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在 浙江 寧波市 洪塘 北面的 靈山 山嶴。建築依山而起,隱現於層巒迭嶂之間。寺內大雄寶殿建於 北宋 大中祥符 六年,雖經歷代重修,未失 宋 時原貌,為江南罕見的木構建築遺物。 保國寺 四周澗流環繞,滿山鬆竹參差掩映,風景秀麗,是江南名勝之一。 |
|
保國寺聯繫方式地址:寧波江北區洪塘鎮靈山
電話:86-574-8758631787564165
郵編:315033保國寺投訴電話寧波市旅遊投訴電話:0574-87291299
浙江省旅遊投訴電話:0571—85117419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保國寺景區榮譽國傢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傢aaaa級風景點保國寺門票價格12元保國寺開放時間8:30-16:30保國寺最佳旅遊時間春賞梅,秋賞桂。保國寺導遊圖保國寺交通圖保國寺周邊中心城市及車程從上海至此(286)公裏
從杭州至此(229)公裏
從南京至此(422)公裏保國寺美食寧波菜又叫“甬幫菜”,擅長烹製海鮮,鮮鹹合一,以蒸、烤、燉等技法為主,講究鮮嫩軟滑、原汁原味,色澤較濃。像腐皮包黃魚、苔菜小方烤、雪菜炒鮮筍,便宜又好吃。吃小吃要到城隍廟,既熱鬧又有特色,蟹粉小籠包、鍋貼米綫、豬油湯糰、酒釀圓子……邊走邊吃,直把肚子撐破。城隍廟的百年老店摳籽脊窋一定要去。
十大名菜:冰糖甲魚、鍋燒河鰻、腐皮包黃魚、苔菜小方烤、火臆金雞、荷葉粉蒸肉、彩熘全黃魚、網油包鵝肝、黃魚魚肚、苔菜拖黃魚。
十大名點:豬油湯糰、竜鳳金團、水晶油包、豆沙八寶飯、豬油洋酥塊、三絲宴面、鮮肉小籠包子、燒賣、鮮肉餛飩、酒釀圓子等。保國寺住宿在寧波,遍布寧波各地的高、中、低檔賓館和飯店,為遊客提供了良好的住宿環境,使遊客能夠暢快淋漓地玩,而不必擔心玩纍了之後找不到好好休息的地方。寧波的賓館適合各種消費層次,既有五星級的寧波南苑酒店、四星級的寧波東港酒店,也有三星級的金竜飯店、寧波飯店,還有二星級的花園賓館。保國寺購物中山路、解放南路、開明街、東門口一帶是寧波最繁華的街區,有銀泰、中百、長發、新華聯商廈等大型商場。而古色古香的城隍廟周圍,則是飲食店最多的地區。寧波鋪天蓋地都是名牌西服的廣告,“雅戈爾”、“杉杉”都響當當的名牌。現在新增的月湖風景區→鼓樓步行街→中山公園這一係列景點連在一起,值得一遊。特別是鼓樓步行街的古建築和相隔僅一條馬路的范氏故居古董市場更是有意思。還有集緑地、休閑、購物於一身的天一廣場,更是不可不去。如果想買衣服,建議到彩虹服飾廣場和城隍廟步行街;如果想買便宜貨,則可去輕紡城、望湖、靈橋等大型市場轉轉;如果想買海貨,可到新江橋畔的幹貨市場選購。
寧波的旅遊工藝品非常豐富,著名的有:骨木鑲嵌、堆塑漆器、寧波金銀綉、朱金木雕、翻簧竹刻、泥金彩漆、竹編、寧波草席、余姚陸埠佛雕等。
寧波的土特産以海産品為主,主要有:石斑魚、新風鰻鮝、明府鮝、爵鮝、梭子蟹、青蟹、長街蟶子、西店牡蠣、象山海蜒、象山蝦皮、寧波淡菜、彈塗魚等。保國寺交通第三醫院乘332路公交車直達,也可從廣濟街坐330路公交車到終點後轉乘338路到達。保國寺玩法禮佛,賞梅,采楊梅,燒烤。
