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竜山投訴電話 益陽市旅遊投訴電話: 0737-4243248
湖南省旅遊投訴電話:0731—4717614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滿山青翠的會竜山,位於資江一橋南端一公裏處,東依蠃絲頂,西靠鳳形山,四周峰巒簇擁,似群竜聚會江邊,故名會竜山,現闢為會竜公園。
步入山門,沿盤山公路而上,可到山頂的木妻霞寺。木妻霞寺原名寶泉寺,是建於東晉孝武帝時(公元373年)的一座晉代古剎,香火旺盛,名揚遠近。明代建文帝朱允文,因宮廷動亂,被叔叔朱棣趕下臺,削發為僧,逃出南京,避難於吳、湘、滇、黔之間,曾隱居在寶泉寺內,度過了一段艱難的歲月。“黃竜”棲住青竜山,故後人把寶泉寺更名為木妻霞寺,“會竜木妻霞”,從此就列為了益陽古十景之一。
如今的木妻霞寺,香火仍然旺盛,善男信女不少,門上有一幅醒目的對聯,訴說了古剎的滄桑:晉朝古剎,滄海桑田存勝境;明代浮雲,青山緑水隱名僧。
在木妻霞寺的左邊,新建了一座飛檐翹角,富麗堂皇的木妻霞閣。閣高三層,第一層為佛堂,內供如來佛、關帝爺。第二層為玉佛殿,殿內供奉着泰國華僑捐贈的一尊大玉佛。第三層為觀景臺,站在閣項眺望四周,益陽十景盡收眼底,千裏資江穿城而過,資江三橋飛架南北,兩岸的高樓大廈如雨後春筍,寬闊的街道上車水馬竜,銀城的景色如此多嬌,真讓人極目楚天舒。
木妻霞寺下,有一處古樹映蔭的古墓群,其中有一塚為遇緣和尚之墓。據考證,遇緣和尚係太平天國英王陳玉成之子陳三元。英王戰死之後,母子逃難來到益陽,木妻霞寺出傢為僧尼,圓寂於會竜山上。
從木妻霞閣下來往南行,在蒼鬆翠柏之中,有一座為紀念益陽籍著名作傢周立波,而建造的立波亭。他寫東北土改的長篇小說《暴風驟雨》,獲得了斯大林文學奬。他描寫益陽農業合作化的優秀長篇小說《山鄉巨變》,熏陶教育了一代人。他深入生活,塑造人物,獨具風格,堪稱楷模。亭前雕塑有一尊周立波塑像,他眼望巨變的益陽,又在構思《山鄉巨變》的續篇哩。
在立波亭的右首,聳立着一座曾士峨烈士紀念碑。他是一位跟隨毛主席上井崗山的紅軍英雄師長,在第三次反圍剿中,他身先士卒,帶頭衝鋒,以少敵衆,掩護主力突圍,在戰鬥中英勇犧牲,當時年僅27歲,紅軍總部號召全軍學習曾士峨。1987年他的遺骨從江西遷回益陽,葬於會竜山,讓烈士的忠魂長眠在會竜山上,教育子孫後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