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用語 : 僧衆生活 : 農業 > 供養
目錄
gòng yǎng gòng yǎng
  供給長輩或年長的人生活所需;贍養~老人。 另見gòngyǎng。
gòng yǎng gòng yǎng
  ∶給…提供生計,贍養
No. 3
  我一定供養你
No. 4
  ∶供給長輩或年長的人生活需要
No. 5
  供養老人
No. 6
  ∶飼養,養活
No. 7
  就是它們,供養着幾百億噸級的海洋動物,是真正的海洋牧草。——《海洋與生命》
No. 8
  蜂王是黑褐色的,身量特別長,每衹工蜂都願意用采來的花精供養它。——《荔枝蜜》
No. 9
  指奉養的物品。《戰國策·韓策二》:“臣有老母,傢貧,客遊以為狗屠,可旦夕得甘脆以養親。親供養備,義不敢當 仲子 之賜。”《禮記·月令》:“﹝季秋之月﹞收祿秩之不當,供養之不宜者。” 鄭玄 註:“熊蟠之屬。”
No. 10
  培養,滋養。《左傳·昭公十二年》:“內外倡和為忠,率事以信為共,供養三德為善。”
No. 11
  贍養,侍奉。《漢書·翟方進傳》:“身既富貴,而後母尚在, 方進 內行修飾,供養甚篤。” 晉 李密 《陳情事表》:“臣以供養無主,辭不赴命。” 明 都穆 《都公談纂》捲上:“ 潞公 吳夫人 尚在,年已八十,瞽雙目,無人供養。”
No. 12
  泛指養活。《二刻拍案驚奇》捲十一:“﹝ 焦大郎 ﹞盡心竭力,供養着他兩個。” 曹禺 《王昭君》第二幕:“難道皇帝不也是要百姓們供養。”
No. 13
  奉祀;擺設供品。 宋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中元節》:“十五日供養祖先素食。”《清平山堂話本·合同文字記》:“ 張學究 夫妻兩口兒,打點祭物,同 安住 去墳上祭掃;到墳前,將祭物供養。”
No. 14
  指供品。《西遊記》第四五回:“想是 三清爺爺 聖駕降臨,受用了這些供養。”
No. 15
  佛教稱以香花、明燈、飲食等資養三寶(佛、法、僧)為“供養”,並分財供養、法供養兩種。香花、飲食等為財供養;修行、利益衆生叫法供養供養就是禮佛,或施捨僧人、齋僧的意思。
No. 16
  供養
  gōngyǎng
  [supply]∶給…提供生計,贍養
  我一定供養
  [provide for the needs and comforts of one's elders]∶供給長輩或年長的人生活需要
  供養老人
  [feed;raise]∶飼養,養活
  gòng yǎng 主要指:供養祖先
  就是它們,供養着幾百億噸級的海洋動物,是真正的海洋牧草。——《海洋與生命》
  蜂王是黑褐色的,身量特別長,每衹工蜂都願意用采來的花精供養它。——《荔枝蜜》
  【詞意探源】:
  (1)指侍養;奉養。
  《後漢書·明德馬皇后紀》:“黃門舅旦夕供養且一年。”
  (2)指供奉。
  《漢書·文帝紀》:“今乃幸以天年,得復供養於高廟。”
  (3)佛教稱以香花、燈明、飲食等資養三寶為“供養”,並分財供養和法供養二種,香花、飲食等叫財供養,修行、利益衆生叫法供養
  梵語pu^jana^,巴利語同。又作供、供施、供給、打供。意指供食物、衣服等予佛法僧三寶、師長、父母、亡者等。供養初以身體行為為主,後亦包含純粹的精神供養,故有身份供養、心分供養之分。據遺教經論載,飲食、衣服、湯藥等,屬身份供養;不共心供養、無厭足心供養、等分心供養等,屬心分供養
