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 >江西 >贛州 > 會昌縣
顯示地圖
目錄
概況 Huichang County
  郵編:342600 代碼:360733 區號:0797 拼音:Huì Chāng Xiàn 英譯:Huichang County
  
  會昌縣位於江西省的東南部,武夷山餘脈西,南嶺餘脈北端。東經115.19度至116.02度,北緯25.09度至25.55度。東鄰福建省武平縣、南靠廣東。縣域境內東西56千米,南北長85千米,總面積2722.18平方千米。總人口45萬人。以漢族為主,有畲、壯、苗、回等少數民族。
  
  全縣轄6個鎮、13個鄉:文武壩鎮、筠門嶺鎮、西江鎮、周田鎮、麻州鎮、莊口鎮、清溪鄉、右水鄉、高排鄉、曉竜鄉、珠蘭鄉、洞頭鄉、中村鄉、站塘鄉、永隆鄉、富城鄉、小密鄉、莊埠鄉、白鵝鄉。共有26個居委會、243個行政村。縣政府駐文武壩鎮紅旗大道。
  
  以低山、丘陵地貌為主,地勢四周高、中間低,自東南往西北略呈掌狀傾斜。河流衆多,南來的湘江與東來的綿江匯成貢江直入贛江。年降水量1621.2 毫米,年均溫19.3℃。是國傢扶貧開發重點縣和全國第二批生態農業建設示範縣,江西省商品糧基地縣。礦藏有錫、岩????、螢石、石灰石、稀土等。特産有會昌米粉、會昌醬幹等。
  
  323、206國道和贛竜鐵路穿境。是革命老區,現存有大量紅色革命遺址:會(昌)、尋(烏)、安(遠)中心縣委舊址、中共粵贛省委舊址等。名勝古跡有漢仙岩摩崖石刻、羊角古城堡、會昌山森林公園、會仙溫泉等。
會昌概況
  會昌縣位於江西省東南部,東鄰福建、南靠廣東,為贛、閩、粵“三省通衢”之地。全縣轄19個鄉(鎮),243個村(居)委會,3121個村民小組,人口46萬,土地面積2722平方公裏,耕地26萬畝,是國傢扶貧開發重點縣和全國第二批生態農業建設示範縣。
  會昌是革命老區,毛澤東、鄧小平等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傢在這裏留下了大量的革命足跡和寶貴的精神財富。鄧小平擔任第一任會尋安中心縣委書記,毛澤東寫下了《清平樂·會昌》,盛贊“風景這邊獨好”,現存有大量紅色革命遺址。
  會昌有豐富的資源,現已探明開發的礦藏有錫、????、螢石、石灰石、稀土等30餘種,其中錫金屬儲量全國第三,岩????儲量為江西之首;森林覆蓋率達79%;可利用的水電藴藏量達5.86萬千瓦;旅遊資源有省級風景名勝漢仙岩、會仙溫泉等旅遊休閑景觀。 會昌工業已初具規模,形成了礦産冶金、氟????化工、建材、食品加工、小水電等主導工業。錫金屬、氟化????、螢粉、水泥、會昌米粉、會昌醬幹等産品頗有特色,其中米粉遠銷歐美等十多個國傢。農業以水稻、製種、煙葉、生豬、臍橙為主。
  會昌城市、交通等發展明顯加快,城區規劃面積達18平方公裏,境內有323、206國道和贛竜鐵路穿過,成廈、濟廣高速會昌段正在擬建。
  2005年,全縣實現縣內生産總值185249萬元,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56789萬元、利稅6386萬元,實現利用外資總額2824萬美元、實際利用內資6.8億元,實現財政總收入11568萬元, 其中地方財政收入7368萬元,農業和農村經濟穩步發展,完成果業開發面積2萬畝,農民人均純收入1530元。
  “十一五”期間,該縣將在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導下,牢固樹立科學的發展觀,實施“對接長珠閩、建設新會昌”發展戰略,堅持以民為本,解放思想、開拓進取、勇爭一流,以開放型經濟為主綫,突出新農村建設、招商興工、項目帶動、城市建設、隊伍建設、基礎教育、綜合治理等重點,把工業做大、農業做優、財政做富、城市做美,推進“三個文明”建設,努力把會昌建成開放的會昌、生態的會昌、和諧平安小康的會昌。
  2006年,該縣堅持大開放的主戰略,以更加務實的作風、更加科學的方法、更加統籌的理念,紮實推進經濟社會的發展,重點抓好六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統籌城鄉協調發展。按照“五新一好”的總體要求,結合整村扶貧開發,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二是大力推進“十大體係”建設。從會昌的實際出發,完善政策法規、技術標準、社會保障、産權交易、金融服務等體係的建設。
