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佛山祖廟投訴電話佛山市旅遊投訴電話:0757-82212061
廣東省旅遊投訴電話:020-86681163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佛山祖廟門票價格20元(60歲以上半價)佛山祖廟開放時間8:30-19:00佛山祖廟交通從廣州火車站對面的流花汽車站及西邊的省汽車站能坐大巴士到佛山,基本每隔20分鐘就有一班車發出,40分鐘就可到達,票價15元。建議還是去火車站西邊的省站內坐,那兒的車比較豪華些。在佛山市內乘坐1、4、6、9、11、12路公交車
佛山祖廟坐落在佛山市祖廟路的鬧市中。它是供奉道教崇信的北方玄天大帝的神廟,始建於北宋元豐年間(公元1078--1085年),元明北帝廟,明代改稱靈應祠;因為宋元以後這裏一直是佛山各宗祠公衆議事的地方,成為聯結各姓的紐帶,所以佛山人習稱它為祖廟。
祖廟坐北朝南,占地面積約3500平方米。原建築已於元末焚毀,明洪武五年(1372年)重建,以後經過二十多次重修、擴建,終於形成一座規模宏大、製作精美、具有獨特民族風格和濃厚地方特色的古建築群。祖廟由排列在南北嚮中軸綫上的萬福臺、靈應牌坊、錦香池、鐘鼓樓、三門、前殿、正殿、慶真樓等建築組成,結構嚴謹、體係完整。
萬福臺在祖廟最南端,是一座專供粵劇演出的大戲臺。粵劇起源於佛山,每年六七月份,在外演出的各戲班都返回佛山,解散舊班,重組新班。依照慣例,新戲班的頭場演出必在祖廟的萬福臺進行。此建築為歇山捲棚頂,臺面寬三開間。前後臺用金漆木雕隔板分開,隔板兩側設門供演員出入。隔板正中的上部雕刻福祿壽三星;下部雕刻戲麯故事"曹操大宴銅雀臺"的場面;左右分別雕刻降竜、伏虎二羅漢。這些金漆木雕刀工洗練、技藝嫻熟、筆法粗礦。
萬福臺對面是建於明景泰二年(1451年)的靈應牌坊。牌坊北側是錦香池。池中有石雕龜蛇蟠蚪,是北帝的象徵。錦香池兩側為鐘鼓樓和崇敬門、端肅門。兩門旁的墻壁上飾有磚雕、灰雕和陶塑。其中的陶塑最是引人註目。東側陶塑十一形象蒼勁的老者,面露微笑,手擎寶鏡,象徵日神;西側陶塑是一美麗的婦人,婀娜多姿,手擎寶鏡,象徵月神。
錦香正北的三門建於明景泰初年(1450),是進入祖廟殿堂的正門。建築考究,檐下自東嚮西裝飾着金漆木雕花柱,雕刻內容均為民間流傳的故事。屋頂有陶塑人物瓦脊橫貫全頂,陶塑高約1。5米,全廠31。6米,由152個人物組成,有"文如璧"字款。這種多姿多彩、生動有趣的陶塑人物瓦脊,使建築物更顯得高大壯觀,富麗堂皇。