  蓋初期教團所受之供養以衣服、飲食、臥具、湯藥等為主,稱為四事供養。施予佛、塔廟、佛像、教法、比丘(尼)、僧團之房捨與土地為僧團經濟之重要來源。所行之供養除財供養外,尚有法供養,如以恭敬供養、贊嘆供養、禮拜供養等精神之崇敬態度亦稱供養。密教則有塗香以洗清罪業、除去煩惱之說,並有供養儀軌(供養法式)之製定。初時甚而有以塔、廟作為祭祀對象之供養,稱塔供養,至後世,一般對死者亦行塔供養,亦有以其他供物作為回嚮之情形。
  總括供養物之種類、供養方法與供養對象等,有各種不同之分類:(一)二種供養,據十住毗婆沙論捲一之說,有:(1)法供養,指善於聽聞大乘正法,或廣或略。(2)財供養,指飲食等四事供養。據大日經供養法疏說,有:(1)理供養,指以證入真實之理為供養。(2)事供養,指供養香花等。(二)三種供養,據普賢行願品疏之說,有:(1)財供養,指供以世間之財寶、香花等之供養。(2)法供養,指起菩提心,而行自利、利他之二利。(3)觀行供養,指行周遍含融觀、事事無礙觀等華嚴觀行供養。十地經論捲三說,有:(1)利養供養,指衣服、臥具等。(2)恭敬供養,指香花、幡蓋等。(3)行供養,指修行信行、戒行等之供養。(三)三業供養,法華文句捲三之一載,有身、口、意三業供養,即:(1)身業供養,身至誠禮敬諸佛菩薩。(2)口業供養,口發言稱美諸佛菩薩功德。(3) 意業供養,端心正意,想念諸佛菩薩相好莊嚴。(四)四種供養,(1)據大日經義釋捲十一之說,有香花、合掌、慈悲、運心等四種供養。(2)據理趣釋捲下之說,有菩提心供養、資糧供養、法供養、羯磨供養等四種瑜伽教之供養。(五)四事供養,(1)據增一阿含經捲十三之說,有衣被、飲食、床臥具、病瘦醫藥等四種供養。(2)據無量壽經捲下之說,有懸繒、燃燈、散花、燒香等四種供養。(3)據善見律毗婆沙捲十三之說,有飲食、衣服、湯藥、房捨等四種供養。(六)五種供養,據蘇悉地羯囉經捲下之說,有塗香(持戒)、花鬘(布施)、燒香(精進)、飲食(禪定)、燃燈(智慧)等五種供養;另加閼伽(淨水,忍辱),即為六種供養。(七)十種供養,據法華經法師品之說,有花、香、瓔珞、末香、塗香、燒香、繒蓋、幢幡、衣服、伎樂等十種供養
  另據大藏法數之說,將繒蓋、幢幡
  合併為幡蓋,而加入合掌,成為十供養。若據菩薩地持經捲七所舉之十種,則為:身供養、支提供養、現前供養、不現前供養、自作供養、他作供養、財物供養、勝供養、不染污供養、至處道供養等。
  此外,佛前之供物稱佛供,神前之供物稱神供。供養梵天、帝釋天、功德歡喜天等,則稱供天或天供。供於亡者,稱追善供養。專供餓鬼者,稱餓鬼供養。慶祝佛像開光者,稱開眼供養供養經者,稱開題供養,又稱經供養、一切經供養、書寫供養,如書寫維摩經而供養之,稱維摩經供養。叩鐘慶祝者,稱鐘供養。又就佛法僧三寶而言,供養佛,稱佛供養、供佛;供養法,稱法供養、行供養供養僧,稱僧供養、僧供。其中,招請百僧,設齋以供養者,稱百僧供養、百僧供;招請千僧,設齋以供養者,稱千僧供養,或稱千僧齋、千僧供、千僧會;傳說此種供養之功德無量。又供養之施主,稱供養主。供養衆僧,亦稱供衆、供贍。記載供養意義之諷誦文,稱供養文。為供養求福所造之佛像,稱供養佛。以燈明供養佛像、塔廟,則稱供燈。於日本,在書寫經典之後,以之供養、宣講,稱為供講。[佛藏經捲下、無量壽經捲下、大方廣如來不思議境界經、佛本行集經捲一供養品、大方等大集經捲四十五、大日經捲五秘密漫荼羅品、供養儀式、大智度論捲九十三、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破取着不壞假名論捲上、法華經玄贊捲二本、梵網菩薩戒本疏捲二、大日經疏捲八、華嚴經行願品疏鈔捲三、釋氏要覽捲中、禪苑清規捲一赴粥飯法、捲三藏主、大明三藏法數捲七](參閱‘四種供養’1803)