  三是大力推進招商興工。整合力量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突出招商引資重點,圍繞錫深加工、氟????化工、水泥、旅遊開發、農業綜合開發、貢江流域開發等重點項目招商;招商引資又以主攻工業為重中之重,努力打造礦産冶金、氟????化工、建材、食品加工、小水電五大工業集群,做強錫、????、螢粉、水泥、米粉五大工業支柱産業。
  四是大力推進第三産業發展。推進現代服務業發展,降低門檻,吸引更多的社會資金投入到服務業。強勢推進旅遊業發展,做好毛澤東舊居、文武壩革命舊址、會尋安中心縣委舊址、鄧小平舊居等紅色景點和漢仙岩、會仙溫泉自然景觀的開展利用,同時積極開發緑色生態旅遊。
  五是大力推進城市化進程。完善城市功能,穩步推進市政設施建設;加強城市管理,深入開展園林城市的創建,打造山水靚縣,彰顯山水特色。
  六是大力推進社會事業發展。全面提升教育水平,推進文化體育事業發展,實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加快鄉鎮衛生院基礎設施建設,健全縣、鄉、村三級衛生服務網絡。
  2006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開局之年,開好頭、起好步至關重要。全縣上下將進一步認清形勢,調整好工作思路,創新工作方法,加大工作力度,轉變工作作風,為實現“十一五”規劃而努力奮鬥。
自然地理
  會昌縣屬中亞熱帶季風型溫暖溫潤氣候區,具有山區立體氣候明顯的特徵,其特點是:氣候溫和熱量足,日照充裕光能佳,雨水不均易旱澇,四季分明差異大。由於距海洋較近,加之地形作用,一般是春早多陰雨,夏熱無酷暑,秋爽少降水,鼕長無嚴寒。年平均氣溫19.3℃,一月份平均氣溫8.3℃,七月份平均氣溫28.7℃;極端最低氣溫-6.7℃,極端最高氣溫39.5℃;≥10℃積溫6079℃;平均無霜280天,平均年降雨量1624毫米,春夏多雨,秋鼕少雨,尤在4-6月降雨集中,平均可達752.9毫米,占全年總雨量的48.4%,常引起洪澇災害,而7-9月的年平均降雨量衹有388.1毫米,僅占全年總量的24%,加之蒸發量又大於降雨量253.5毫米,常發生幹旱。災害性天氣主要有春季低溫、夏季洪澇、幹旱以及秋季“寒露風”。
  會昌有豐富的資源,現已探明開發的礦藏有錫、????、螢石、石灰石、稀土等30餘種,其中錫金屬儲量全國第三,岩????儲量為江西之首;森林覆蓋率達79%;可利用的水電藴藏量達5.86萬千瓦;旅遊資源有省級風景名勝漢仙岩、會仙溫泉等旅遊休閑景觀。
資源特色
  會昌縣位於江西省東南部,東鄰福建,南靠廣東。在區域上地處華南成礦區,屬濱西太平洋構造帶,區內成礦地質條件優越,礦産資源豐富。截止2004年底,會昌已發現各種有用礦産資源37種,礦産地40餘處,探明有資源儲量的主要礦産4種,已列入全國礦産資源儲量表的礦産2種,已列入江西礦産資源儲量表的礦産4種。
  一、周田岩????礦
  周田岩????礦區地處武夷山環狀構造。和河紹斷裂交會處,位於周田斷陷地層盆地。礦區範圍以周田岩岩礦層為中心,東到石壁湖,西至新圩,北自長江,南至下壩子,面積12平方公裏。礦區內地層,構造都較為簡單,礦床的礦物成份單一,岩????層除泥岩層外,90%以上都是岩????,其餘為粘土礦物,少量陸源碎屑和一些硫酸????礦物。礦床中主要????類礦物生成順序是、硬石膏至岩????,氯化鈉平均含量在60%左右,最高達90%以上,硫酸鈣4%左右,其餘35%左右為地下水和不溶物。
  保有儲量與品位,截止2004年度,岩????礦已探明的石????礦石儲量達20.1億噸,其中B+C+D級氯化鈉儲量10.3億噸,平均????層厚度151.54米,平均品位在60%左右,屬大型礦床,為江西第二大????礦。
  二、岩背錫礦山
