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理學 : 佛教用語 : 醫學心理學 : 工商行政管理 : 中藥材 : 美學 : 美容 : 飲食 > 傳統
目錄
詞語釋義
  【詞語】:傳統
  【註音】:chuántǒng
  反義詞:時尚
  傳統是以前時代留下的一種文化,一個時代確鑿無疑的觀念有時候是下一個時代的難題。
  在這個世界上,你可以超越習俗和限製,但不能無視它們走得太遠.
傳統與發展
  近年來關於這一主題,在傳統文化領域爭論熱烈。下面這篇光明日報的文章可見一斑:
  傳統與發展互動相促——再論中國畫的發展
  在“85美術新潮”沉寂後,漸漸泛起“筆墨中心主義”、“筆墨至上論”和“回到傳統主義”的一邊倒狀況,其實質即是恢復以傳統為鑒的價值標準。這種狀況與改革開放的大格局是相悖的。本來新時期思想解放的直接成果是畫傢對藝術的選擇有了自主性,價值取嚮有了多元共生的局面,畫傢的文化心態也從單一走嚮多種形態,再也不能用一種模式標準來框定一切了。
  畫傢的心態,大體上可分為四種類型,即傳統文化心態型;自我文化心態型;社會文化心態型;人類文化心態型等,各自在不同層面上確定價值取嚮,進行各自的文化追求。
  傳統文化心態型以確立中國畫的原生形態和筆墨規範為己任,在傳統文化中尋找精神復歸,其目標是推動中國藝術與西方現代派抗衡,流露出很深的復古意識。
  自我文化心態型則相反,他們在對中西文化進行比較反思後,重新審視傳統文化的優劣,把藝術傢的精神風範定位在自我價值的最終體現和完成上,並不在意傳統筆墨的失落,而着眼於中國畫從過去走嚮未來,建構中國畫的新時代特徵,有獨來篤行,大刀闊斧地改造中國畫的態勢。
  社會心態型的畫傢則痛感於中國畫中漢唐雄魂的失落,不滿於中國畫長期滯留在田園牧歌中討生活,缺少金聲玉振的青銅力度,起而大聲疾呼民族大靈魂,有較強的文化使命感。
  人類文化心態型則呼籲拓寬視野和思維空間,以吞吐百傢的姿態融匯中西,優勢互補,着眼點是藝術轉型,從深層次揭示東方民族的文化精神,而不是從淺表去模仿古人,他們要以新的文化風采與國際對話。
  我覺得新時期的最大收穫,是出現了在競爭中各行其是的良性的生態環境,和多元共生的藝術結構。承認這個事實,對推進中國文化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在文化轉型期,本應以不同的價值取嚮來確定多元的價值標準,否則就不能反映發展的現狀。但傳統主義的種種輿論單是以筆墨為尺度,大有獨尊筆墨、廢黜百傢的態勢。所謂筆墨中心,就是抵抗中西融匯和藝術革新的一道防綫。甚至有的學者對林風眠的用筆也有微詞,
  對20世紀藝術變革發展的大格局帶有糾偏的口氣。一時間特別看好“四王”,厚古薄今變得很時尚。針對輿論一邊倒的狀況,吳冠中先生發表了《筆墨等於零》的文章,單從字面上看,似乎有懈可擊,實質上是對定於一尊的價值標準的反撥。比如現代美的形態在於個性和
  風格,事實上已超越於筆墨。比如情態結構,貴在筆墨所至,情之所鐘,要的是筆中情,情中筆,追求的是情真意切,其價值在於情態美、情趣美、神韻美,不刻意於“骨法用筆”,審視的重點在於筆墨情態化。再比如現代繪畫要強調的是把形式結構美提到中心位置,點綫塊面組織的結構美,水墨色彩互動照應的形式美,以及力度結構産生的張力美等等。如果離開筆墨當隨的時代,離開對藝術品本體的生命活力的表現而抽象談論筆墨,當然可說是等於零。這句話的底層是對傳統主義的反撥。
  這一次的大討論,其深層根源並未離開“五四”新文化運動提出的老話題。本世紀即將結束,回顧與梳理百年來發展中遇到的問題,對將來是有參考價值的。正因為有了兩種聲音在辯論,藝術上有兩翼並進、兩翼競爭、相互滲透的格局,纔有了巨大的收穫。我的觀點是傳統與現代溝通,東方與西方融匯,是本世紀最基本的成功經驗,它們既矛盾又互相依存。對傳統不可斷裂,對發展不可藐視,繼承與發展要保持平衡度,傳統與現代互動相促,並存競進,對發展中國繪畫是大有裨益的。
傳統與科學
  人們曾普遍認為,科學的價值在於改變生活。因此,科學也就意味着對傳統的修正。然而,隨着生物學觀念的深入,人類學家開始把對物種習性的尊重引入到對人類傳統的尊重。科學與傳統的關係發生了變化。人們普遍開始註意到,科學應該幫助我們正確理解傳統,而不是肆意破壞傳統。《大傢健康》2009年第6期的一篇文章反應了這一新的觀念變化:
  中華民族傳統的生存方式導致了人種的適應性進化,短時間內完全執行西方人的生活方式已經出現了大量的不適應人群,由此引發行為方式疾病流行。復興中華文化的意義之一是重新獲得中華民族的生存信心。中華民族的那些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應該因為隨時可能出現的醫學猜想而放棄。這樣纔有可能尊重古代中醫學者關於消渴病的研究成果。消渴理論是針對高消耗疾病而提出的中醫理論;而糖尿病理論是針對尿糖、血糖與合成激素提出的理論。而這一差別所導致的不同結果關乎患者的健康和生命。
  依據聶文濤醫生觀察到的𠔌物保護麯綫③,以及對糖尿病分型理論的分析,吉林省對《碳水化合物控製對糖尿病患兒健康的影響研究》項目給予了財政支持。而在這項科研進行之前,一些糖尿病患兒已經獲得了救助。
  聶文濤醫生認為,中醫學傳統下的特殊食物組合技術(傳統稱為食餌)不能用現代營養學進行理解。實際上,這種食餌技術是特殊的食物訓練。桑黃子片就是由桑葉、黃精、山楂、葛根等食品經過有機組合製成的食品。桑黃子片的意義在於調動起人體的特殊工作方式。𠔌物保護理論是基於中醫學數千年的實踐,主張對消渴病人放開𠔌物而不再作任何限製,𠔌物在食物中的總比例在60%左右,以避免人體出現高分解應激。同時,在運動指導上也吸收了美國行為研究成果,把提高骨骼肌緊張度作為運動目標。
  當把這種疾病看成是消渴的時候,解决路徑就成為避免高消耗應激,於是這就是可以痊愈的疾病。當把這種疾病看成是糖尿病的時候,解决路徑就成為提高合成速度或阻止碳水化合物吸收,於是這就成為終生疾病。顯然,消渴理論與糖尿病理論有着很大的區別。
  在判定理論正誤時候,科學發展觀強調了科學原則的地位。也就是在比較中醫學消渴理論與現代糖尿病理論的時候,不要因為現代醫學理論有着西方文化背景而直接確認其不可超越。換句話說,當中醫學實踐與現代醫學猜想發生衝突的時候,仍然要相信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所以,不僅僅是要從中醫學消渴理論中汲取營養,而是要依據消渴理論下的成功經驗來幫助那些Ⅰ型糖尿病患兒。這是醫學存在的基本意義,也是最基本的人道。提倡科學發展觀的目的,就是要把改革開放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⑤。離開人民健康,醫學科學無從談起。
中國傳統文化基本精神諸說
  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從實質上看,就是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關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論者有諸多看法。
  有的學者認為,中國傳統文化長期發展的思想基礎,可以叫做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文化發展過程中的精微的內在動力,即是指導民族文化不斷前進的基本思想。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就是中華民族在精神形態上的基本特點。因此,(1)鋼健有為;(2)和與中;(3)崇德利用;(4)天人協調。"這些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之所在。"(張岱年:《論中國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國文化研究集刊》第1輯,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中國的民族精神基本凝結於《周易大傳》的兩句名言之中,這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庸"觀念,雖然在過去廣泛流傳,但是實際上不能起推動文化發展的作用。所以,"不能把'中庸'看做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張岱年:《文化傳統與民族精神》,《學術月刊》1986年第12期。)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還表現為以德育代替宗教的優良傳統。(張岱年:《中國文化與中國哲學》,載《中國文化與中國哲學》論集,東方出版社出版)
