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人名 : 名人 > 伯顔
目錄
伯顔 Ba Yan (1237~1295) 

詩詞《【中呂】喜春來》   

  姓八鄰氏,蒙古族人。長於西城。元世祖至元初年奉使入朝,受忽必烈賞識,拜中書左丞相,後升任同知樞密院事。於至元十一年(一二七四)統兵伐宋,宋亡,曾出鎮和林,數平諸王叛亂。元成宗朝加太傅錄軍國重事,卒贈太師開府儀同三司,追封淮安王,謚忠武。《元史》有傳。伯顔是有元一代著名的政治傢、軍事傢。統二十萬大軍伐宋,如統一人。成功還朝,口不言功,行囊僅隨身衣被。有文才,能詩能麯。
蒙古語 Mongolian
  蒙古 語。意為富,財物多。 清 錢大昕 《十駕齋養新錄·蒙古語》:“ 元 人以本國語命名……或取吉祥。如伯顔者,富也。”
蒙古巴鄰氏伯顔
  伯顔(1236—1295),元朝軍事傢,蒙古巴鄰氏,蒙古帝國開國功臣。他的曾祖父失兒古額禿原臣屬泰亦赤兀部首領,後臣屬成吉思汗。他的祖父阿拉黑、祖叔父納牙阿都是成吉思汗的開國元勳,分別擔任千戶長、中央萬戶長。他的父親曉古臺和他本人臣屬成吉思汗幼子托雷傢族。
  生長於伊兒汗國。以深略善斷著稱,信奉也裏可溫教(基督教)。1253年,跟隨旭烈兀(托雷子)西徵。1265年,受伊兒汗旭烈兀命出使大汗廷奏事,深得忽必烈賞識,留作侍臣,與謀國事。至元二年(1265),任中書左丞相,後遷中書右丞。七年(1270),改任同知樞密院事。1273年,忽必烈汗任命他為伐宋軍最高統帥。十一年(1274),復任左丞相,總兵分三路攻宋,與阿術統中路,取鄂州、漢陽等地,沿長江東下,次年取黃州、蘄州、江州、安慶、池州等地,大敗宋宰相賈似道軍於丁傢洲,收降太平州、滁州,下建康(今南京),尋進中書右丞相。十一月,分兵三路進軍臨安(今杭州市),與右丞相-阿塔海取中道,節制諸軍並進。十三年(1276),陷臨安,俘宋帝、謝太後等北還,取宋地三十七府、一百二十八州、七百餘縣。十四年,以宗王昔裏吉等叛執北平王那木罕,自阿力麻裏東犯和林,奉命率師北上,大敗叛軍於斡耳寒河(今鄂爾渾河)。十八年(1281),從皇太子真金撫軍漠北,益藤州四千丸百餘戶為食邑。二十二年(1285),代宗王阿衹吉總軍西北。二十四年(1287),從元世祖討平叛王乃顔之亂。二十六年(1289),任知樞密院事,分院和林。二十九年(1292),招降叛王明理鐵木兒,屢敗海都叛軍。因遭朝臣讒陷,被罷職,居大同。三十一年(1294),世祖卒,受顧命擁戴鐵穆耳即位,復任知樞密院事。同年十二月(1295年初)病卒。大德八年(1304),追封淮安王。至正四年(1344),追封淮王。有《丞相淮安忠武王碑》以志其功。
蒙古衊兒乞部伯顔
  伯顔:元大臣。蒙古衊兒乞部人。1299年從成宗北徵海都,立大功,後封“拔都兒”。武宗時,歷任吏部尚書,江浙、江西、河南行省平章政事。1328年,他支持右丞相燕鐵木兒立文宗為帝,以功拜御史大夫、太保。明宗時,任中書左丞相,知樞密院事。寧宗死後,他擁立惠宗為帝,以功拜中書右丞相、太師、監修國史,與燕鐵木兒之子左丞相唐其勢發生矛盾。1335年,殺唐其勢和皇后伯牙吾氏(燕鐵木兒女兒)。從此獨攬大權,獨斷專行,變亂札撒(法律),“擅爵人,赦死罪,任邪佞,殺無辜,諸衛精兵收為己有,府庫錢帛聽其出納”(《元史•脫脫傳》)。1340年,他與皇太後密謀廢惠宗。當時任同知樞密院事的脫脫(伯顔之侄兒)得知後告發,詔徙南思州陽春縣安置,病死於竜興路(今南昌市)驛捨。
  【中呂·喜春來】
  伯顔
  金魚玉帶羅襴扣,
  皂蓋朱幡列五侯,
  山河判斷在俺筆尖頭。
  得意秋,分破帝王憂。
百科大全
  Boyan
  伯顔
  朝著名軍事傢、政治傢。蒙古八鄰部人。曾祖術律哥圖、祖阿□從成吉思□徵伐有功。父曉古臺從宗王旭烈兀西徵,因罪死。至元元年(1264),旭烈兀遣伯顔出使大□廷,深得元世祖忽必烈的賞識,留為侍臣。二年,拜中書左丞相。七年,任同知樞密院事。十一年,復拜左丞相,總襄陽兵大舉攻南宋。十二月,下鄂州。命阿裏海牙率軍鎮戍鄂州,分兵攻取湖南、廣西等地,自與阿術率大軍沿長江水陸東下,大敗賈似道軍於丁傢洲,與取道淮西南下的合答、董文炳會合。十二年三月,下健康(今江蘇南京)。伯顔以行中書省駐建康,阿塔海、董文炳以行樞密院駐鎮江。五月,伯顔奉詔還朝商討大計,然後還軍。十一月,元軍兵分三路,進軍臨安(今浙江杭州)。行省參政阿□罕為右軍,從建康出四安取獨鬆關;董文炳、張弘範為左軍,取海道經澉浦、華亭進擊;伯顔和行省右丞阿塔海為中軍節制諸道,從建康嚮常州進發。十三年正月,三路軍會師於臨安;三月,南宋幼主趙□出降。同年,宗王昔裏吉、玉木忽兒等自阿力麻裏舉兵叛亂,東犯和林,弘吉□部衹兒瓦臺等起而響應,漠南北震動。十四年,忽必烈命伯顔率軍北上,平定衹兒瓦臺叛亂,擊敗昔裏吉於斡耳寒河(今蒙古鄂爾渾河)。十八年,從皇太子真金戍守漠北。二十二年,代諸王阿衹吉總軍西北。二十四年,東北的乃顔和諸王哈丹等發動叛亂,忽必烈命伯顔自別失八裏移軍駐守哈□和林,阻止海都和乃顔軍隊會合。又派他親至勝□哈處,偵察敵情。二十六年,伯顔任知樞密院事,分院和林。二十九年,進討依附海都的明裏帖木兒(阿裏不哥)子,又獲勝。因有人讒言伯顔駐軍北方,保守無功,忽必烈遣玉昔帖木兒代總其軍,召居大同。
  三十年,忽必烈病危,召伯顔入侍,與玉昔帖木兒、不忽木同受顧命。三十一年正月,忽必烈去世。同年,在諸王大臣參加的忽裏臺上,伯顔、玉昔帖木兒推舉鐵穆耳即皇位(見元成宗鐵穆耳)。是年十二月,伯顔病逝。
  參考書目 劉敏中:《淮安忠武王廟碑》,《中庵集》1,北京圖書館藏元刊本。
  (葉新民)
英文解釋
  1. :  Ba Yan
相關詞
詩詞文學散麯元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