  岩背錫礦山位於縣城南約40公裏處,隸屬清溪鄉,岩背錫礦床位於密坑山破火山口構造的南東部次級的岩背次火山隱爆構造附近,礦區構造主要以東西嚮、北北東嚮、北東嚮和北西嚮四級斷裂發育。礦體賦存於火山凝灰岩與花崗斑岩的內外接觸帶內,平面上呈不規劃橢圓狀,總體走嚮為北北東,傾嚮北西西,北東端出露地表。礦石結構主要有鱗片狀變晶結構、變餘結構,乳滴狀結構,礦石礦物主要有錫石、黃銅礦、黃鐵礦、非金屬礦物主要有石英、螢石、絹雲母、螢石及少量角閃石等。礦石中主要有用組分為錫,占有用組分的78%以上,全區錫平均品位為0.843%,伴生有用組分銅平均品位0.25%,銀平均品位9.46g/t,礦區在1988年勘探報告共提交錫金屬儲量10.24萬噸,銅金屬儲量2.9萬噸,就單個礦點而言錫金屬儲量居全國第三,開採條件居全國前例,潛在價值數十億元。
  三、紅山銅礦
  會昌縣紅山銅多金屬礦區位於會昌縣城南30公裏處,屬會昌縣中村鄉、筠門嶺鎮和周田鎮管轄。會昌紅山銅礦區位於武夷山南段西坡,處瑞金—尋烏北北東嚮深大斷裂、雲霄—上杭北西嚮構造帶交接復合的部位,東距紫金山金銅礦60公裏,成礦地質條件十分有利。自1965年開始至今,四十多年的時間裏,先後有江西省地質局區調隊、909隊、物化探大隊、贛南地質調查大隊等單位在本礦區做了大量的地質勘查工作,取得了良好的勘查和研究成果,積纍了豐富的地物化遙資料,並在紅山礦區取得了良好的找礦效果,尤其是1999年以來在紅山礦區進行的綜合找礦工作(地質、物化探工作相互配合),取得重大進展,紅山礦區以紅山主角礫岩筒為中心,由中心往外依次發育銅(鉬)—銅鉛鋅—鉛銀(金)的礦化分帶規律,以岩筒周邊近200米為成礦有利區,其銅資源潛力可達100萬噸以上。
  四、螢石礦
  螢石礦是會昌優勢礦産之一,主要分佈在筠門嶺鎮、文武壩鎮、曉竜鄉、永隆鄉。有瑞-會螢石礦區,筠門嶺尖峰筆螢石礦區。
  1、瑞-會螢石礦區
  該礦區位於會昌縣文武壩鎮上半嶺村,毗鄰瑞金市謝坊鎮,交通便利,經贛南地調大隊詳查,現已探明螢石C1級儲量為29996噸,C2級儲量為5412噸,平均礦石CaF2品位為73.96%,該故區因開採時間較長,賦存於我縣境內的礦石已被大量采取,保有礦石儲量未經專業隊伍計算難以算出。深部開採成本較高,但礦石品位大多在75-80%之間,現由江西鷹鵬礦業有限公司在開發之中。
行政區劃
  全縣轄6個鎮、13個鄉:文武壩鎮、筠門嶺鎮、西江鎮、周田鎮、麻州鎮、莊口鎮、清溪鄉、右水鄉、高排鄉、曉竜鄉、珠蘭鄉、洞頭鄉、中村鄉、站塘鄉、永隆鄉、富城鄉、小密鄉、莊埠鄉、白鵝鄉。共有26個居委會、243個村委會。
  文武壩鎮 面積:188k㎡ 人口:77806人 郵編:342600 代碼:360733100 
  轄水東、南街、西街、北街、南外、紅旗路、富東路等7個居委會,文武壩、晨光、水西、湘青、湘東、黃坊、林崗、南坑、涼舟、上半嶺、下半嶺、聯豐、彭逕、古坊、林富、白石、磊石、勤建、小壩、塔豐、林蘇、中塅、山新、白竹、北磜、水口、長塅等27個村委會。鎮政府駐留馬寨。
  筠門嶺鎮 面積:297k㎡ 人口:40108人 郵編:342614 代碼:360733101 
  轄東街、西街等2個居委會,筠門嶺、盤古、竜頭畲族、黃坌、竹村、湖塅、元興、羊角、營坊、竹子壩、芙蓉、榮田、上增畲族、黃埔、州場、石久、學子、半照、白埠、長嶺、下陽、鶴形、楠木、大照、小照、黃陂等26個村委會。鎮政府駐門嶺圩。
  西江鎮 面積:189k㎡ 人口:54159人 郵編:342602 代碼:360733102 
  轄西江居委會,西江、蘭陂、火星、背坑、牛睡、見潭、西坑、塅腦、河背、餅丘、紅星、蓮石、石門、壩子、千工、塆興、西源、大田、南星、石逕、豐竜、南山等22個村委會。
  周田鎮 面積:222k㎡ 人口:54716人 郵編:342613 代碼:360733103 
  轄周田居委會,周田、梅子、半崗、上營、寨下、秧排、下營、小田、司背、河墩、長田、連豐、橋塘、中桂、高橋、上官、長江、上壩、新圩、大坑、崗腦、楊梅、三坑等23個村委會。
  麻州鎮 面積:118k㎡ 人口:25890人 郵編:342608 代碼:360733104 
  轄麻州居委會,麻州、湘江、小河背、桃豐、垇下、前鋒、九州、東紅、王傢山、小圍、鳳形窩、齊心、增豐、垇背、大坪腦、下堡等16個村委會。
  莊口鎮 面積:153k㎡ 人口:27463人 郵編:342605 代碼:360733105 
  轄莊口居委會,洛口、白沙、禾坑、上蘆、下蘆、大陂、黃沙、大排、竜化、小壩、黃雷、黃冠等12個村委會。鎮政府駐洛口圩。
