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寫作為業者;從事文學創作有成就的人 |
治傢,理傢 Household management, homemaker |
治傢,理傢。《三國志·蜀志·楊戲傳》“令史失 賴厷 ,掾屬喪 楊顒 ,為朝中損益多矣” 裴鬆之 註引 晉 習鑿齒 《襄陽記》:“﹝ 諸葛亮 ﹞嘗自校簿書, 顒 直入諫曰:‘為治有體,上下不可相侵,請為明公以作傢譬之。’”《晉書·食貨志》:“ 桓帝 不能作傢,曾無私蓄。”《警世通言·桂員外途窮懺悔》:“他自不會作傢,把個大傢事費盡了,卻來這裏打秋風!” |
|
節儉。猶言做人傢。《警世通言·呂大郎還金完骨肉》:“恨自傢者,恨肚皮不會作傢,一日不喫飯,就餓將起來。” |
從事文學創作有成就的人 Achievements in literature who have |
從事文學創作有成就的人。《太平廣記》捲二五五引《盧氏雜說》:“ 唐 宰相 王璵 好與人作碑誌。有送潤毫者,誤扣右丞 王維 門。 維 曰:‘大作傢在那邊’。” 明 李東陽 《麓堂詩話》:“ 唐 之盛時,稱作傢在選列者,大抵多 秦 晉 之人也。” 魯迅 《且介亭雜文二集·<中國新文學大係>小說二集序》:“一九二四年中發祥於 上海 的淺草社,其實也是‘為藝術而藝術’的作傢團體,但他們的季刊,每一期都顯示着努力。” |
佛教禪宗對善用機鋒者之稱 Zen Buddhism on the use of aircraft known as pioneers |
佛教禪宗對善用機鋒者之稱。《景德傳燈錄·普岸禪師》:“有僧到參,師打一拄杖……僧卻打師一拄杖。師曰:‘作傢!作傢!’” 宋 蘇軾 《水陸法象贊·下八位·一切阿修羅衆》:“以此為道,穴胸隕首。是真作傢,當師子吼。” |
|
行傢;高手。《二刻拍案驚奇》捲四:“ 興哥 出來接見,果然老成豐韻,是個作傢體段。”《封神演義》第三回:“兩傢棋逢對手,匠遇作傢。”《再生緣》第四三回:“爾是岐黃老作傢,太後娘娘猶治好,外邊那個不爭誇。” 周立波 《山鄉巨變》下二三:“寬秧田,窄菜園, 老謝 是個老作傢,一定留了很寬的餘步。” |
|
作傢是以寫作為工作者,從事文學創作有成就的人。
最早的“作傢”是管理傢務的意思,此語入書見於《三國志·楊戲傳》:“請為明公以作傢譬之”;《晉書·食貨志》載:“(漢)桓帝不能作傢,曾無私蓄。這說明自三國至晉代“作傢”係指“治傢”而言。漢桓帝沒登基時過着清貧生活。因不善治傢理財,纔弄得沒有私蓄。
“作傢”一詞轉變成含意始於唐代。據北宋李日方撰《太平廣記》載:“唐宰相王好與人作碑志,有送潤毫(酬金)者,誤叩右丞王維門,維曰:‘大作傢在那邊。’”這就是唐宋時期對在文學藝術上成績卓著者稱“作傢”的來由。明代詩人李東陽在《麓堂詩話》中說:“唐之盛時,稱作傢在選列者,大抵多秦晉之人也。”這說盛唐時選列出來的“作傢”以陝西(秦)、山西(晉)人居多。
