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 > 伊凡諾夫斯基
  首先發現病毒的人——伊凡諾夫斯基
  在細菌學研究取得進展的同時,科學家又把生物病因研究對準比細菌更小的微觀世界,俄國學者伊凡諾夫斯基(dmitriiivanowski)首先打開突破口。
  1892年,伊凡諾夫斯基在研究煙草花葉病時,發現將用細菌過濾器處理過的,有病的煙葉濾汁擦在無病的煙葉上仍能使生長正常的葉子生病。他認為一定有一種更小的能通過細菌過濾器的微生物存在。1898年荷蘭學者貝傑林剋(bei-jerinck)重複證明了該項發現。便給這種比細菌更小的微生物起了個名字叫“病毒”。即有毒的意思。但是,因為病毒實在太渺小了。用nm(納米)測量。可以說它是微生物世界中的“小人物”。大多數病毒用普通光學顯微鏡放大一千倍以上仍然不能看到它。直到1937年由多倫多大學研製成功的可放大七千倍的電子顯微鏡問世,人們纔真正清楚地看到病毒。纔有機會識其“廬山真面目”。這時距伊凡諾夫斯基首次發現煙草花葉病毒已有近半個世紀的時間了。病毒學的研究進入興盛時期是本世紀40年代以後的事了。
  在伊凡諾夫斯基的啓發下,自1930年以來許多醫生和獸醫在研究某些人和動物疾病時,也發現一些經過過濾器除去了細菌的液體也會使人和動物生病。相繼發現了許多可致人類及動物疾病的病毒。如流行性感冒病毒、麻疹病毒、乙腦病毒、肝炎病毒、脊髓灰質炎病毒、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癥(艾滋病)病毒等。據現有資料證明,人類的傳染病約有80%是由病毒所致。它是對人類危害最大、個頭最小的“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