  清溪鄉 面積:97k㎡ 人口:3391人 郵編:342614 代碼:360733200 
  轄清溪居委會,清溪、半嶺、青峰、象洞、密坑等5個村委會。
  右水鄉 面積:129k㎡ 人口:16579人 郵編:342609 代碼:360733201 
  轄右水居委會,右水、大華、下磜、梅磜、中壩、田高、田豐、田升、梅豐、大群、圍背、鬆林等12個村委會。
  高排鄉 面積:88k㎡ 人口:14293人 郵編:342611 代碼:360733202 
  轄高排居委會,高排、山口、上磜、坪坑、南田、團竜、石灰壩等7個村委會。
  曉竜鄉 面積:159k㎡ 人口:13788人 郵編:342612 代碼:360733203 
  轄曉竜居委會,曉竜、田尾、裏田、廟背、高蘭、曉村、塘頭下、桂林、上堡、倒圳等10個村委會。
  珠蘭鄉 面積:125k㎡ 人口:16267人 郵編:342606 代碼:360733204 
  轄珠蘭居委會,珠蘭、河陂、竜車、獅寨、逕口、祠堂下、雁湖、懷仁、杉坑、大西壩、南磜、上照、下照等13個村委會。
  洞頭鄉 面積:66k㎡ 人口:9136人 郵編:342619 代碼:360733205 
  轄洞頭居委會,洞頭畲族、洞下、河頭、肥嶺、石圳、上東坑、下東坑、官豐等8個村委會。
  中村鄉 面積:202k㎡ 人口:8770人 郵編:342618 代碼:360733206 
  轄中村居委會,中聯、中和、洋光、半溪、小燕、增坑等6個村委會。
  站塘鄉 面積:104k㎡ 人口:16252人 郵編:342616 代碼:360733207 
  轄站塘居委會,站塘、官村、 闍山壩、羅坊、李官山、崠背、水明、大壩腦、南坑、橫嶺等10個村委會。
  永隆鄉 面積:120k㎡ 人口:8065人 郵編:342622 代碼:360733208 
  轄永隆居委會,永聯、益寮、楊葉、井頭、曉族、水洲、案背等7個村委會。
  富城鄉 面積:230k㎡ 人口:15016人 郵編:342621 代碼:360733209 
  轄富城居委會,富城、磜頭、桂坑、雷田、嶺下、大洞、小砂、半逕、粗石壩、板坑、餘屋洞、林珠、泮塘等13個村委會。
  小密鄉 面積:85k㎡ 人口:18279人 郵編:342603 代碼:360733210 
  轄小密居委會,小密、石背、杉背、半逕、蓮塘、孕竜、羅田等7個村委會。
  莊埠鄉 面積:57k㎡ 人口:8960人 郵編:342605 代碼:360733211 
  轄莊埠居委會,莊埠、樟坑、正坑、下車、寨富、禾坪下等6個村委會。
  白鵝鄉 面積:93k㎡ 人口:20187人 郵編:342604 代碼:360733212 
  轄白鵝居委會,白鵝、良屋、角屋、羅屋、下安、洋口、水東、梓坑、九嶺、中心、獅子、河逕、丹坑等13個村委會。
  據《會昌縣志》載:,北宋太平天國八年(公元983年)始設縣,適逢鎮人鑿開得磚12塊,磚上刻有“會昌”篆字,故以“會昌”為縣名,一直沿用至今。
  
  2009年會昌縣行政區劃
  文武壩鎮(駐地留馬寨 郵編342600)
    居委會 7:水東、南街、西街、北街、南外、紅旗、富東
    村委會27:文武壩、晨光、水西、湘青、湘東、黃坊、林崗、南坑、涼舟、上半嶺、下半嶺、聯豐、彭逕、古坊、林富、白石、磊石、勤建、小壩、塔豐、林蘇、中塅、山新、白竹、北磜、水口、長塅
  筠門嶺鎮(駐地門嶺圩 郵編342614)
    居委會 2:東街、西街
    村委會26:筠門嶺、盤古、竜頭畲族、黃坌、竹村、湖塅、元興、羊角、營坊、竹子壩、芙蓉、榮田、上增畲族、黃埔、州場、石久、學子、半照、白埠、長嶺、下陽、鶴形、楠木、大照、小照、黃陂
  西江鎮(郵編342602)
    居委會 1:西江
    村委會22:西江、蘭陂、火星、背坑、牛睡、見潭、西坑、塅腦、河背、餅坵、紅星、蓮石、石門、壩子、千工、塆興、西源、大田、南星、石逕、豐竜、南山
  周田鎮(郵編342613)
    居委會 1:周田
    村委會23:周田、梅子、半崗、上營、寨下、秧排、下營、小田、司背、河墩、長田、連豐、橋塘、中桂、高橋、上官、長江、上壩、新圩、大坑、崗腦、楊梅、三坑
  麻州鎮(郵編342608)
    居委會 1:麻州