跨過三門,即位前有香亭的前殿。殿中供奉道教尊崇的諸神貼金夾紵造像。值得專的是殿中陳放的金漆木雕大神像,它是祖廟殿堂裏重要的陳放。神像正面分上下兩層,上層雕刻內容是"李元霸伏竜駒"的場面。整個金漆木雕的下層最為精彩。畫面中的李元霸暗指鴉片戰爭後加入反清義軍的粵劇演員李文茂。是雕刻的衆多人物手中,高舉着寫有"李"字的旗幟,這字實際也是暗指參加義軍的李氏。廣東民間把"竜駒"比作"紅鬃烈馬",把洋人特別是英國人叫"紅毛鬼"。所以"伏竜駒"就是馴服"紅毛鬼"的比喻。尤奇妙的是,這幅表現古裝戲劇的畫面中,竟然混着幾個頭戴禮帽、身穿燕尾服的洋人。他們或被打翻在地,或跪地求饒,醜態百出。充滿了廣東人民對侵略者的憎恨。據說這幅構思絶妙的金漆木雕,是光緒年間黃廣花圈假冒死用一年的時間創作出來的。
前殿北面即為建於明洪武五年(1372年)的大殿,這是祖廟中年代最早、最重要的建築,地方宗祠活動就是在這裏進行。大殿正中供奉一尊北帝銅鑄造像,銅像重約2。5噸。這尊北帝像端坐在神龕內,慈眉善目,五屢長髯飄在胸前,服飾華貴,赤裸雙足。銅像的頭光、西部及手足全部貼金,整尊神像金光燦爛,是佛山古代工匠卓越鑄造技術的體現。
北側的慶真樓建於景嘉慶元年(1796年),是祖廟建築群中最晚的建築物,樓為二層。相傳這裏曾是佛山最高的地方,屬佛山十景之一,登上慶真樓可以飽覽祖廟和佛山的全景。
今天的祖廟以是佛山市博物館所在地,大門坐東朝西,穿過林木繁盛、花香鳥語的庭院,走進端肅門,便可置身於祖廟古老的殿堂中。中外遊客熙來攘往,這座民間工藝之宮已煥發出來青春的異彩。 |
|
佛山祖廟與肇慶悅城竜母廟、廣州陳傢祠合稱為嶺南古建築三大瑰寶,現為國傢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祖廟的正殿裏廟內還陳設了許多珍貴的藝術品,如70件30種兵器銅墻鐵壁儀仗,直徑1.31米的巨型銅鏡、大型銅鼎、銅鐘和香爐。鐵器有大鐵鼎、鐵鼎、鐵畫等等。園內還陳列有石刻匾額,明、清時期的石獸、碑刻唐代“貞觀二年”款棋字陽文“佛山”,石片旁的復製品。重新組合復完的陶塑瓦脊,大量的金木雕建築構件,大型鐵鑄武士立像,鐵鑄瑞獸、鐵炮等等。這些陳列品集中反映了明清時期佛山高超的工藝技術。無怪乎,一些前來參觀的外國朋友將祖廟譽為“東方民間藝術之宮”。 |
|
佛山祖庙 历史沿革
佛山祖廟始建於北宋元豐年間(1078年~1085年),當時的名稱叫祖堂,其實就是北帝廟,當時珠三角地區多為水鄉,水患多,而北帝恰是傳說中治水的神,於是北帝作為佛山人的保護神被供奉起來。但在明代,祖廟遭到破壞。洪武5年,祖廟得到重建。
明朝正統十四年,朝廷封祖堂為靈應祠,並建了靈應牌坊。自此,祖廟由民間祭祀之地變成官方祭祀之地。
1451年,成為官方祭祀之地的祖廟得到朝廷的支持擴建,塑北帝銅像。自此,祖廟初具規模。
光緒二十五年,富裕的佛山人捐錢捐物對祖廟進行首次大修,祖廟至今仍保持着百年前的藝術建築風貌。
當時,各行各業人士都拿出自己最好的東西捐給祖廟,佛山當時手工最出名的石灣瓦也被放在了祖廟的屋脊上。
上個世紀70年代初,靈應祠大堂後面慶真樓的磚木結構改成了混泥土結構。據當時參加了修繕工作的梁詩裕先生說,當時動用了100多人共花了一年多時間纔完成修繕工作。
上個世紀70年代還沒有設立佛山市博物館,祖廟旁邊是關帝廟、媽祖廟等,後來纔把它們拆了修建佛山博物館,因此用博物館的概念來評價祖廟是不準確的。1998年,慶真樓變成危房,加固後又重新使用。 |
