅港區 2008年2月24日,國務院批準設立寧波梅山保稅港區,這是繼上海洋山、天津東疆、大連大窯灣、海南洋浦之後的中國第五個保稅港區。寧波梅山保稅港區位於梅山島,規劃面積7.7平方公裏,四至範圍:東到碼頭岸綫(含泊位),南至南峰路,西北以沿港路、梅山大道、港區路圍合為界。寧波梅山保港區實行封閉管理,其功能和有關稅收、外匯政策執行《國務院關於設立洋山保稅港區的批復》的相關規定。
廣西欽州保稅港區 2008年5月29日,國務院批準設立廣西欽州保稅港區,規劃面積10平方公裏,這是繼上海洋山、天津東疆、大連大窯灣、海南洋浦、寧波梅山之後的全國第六個保稅港區,也是我國中西部地區唯一的保稅港區。功能定位:廣西欽州保稅港區是廣西北部灣經濟區開放開發的核心平臺;是中國—東盟合作以及面嚮國際開放開發的區域性國際航運中心、物流中心和出口加工基地。
廈門海滄保稅港區 2008年6月5日,國務院批準設立廈門海滄保稅港區,規劃面積9.5092平方公裏。成為全國第七個保稅港區。
青島前灣保稅港區 2008年9月27日,國務院下發《關於同意設立青島前灣保稅港區的批復》,青島前灣保稅港區正式獲準建設,成為我國第8個保稅港區,也是目前全國唯一一傢按照“功能整合、政策疊加”要求,以保稅區、保稅物流園區以及臨近港口整合轉型升級形成的保稅港區。前灣保稅港區的設立,對於提升青島這座百年港城的國際化水平、推動環渤海經濟圈競合發展、輻射帶動沿黃流域九省區開發開放具有重要意義。
深圳前海灣保稅港區 2008年10月18日獲國務院正式批復同意設立。這是繼青島前灣保稅港區後由國務院批準的國內第9個保稅港區。據瞭解,該保稅港區位於深圳港西部港區,規劃控製面積3.71209平方公裏,其功能包括國際中轉、配送、採購、轉口貿易和出口加工等業務,同時享受保稅區、出口加工區有關“國外貨物入港區保稅”等稅收和外匯管理政策。 根據國務院的批復要求,該保稅港區將實行封閉管理,並嚴格實施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深圳市城市總體規劃,其不僅要按規定程序履行具體用地報批手續,而且要求擬定保稅港區的開發實施方案和産業發展規劃。此外,該港區將按照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有關規定組織保稅港區隔離監管設施的建設。
廣州南沙保稅港區 2008年10月18日,國務院下發了《國務院關於同意設立廣州南沙保稅港區的批復》,這是繼2005年6月以來,上海洋山、天津東疆、大連大窯灣、海南洋浦、寧波梅山、廣西欽州、廈門海滄、青島前灣保稅港區、深圳前海灣保稅港區後,由國務院批準設立的國內第10個保稅港區。廣州南沙保稅港區位於廣州市南沙區竜穴島上, 珠江出海口,內河水網四通八達,支綫駁船基本可覆蓋珠三角主要中小碼頭以及華南其他內陸港口。南沙保稅港區設有碼頭作業區、物流倉儲加工區、港口配套服務區等功能區,規劃面積7.06平方公裏。南沙保稅港區實行封閉式管理,並按照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有關規定組織保稅港區隔離監管設施的建設,享受的主要稅收政策為:國外貨物入港區保稅;貨物出港區進入國內銷售按貨物進口的有關規定辦理報關手續,並按貨物實際狀態徵稅;國內貨物入港區視同出口,實行退稅;港區內企業之間的貨物交易不徵增值稅和消費稅。
重慶江北寸灘保稅港區。該保稅港區規劃控製面積8.37平方公裏,分水港和空港兩個功能區。其中,水港功能區面積6.00平方公裏,四至範圍為:東至江北區寸灘街道寸灘村甘蔗堡社、大橋社,南至沿長江至渝黔高速公路大佛寺大橋,西至渝北區人和鎮童傢院子立交,北至渝北區人和鎮雙碑村十七社、220國道。空港功能區面積2.37平方公裏,分為兩個地塊。其中地塊一面積1.04平方公裏,四至範圍為:東至渝北區雙鳳橋街道辦事處礄田村七社,南至渝北區雙鳳橋街道辦事處新華村十社,西至渝北區雙鳳橋街道辦事處新華村十一社,北至渝北區雙鳳橋街道辦事處礄田村九社;地塊二面積1.33平方公裏,四至範圍為:東至渝北區古路鎮榮華村八社,南至渝北區古路鎮榮華村六社,西至渝北區雙鳳橋街道辦事處黎傢村十六社,北至渝北區古路鎮榮華村七社。重慶保稅港區包括寸灘港、兩路空港兩大組成部分,名為“兩路—寸灘保稅港區”。重慶的目標是將其打造成西部地區功能最全、效率最高、政策最優的特殊監管區,通過區域通關改革,形成出海大通道,變內陸口岸為開放前沿。
我國保稅港區的功能定位