    村委會16:麻州、湘江、小河背、桃豐、垇下、前豐、九州、東紅、王傢山、小圍、鳳形窩、齊心、增豐、垇背、大坪腦、下堡
  莊口鎮(駐地洛口圩 郵編342605)
    居委會 1:莊口
    村委會12:洛口、白沙、禾坑、上蘆、下蘆、大陂、黃沙、大排、竜化、小壩、黃雷、黃冠
  清溪鄉(郵編342614)
    居委會1:清溪
    村委會5:清溪、半嶺、青峰、高坑、密坑
  右水鄉(郵編342609)
    居委會 1:右水
    村委會12:右水、大華、下磜、梅磜、中壩、田高、田豐、田升、梅豐、大群、圍背、鬆林
  高排鄉(郵編342611)
    居委會1:高排
    村委會7:高排、山口、上磜、坪坑、南田、團竜、石灰壩
  曉竜鄉(郵編342612)
    居委會 1:曉竜
    村委會10:曉竜、田尾、裏田、廟背、高蘭、曉村、塘頭下、桂林、上堡、倒圳
  珠蘭鄉(郵編342606)
    居委會 1:珠蘭
    村委會13:珠蘭、河陂、竜車、獅寨、逕口、祠堂下、雁湖、懷仁、杉坑、大西壩、南磜、上照、下照
  洞頭鄉(郵編342619)
    居委會1:洞頭
    村委會8:洞頭畲族、洞下、河頭、肥嶺、石圳、上東坑、下東坑、官豐
  中村鄉(郵編342618)
    居委會1:中村
    村委會6:中聯、中和、洋光、半溪、小燕、增坑
  站塘鄉(郵編342616)
    居委會 1:站塘
    村委會10:站塘、官村、闍山壩、羅坊、李官山、崠背、水明、大壩腦、南坑、橫嶺
  永隆鄉(郵編342622)
    居委會1:永隆
    村委會7:永聯、益寮、楊葉、井頭、曉族、水洲、案背
  富城鄉(郵編342621)
    居委會 1:富城
    村委會13:富城、磜頭、桂坑、雷田、嶺下、大洞、小砂、半逕、粗石壩、板坑、餘屋洞、林珠、泮塘
  小密鄉(郵編342603)
    居委會1:小密
    村委會7:小密、石背、杉背、半逕、蓮塘、孕竜、羅田
  莊埠鄉(郵編342605)
    居委會1:莊埠
    村委會6:莊埠、樟坑、正坑、下車、寨富、禾坪下
  白鵝鄉(郵編342604)
    居委會 1:白鵝
    村委會13:白鵝、良屋、角屋、羅屋、下安、洋口、水東、梓坑、九嶺、中心、獅子、河逕、丹坑
歷史沿革
  據同治十一年《會昌縣志》:會昌自漢至唐屬於都縣地,右稱九州鎮;北宋太平興國八年(983年)始設縣,適逢鎮人鑿井得磚十二塊,磚上刻有“會昌”(唐武宗年號)篆字,故以“會昌”為縣名。”
  元太德元年,會昌由縣升為州,管轄會昌、瑞金兩縣。明洪武初年,將州返縣,隸屬贛州府至清。民國初年屬贛南道。
  1929年,毛澤東、朱德率紅軍來到會昌,建立了紅色政權——中共筠門嶺地下區委;1931年10月成立會昌縣蘇维埃政府和中共會昌縣委員會;1932年7月,會昌、尋烏、安遠三縣聯合成立中心縣委;1933年2月在會昌縣內設會昌、筠門嶺、西江三縣;1934年9月三縣又全並為會昌縣
  1949年會昌解放後至1955年屬寧都行政公署;1956年至今屬贛州專區(地區)、贛州市。
  1984年5月15日,設立小密鄉、莊埠鄉(贛府字112號)。1988年9月12日,撤銷筠門嶺鄉、西江鄉,設立筠門嶺鎮、西江鎮(贛民函101號批復)。
  1995年9月29日,撤銷周田鄉、麻州鄉、莊口鄉,設立周田鎮、麻州鎮、莊口鎮(贛民字185號批復)。1997年1月14日,撤銷文武壩鄉,設立文武壩鎮(贛民字12號批復)。
  2000年,全縣轄7個鎮、15個鄉:文武壩鎮、筠門嶺鎮、湘江鎮、莊口鎮、西江鎮、麻州鎮、周田鎮、長嶺鄉、清溪鄉、右水鄉、高排鄉、曉竜鄉、珠蘭鄉、洞頭鄉、中村鄉、站塘鄉、永隆鄉、富城鄉、小密鄉、鳳凰崠鄉、莊埠鄉、白鵝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388115人;其中: 湘江鎮 35490 筠門嶺鎮 27740 西江鎮 41442 周田鎮 46601 麻州鎮 24158 莊口鎮 20438 文武壩鎮 26882 長嶺鄉 7758 清溪鄉 4294 右水鄉 14250 高排鄉 11941 曉竜鄉 12566 珠蘭鄉 14726 洞頭鄉 8541 中村鄉 7108 站塘鄉 14194 永隆鄉 7429 富城鄉 13597 小密鄉 15770 鳳凰崬鄉 10147 莊埠鄉 7768 自鵝鄉 15275(人)