結構裝飾 Decorative structure |
從建築的角度看,祖廟是一組建築藝術高超,裝飾工藝精美的具有嶺南特色的建築群。南北中軸綫由萬福臺、靈應牌坊、錦香池、鐘鼓樓、三門、前殿正殿、慶真樓等建築物組成。其整體佈局規整莊嚴,蔬密有緻,亭臺廊榭的設置嚴格遵守中國古代園林建築的原則,以藏和露的巧妙辯證讓遊客覺得其內部空間含蓄、內斂、復雜、神秘繼而産生肅然起敬之感。祖廟是一個民間藝術博物館,裏面的建築裝飾工藝巧奪天工,被外國友人譽為東方藝術之宮。這得益於佛山發達的民間工藝。佛山是廣東 木雕的重要産地之一,以紅木雕刻為主,也有貼上金箔而成為金漆木雕,佛山木雕以其刀法利落,綫條簡練,豪放、粗礦、流暢,構圖大方飽滿,裝飾性強而著稱,題材以人物、動物、花卉、瓜果等為多,以建築裝飾木今為主。祖廟前殿、正殿所陳列的大型神臺,就是佛山著名的金漆木雕傑作之一。其中所雕刻的內容包括“荊柯刺秦王”、“李元霸伏竜駒”“竹林七賢”與“薛剛反唐”等故事。此外,祖廟建築木雕也很多,其中有檐口木雕裧、花籃、木雕大門、戲臺(萬福臺)、屏風、牌匾、對聯、挂屏、儀仗、彩門、香案、門窗、案臺、桌椅等。 |
|
佛山祖庙 雕刻艺术
最值得稱道的是祖廟的建築裝飾大量采用了陶塑、木雕、磚雕、灰塑等。其中在建築中應用的陶塑瓦脊共有六條,分別裝置在三門、前殿、正殿、前殿兩廊和慶真樓等建築的屋頂脊之上。規模最大的三門瓦脊。全長32.02米。正兩面均有以戲麯故事為主要題材的雕塑,雕塑人物的面部、手部均露胎,不施釉,目的是為了生動傳神地表現人物的神態表情和手部造型。釉色以緑、藍、醬黃、白為主,色彩高貴華麗,古樸典雅。設於祖廟各處的陶塑瓦塑歷經百年風雨,其釉色仍光亮如新,可見其精良的製造工藝。灰塑又叫灰批,是佛山具有悠久歷史的民間藝術之一,用灰塑美化裝飾建築物,主要用在門額窗框、山墻頂端、屋檐瓦脊、亭臺牌坊等處。其題材有人物、動物、山水、花鳥以及書畫等。在祖廟中,這種佛山傳統的民間灰塑藝術作品比比皆是。如祖廟兩旁門、額的灰塑:“唐明皇遊月宮”、“桃園結義”,東廊的“郭子儀視壽”,西廊的“哪咤鬧海”等。此外,還有:“八仙”,“三英戰呂布”、“劉伶醉酒”以及琴棋詩畫等題材的作品。這此灰塑藝術造型生動傳神,栩栩如生,色彩絢麗。磚雕、石雕藝術也是佛山民間手工藝之一。它主要用於建築裝飾上。是我國有悠久歷史的建築藝術,明清兩代在珠江三角洲各地,用這些民間雕塑藝術裝飾建築物甚為流行。祖廟公園內的馬郡宗祠內牌坊,都用磚雕、石雕進行裝飾,它建於明 正德十六年(1521年),是佛山目前保存最完整最早的磚雕裝飾藝術之一。祖廟大殿三門前兩側,端肅門上的磚雕“大紅袍”(海瑞故事)、崇敬門上的“守房州”(牛臯故事)。這些磚雕的主要特色是:雕刻細膩,層次多,構圖集中概括,主體感強,雕刻工藝嫻熟,多用圓雕、透雕、浮雕、刀法剛勁利落極富於裝飾性。細心的遊人在觀賞祖廟的磚雕時可以發現在磚與磚的接縫處並無絲毫的痕跡,其製作工藝令人驚嘆。 |