保稅港區作為我國對外開放的戰略高地,擁有最齊全的功能政策優勢,國傢也允許其在許多領域進行改革試驗。但由於各地保稅港區的港口基礎不一、經濟腹地不同、國際經貿關係有異,不可能全部鋪開所有的政策,必須走個性化、差異化、特色化發展的路子。根據自身條件,明確功能定位,已經成為全國保稅港區的普遍共識,也是保稅港區發展質量高低、輻射效應優劣、國際影響力大小的重要前提。從全國保稅港區的建設發展實踐來看,主要在區域經濟中扮演着以下幾種角色。
(一)國際航運中心。中國作為世界經濟貿易投資中舉足輕重的參與者,需要一個在全球經濟體係中參與更高層次國際分工的高端平臺,而建設國際航運中心是一條具有客觀需要和實踐可行性的重要路徑。國際航運市場發展與競爭的實踐表明,航運中心建設主要取决於集裝箱中轉量,吸引國際集裝箱中轉業務的關鍵在於自由貿易政策。目前,中國的貿易進出口已經達到了25616億美元的規模,但在衆多港口城市中還沒有具有成熟中轉能力的國際樞紐型港口,絶大部分進出口貨物都需要經過周邊國傢進行轉運輸送。據統計,作為中國北方最大的集裝箱港和世界第7大港口,青島港2008年集裝箱吞吐量達1050萬標箱,但中轉箱量僅有57萬標箱,所占比例不到5%。反觀青島港在東北亞地區最主要競爭對手的韓國釜山港,2008年集裝箱吞吐量為1432萬標箱,而國際中轉箱量卻高達600萬標箱,占其總體業務42%,其中來自我國北方的中轉貨物超過300萬標箱。保稅港區的設立,可以充分發揮其特有的國際中轉功能,健全集疏運體係,拓展增值服務業務,增強政策輻射效應,提升中國港口的綜合服務能力和國際競爭力,打造大通關、大物流、大開放的自由貿易口岸,助推建設國際航運中心。
(二)區域性國際物流中心。物流成本是出口産品成本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的物流成本是發達國傢的3—5倍,而且由於我國港口國際中轉業務量小,嚴重製約了出口産品競爭力的提高。據統計,2008年,我國物流總成本占生産總值的比例為18%,而美國僅為10%,我國的物流成本相比美國要高1.8倍,說明我國物流成本的下降空間仍然很大。特別是隨着當前國際物流集約化、協同化、全球化發展趨勢的深入,物流已經逐漸由傳統的貨物配送嚮第三方、第四方物流方向發展。而依托國際航運中心樞紐港,實行自由港國際慣例政策的保稅港區正是全球物流網絡中的樞紐集點,也是國際物流的集散平臺。通過發揮保稅港區的國際中轉、國際配送、國際採購、國際轉口貿易等功能,吸引以跨國航運企業為主體的大型第三方物流,積極挖掘第四方物流,建立國際物流信息交易係統,發展綜合型港口物流服務,建設以外貿進出口和國際集裝箱中轉為主的綜合物流基地,打造開展分撥配送業務的國際物流竜頭,有利於引領帶動周邊區域加工貿易、服務貿易等相關産業發展,形成以保稅港區為竜頭,保稅物流中心、出口加工區為樞紐,保稅倉庫、監管倉庫為網點的多元化保稅物流、保稅加工網絡,構築區域性國際物流中心。
(三)制度創新和政策改革的試驗區。保稅港區是改革的結果,也是推進改革的平臺,一些不適宜在其他地區試行或全國鋪開的改革政策和制度創新,可以在保稅港區內先行先試。保稅港區又是一個動態的開放區域,是改革開放摸索前行的産物,包括政策的適應性、監管的鬆緊度、發展的差異化等一係列問題都需要在具體的實踐中逐步進行完善。當前,隨着國傢政策的不斷調整,“啓運港退稅試點”、“內外貿同船同港作業模式試點”、“船舶特殊登記制度試點”、“離岸金融業務試點”等一些特殊的政策,有望在發展比較成熟、具備自由貿易港區試點條件的保稅港區進行試驗,也將推動保稅港區的開放層次不斷提高,與國際接軌的步伐不斷加快。2009年3月,國務院提出到2020年將上海基本建成與我國經濟實力和人民幣國際地位相適應的國際金融中心,具有全球航運資源配置能力的國際航運中心,上海市已經確定把洋山保稅港區作為國際航運中心的“發展綜合試驗區”,得到了國傢在“啓運港退稅”、“離岸賬戶從事境外業務”、“航運企業免徵營業稅”等係列配套政策支持,並積極探索海關監管制度創新,有望成為堪與中國香港相媲美的功能政策密集區。 |
|
海南 | 經濟開發區 | 煉化 | 漿紙 | 浙江 | 寧波 | 海島 | 北部灣 | 洋浦 | 梅山島 | 自由貿易港 | 梅山 | 物流 | |
|
|
煙臺保稅港區 | 東疆保稅港區 | 梅山保稅港區 | 洋浦保稅港區 | 什麽是保稅港區 | 青島前灣保稅港區 | 廣州南沙保稅港區 | 天津東疆保稅港區 | 廣西欽州保稅港區 | 天津東疆保稅港區管理規定 |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保稅港區管理暫行辦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