按照創作題材來看,作傢主要有詩人、散文傢、小說傢、劇作傢、理論評論傢等。作傢也有按寫作內容劃分的,有嚴肅文學作傢,如鐵凝、張賢亮,賈平凹、李吉順,有通俗作傢,如王朔,有情感作傢,如鞏玟語,有寫言情小說作傢,比如瓊瑤。按寫作傾嚮劃分,有身體寫作的作傢,如衛彗,棉棉。按年代劃分有70後作傢,如安妮寶貝、李吉順等。80後作傢,如張悅然、周嘉寧、鄧安東、李子悅等。按個性分,有“大巴山主峰神秘野美女作傢毛竹”“泥娃娃作傢老村”等。作傢還有一定的組織,如作傢協會,其最高領導機構為中國作傢協會,各省市還設有分支協會,作傢協會負責幫助和指導作傢寫作。
隨着時代的變遷和中國市場經濟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發展,加上網絡信息的迅猛發展,造就了80後特殊的生存環境,80後以其獨特的文風在文壇獨樹一旗,以張悅然、春樹、郭敬明、鄧安東、小飯、孫睿、韓寒、陸緘、周嘉寧、李傻傻、枚庸、郭敖、屈濤等為代表的80後作傢開始從全新的角度繼續詮釋和闡述着文學創作的含義,無論80後對錯,將來都會是社會發展的中堅力量,面對80後的成長,我們更應該鼓勵和支持。 |
|
富豪榜;
郭敬明;1300萬。鄭淵潔;1100萬。楊紅櫻;980萬。饒雪漫800萬。馬未都;745萬。郭妮:550萬。何馬;440萬。石康;360萬。滄月;355萬。
實力榜;
1莫言 2史鐵生 3閻連科 4餘華 5北島 6韓少功 7賈平凹 8阿來 9王安憶 10蘇童。
商業榜;
1安妮寶貝 2郭敬明 3韓寒 4餘秋雨 5餘華 6王朔 7海岩 8金庸 9易中天 10當年明月。
影響力榜
1餘秋雨 2於丹 3金庸 4石康 5韓寒 6易中天 7郭敬明 8海岩 9王朔 10安妮寶貝。
藝術圈作傢:徐靜蕾、謝娜、朱堯堃、伊能靜、劉若英、王宏偉、韓再芬 |
|
《作傢》是中國唯一的彩版文學雜志,《作傢》已被評為國傢期刊奬百種重點期刊,北京大學編輯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覽》連續四次將《作傢》列為全國中文核心期刊。《作傢》首發的重要作品包括宗璞的《我是誰》、韓少功的《文學的根》、史鐵生的《奶奶的星星》、蘇童的《已婚男人楊泊》、劉震雲的《溫故一九四二》、述平的《某》、遲子建的《親親土豆》、畢飛宇的《哺乳期的女人》、鬼子的《傷心的黑羊》、餘華的《黃昏的男孩》、池莉的《一夜盛開如玫瑰》、徐坤的《廚房》、趙本夫的《天下無賊》等。《作傢》曾以發表的作品獲得全國短篇小說奬、兩屆中國文學的最高奬——魯迅文學奬。
刊名: 作傢
Writer Magazine
主辦: 吉林省作傢協會
周期: 半月
出版地:吉林省長春市
語種: 中文
開本: 16開
ISSN 1006-4044
CN 22-1028/I
郵發代號 12-1
曾用刊名:長春
創刊年:1956
中國期刊網來源刊
2004版核心期刊2008版核心期刊
著名作傢
冰波《聖蛋之謎》/《狼蝙蝠》
冰心《繁星·春水》...
魯迅《阿Q正傳》/《孔乙己》...
曹文軒《草房子》...
金曾豪《蒼狼》
曉玲叮當《魔法小仙子》/《叮當的魔法》...
楊紅櫻《馬小跳係列》/《非常係列》...
凡爾納《幻想三部麯》...
湯素蘭《閣樓精靈》...
季羨林《季羨林散文集》...
蕭紅《生死場》...
列夫·托爾斯泰《復活》、《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
小仲馬《茶花女》...