佛山人的生活離不開祖廟 Foshan people live without Temple |
佛山祖庙 佛山人的生活离不开祖庙
祖廟內供奉的北帝神,傳說是北方水神,所有興風作浪的竜蝦蟹將都由他統管。由於唐宋時期珠三角一帶多有水災,佛山人便將北帝請到佛山坐鎮。說來奇怪,自此之後,佛山一帶再也沒有鬧過水災。廣東人有以水為財的觀念,故而北帝崇拜就成了珠三角民俗的典型,其中更藴含着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的良好願望。佛山人把祖廟視為福廟,每逢中國傳統的節假日,如春節、端午、中秋等,佛山和珠三角一帶老百姓都會不約而同地聚集在祖廟。他們朝拜祈福,許下良好心願;他們反思懺悔,淨化心靈。大傢心理都覺得:不到祖廟心理就不踏實,到了祖廟,大傢心裏則有了一種平衡,有了一個希望,生活纔有了目標,有了動力。於是日子在日復一日中變得有滋有味……現代城市經濟纔在車水馬竜中滾滾嚮前……無怪乎佛山人將祖廟視為自己的根,自己的源,甚至是自己的生命。有位佛山的朋友曾給我講了一個故事:“文革”時期全國上下掀起一陣又一陣破“四舊”的浪潮,許多廟宇和廟宇內的珍貴文物在這次浩劫中毀於一旦。那時候,外地紅衛兵將佛山祖廟定為摧毀的目標。在一天上午,突然有大批人馬手持棍棒衝嚮祖廟,佛山的紅衛兵和老百姓事先得到消息,早早來到祖廟門口,手輓手,萬衆一心,用身體組成了一道人墻,誓死保住了祖廟。當年參加祖廟保衛戰的人一提到這件事都忍不住熱淚橫流……太感人了,許多人被打的全身流血,但沒有一個人退縮,當時有一個信念,生命可不要,祖廟决不能丟。這個故事對我的觸動很大,“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神州大地,廟宇無數,然而,能在人們心中占據如此地位的廟又能有幾個,祖廟原來是無愧於這“萬廟之祖”的稱號的。
佛山人的生活軌跡處處都和祖廟連在一起,那天遊祖廟時正好趕上四對新人在祖廟舉行婚禮。新娘們坐着大紅花轎,新郎手扶花轎跟着,八音鑼鼓起奏、大頭佛開路、大吟姐陪侍,在衆人的簇擁下喜氣洋洋地進入祖廟,結婚典禮開始。他們先到萬福臺上拜天地、拜高堂。然後新郎新娘牽手到靈應祠許願,並一起到錦香池用銀子齊擲石雕龜蛇祈福,到黃飛鴻紀念館看舞獅表演,最後由主辦方向新郎新娘贈萬福之婚紀念匾。其間大批的觀看者,新聞記者和攝影發燒友的長槍短炮為婚禮的氣氛推波助瀾。這種儀式在祖廟屢見不鮮,很多新婚夫婦即使沒有在祖廟裏舉行婚禮也必定要到祖廟門前合影。這給祖廟平添了許多浪漫的生活氣息。