據《寧波府志》、《慈溪縣志》、《保國寺志》等志書記載,保國寺始建於東漢。因位置在靈山山腰,故名靈山寺。其背枕貿峰,左輔象鼻,右弼獅岩,寺幽而勢阻,地廊而形藏。唐會昌五年(八四五)滅佛,寺廢。廣明元年(八八0)重建,改名保國寺。宋治平二年(一0六五)起改名精進院,後又復稱保國寺。
保國寺名聞遐邇,是以其精湛絶倫的建築工藝而令人嘆為觀止。保國寺最初由山門、天王殿等建築組成。現存大雄寶殿重建於北宋大中祥符六年(一0一三),是長江以南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木結構佛教建築,其結構獨特,氣勢恢宏。清康熙二十三年(一六八四)加建重檐,成為歇山頂形成。千年大殿巍然如初,堪稱中國建築文化奇葩,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其主要特點是:平面佈置進深(一三.三八米)大於面闊(一一.八三米),呈縱長方形;在前槽天花板上絶妙的安置了三個縷空藻井;復雜的鬥拱結構;[四段合]作瓜棱柱,柱身有明顯的側腳;梁伏、闌額做成兩肩捲剎的月梁形式等。這些都接近或吻合於宋《營造法式》,承襲某些唐代建築遺風,為研究宋代建築提供了寶貴的實物例證。
保國寺除了木結構建築的一“奇”之外,另有一“奇”就是大殿的每個角落不見鳥雀築巢、蜘絲懸梁,更見不到蟲蛀蟻蝕。原來大殿的建築材料中,有一種帶刺激性香味的黃檜,散發出為禽蟲所畏聞的氣味。也有一種說法是因為特殊的建築結構而産生的聲波振動的風流驅逐了鳥雀蟲類。
其他多為清代建築。一九八三年遷入明代廳堂三間,一九八四年遷入唐代經幢兩座,現在保國寺已成為一個擁有唐、宋、明、清、民國等各個時期的木構建築群體。占地面積一三00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六000多平方米。中軸綫上依次排列有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觀音殿、藏經樓五幢建築,東西軸綫分別為鐘樓、鼓樓、客堂等附屬建設。一九六一年三月國務院把保國寺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保國寺歷史悠久,據傳東漢建武年間,有驃騎將軍張意與其子中書郎張齊芳愛這裏山清水佳,隱居於此。佛教傳入,捨宅為寺。因在靈山上,初名靈山寺。唐會昌五年(845)滅佛,寺毀。唐廣明元年(880)重建,改名保國寺。保國寺並不是以其宗教寺廟聞名於世,而是因為我們的祖先在一千年前就以精湛絶倫的建築工藝令人嘆為觀止。保國寺的精華——大雄寶殿或稱無梁殿,它重建於北宋大中祥符六年(1013)是長江以南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木結構建築之一。清康熙二十三年增建了四周重檐,成為重檐歇山頂形式。
為什麽稱無梁殿呢?其實大殿是有梁的,不過被藻井、天花等擋住罷了。另一方面跟供奉過的無量壽佛——諧音有關。大殿在建築上有其獨到之處:(1)平面佈置進深大於面闊,呈縱長方形;(2)在前槽天花板上絶妙地安置了三個鏤空藻井;(3)采用了復雜的鬥栱結構,鬥栱與昂都用榫卯巧妙銜接在一起,不用一枚釘子,整座大殿穩巧有緻,有很好的防風抗震能力;(4)柱子的設計更是別具匠心,外觀呈瓜棱狀,柱心四根小柱拼合,外面再包鑲四瓣木條,既節約木材,又不影響牢固,且外形美觀。柱身有明顯側腳。(5)不對稱。大殿佛臺西側柱頭上為方形木質櫨鬥,而東側柱頭上卻為圓形石質櫨鬥;鬥栱裏轉跳東側為四跳,而西側為五跳。
