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bretschneidara sinensis hemsi.
伯樂樹科 bretschneideraceae
國傢Ⅰ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國務院1999年8月4日批準)
落葉喬木,高達20m,胸徑60cm。奇數羽狀復葉,小葉7-13。大型總狀花序頂生,花粉紅色。蒴果近球形,棕色。種子橙紅色。中國特有單種科植物和孑遺種。零星分佈於華東、華中、華南,西南,雲南東部、廣西、廣東、江西、浙江、湖南、貴州、湖北、四川等地。
常生於海拔500-2000m處的溝𠔌和溪旁坡地常緑、落葉闊葉混交林中。國傢二級保護稀有種。
伯樂樹是我國特有的、古老的單種科和殘遺種。它在研究被子植物的係統發育和古地理、古氣候等方面都有重要科學價值,並被國傢列為—級保護植物。
伯樂樹的樹體雄偉高大,緑蔭如蓋,樹高達30米,胸徑可達1米,主幹通直,出材率高,在闊葉樹中十分少見;花大,頂生總狀花序,粉紅色,非常可愛;蒴果梨形,暗紅色,5-6月開花,10-11月果熟;伯樂樹主要分佈長江以南地區,垂直分佈於海拔600-2000米的山地森林中。自然分佈範圍廣,適應能力強,生長迅速,是理想的風景園林和用材樹種。
該樹結實大小年明顯。鮮果出種率約為20%;種子千粒重515—755剋,場圃發芽率約85%。種子處理值得註意的是:種子外種皮黃色多汁,內種皮白色薄而脆;外種皮是必須去掉的,否則易發生黴變。在去掉外種皮時,可放適量洗衣粉輕輕搓洗,切勿用力過度弄破內種皮,否則也易黴變。同時,種子應隨采隨播,切勿暴曬;也不能幹藏,幹藏的種子極易喪失發芽力。暫時不能播種的,應用濕潤河沙貯藏。
育苗:每畝播種量30公斤,産苗2-3萬株。采用條播,條距30釐米,覆土厚3-4釐米,並覆蓋稻草保濕,出苗後需護蔭。加強田間管理,一年生苗高30-50釐米,可出圃造林。
【異名】山桃樹。
【性味歸經】甘、辛、平入肝、脾、胃三經
【來源】為鐘萼木科植物鐘萼木的樹皮。
【植物形態】鐘萼木【採集】夏、秋采收。
【功用主治】治筋骨痛。
【用法與用量】搗爛外敷。 |
|
伯樂樹
(江西《草藥手册》)
【異名】山桃樹。
【來源】為鐘萼木科植物鐘萼木的樹皮。
【植物形態】鐘萼木
落葉喬木,高達20米。樹皮灰白色,平滑;小枝粗壯,其上有大而圓形的葉痕。單數羽狀復葉,長達80釐米,互生;小葉7~15枚,對生,矩圓形。狹卵形或狹倒卵形,不對稱,基部圓形或闊楔形,先端短而漸尖,全緣,上面無毛,有光澤,下面粉白色,沿中脈有褐色毛叢。總狀花序頂生,軸密被銹色柔毛;花萼鐘形,具不明顯的5齒,外面密被柔毛;花瓣5,粉紅色;雄蕊5~9;子房3室。蒴果橢圓球形或近球形,木質。種子近球形。
生於海拔500~4500米山地林中。分佈雲南東部、廣西、廣東、江西、浙江、湖南、貴州、湖北、四川等地。
【採集】夏、秋采收。
【功用主治】治筋骨痛。
【用法與用量】搗爛外敷。 |
|
中文名: 伯樂樹
拉丁文名:Bretschneidara sinensis Hemsi.