  2001年10月22日,撤銷湘江鎮,劃歸文武壩鎮(贛民字486號批復)。
  2003年10月21日,撤銷鳳凰崠鄉,分別劃歸西江鎮、文武壩鎮、莊口鎮管轄;撤銷長嶺鄉,成建製劃歸筠門嶺鎮管轄(贛民字272號批復)。2003年底,全縣總人口43.39萬人。
  2004年底,全縣轄6鎮13鄉。
  文武壩鎮 2004年轄:紅旗路居委會、富東路居委會、水東居委會、南街居委會、西街居委會、北街居委會、南外居委會、文武壩村、晨光村、水西村、湘青村、湘東村、黃坊村、林崗村、大南坑村、上半嶺村、下半嶺村、聯豐村、彭逕村、古坊村、林富村、涼舟村、園背村、磊石村、勤建村、小壩村、塔豐村、林蘇村、中段村、山新村、白竹村、水口村、長段村、北寨村。
  筠門嶺鎮 轄:筠門嶺居委會、門嶺村、盤古村、竜頭村、黃坌村、竹村、湖段村、民範村、元興村、羊角村、營坊村、竹子壩村、芙蓉村、榮田村、上增村、黃埔村、州場村、石久村、學子村、官廳村、半照村、白埠村、長嶺村、下陽村、鶴形村、楠木村、大照村、小照村、秀段村、黃陂村。
  西江鎮 轄:西江居委會、西江村、蘭陂村、火星村、背坑村、牛睡村、見潭村、西坑村、段腦村、河背村、餅丘村、紅星村、蓮石村、石門村、壩子村、千工村、灣興村、西源村、大田村、南星村、石逕村、豐竜村、南山村。
  周田鎮 轄:周田村、梅子村、半崗村、上營村、寨下村、秧排村、下營村、小田村、司背村、河墩村、長田村、連豐村、橋塘村、中桂村、高橋村、上官村、長江村、上壩村、新圩村、大坑村、崗腦村、楊梅村、三坑村。
  麻州鎮 轄:麻州村、湘江村、小河背村、桃豐村、凹下村、前鋒村、九州村、東紅村、五傢山村、鳳圍村、齊心村、增坑村、凹背村、大坪腦村、下堡村。
  莊口鎮 轄:洛口村、白沙村、禾坑村、上蘆村、下蘆村、大陂村、黃沙村、大排村、竜化村、小壩村、黃雷村。
  清溪鄉 轄:清溪村、半嶺村、青峰村、象洞村、密坑村。
  右水鄉 轄:右水村、大華村、下寨村、梅寨村、中壩村、田高村、田豐村、梅豐村、大群村、圍背村、鬆林村。
  高排鄉 轄:高排村、山口村、上寨村、坪坑村、南田村、團竜村、石灰壩村。
  曉竜鄉 轄:曉竜村、田尾村、裏田村、廟背村、高蘭村、曉村、塘頭下村、桂林村、上堡村、倒圳村。
  珠蘭鄉 轄:珠蘭村、河陂村、竜車村、獅寨村、祠堂下村、雁湖村、懷仁村、杉坑村、大西壩村、南寨村、上照村、下照村。
  洞頭鄉 轄:洞頭村、洞下村、河頭村、肥嶺村、下東坑村、官豐村、湖塘村。
  中村鄉 轄:中聯村、中和村、洋光村、半溪村、小燕村、增坑村。
  站塘鄉 轄:站塘村、官村、厙山壩村、羅坊村、李官山村、崬背村、水明村、大壩腦村、南坑村、橫嶺村。
  永隆鄉 轄:永聯村、益寮村、楊葉村、井頭村、曉族村、水州村、案背村。
  富城鄉 轄:富城村、寨頭村、桂坑村、雷田村、嶺下村、大洞村、小沙村、半逕村、粗石壩村、板坑村、餘屋洞村、林珠村、泮塘村。
  小密鄉 轄:小密村、石背村、杉背村、半逕村、蓮塘村、孕竜村、羅田村。
  莊埠鄉 轄:莊埠村、樟坑村、正坑村、下車村、寨富村、禾坪下村。
  白鵝鄉 轄:九嶺村、良屋村、下安村、洋口村、水東村、梓坑村、中心村、獅子村、河逕村、丹坑村。
會昌氣候
  會昌縣屬中亞熱帶季風型溫暖溫潤氣候區,具有山區立體氣候明顯的特徵,其特點是:氣候溫和熱量足,日照充裕光能佳,雨水不均易旱澇,四季分明差異大。由於距海洋較近,加之地形作用,一般是春早多陰雨,夏熱無酷暑,秋爽少降水,鼕長無嚴寒。年平均氣溫19.3℃,一月份平均氣溫8.3℃,七月份平均氣溫28.7℃;極端最低氣溫-6.7℃,極端最高氣溫39.5℃;≥10攝氏度積溫6079℃;平均無霜280天,平均年降雨量1624毫米,春夏多雨,秋鼕少雨,尤在4-6月降雨集中,平均可達752.9毫米,占全年總雨量的48.4%,常引起洪澇災害,而7-9月的年平均降雨量衹有388.1毫米,僅占全年總量的24%,加之蒸發量又大於降雨量253.5毫米,常發生幹旱。災害性天氣主要有春季低溫、夏季洪澇、幹旱以及秋季“寒露風”。
區劃人口