舒慶春(老捨)《駱駝祥子》、《茶館》 |
|
作為二戰後登上文壇的存在主義作傢,大江健三郎非常重視作傢的歷史使命和社會責任。他的作品多以表現人在閉塞的社會空間中感受到的生存危機,和尋找失落的自我的狀態為主,在表現形式和文學觀念上,將重點放在整個社會的危機意識,以及新時代核武器對人類的威脅和殘疾等新問題上,本着存在的本質觀念,發揮文學的想象力和表現力,積極追求“介入文學”。
他在獲得諾貝爾文學奬之後發表的鴻篇巨製《燃燒的緑樹》,也是背負着沉重歷史性和責任感的作品,並且,作傢探討的是其面臨和關註的種種社會問題和政治問題中有關靈魂的主題,試圖在自己的鄉土上尋找靈魂的根本所在。作品描寫了位於被森林環抱的山𠔌中一個新興宗教的誕生、發展以及蛻變的全過程。《燃燒的緑樹》這一題目取自愛爾蘭詩人葉芝的詩《動搖》中的一節,一棵樹,一側在熊熊燃燒,一側卻郁郁葱葱挂着露珠。這裏暗喻的是:一半是志於升天的靈魂,一半是根植於現世的肉體,肉體與靈魂共生。
表面看來,作傢是在描寫古老的神話和現代的新興宗教,而實際上則是在寫處於核時代裏的人們的精神狀態。可以瞭解,現代的日本社會雖然物質生活豐贍充裕,但精神世界卻匱乏貧瘠,社會問題層出不窮,人們在享受着現代物質文明帶來的歡愉的同時,也在切實地體味着由現代物質文明帶來的精神空虛的苦澀,人們普遍持有一種末世般的惶恐,紛紛去尋覓某種精神上的慰藉和棲息之所。於是乎就有了如“奧姆真理教”之類的新興“宗教”等社會現象的産生,並由此而引發出諸多社會問題。但從某種意義上講,這似乎又是歷史演繹的必然。也正是在這一時代背景下,也就有了大江的《燃燒的緑樹》的問世。因此,該小說與當今日本社會的某些現象有相吻合之處,是順理成章的。
大江在談及這部作品的核心問題時說:該小說是就廣島及當今危及整個世界的核武器問題進行思考的小說,如果說當今人類需要有一個從“核鼕天”嚮“生命之春”的信仰過渡的話,那麽我等無信仰者不是也可從某些宗教傳統的祈禱的人們那裏獲得藉鑒麽?或許是基於上述思考,大江在小說中使用了基督教的“救世主”、“教會”、“福音書”等,但需要明確的是,他們的祈禱並不是以傳統的神的存在為前提的,而是自我造神,在完成了造神運動後進行“祈禱”。他們的祈禱不是為了“核鼕天”,而是為了“生命之春”的永世長存。也就是說,大江是用宗教的形式來描繪當代日本社會的人們的精神狀態,藉用神話般的題材在探討現代人生存出路,企圖尋找一條解救人類危機的途徑。
曾經有消息披露,大江健三郎將終止文學創作,《燃燒的緑樹》將是他“最後的小說”。因為作傢認為“再也沒有可寫的小說了”。也就是說,大江一生中所追求的主題在《燃燒的緑樹》中已經得到淋漓酣暢的發揮。大江通過長期居住在森林山𠔌的大自然生活體驗所培育出來的豐富想象力,通過調查廣島、長崎遭原子彈轟炸所獲得悲慘見聞,以及經歷兒子天生殘疾而承受的痛苦體驗,從而産生對生與死的關註和對生命的關愛,樹立起一種“戰鬥的人道主義精神”。這三重體驗及對其進行的深入思考,成為大江最主要的創作源泉和作品主題。令人欽佩的是,作傢跳出了個人體驗的小圈子,將個人的體驗作為具有普遍意義的人性、作為文化整體問題來思考、概括、把握、升華。而這部“最後的小說”就是他對日本人的靈魂和精神進行思索的結晶,凸顯了作傢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值得慶幸的是,大江並沒有信守自己“封筆”的諾言,在《燃燒的緑樹》之後,他又受“奧姆真理教”施放毒氣事件的震撼,創作了小說《空翻》,通過“奧姆真理教”的毀滅,揭示這一邪教産生的精神背景就是現代人信仰的危機,對現代人的信仰、靈魂和精神進行嚴酷的拷問,追求人類文明的延續。他說:“日本出現奧姆真理教這個以年輕人為主體的邪教,就說明我們必須重視和研究有關靈魂和精神的問題,我衹不過是在文學上將其反映出來罷了”。這或許就是歷史和社會賦予作傢的責任。 |
|
雜志 現代作傢 當代作傢 70後作傢 80後作傢 |
|
【作傢】 (術語)禪宗大有機用者之稱。碧岩二則評唱曰:“趙州是作傢。”碧岩二十則著語曰:“作傢宗師。” |
|
- : Author
- n.: composer, pen, penman, pusher, storyteller, writer, knight of the quill, a man of letters, a man of the pen, a rude style [writer]
- adj.: classic, voluminous
|
|
- n. écrivain, auteur
|
|
著者, 作者 |
|
歷史名人 | 女性 | 自強不息 | 殘疾人 | 言情 | 勵志 | 青春文學 | 輕小說 | 人物 | 翻譯傢 | 文學 | 歷史學家 | 百科大全 | 學者 | 法西斯 | 南京大屠殺 | 哲學家 | 評論傢 | 社會活動傢 | 畫傢 | 雕塑傢 | 藝術傢 | 記者 | 名人 | 工人 | 科學家 | 科技 | 小說 | 武俠 | 文學家 | 更多結果...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