異名:山桃樹、鐘萼木
分類:伯樂樹科 Bretschneideraceae本科僅1屬,1種、中國特産。
保護等級:國傢Ⅰ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國務院1999年8月4日批準) |
|
落葉喬木,高達20m,胸徑60cm。奇數羽狀復葉,小葉7-13。大型總狀花序頂生,花粉紅色。蒴果近球形,棕色。種子橙紅色。伯樂樹的樹體雄偉高大,緑蔭如蓋,樹高達30米,胸徑可達1米,主幹通直,出材率高,在闊葉樹中十分少見;花大,頂生總狀花序,粉紅色,非常可愛;蒴果梨形,暗紅色,5-6月開花,10-11月果熟;
該樹結實大小年明顯。鮮果出種率約為20%;種子千粒重515—755剋,場圃發芽率約85%。 |
|
垂直分佈在海拔500~1000米之間。伯樂樹係陰性偏陽樹種。幼年喜蔭喜濕,中年以上喜光喜濕。在天然林中,一般同甜櫧、青岡櫟、酸棗、擬赤楊、藍果樹及楠木類等樹種混生。對土壤肥力和水分條件要求較高。在天然林中,長在溝邊、山𠔌等土壤肥沃、濕潤的地方生長較快;而長在山岡、山頂的則生長不良。 |
|
浙江省慶元、竜泉、遂昌、雲和、泰順等市(縣)均有生長,以竜泉城北、錦旗、八都及昴山、鳳陽山等地分佈較多。
我國雲南東部、貴州、廣東、廣西、四川、湖北、湖南、福建、江西等省區均有分佈。 |
|
伯樂樹是我國特有的、古老的單種科和殘遺種。它在研究被子植物的係統發育和古地理、古氣候等方面都有重要科學價值,並被國傢列為—級保護植物。
材質優良,花形大,色豔麗,是既可用材又可觀賞的珍貴樹種。適應性強,根係發達,可選作低山營造混交林和進行四旁緑化。樹幹通直,紋理直,色紋美觀,為優良傢具用材。 |
|
一、採種:
種子外種皮黃色多汁,內種皮白色薄而脆;外種皮是必須去掉的,否則易發生黴變。在去掉外種皮時,可放適量洗衣粉輕輕搓洗,切勿用力過度弄破內種皮,否則也易黴變。同時,種子應隨采隨播,切勿暴曬;也不能幹藏,幹藏的種子極易喪失發芽力。暫時不能播種的,應用濕潤河沙貯藏。
10月中下旬果實成熟,結實有大小年之分,結實樹齡一般在15年生以上。採種要選擇20~30年生的健壯母樹。當果實由青緑色變紅褐色時,即可採種。采回後攤在通風處陰幹,待果開裂後剝出種子,再將種子浸在水中洗去外種皮,陰幹1~2天後沙藏。
二、育苗:
選取排灌方便,沙質壤土的圃地,每畝施腐熟欄肥500公斤,鈣鎂磷肥200公斤,耕耙後築畦。早春條播,條距25釐米,播種溝深3釐米,每畝播種量12.5~15公斤。播種後覆焦泥灰厚約3釐米,再蓋狼衣草。春播後約2個月發芽出土,20天後苗木基本出齊。出土後及時揭取苗床覆蓋的草,並適時除草,施追肥。在苗木生長期間,要拔草施肥6~7次。一年生苗平均高18釐米,根莖0.6釐米,林地條件好的地方,當年可出圃造林,一般需移植或留床一年再出圃造林。每畝産苗2.5~3.0萬株。
三、造林技術:
1.造林地選擇
伯樂樹對土壤和水分條件要求較高,造林地應選擇在海拔200~800米、土壤肥沃、濕潤、避風的陰坡山𠔌或山坡下部為好。1000米以上高海拔地區易受凍害,不宜造林。
2.整地方式
造林前,清除林地上的雜灌草,塊狀整地。挖定植穴,穴徑60釐米、深50釐米。
3.造林密度
造林密度為株行距2.5×3.0米(即每畝88株)或株行距2.0×2.0米。
4.造林季節
宜在早春雨後陰天進行,成活率可達85%以上。
5.造林方式
栽植前最好放基肥和回填表土,栽植時,做到苗正、根舒、泥緊。
四、撫育管理:
1.幼林撫育
造林後應加強幼林培育管理。每年除草鬆土1~2次,擴穴埋青。
2.間伐和主伐期
伯樂樹生長前期表現緩慢,20年後至50胸徑和材積生長都處於速生階段,間伐期30年,主伐期在55~60年。 |
|
【性味歸經】甘、辛、平入肝、脾、胃三經
【來源】為鐘萼木科植物鐘萼木的樹皮。
【植物形態】鐘萼木【採集】夏、秋采收。
【功用主治】治筋骨痛。
【用法與用量】搗爛外敷。 |
|
伯樂樹介紹
伯樂樹 (Bretschneidera sinensis Hemsl.)