  會昌縣位於贛州市東南部,東南鄰福建武平,南接尋烏,西南毗安遠,西北連於都,東北交瑞金。地跨北緯25°29′~25°55′,東經115°29′~116°02′之間,東西寬56千米,南北長85千米。轄19個鄉鎮,26個居委會,243個行政村。總面積2722.18平方千米。人口46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6.7萬人。人口密度159.4人/平方千米。有畲、壯、回、苗、滿、侗、傣和高山族等16個少數民族4950多人。縣政府駐地文武壩鎮,人口7.9萬人。距贛州市人民政府駐地贛區148千米、南昌450千米,通行客傢方言。
名勝旅遊
  會昌山清水秀,是個旅遊的好地方,境內旅遊景觀衆多,有漢仙岩、盤石山、肖帝岩、會昌山、獅子岩、車心溫泉等。相傳八仙之一漢鐘離得道成仙處的漢仙岩被流傳為“虔南第一山”,並有“江南小蓬萊”之美譽。另外會昌還是個紅色旅遊城市,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是“全紅縣”,有3.86萬人參加紅軍,7700多名志士進入烈士名册。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會昌是中央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央蘇區南大門。會(昌)尋(烏)安(遠)中心縣委、筠門嶺關稅處、貿易分局、粵贛省委、省蘇、省軍區都設在這裏,成為領導和組織閩粵贛邊區各縣人民開展革命鬥爭的重要樞紐。毛澤東、朱德、鄧小平等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傢曾在這裏從事偉大的革命實踐,探索中國革命的正確道路。1927年8月,周恩來、葉挺、劉伯承等率領八一南昌起義部隊揮師南下,與國民黨錢大鈞部進行了著名的“會昌戰役”;1932年5月至1933年3月,鄧小平先後擔任中共會昌縣委書記和會尋安中心縣委書記,領導南綫軍民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土地革命鬥爭;1934年7月23日,毛澤東登上會昌城外高峰,寫下了膾炙人口的詩篇《清平樂·會昌》;10月紅九軍團11538人在會昌集結,踏上長徵路。為了革命的成功,38600多名青壯年參加了紅軍,77200多名群衆加入了支前作戰行列,為了人民共和國的誕生,成千上萬優秀的會昌兒女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會昌的紅色旅遊景區主要有文武壩粵贛省舊址群、會昌山景區、筠門嶺舊址群,均為清末建築,原貌保存,嚮各地遊客免費開放,是省、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鄧小平故居
   1932年5月,鄧小平調任中共會昌縣委書記。6、7月間,鄧小平受黨的重托,在筠門嶺壩篤下和芙蓉寨,先後組建了中共會尋安中心縣委和江西軍區第三分區,並任中心縣委書記、三分區政委。從此,鄧小平坐鎮中央蘇區南大門,領導南綫軍民投入到轟轟烈烈的土地革命鬥爭之中,在筠門嶺工作、生活了10個月。
  鄧小平到南綫任職後,根據閩粵贛邊區實際,堅持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正確主張,抵製王明“左”傾錯誤。一是加強了各縣黨政建設,發展黨員3000多人,建立健全了縣區鄉各級黨政組織;二是根據南綫軍事鬥爭需要,發展壯大赤衛軍、遊擊隊等13528人,采用靈活機動的“十六”字訣,粉碎國民黨“圍剿”;三是深入土地革命,貫徹執行正確的土地分配政策,重視經濟文化建設;四是積極擴紅支前,擁軍優屬,密切聯繫群衆,關心民衆疾苦,極大地激發了南綫軍民的革命熱情。
  鄧小平在會尋安卓有成效的工作,卻受到王明“左”傾錯誤執行者的無情打擊,被錯誤的打成“江西羅明路綫”的主要代表,1933年3月被調離會昌。但他那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革命精神;在逆境中堅定革命信念,堅持真理的高風亮節;密切聯繫群衆,關愛民衆的優良革命傳統;至今在會尋安人民中傳頌。
  舊址為清末客傢民居,室內設復原陳列,有當年鄧小平同志用過的臉盆和臉盆架,1987年被江西省人民政府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佛教聖地——會昌盤古山