  佛學常見詞彙
  【供養】 奉養的意思,對上含有親近、奉事、尊敬的意思,對下含有同情、憐措、愛護的意思。
佛教百科
  【供養】  謂於佛經典所在之處,如佛塔廟,皆應恭敬尊重供養也。
佛教百科
  【供養】  供養者,謂因成就檀度,故興供養。若不長時供養三寶,則檀度不得圓滿也。(梵語檀,華言施。三寶者,佛寶、法寶、僧寶也。)
佛教百科
  【供養】  敬獻奉養佛、法、僧三寶,謂之“供養”。如晉《法顯傳》:“諸國王競興供養,今故現在。”又如宋·蘇軾《答寶月禪師書》:“軾有吳道子絹畫釋迦佛一軸,雖破爛,妙跡如生,欲送院中供養。”修行供養是為了成就“布施”。如《莊嚴經》捲十二指出:“一者必應供養,此為成就檀度。”檀,檀那,即布施。大致分為兩種供養,一是供財物,即有形之物;二是法供養,即修行弘法等。供養多有一定的儀軌。也指供養“三寶”的供具。如晉《法顯傳》:“阿育王出世,欲破此塔,竜便現身,持王入其宮中,觀諸供養具。”供具主要有香、花、燈、果、纓珞、幢幡等。後亦用供養泛指供奉神靈、亡靈等。如《水滸傳》第一回:“前迎後引,接至三清殿上,請將詔書,居中供養着。”又如《水滸傳》第六十回:“把那枝誓箭,就供養在靈前。”又指供給生活用度,如《京本通俗小說·菩薩蠻》:“先前他許供養你一傢,有甚表記為證!”(李明權)
佛教百科
  【供養】奉養的意思,對上含有親近、奉事、尊敬的意思,對下含有同情、憐惜、愛護的意思。
佛教百科
  【供養】 (術語)毛詩蓼莪箋曰:“供養日寡矣,而我不得終養。”儀禮既夕註曰:“燕養平常,所用供養也。”禮記曾子問註曰:“婦有供養之禮,故必祭而成婦義。”戰國策曰:“得甘脆以養親,親供養備。”白虎通曰:“王者有六樂,所以作供養。”今為資養三寶奉香華燈明飲食資財等物,謂之供養,義本於此。文句二下曰:“施其依報名供養。”玄贊二曰:“進財行以為供,有所攝資為養。”
英文解釋
  1. n.:  feeding,  support,  sustentation,  feed on,  supply,  provide for the needs and comforts of one's elders,  feed
  2. v.:  subsist,  raise,   offer provisions (esp. to one's elders),   feed one's children
  3. vt.:  fend,  sustain
法文解釋
  1. v.  nourrir, faire des offrandes
近義詞
全神貫註, 專心緻志, 心安神定, 專心一志, 一心一計, 吸收, 飛快, 努力, 工作, 勞動, 任務, 操作, 運轉, 有報酬的, 問題, 要處理的事, 疑問, 義務, 職責, 經營, 維持, 管理, 拼搏, 奮鬥, 鬥爭, 格鬥, 搏鬥, 戰鬥, 打鬥, 扶持, 支持, 支援, 資助, 支撐, 承受, 支承, 承受住, 表示同情, 贊同, 同情, 受得了, 能忍受, 必須做的工作, 難題, 嘗試, 棘手的事, , , , , , 持續
反義詞
東瞧西望, 二三其德, 二三其節, 二三其操, 二心兩意
相關詞
歷史宗教敦煌佛教農村五保辦法吉林省
包含詞
供養人供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