科屬:
柏樂樹科
別名:
種萼木
形態特徵:
落葉喬木,高達20米,胸徑約60釐米;小枝有心髒形葉痕。奇數羽狀復葉互生,長40-80釐米;小葉7-13,稀更多,長圓形、窄卵形或窄倒卵開不對稱,長6-23釐米,寬3.5-9釐米,先端漸尖,基聞楱形或近圓形,全緣,上面無毛,下面微被銹色柔毛;花兩性輻射對稱,直徑約4釐米;花萼筒上部,雄蕊棒狀,子房狹卵圓形,3室,每室有2胚珠。蒴果近球形,成熟時棕色,長2-4釐米,木質;種子近球形,橙紅色。
分佈與習性:
星散分佈於浙江南部縉雲、麗水、遂昌、竜泉、慶元、雲和、泰順,臺灣臺北,福建崇安、邵武、泰寧、建寧、羅源、古田、南平、消縣、永定、連城、上杭、竜岩,江西武陵、修水、安義、靖西、宜豐、寧都、石城、會昌、安遠、竜南、全南、遂川、井崗山、泰和,湖南東部衡山、酃縣、桂東、南部汝城、宜章、道縣、西南部武崗、新寧、城步、綏寧、洞口和西北部竜山、桑植、大庸、永順,廣東乳源、連縣、麯江、連山、從化、肇床、信宜、廣西東部岑溪、蒼梧、賀縣、大瑤山、荔浦和東北部興安、全州、竜勝,大苗山,嘖不北部鬆桃、江口、東南部至南部黎平、從江、榕江、獨山、三都、荔波、平塘、貞豐、册亨,支南東南部富寧、西疇、硯山、屏邊,四川南部雷波和東部北碚、南川,湖北西南部利川和東南部通山等地。常生於海拔500-2000米的溝𠔌、溪旁坡地。分佈區的年平均溫為15℃以上,1月平均溫4.8℃,極端最低溫可降至-8.4℃以下,而南緣低平地區或西部幹熱河𠔌雖可高達22℃。但伯樂樹多見於中山(海拔1000-1500米)地帶,氣候溫冰,年降水量1000-2000毫米,多雲,氣候潮濕,平均我相對濕度80%以上。成土母質一般以流紋岩,凝灰岩為主體,土壤屬紅壤類中的黃紅壤,呈酸性pH植4.5-6.0,有機質4.8%或以上(據浙江竜泉分佈點資料)。伯樂樹常散生濕潤溝𠔌坡地或溪旁的常緑一落葉闊葉混交林中,一般屬偶見成分。為中性偏陽樹種,幼年耐蔭,深根性,抗風力較強,稍能耐寒,但不耐高溫。生長緩慢,天然林中立木30年前生長較快。分佈區東部的伯樂樹於3月中旬鼕芽開始膨大,4月上旬展葉;花於4月下旬開放,5-6月為盛花期;時於10月成熟。
繁殖與栽培:
用種子繁殖。種子於9月成熟,採種後用濕砂貯藏,鼕播也可。産區多在2月初開溝點播,4月初發芽。7-8月高溫期,要搭蔭棚,1年生苗木平均高33釐米,2年生壯苗可以在2-3月定植。造林地的土壤應深厚濕潤。
應用:
稀有種。伯樂樹為單種科植物,是古老的殘遺種,對研究被子植物的係統發育及古地理等均有科學價值。木材硬度適中,不翹裂,色紋美觀,優良的傢俱及工藝用材。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