此後,新婚夫婦生了貴子,快到上學的年齡又要到祖廟來參加開筆典禮。開筆儀式在祖廟西南部的孔廟裏進行。據傳憑藉祖廟的靈氣,歷史上佛山讀書人的成績冠甲全粵,直至辛亥革命前後人才輩出思想傢康有為,鐵道之父詹天佑,小說傢吳研人至現在任香港律政司長梁愛詩等均在佛山的尊孔的風氣中成長。1980年一來,佛山在全國的高考中更是異軍突起,祖廟專設狀元榜以激勵後人發奮學習,並在此開設兒童開筆典禮儀式。開筆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對少兒開始識字習禮節的稱謂,是作為少兒進入人生學習階段和貫通教育心理學的啓蒙教育紀念形式。祖廟的開筆典禮已經開辦多年,珠三角不少傢長學校都選擇祖廟為小孩舉行開筆典禮。筆者有幸目睹了開筆典禮的全過程。首先參加開筆典禮的小孩排好隊,在樂聲中由老師引領步入孔聖殿,在殿裏接受啓蒙老師關於尊師重教孝順父母的訓導。並由老師教寫“學業進步”的描紅條幅,然後每個小孩手摸孔廟內的文筆合影,參觀佛山狀元榜,手拿“學業進步”的吉祥語到吉祥樹下許願;共同擊敲啓智鐘,取狀元井的水用狀元巾洗臉,接下來便由啓蒙老師用朱砂為開筆者開智(痣),最後穿上博士袍集體合影。整個開筆典禮儀式節奏鮮明,意義深遠。
演武廳內的武術表演佛山的老人們則更離不開祖廟了。每天清晨,當第一縷陽光通過濃密的樹葉灑滿祖廟的前院,老人們的晨練麯已經開始了,打太極拳、做操、練氣功、跳舞……生氣與活力立刻在祖廟的院子中彌漫開來……晚上,老人們又聚集到祖廟的萬福臺觀看粵劇表演,隨着八音鑼鼓搖頭晃腦,悅耳的音符將手中茶杯裏的茶衝得釅釅的,讓時間凝固,讓生命延長……讓平淡的生活變得極富韻味,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有位老人說:人老了,祖廟成了生活中的一部份了,怎麽離得開呢。 |
嶺南建築的典範 Lingnan architecture model |
佛山祖庙 岭南建筑的典范佛山祖庙 岭南建筑的典范
從建築的角度看,祖廟是一組建築藝術高超,裝飾工藝精美的具有嶺南特色的建築群。南北中軸綫由萬福臺。靈應牌坊。錦香池。鐘鼓樓。三門。前殿正殿。慶真樓等建築物組成。其整體佈局規整莊嚴,蔬密有緻,亭臺廊榭的設置嚴格遵守中國古代園林建築的原則,以藏和露的巧妙辯證讓遊客覺得其內部空間含蓄、內斂、復雜、神秘繼而産生肅然起敬之感。
靈應牌坊靈應牌坊是祖廟裏的重要建築,始建於明朝景泰2年,因明景泰皇帝將祖廟賜封為靈應祠。所以牌坊施工構建格外講究。壯麗異常。牌坊建築為三樓三層式,威嚴聳立,檐柱間大量施用鬥拱,飛檐疊翠,飄逸凌雲。正面頂層正中有竪書“聖旨”二字匾。下層橫書。“聖域” “靈應”二字。背面頂層竪書“諭祭”二字匾。朱紅的木結構映襯着貼金大字。配以緑色琉璃瓦上蓋,使整座牌坊顯得輝煌奪目。風骨凜然且結構極為堅固,曾經承受過十二級的臺風而安然無恙。錦香池位於靈應牌坊前,於明正德八年開鑿。初為土池。清雍正年間改建為石池。池中有象徵北帝的石雕龜蛇像。每一位到祖廟的遊客必定到錦香池嚮池中的龜蛇像投硬幣。據說,投中的越多則財運越好。三門是整座神廟的門面,建築非常考究。面寬九開間,頂端有一條1米多高30米長的陶塑人物瓦脊,檐下是貼金木雕,中間是紅色沙岩圍墻並排配以三個進深為一米的圓拱門洞,下為石砌擡級,整個建築壯麗威嚴。
祖廟正殿內景
