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竜 > 伊希斯竜
目錄
No. 1
  中文名稱(chinese)→伊希斯竜巨竜(titanosaurus)?
  其它中文名稱(chinese[other])→...
  拉丁文學名(name)→isisaurus
  發音(pronounced)→is-is-sawr-us
  含義(meaning)→伊希斯(isis):伊希斯古埃及神話中的生育女神為奧西裏斯的妹妹和妻子
  目(order)→saurischia蜥臀目
  亞目(suborder)→sauropodomorpha蜥腳型亞目
  類(infraorder)→sauropoda蜥腳類
  eusauropoda真蜥腳類
  neosauropoda新蜥腳類
  macronaria大鼻竜類
  camarasauromorpha圓頂竜形類
  屬(genus)→isisaurus伊希斯竜
  模式種(typespecies)→i.colberti柯氏伊希斯竜柯氏巨竜(t.colberti)
  其它種(otherspecies)→...
  錯誤歸屬種(misassignedspecies)→...
  時代(period)→白堊紀晚期
  分佈(foundin)→印度老撾馬達加斯加歐洲阿根廷
  發現地層(stratum)→...
  食性(diet)→植食
  典型體長(length)→長12-20米
  推測體重(mass)→5.5-7.5噸
  發現者(discoverer)→jain&bandyopadhway,1997
  命名者(firstdescribed)→jain&bandyopadhway,1997
  簡介(briefintroduction)
  巨竜類(titanosauria)描述了約三分之一整個白堊紀的蜥腳類恐竜,尤其是在南半球為多。在學術分類上逐步形成的巨竜類之專業解釋是一種"寬規格"——多種屬於巨竜的共源性狀,如四肢,足跡並不能清楚地辨認,它們之間的分類很難解釋清楚。所以"巨竜類"這一命名應該被取消。
  1877年裏德剋(lydekker)根據部分股骨和兩塊不完整尾椎命名了巨竜。迄今有14個種的巨竜被發表,它們遍布在白堊紀的印度,老撾,馬達加斯加,歐洲和阿根廷,時間跨越整個6000萬年。現在,全部種類的巨竜被重新評估與修正。研究的結果令人吃驚,很多曾經被認為是巨竜的種被認為是無效的。留下了僅僅的5種。
  neuquensaurus(='titanosaurus')australis
  magyarosaurus(='titanosaurus')dacus
  laplatasaurus(='titanosaurus')araukanicus
  peiropolis産的'titanosaurus'
  peiropolis産的'titanosaurus'colberti
  而且模式種的t.indicus也因為不完全特徵被認為是無效。結果不僅使巨竜(titanosaurus)為無效名,連巨竜亞科(titanosaurinae),巨竜科(titanosauridae),巨竜超科(titanosauroidea)也一並取消。而伊希斯竜(isisaurus)[新屬]全面取代巨竜(titanosaurus)這一屬名。
  伊希斯竜(isisauruscolbertijain&bandyopadhway,1997)的研究者在收藏了絶大多數印度古脊椎動物標本的印度統計研究所(indianstatisticalinstitute)發現並記載了伊希斯竜的模式標本。
  翻譯:邢立達-中國恐竜網(dinosaur.net.cn)
  伊希斯竜是最後的蜥腳類食草恐竜,但其尾脊椎殘體多為碎片。然而它的形式似乎沒變,頭小、尾長、大象般的肢,頸有點短。其最重要的區別處是尾脊椎開始處的球凸和凹窩鉸合處。由於臉很長,故最完整的顱有點像梁竜。至少有一種骨質鱗甲演化為甲殼。
英文解釋
  1. lat.:  Isisaur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