保國寺大殿在建築上有很高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是宋《營造法式》的典型實例,反映了當時建築上的獨特風格和力學研究上達到的高水平。所以,在《保國寺志》中記有不少前人題詠:“山嶴藏得古招提,宮殿巋然結構奇”,“升鬥昂栱人巧極,祥符千載永留名”。贊嘆大殿在結構上的雄偉新奇。
大殿的奇謎還在於鳥不棲、鼠不入、蜘蛛不結網、梁上無灰塵。什麽原因呢?有的從建造材料黃檜木有氣味解釋,有的從結構、空氣對流解釋,還未有定論,有待大傢研討。
古剎以建築聞名,是一個集漢代(驃騎井)、唐代(經幢)、宋代(無梁殿)、明代(迎熏樓)、清代(天王殿、觀音殿、鐘樓、鼓樓)、民國(藏經樓)等各時期的古建築群,占地2萬平方,建築恢宏壯觀,內部藏品異常豐富。寺內共17個展室,全年對外開放,有二十世紀科學技術的重大發明與發現展、歷代觀音造像藝術展、國際友誼禮品展、明州婚俗廳、青銅器陳列館、欽賜竜藏、磚屏石刻、寧式傢具、中學生書畫廊等。遊客可撞鐘、擊鼓、竜洗遊藝。
藏品中最吸引人的就是放在明州婚俗廳裏最顯眼的“寧波花轎”。舊時姑娘出嫁坐花轎,而寧波花轎規格最高,這頂金彩炫目、華麗高貴、八擡八扶的寧波花轎上飾精雕妝金吉慶故事人物300多個,轎全高2.9米,共11層,每層雕刻手法各異,精細,耗時萬工,故稱“萬工轎”,花轎擡起,衆多雕像個個晃動。“我是花轎擡來的”這句話自然成為往日媳婦們的豪語。
在國際友誼珍品館裏,你還可以看到一些難得一見的珍品。中國人民同世界各國在頻繁的國際交往中,各國領導人、官方、民間組織和知名人士饋贈給我國領導人、政府和群衆團體大量的珍貴禮品,有岡比亞政府贈送的木雕子母鹿、日本政府送的七寶燒雙鶴盤……這些禮品是中國人民同世界各國人民友誼的象徵,是歷史的見證,同時概括地反映了各國的民族特點、文化傳統和獨特的藝術風格,供我們擴大眼界、瞭望世界,從中獲得教益和藉鑒。
在青銅器陳列館,陳列有鑄於同治十二年的青銅孔廟禮器和銅佛像。孔廟禮器有16衹青銅編鐘、14塊編磬、2衹特鐘以及象尊、牛尊、簋、爵杯等。編鐘看似大小一樣,其實厚薄不同,敲起來每衹聲音不同,編磬亦然。佛、菩薩等大小不一,造型各異,分別代表了各時期的風格和特色。
保國寺內共有十七個展室,全天候對外開放。除了建築本身,重要的文物展品有欽賜竜藏、佛像陳列、青銅禮器、磚雕石刻、中國的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産、千工床、萬工轎等。占地七二.四七公頃的靈山六景(共分保國寺、靈竜泉、青幛亭、望海尖、梅林、涵秀潭六大景區)以自然山林為主,生態環境好,古樹名木多,緑化覆蓋率達百分之九十以上,是人們旅遊、娛樂、休閑的理想場所,是寧波對外開放最早的旅遊景區之一。
2002年保國寺以“笑迎天下客滿意保國寺”為宗旨,通過了國傢aaa級旅遊景區的評定,年接待遊客量超過30萬人次。
2003年,當值宋代建築典範----寧波保國寺大殿建成990周年,為紀念中國建築歷史上這座重要宋代建築遺構矗立990周年,將舉辦各種係列紀念活動。另外,保國寺景區在繼續舉辦和推出金秋賞桂、摘茶品茗、采擷楊梅、野營燒烤等活動和服務內容的基礎上,還將舉辦首屆寧波荷文化節。
2003年,當值宋代建築典範----寧波保國寺大殿建成990周年,為紀念中國建築歷史上這座重要宋代建築遺構矗立990周年,將舉辦各種係列紀念活動。另外,保國寺景區在繼續舉辦和推出金秋賞桂、摘茶品茗、采擷楊梅、野營燒烤等活動和服務內容的基礎上,還舉辦了首屆寧波荷文化節。 |
