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 > 體色
目錄
形體顔色 Body color
  形體顔色。指形貌。《管子·白心》:“口無虛習也,手無虛指也,物至而命之耳。發於名聲,凝於體色,此其可諭者也。” 漢 王充 《論衡·講瑞》:“鳳皇騏驎都與鳥獸同一類,體色詭耳,安得異種?”
No. 2
  體色
  昆蟲有着極其豐富的色彩,有的昆蟲色彩豔麗、斑瀾奪目,甚至還呈現出變幻莫測的金屬色澤,也有的昆蟲顔色暗淡、陳舊,實無美麗可言。那麽昆蟲的不同色彩是怎樣形成的呢?不同的顔色對昆蟲有什麽特殊意義嗎?
  昆蟲的顔色多數是由體壁和它的衍生物産生出來的,也有的來自不同的皮下組織或血液。根據顔色的成因我們把它分為兩類:一類是色素色,是由色素化合物形成的顔色,這些物質可以吸收某種光波,而反射其他光波,從而形成各種顔色。它們多半是代謝的産物或副産物,如黑色素、類鬍蘿蔔素、蝶啶類等。當色素存在於表皮內部時,我們把它稱為表皮色。表皮色在昆蟲死亡後還能保持很長時間的穩定性,如翅上的花斑。若色素位於表皮下的真皮細胞內,則稱為真皮色,真皮色往往隨着昆蟲的死亡而逐漸消失。有些昆蟲活着時呈嫩緑色,可製成標本後不久,嫩緑色漸漸變成了黃褐色,就是這個緣故。另一類顔色是結構色,是光照射在蟲體表面的不同結構上而産生折射、反射及幹擾而形成的。昆蟲身體的金屬光澤屬於結構色,結構色不會因昆蟲死亡或煮沸、漂白等處理而發生改變或消失。昆蟲的色彩大多是混合上述兩種色澤而成的,稱為混合色,如有一種美麗的蝴蝶叫做幻紫峽蝶;它的翅呈黃褐色;當從不同的角度看時,又顯現出夢幻般的紫色閃光,其中黃褐色是色素色,而紫色閃光則為結構色。昆蟲有了這樣那樣的顔色,就可吸引異性求偶、隱藏或示威避敵,還可避光保護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