前殿建於明宣德四年為山歇頂式建築,檐下為如意鬥拱,層層相疊雄偉壯觀。正殿是祖廟的主體建築。是祖廟最重要也是最早的建築物,采用宋代建築法式,營選施用大量鬥拱,使之大幅度嚮外延伸,保護下面的柱子免受南方雨水的浸蝕,形體固實厚重,外觀雄偉穩健,是我國現存古建築中少見的宋式鬥拱實例。殿周三面圍墻,南面敞開,面寬進深各三間,柱子十六根,殿前左右兩側有廊,與前殿相連,中間有天井。殿內置有明正統年製作的形象威嚴的真武大帝(北帝)銅造像,披發端座,清靜莊嚴,彩繪竜袍,金光閃耀。是祖廟供奉的主要神像。
萬福臺祖廟裏的萬福臺是華南地區最古老和保存最好的古戲臺。始建於清初順治十五年,臺前有寬闊的石鋪場地。東西兩側是兩層式長廊供民衆和鄉紳富戶觀劇之用。具有300多年歷史、以輝煌燦爛的木雕裝飾而成的萬福臺,還有中壯年似的氣勢,威風凜凜地矗立着。萬福臺高2.07米,從萬福臺到兩旁的兩廊,再到靈應牌坊,形成一個天然的整體立體環繞聲回音壁,保證了極佳的演出音響效果。據館內人士介紹:自清代中期以來,粵劇戲班的第一臺戲必先在萬福臺演出,以圖吉利並檢閱陣容,然後再到四鄉巡演。目前,佛山至少有28個粵劇戲團,每天晚上和周六、周日全天,在此演出,僅去年就演出了700多場。300多年前的戲臺,如今還照常使用,足見中國建築聲學技術之高超。粵劇被譽為南國紅豆,他不但流行於廣東、廣西、港澳臺地區並隨着粵籍僑民散居各地,把粵劇傳播到了東南亞、美洲、大洋洲、歐洲並通過創世界記錄的逾千部戲麯和近萬種唱片風靡全球。佛山是粵劇的發祥地,從這點上看,萬福臺對粵劇的發展起過重要的推動和引領的作用。如今世界各地粵劇團體都將萬福臺視為粵劇之源。去年十一月,從海外回來朝宗的新加坡粵劇團在萬福臺上表演了別開生面的英語粵劇《清宮怨》,觀者如潮,影響極大。 |
|
佛山祖庙 被外国友人誉为“东方民间艺术之宫”
祖廟是一個民間藝術博物館,裏面的建築裝飾工藝巧奪天工,被外國友人譽為東方藝術之宮。這得益於佛山發達的民間工藝。佛山是廣東木雕的重要産地之一,以紅木雕刻為主,也有貼上金箔而成為金漆木雕,佛山木雕以其刀法利落,綫條簡練,豪放、粗礦、流暢,構圖大方飽滿,裝飾性強而著稱,題材以人物、動物、花卉、瓜果等為多,以建築裝飾木今為主。祖廟前殿、正殿所陳列的大型神臺,就是佛山著名的金漆木雕傑作之一。其中所雕刻的內容包括“荊柯刺秦王”、“李元霸伏竜駒”“竹林七賢”與“薛剛反唐”等故事。此外,祖廟建築木雕也很多,其中有檐口木雕裧、花籃、木雕大門、戲臺(萬福臺)、屏風、牌匾、對聯、挂屏、儀仗、彩門、香案、門窗、案臺、桌椅等。
最值得稱道的是祖廟的建築裝飾大量采用了陶塑、木雕磚雕、灰塑等。其中在建築中應用的陶塑瓦脊共有六條,分別裝置在三門、前殿、正殿、前殿兩廊和慶真樓等建築的屋頂脊之上。規模最大的三門瓦脊。全長32.02米。正兩面均有以戲麯故事為主要題材的雕塑,雕塑人物的面部、手部均露胎,不施釉,目的是為了生動傳神地表現人物的神態表情和手部造型。釉色以緑、藍、醬黃、白為主,色彩高貴華麗,古樸典雅。