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 : 畜禽 > 伊犁馬
目錄
No. 1
  伊犁馬是以新疆的哈薩剋馬為基礎,與前蘇聯頓河馬、奧爾洛夫馬等雜交而成。當地牧民稱它“二串子馬”。六十年代後,伊犁馬的培育主要以頓河馬為主,其頓河馬的血液達到了50%以上。
  伊犁馬伊犁馬平均體高144~148釐米,體重400~450千克。它體格高大,結構勻稱,頭部小巧而伶俐,眼大眸明,頭頸高昂,四肢強健。當它頸項高舉時,有悍威,加之毛色光澤漂亮,外貌更為俊美秀麗。毛色以騮毛、粟毛及黑毛為主,四肢和額部常有被稱作“白章”的白色斑塊。伊犁馬性情溫順,稟性靈敏,擅長跳躍,宜於山路乘馱及平原役用。在126千米的長途競賽中,負重80千克,7小時12分鐘就可到達。是優秀的輕型乘用馬。
No. 2
  中 文 名 伊犁馬
  原 産 地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伊犁哈薩剋自治州,中心産區在昭蘇、特剋斯、尼勒剋、新源、鞏留等縣。
  繁殖方式 胎生。
  習 性 伊犁馬是我國著名的培育品種之一,力速兼備,輓乘皆宜,長途騎乘擅長走對側步,能適應高寒和粗放的山區群牧條件,抗病力強。伊犁馬長途騎乘擅長走對側步。能夠適應於海拔高、氣候嚴寒、終年放牧的自然環境條件,保留了哈薩剋馬的優良特性,耐粗飼,善走山路,鼕季在雪深40~50cm時尚能刨雪覓食,青草季節增膘快。西北及華北各省、自治區,均引進該馬種,表現良好的適應性。
  體形特徵 伊犁馬屬兼用型。體質結實緊湊,富有悍威,性情溫馴,結構勻稱。頭中等大,清秀,額廣,直頭。頸長適中,肌肉發達,頸礎高,頸肩結合良好。鬐甲較高。肋骨拱圓,背腰平直,腰稍長。四肢乾燥,肌腱明顯,關節清晰,前肢肢勢端正,後肢有輕度刀狀姿勢和外嚮,蹄質結實,運步輕快而確實,距毛中等或稍長。少量馬體型偏輕,頸部肌肉欠豐滿,前胸發育不良,四肢偏細。毛色以騮、慄、黑、青毛為主。重輓馬的雜種後代,頭稍重,頸短,肌肉發達,背腰稍長,四肢粗壯,適於農用。伊犁馬成年公馬平均體高、胸圍和管圍分別為:148.3釐米,171.3釐米,19.5釐米,成年母馬分別為:141.0釐米,166.2釐米,17.6釐米。
  食 性 草食性
  伊犁馬是以新疆的哈薩剋馬為基礎,與前蘇聯頓河馬、奧爾洛夫馬等雜交而成。當地牧民稱它“二串子馬”。六十年代後,伊犁馬的培育主要以頓河馬為主,其頓河馬的血液達到了50%以上。
相關詞
新疆八卦城伊犁河
包含詞
伊犁馬肉新疆的伊犁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