|
保國寺,位於寧波江北區洪塘鎮北的靈山山腹中,距市區15公裏,至今已有970多年歷史。它由山門、天王殿、大殿等建築組成,占地面積1.3萬餘平方米,建築面積0.6萬餘平方米。保國寺
保國寺名聞遐邇,是以其精湛絶倫的建築工藝而令人嘆為觀止。保國寺最初由山門、天王殿等建築組成。現存大雄寶殿(或稱無梁殿)重建於北宋大中祥符六年(一0一三),是長江以南最古老、保存最完善的北宋木結構建築。其結構獨特,氣勢恢宏。清康熙二十三年增建了四周重檐,成為重檐歇山頂形式。
保國寺大殿在中國建築史上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大殿平面的主要特點是進深大於面闊,呈縱長方形,這在同時代的佛殿建築中極為罕見。整個大殿的全部結構皆用鬥拱之間的巧妙銜接和精確的榫卯技術,不用一枚鐵釘將建築物的各個構件牢固地結合在一起,承托起整個殿堂屋頂50餘噸的重量。在大殿前槽天花板上,還巧妙地安排了三個與整體結構有機銜接的鏤空藻井,用天花板和藻井遮住了大殿的梁架,下面不容易看到,故被稱為“無梁殿”。無梁殿除建築風格獨特外,還有蟲不蛀,鳥不入,蜘蛛不結網,灰塵不上梁之奇。
保國寺第一批國傢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傢AAA級旅遊景區。為江南保存最完善的北宋木結構建築。唐僖宗賜“保國”匾額,遂名“保國寺”。寺內建築有天王殿、大殿、方丈殿、東西廂房、鐘樓、鼓樓、藏經樓等。大殿氣勢雄偉,面寬、進深各三開間,平面呈縱長方形。前槽巧裝三鏤空藻井,製作工整,別具一格,時所罕見。藻井低而供佛像空間高曠,對比強烈。大殿皆以鬥栱榫卯承托,鬥栱粗壯古樸。佛座後嵌有《造石佛座記》。天王殿主體建築五開間,重檐歇山頂。後有淨土池,南宋紹興年間所闢,池上方鎸刻“一碧涵空”字樣。
保國寺建築多為清代建築。一九八三年遷入明代廳堂三間,一九八四年遷入唐代經幢兩座,現在保國寺已成為一個擁有唐、宋、明、清、民國等各個時期的木構建築群體。中軸綫上依次排列有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觀音殿、藏經樓五幢建築,東西軸綫分別為鐘樓、鼓樓、客堂等附屬建設。
保國寺保國寺大殿,從建立到今天已有九百六十多年的歷史,是中國江南一帶罕見的木構建築,它能夠在江南多雨潮濕的氣候條件下保存至今,足以說明大殿建造的水平,同時對研究北宋早期的木構建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保國寺的周圍澗流淙淙,清瀑作響,滿山的鬆竹,參差掩映,海風吹來,鬆濤陣陣。山頂亭臺相望,山下阡陌縱橫,遠處兩江蒼茫,景色分外迷人。
保國寺交通綫路
市內交通:市內在第三醫院乘332路公交車直達,也可從廣濟街坐330路公交車到終點後轉乘338路公交車到達景區。
寧波鳳凰山主題樂園——寧波東錢湖——寧波保國寺——寧波象山石浦漁港——野鶴湫旅遊風景區——不周神山景區——聰明山水景區 |
|
保國寺二 | 甬保國寺 | 寧波保國寺 | 保國寺大殿 | 保國寺經幢 | 寧波保國寺大殿 | 雷公保國寺畫壁 | 寧波保國寺風景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