  全國很多地方都有“盤古山”這個地方,盤古文化廣為流傳。典籍上詳細記載“盤古山”的有北宋的羅蘋《路史·前記一》。書上寫道:“今贛之會昌有盤古山,本盤固名,其湘鄉有盤古保,而雩都有盤古祠,盤古之謂也。”民國之前,會昌行政區劃為勸鄉、湘鄉、浮鄉、化鄉、承鄉等五鄉。湘鄉管轄縣城以南地區,盤古保是其中的一部分,位於現在的筠門嶺鎮盤古村。類似名稱的還有盤古村、盤古隘、盤古嶂等。會昌盤古山位於筠門嶺鎮南7公裏處的民範村。自古就有著名的盤古十景,曾經遊歷過盤古山的歷史名人不計其數,留下了不少詩歌和文章,充實了盤古山的文化底藴。宋代山上建有浮屠宮,現存眉林寺,寺內有《盤古寨門碑記》等石碑9塊,其中5塊為清康熙年間的。另據會昌縣舊志記載,筠門嶺鎮有盤古山眉林寺,為會昌名寺。南宋進士曾作《盤古山記》一文雲:“其出盤紆,崚崢”,“本盤固,固訛為古耳。”清代朱微曾作《盤古山》。盤古山四壁陡峭,東臨湘水,奇峰突起,獨冠群山。山頂布滿蒼鬆翠竹,居中坡度較平緩,形似一個周長5公裏、直徑1.5公裏的大圓盤。山頂可攀援處都築有堅固的山寨,唯西南有一條鑿石磴道盤岩壁而上,人稱“自古盤山一條路”。
  山門 這是入山的山門,是一道牌坊式的,明清時期的石山門,高5.4米,寬4.6米,仿宮殿式石檐,精工雕刻,中門石額橫刻“盤古山”三個大字,上下雕刻八仙,雙竜戲珠等圖案,說明它與八仙有不解之緣。這道石門是會昌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登高觀日 盤山四周都是懸崖峭壁,東臨湘水,挺拔高雄,可謂“獨冠群山”。每天清晨,從山頂觀看日出,在雲海中可以看到一輪紅日噴薄而出,景象十分壯觀。遊客如有興趣,可以身臨其境,親自感受一番。
  夫妻銀杏 這是一棵雌雄同株古銀杏,當地人稱白果樹。白果樹又叫公孫樹,意思是公公種樹,孫子才能享受果實。在科學界又有活化石之稱,迄今這種古樹比較少見。據說這棵白果樹栽種於唐朝,已經有一千三四百歲高齡。民間傳說何仙姑與古佛鬥法,拔下頭上的銀針去刺古佛,古佛搶過銀針,往盤山一扔,落地生根,變成了一棵銀杏樹。
八一起義部隊會昌戰鬥遺址
  1927年8月1日,周恩來、葉挺、朱德、賀竜等指揮起義軍在南昌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創建了人民軍隊。八一起義的成功震驚了國內外,蔣介石、汪精衛急忙調兵遣將討伐。遵照中共中央指示,起義部隊揮師南下直取廣東東江,8月26日進占瑞金縣城。從繳獲的敵軍文件中得知,蔣介石嫡係錢大鈞4個師1萬餘人,在會昌山一綫構築工事,同時桂係黃紹 竑部也從信豐往會昌趕,企圖將起義軍扼殺在會昌。為解南下後顧之憂,前敵委員會决定:趁兩股敵人未會合,先破會昌之敵。
  8月30日早晨,起義軍24師、3師和教導團先後從城東北、西北嚮敵軍發起佯攻。由於起義軍25師夜行軍迷了路,未能投入戰鬥,上午的戰鬥打得異常激烈,陳賡營長一連攻下三個山包後,左腿兩處中彈,年近50的師黨代表徐特立也參戰,朱德從犧牲的戰士旁撿起步槍嚮敵人射擊;敵炮彈不時落在指揮所四圍,而周恩來、劉伯承、葉挺、聶榮臻等始終在前沿陣地沉着指揮。中午時分,25師趕到,來不及做午飯,立即投入戰鬥,起義軍各參戰部隊緊密配合,不斷嚮敵軍發起陣地攻堅戰,激戰到下午4時,起義軍終於攻下會昌山,乘勝攻占縣城,錢大鈞棄轎倉皇南逃,這一仗殲敵5000餘人,俘900餘人,繳獲大量武器彈藥和輜重,起義軍將士傷亡千餘人。
  現在會昌山上仍存有當年的戰壕、防空洞等。
英文解釋
  1. n.:  Huichang County
近義詞
會昌
相關詞
地理地名江西省行政村????業公司????務局富城鄉居委會
更多結果...
包含詞
會昌縣賓館會昌縣????務局會昌縣果業局
會昌縣中醫院會昌縣人民醫院會昌縣婦幼保健院
會昌縣皮革製品廠會昌縣玲紅大酒店會昌縣九州大酒店
會昌縣婦幼保健所會昌縣衛生防疫站會昌縣臻偉工藝廠
會昌縣私立英才學校江西省會昌縣衛生防疫站江西省會昌縣中醫院
會昌縣燕子窩工業園
分類詳情
張開文武壩鎮張開周田鎮張開高排鄉張開站塘鄉張開清溪鄉
張開中村鄉張開長嶺鄉張開筠門嶺鎮張開西江鎮張開麻州鎮
張開莊口鎮張開右水鄉張開曉竜鄉張開珠蘭鄉張開洞頭鄉
張開永隆鄉張開富城鄉張開小密鄉張開莊埠鄉張開白鵝鄉
張開鳳凰崬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