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史 : 康熙雍正 : 名人 : 籃球明星 : 中國 >新疆 > 伯剋
顯示地圖
目錄
bó kè bó kè
  舊時新疆回部(天山南路)維吾爾族特有的官名。以阿奇木伯剋為長,伊什罕伯剋為副,下設各級伯剋,清政府分別加以任命,概稱伯剋。清昭槤《嘯亭雜錄.理藩院》"嘉峪關外回部有十……其舊疆建諸王二﹐鹹如蒙古諸藩﹐餘則置伯剋司之。伯剋者﹐回中長吏也﹐各視秩有差。"後亦泛指該地區一般上層人物。
No. 2
  舊時 新疆 回部 ( 天山南路 ) 維吾爾 族特有的官名。以阿奇木伯剋為長,伊什罕伯剋為副,下設各級伯剋, 清 政府分別加以任命,概稱伯剋。 清 昭槤 《嘯亭雜錄·理藩院》:“ 嘉峪關 外 回部 有十……其舊疆建諸王二,鹹如 蒙古 諸藩,餘則置伯剋司之。伯剋者, 中長吏也,各視秩有差。”後亦泛指該地區一般上層人物。 郭小川 《喀什一條街》詩:“山根上拉來的磚,蓋了‘伯剋’的私房。”參閱《清通志·職官七》。
No. 3
  伯剋
  ①官名。新疆維吾爾族地方官吏的總稱。“伯剋”是突厥語的對音﹐有王﹑首領﹑頭目﹑統治者﹑官吏以及老爺﹑先生等多種意思。古代維吾爾族中即有“伯剋”這一名稱的官職,為地方官吏。世襲任職。一般認為唐代文獻上的“訇”即是“伯剋”的異譯。“伯剋”是世襲官職﹐設置延續到清代。乾隆二十四年(1759)﹐清政府平定大小和卓之亂後﹐根據新疆的民族特點﹐任命阿剋蘇的阿奇木伯剋為三品官﹐伊沙噶伯剋為四品官﹐並陸續推廣到其他地區。從此﹐伯剋制度在維吾爾族地區逐漸確定下來。清政府廢除了伯剋的世襲製﹐給伯剋加以三品至七品品級﹐並授予一些特權﹐而實際權力則掌握在各城參贊﹑辦事﹑領隊大臣等手中。三品至五品伯剋﹐由本城大臣選出﹐送參贊大臣驗明﹐奏請補放﹔六品以下伯剋﹐則由各城大臣選拔﹐送參贊大臣驗放。四品以上伯剋均需輪流進京朝見皇帝﹐謂之“年班”。伯剋的俸祿按品級的高低授予土地和種地人﹐如三品伯剋給二百帕特瑪(一帕特瑪合四石五鬥)籽種地畝﹐種地人一百名﹔四品伯剋給一百五十帕特瑪籽種地畝﹐種地人五十名。伯剋的名目繁多﹐有三十餘種﹐大多是盤剝勞動人民的稅務官吏。各城的伯剋也無固定名額﹐根據城市大小﹑事務繁簡而設置﹐往往是因當地有一些特産而設立專管的伯剋。統理城村一切事務的稱阿奇木伯剋﹐是各伯剋之首。協理其辦事的稱伊沙噶伯剋或伊什罕伯剋﹐管理地畝糧賦的稱噶匝納齊伯剋﹐管理匠役營造諸種公務的稱訥剋布伯剋﹐管理水利的稱密喇布伯剋﹐管理集市貿易的稱巴匝爾伯剋﹐辦理一切刑名詞訟的稱哈子伯剋﹐還有管理交通﹑臺站﹑社會治安﹑宗教事務﹑教育等方面的伯剋。同一職務的伯剋﹐品級往往不相同﹐如阿奇木伯剋就有三品至六品不等。清政府利用這些伯剋來統治新疆維吾爾族地區。
  伯剋都有一定數額的親隨或傢僕﹐在其傢服役。其土地全靠徵用無償勞役來耕種。他們任意徵收苛捐雜稅﹐從中貪污。入京晉見皇帝﹐則藉攤派中飽私囊。有些伯剋還把持水利﹑囤糧貴賣﹐私用肉刑﹐妄殺人命﹐姦占婦女﹐橫行鄉裏。他們的種種暴行﹐激起了維吾爾人民的不斷反抗。