設於祖廟各處的陶塑瓦塑歷經百年風雨,其釉色仍光亮如新,可見其精良的製造工藝。灰塑又叫灰批,是佛山具有悠久歷史的民間藝術之一,用灰塑美化裝飾建築物,主要用在門額窗框、山墻頂端、屋檐瓦脊、亭臺牌坊等處。其題材有人物、動物、山水、花鳥以及書畫等。在祖廟中,這種佛山傳統的民間灰塑藝術作品比比皆是。如祖廟兩旁門、額的灰塑:“唐明皇遊月宮”、“桃園結義”,東廊的“郭子儀視壽”,西廊的“哪咤鬧海”等。此外,還有:“八仙”,“三英戰呂布”、“劉伶醉酒”以及琴棋詩畫等題材的作品。這此灰塑藝術造型生動傳神,栩栩如生,色彩絢麗。磚雕、石雕藝術也是佛山民間手工藝之一。它主要用於建築裝飾上。是我國有悠久歷史的建築藝術,明清兩代在珠江三角洲各地,用這些民間雕塑藝術裝飾建築物甚為流行。祖廟公園內的馬郡宗祠內牌坊,都用磚雕、石雕進行裝飾,它建於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是佛山目前保存最完整最早的磚雕裝飾藝術之一。祖廟大殿三門前兩側,端肅門上的磚雕“大紅袍”(海瑞故事)、崇敬門上的“守房州”(牛臯故事)。這些磚雕的主要特色是:雕刻細膩,層次多,構圖集中概括,主體感強,雕刻工藝嫻熟,多用圓雕、透雕、浮雕、刀法剛勁利落極富於裝飾性。細心的遊人在觀賞祖廟的磚雕時可以發現在磚與磚的接縫處並無絲毫的痕跡,其製作工藝令人驚嘆。
漆撲又叫漆夾伫塑是一種以伫夾縫以漆粘撲而成的雕塑工藝,俗稱漆撲。最早出現於東晉時代,以唐代為盛。佛山祖廟博物館內的大神像都是用這種工藝撲製而成的。佛山民間漆撲雕塑,有悠久的歷史。製作工藝須先塑出泥胎人像或動物、器皿,然後翻製石膏模,在石膏模上用小麻布片逐層粘貼,脫模成型,再在胎塑造型表面施以精細雕塑、刻畫綫條、裝飾上漆(油)、貼金、加彩等,最後塑造出一座完整的立體造像或器物。在祖廟內現存有20多座漆撲神像供人們參觀,這是清代佛山的漆撲藝術作品。
祖廟的正殿裏廟內還陳設了許多珍貴的藝術品,如70件33種兵器銅墻鐵壁儀仗,直徑1.31米的巨型銅鏡、大型銅鼎銅鐘和香爐。鐵器有大鐵鼎,鐵鼎,鐵畫等等。園內還陳列有石刻匾額,明、清時期的石獸、碑刻唐代“貞觀二年”款棋字陽文“佛山”,石片旁的復製品。重新組合復完的陶塑瓦脊,大量的金木雕建築構件,大型鐵鑄武士立像,鐵鑄瑞獸、鐵炮等等。這些陳列品集中反映了明清時期佛山高超的工藝技術。無怪乎,一些前來參觀的外國朋友將祖廟譽為“東方民間藝術之宮”。 |
祖廟的驕傲黃飛鴻 Temple's Once Upon a proud |
黃飛鴻真人唯一的照片在祖廟三門的北側,有一座兩層仿清代青磚鑊耳建築,那是占地五千平方米的黃飛鴻紀念館。走進黃飛鴻紀念館,館內設有陳列館、飛鴻影院。陳列館內,有一幅目前國內僅存的黃飛鴻真人照片,很多遊客到了這裏必須要和大師的照片合影。“十三姨”莫桂蘭的真人照片,也陳列在館內。並製作了一個“寶芝林”的復製品,與電影裏的場景很相似。頗令遊人興奮。紀念館裏有個很大的演武廳,每天都有一場武術表演在這裏進行,黃飛鴻的門人們將精湛的武藝呈現給遊客。