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用語 : 佛教寺塔 : 世界遺産 : 地理學教育 : 東亞 > 韓國 >慶尚北道 >慶州 > 佛國寺
顯示地圖
目錄
No. 1
  佛國寺聯繫方式地址:慶尚北道慶州市辰峴洞15.
  電話:佛國寺售票處+82-54-746-9912(韓)佛國寺旅遊咨詢處+82-54-746-4747(韓/英/日/中)佛國寺門票價格類別19歲以上13~18歲7~12歲
  個人4,0003,0002,000
  團體(30人以上)4,0002,5001,500
  ※65歲以上,6歲以下免費佛國寺節慶活動為了祈求村莊平安順遂以及農作物的豐收,於每年農歷正月初一至十五舉行河回假面劇節,內容大同小異,主要諷刺當時濫用權勢的“兩班”(兩班是朝鮮時代的上層統治者身份的總稱,原指官製上的文班和武班,但實質上是培養文武最高官僚的上層統治階層),且類似一般假面舞會,動作多於對白。佛國寺開放時間11-2月鼕季07:00-17:30/3-10月夏季07:00-18:00佛國寺最佳旅遊時間慶州屬於溫帶氣候區,四季分明。春秋兩季天空晴朗,陽光明媚,氣候溫和宜人。夏天熱,溫度較高,六月到八月是雨季。鼕天乾燥,有時降雪較冷。作為一座露天的博物館,什麽季節去遊覽都能體會到它神秘古樸的新羅文化。當然不同季節的味道是不一樣的,有機會親身去感受吧!佛國寺特別提醒河回假面劇與鳳山假面劇、鬆坡山臺遊戲、揚州別山臺遊戲,一起被指定為“無形文化財”。假面劇使用的面具,不僅造型風趣,更適合作為禮品送人留念。佛國寺美食餐廳多集中在慶州市中心及普門湖畔一帶。著名的烤牛肉與海鮮火鍋使人垂涎欲滴,用糯米及草藥釀製而成的慶州名酒“法酒”尤其值得一嘗。大邱的西門市場、七星市場等三十餘處市場的“帳篷攤子”(有帳篷的路邊小吃攤)有各色風味小吃。海印寺的野菜也非常聞名。佛國寺住宿慶州的高級大飯店在普門湖休閑地有五傢,佛國寺有一傢。而一般飯店與韓式旅館多集中於慶州市中心或大邱市。大邱有許多飯店和韓式旅館,在海印寺附近有海印寺觀光飯店。如果投宿於小旅館或民傢,尤其是投宿於河回村民傢,還可體驗當地的傳統生活方式,可謂一舉兩得。佛國寺購物拌飯、韓式客飯、烤牛肉、冷面、皇南餅、菜包飯、高麗人參、韓式器皿、韓式首飾、民俗工藝品、紫水晶,刺綉、古典美術。佛國寺交通在慶州長途汽車總站或慶州高速巴士總戰、慶州火車站對面乘坐10、11路市內公交,或101,102公交大巴,至佛國寺停車場下車。(約需40分鐘)。
  在慶州長途巴士總站乘坐出租車約需20-25分鐘。
  佛國寺玩法遊覽、訪古、旅遊、
  
  佛國寺1995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定為世界文化遺産,是世界性的歷史遺跡也是代表慶州的一處遺跡。寺廟本身的秀美及石製文物的傑出的藝術美已經為世界所公認。
  
  
  佛國寺始建於新羅第23代王——法興王(514-540年在位)15年(公元528年),當時稱為華嚴佛國寺或法流寺。以後751年景德五(742-765年在位)時的金大城(700-774年)指揮的翻建工程直至774年惠恭王(765-780年在位)時期纔完工。經過了17了的漫長工程之後,纔開始稱為佛國寺
  
  
  經高麗(918-1392)時期至李朝時期(1392-1910),佛國寺經過了多次改造,更揚名於世,但李朝時期的1593年即宣祖(1567-1608年在位)時期由於壬辰倭亂(日本侵朝戰爭,1592-1598年),佛國寺自建造後819年時其木結構全部被燒毀。
  
  
  李朝時期的1604年(李朝宣祖37年)左右又開始重建佛國寺,至1805年李朝純祖(1790-1834)時期經過了40多次的局部保修。但此後又有許多建築被破壞、偷盜,可謂是禍事纍纍。
  
  
  1969年佛國寺復原委員會成立,在留下遺址的無說殿、觀音殿、毗盧殿、經樓、回廊等於1973年復原,大雄殿、極樂殿、泛影樓、紫霞門等破舊的部分也進行了修復。
  
  
  目前佛國寺內有多寶塔(國寶第20號)、釋迦塔(國寶第21號)、蓮花橋/七寶橋(國寶第22號)、青雲橋/白雲橋(國寶第23號)、金銅毗盧遮那佛坐像(國寶26號)、金銅阿彌陀如來坐像(國寶第27號)、捨利塔(受保護文物61號)等許多文化遺産。
No. 2
  佛國寺坐落在韓國慶尚北道東南的吐含山山腰處,離慶州約 10 公裏,是韓國著名的古跡之一,於 1995 年 12 月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産。佛國寺創建於新羅法興王二十二年(公元 535 年),公元 751 年新羅景德王時期國相金大成重建,但壬辰之亂時全寺大部分建築物被燒毀,衹有當時的石造建築物得獲保全,如三層石塔和多寶塔等各種建築物的基座和紫霞門、安養門前的大型高臺以及可以拾級而上的石橋形石砌臺階大都是公元750 年前後建造的。寺廟中所有木結構建築物都是後世復原重建之物。現存的寺院規模衹有原來的十分之一。在佛國寺的入口處有一片蔥鬱茂密的樹林,掩映在緑葉之中的山門上書有“吐含山佛國寺”6 個金光閃閃的大字。門內並排建有兩座很高的雙層石壇,嚮着石壇架有幾座石橋。一面是青竜橋、白雲橋,一面是蓮華橋、七寶橋。橋下以前曾建有九品蓮池,後遭毀壞。從七寶橋往上可到達紫霞門,門內有大雄殿。殿的兩側各有一塔,西塔俗稱釋迦塔,高 8.2 米,是新羅的典型石塔,外形質樸,勻稱美麗;東塔稱多寶塔,高 10.4 米,是建在雙層基座上的三層石塔,為新羅石造美術的代表作品。在極樂殿內供奉着金銅毗盧遮那佛和阿彌陀佛,都是新羅統一時代鑄造的珍貴文物。佛國寺屬伽藍佈局形式,其特點一是以大雄殿為中心,紫霞門、無說殿左右的回廊環繞的院落和以極樂殿為中心,從安養門左右至極樂殿後的回廊環繞的院落東西並列;另一個是釋迦塔和多寶塔雙塔式伽藍的雙塔形式。此外,金堂大雄殿的基座、無說殿和極樂殿的基座也屬伽藍建築物基座形式。佛國寺的石造古跡都是用花崗岩建造,其形態、建築方法均為當時土木建築技術之精髓,華麗宏偉,表現出一種平衡和諧之美,是韓國石造藝術的寶庫。佛國寺被譽為韓國最精美的佛寺,是迄今香火始終不斷的為數不多的寺剎之一。
包含詞
石窟庵和佛國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