  光緒十年(1884)﹐清政府將新疆改設行省﹐以州縣製代替維吾爾族地區的伯剋制度。伯剋的職務雖然被裁撤﹐但仍保留了伯剋的品級﹐以“士紳”相待﹐有的還充當了州縣衙門的書吏或鄉約﹐使伯剋的勢力和影響還存在了很長時期。
  ②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西北部城市。位於達令河畔,悉尼西北約500公裏。人口3,530。鐵路及河運交叉點。附近為綿羊牧區,重要的羊毛集散地,還産柑橘類水果。有肉類加工工業。
百科辭典
  boke
  伯剋
    新疆維吾爾族地方官吏的總稱。“伯剋”是突厥語的對音,有王、首領、頭目、統治者、官吏以及老爺、先生等多種意思。古代維吾爾族中即有“伯剋”這一名稱的官職。一般認為唐代文獻上的“訇”即是“伯剋”的異譯。“伯剋”是世襲官職,設置延續到清代。乾隆二十四年(1759),清政府平定大小和卓之亂後,根據新疆的民族特點,任命阿剋蘇的阿奇木伯剋為三品官,伊沙噶伯剋為四品官,並陸續推廣到其他地區。從此,伯剋制度在維吾爾族地區逐漸確定下來。清政府廢除了伯剋的世襲製,給伯剋加以三品至七品品級,並授予一些特權,而實際權力則掌握在各城參贊、辦事、領隊大臣等手中。三品至五品伯剋,由本城大臣選出,送參贊大臣驗明,奏請補放;六品以下伯剋,則由各城大臣選拔,送參贊大臣驗放。四品以上伯剋均需輪流進京朝見皇帝,謂之“年班”。伯剋的俸祿按品級的高低授予土地和種地人,如三品伯剋給二百帕特瑪(一帕特瑪合四石五鬥)籽種地畝,種地人一百名;四品伯剋給一百五十帕特瑪籽種地畝,種地人五十名。伯剋的名目繁多,有三十餘種,大多是盤剝勞動人民的稅務官吏。各城的伯剋也無固定名額,根據城市大小、事務繁簡而設置,往往是因當地有一些特産而設立專管的伯剋。統理城村一切事務的稱阿奇木伯剋,是各伯剋之首。協理其辦事的稱伊沙噶伯剋或伊什罕伯剋,管理地畝糧賦的稱噶匝納齊伯剋,管理匠役營造諸種公務的稱訥剋布伯剋,管理水利的稱密□布伯剋,管理集市貿易的稱巴匝爾伯剋,辦理一切刑名詞訟的稱哈子伯剋,還有管理交通、臺站、社會治安、宗教事務、教育等方面的伯剋。同一職務的伯剋,品級往往不相同,如阿奇木伯剋就有三品至六品不等。清政府利用這些伯剋來統治新疆維吾爾族地區。
    伯剋都有一定數額的親隨或傢僕,在其傢服役。其土地全靠徵用無償勞役來耕種。他們任意徵收苛捐雜稅,從中貪污。入京晉見皇帝,則藉攤派中飽私囊。有些伯剋還把持水利、囤糧貴賣,私用肉刑,妄殺人命,□占婦女,橫行鄉裏。他們的種種暴行,激起了維吾爾人民的不斷反抗。
    光緒十年(1884),清政府將新疆改設行省,以州縣製代替維吾爾族地區的伯剋制度。伯剋的職務雖然被裁撤,但仍保留了伯剋的品級,以“士紳”相待,有的還充當了州縣衙門的書吏或鄉約,使伯剋的勢力和影響還存在了很長時期。
     (任一飛)
    
近義詞
伯剋
包含詞
伯剋郡伯剋利伯剋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