飛鴻影院則不停地播放黃飛鴻的電影錄像,拳腳聲不絶於耳與武術表演相得益彰,仿佛又見黃飛鴻當年矯健的身影。據說,祖廟的工作人員地毯式收集了1000多件黃飛鴻的文物,近百部黃飛鴻電影以及黃飛鴻功夫的真人演繹,纔形成了這座凝聚全世界38萬黃飛鴻門人尋根拜祖的紀念館。黃飛鴻在《中華奇人大辭典》裏,衹有一句話的介紹,但“黃飛鴻”這個題材卻被充分利用,並被演繹得傳奇神奇,可見人們對正義的追求。為滿足海內外華人的願望,紀念館已經整理出的《黃飛鴻大事年表》,刻成了石碑,放在館內供人解讀。是祖廟的靈氣哺育了黃飛鴻,而黃飛鴻的民族氣節和傳奇經歷又給祖廟添了榮耀。在紀念館的左側,每天進行一次的南派舞獅表演。隊員們在鐵柱和木樁上閃展騰挪,將高超的嶺南獅藝展示給遊客。據說:這支舞獅隊由黃飛鴻傳人組成的,每年還要到海外華人聚集的地方表演好幾次。大概是出於對黃飛鴻仰慕,或者對舞獅藝術的崇拜,當舞獅者擺出一個造型“定格”時,遊客就紛紛往大開口的“獅子”嘴裏放錢。
青石鋪路,鬥拱飛檐,清音縈繞,麯徑回廊,祖廟的內涵實在是過於豐富,以致於再多,再深沉,再華麗的文字去描述她都是隔鞋撓癢,徒流遺憾而已。衹有親自去體驗,去感受……方能領略其中妙處。 |
|
地址:佛山市祖廟路21號
門票:20元(60歲以上半價)
開放時間:8:30-19:00 |
|
佛山祖庙 最佳游览季节
春季和秋節是最佳時候,夏季雖然天氣炎氣,但祖廟到處都有緑蔭是一個避暑勝地;而佛山人大都喜歡在農歷過年前兩三個月結婚,新人結婚最喜歡去的地方就是祖廟,鼕天遊覽祖廟則經常可見到十幾對新人同時行禮的壯觀場面,所以,一年四季遊覽祖廟都有不同的驚喜。 |
|
祖廟附近的賓館有:
佛山賓館
地址: 佛山市汾江南路75號
星級: 五星級
佛山佳寧娜大酒店(原華僑大廈)
佛山華僑大廈
地址: 佛山市禪城區祖廟路14號
星級: 四星級
旋宮酒店
佛山市祖廟1號
星級: 三星級 |
|
從廣州火車站對面的流花汽車站能坐大巴士到佛山鴻運車站,票價13元,再乘坐101,107,112,116,121,124,126路公交車到達祖廟站下即到.
從廣州火車站西邊的省汽車站能坐大巴士到佛山祖廟車站,基本每隔20分鐘就有一班車發出,40分鐘就可到達,票價13元。建議還是去火車站西邊的省站內坐,那兒的車比較豪華些
從廣州火車東站先乘坐地鐵到坑口,票價6元,再到對面的芳村客運站乘坐555,777路車,票價6元,到親仁路下車,乘坐107路公交車到達 |
|
佛山祖庙 美食
應記的上湯鮮蝦雲吞,以其風味獨特的上湯、鮮蝦雲吞、蛋面著稱。
上湯鮮蝦雲吞面選料上乘,搭配合理。麵條製作沿用傳統過扛方法巧製,麵條韌性均勻,條子粗細適中,入口爽滑,蛋香濃郁。
鮮蝦雲吞及上湯的製作,均按傳統製作並加以創新。雲吞色鮮味美,香滑可口。上湯選用上乘原料敖製,湯味濃郁,馳名省港澳,並已載入佛山商業志和旅遊雜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