  有的學者認為,"中國傳統文化之根本精神為融和與自由"。(許思園:《論中國文化二題》,《中國文化研究集刊》第1輯,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
  有的學者認為,以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為基礎的、以傢族為本位的、以血緣關係為紐帶的宗法等級倫理綱常,是貫穿於中國古代的社會生産活動和生産力、社會生産關係、社會制度、社會心理和社會意識形式這五個層面的主要綫索、本質和核心,"這就是中國古代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楊憲邦:《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再評價》,載張立文等主編:《傳統文化與現代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
  有的學者認為,中國的民族精神大致上可以概括為四個相互聯繫的方面:(1)理性精神。集中表現為:具有悠久的無神論傳統,充分肯定人與自然的統一和個體與社會的統一,主張個體的感情、欲望的滿足與社會的理性要求相一致。總的來看,否定對超自然的上帝、救世主的宗教崇拜和彼岸世界的存在,強烈主張人與自然、個體與社會的和諧統一,反對兩者的分裂對抗,這就是中國民族的理性精神的根本。(2)自由精神。這首先表現為人民反抗剝削階級統治的精神。同時,在反對外來民族壓迫的鬥爭中,統治階級中某些階層、集團和人物,也積極參加這種鬥爭。說明在中國統治階級思想文化傳統中,同樣有着"酷愛自由"的積極方面。(3)求實精神。先秦儒傢主張"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知人論世,反對生而知之;法傢反對"前識",註重"參驗",強調實行,推崇事功;道傢主張"知人"、"自知"、"析萬物之理"。這些都是求實精神的表。(4)應變精神。(見劉綱紀:《略論中國民族精神》,《武漢大學學報》1985年第1有的學者認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可以概括為"尊祖宗、重人倫、崇道德、尚禮儀"。(見司馬雲傑:《文化社會學》,山東人民出版社出版)此外,中國傳統文化還具有發展的觀點、自強不息和好學不倦的精神。(見丁守和:《中國傳統文化試掄》,《求索》1987年第四期。)
  有的學者認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是人文主義。這種人文主義表現為:不把人從人際關係中孤立出來,也不把人同自然對立起來;不追求純自然的知識體係;在價值論上是反功利主義的;致意於做人。中國傳統文化的人文精神,給我們民族和國傢增添了光輝,也設置了障礙;它嚮世界傳播了智慧之光,也造成了中外溝通的種種隔膜;它是一筆巨大的精神財富,也是一個不小的文化包袱。(見龐樸:《中國文化的人文精神》,《光明日報》1986年1月6日。)
英文解釋
  1. :  heritage
  2. n.:  custom,  legacy,  tradition,  mores,  customs or conventions considered typical of or essential to a group or communtiy
法文解釋
  1. n.  tradition
近義詞
慣例, 慣常作法, 習慣, 詞語的慣用法, 習俗
風俗, 慣常做的事, 慣常的做法
相關詞
文化藝術繪畫廣東劇種戲劇百科辭典
非物質文化遺産江蘇菜係美食飲食八大菜係宗教習俗
民俗春節風俗日本職業陰陽寮娛樂百科大全
佛教百科更多結果...
包含詞
反傳統傳統性傳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