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業經濟 : 機構 > 企業
目錄
No. 1
  工礦企業
從事生産、運輸、貿易等經濟活動的部門 Engaged in the production, transport, trade and other sectors of economic activity
  從事生産、運輸、貿易等經濟活動的部門,如工廠、礦山、鐵路、貿易公司等。 茅盾 《子夜》三:“我們這銀行倘使開辦起來,一定要把大部分的資本來經營幾項極有希望的企業。譬如江北的長途汽車, 河南省 內的礦山。” 趙樹理 《實幹傢潘永福》:“ 沁水縣 要開闢一個縣營農場,而這個農場要具備企業和試驗兩種性質。”
No. 3
  從事生産、流通或服務性經營活動,實行獨立核算的經濟組織。國民經濟的基本單位。按其經營活動的部門分,有工業企業、農業企業、商業企業、交通運輸企業、服務企業等;按所有製分,有國有企業、集體或合作社企業、私營企業等;按組織形式分,有公司製企業、合夥企業、獨資企業等。
No. 4
  企業的基本定義:企業是以盈利為目的,從而進行生産經營,為社會提供産品和服務的經濟組織。
  在商品經濟範疇,作為組織單元的多種模式之一,按照一定的組織規律,有機構成的經濟實體,一般以贏利為目的,以實現投資人、客戶、員工、社會大衆的利益最大化為使命,通過提供産品或服務換取收入。它是社會發展的産物,因社會分工的發展而成長壯大。
  突破傳統概念思維 重新給“企業”定義
  衹有把企業定義搞清楚了,戰略管理、企業文化等問題纔會清楚。現在對企業的研究越來越模糊,鬧不清楚什麽是企業。發展形勢變化了,傳統意義上的企業已經消亡,無論從形態還是本質上看,亟須突破傳統概念上的企業定義的思維定式。
  首先,企業是一個契約性組織。
  其次,企業是一個市場性組織。隨着企業越來越市場化,過去,企業作為契約性組織由上級負責;現在,企業是市場性組織,人對市場負責,市場化程度的高低决定了企業盈利能力的高低。
  第三,企業是學習型組織。過去認為企業是製造産品的,現在看來,企業是製造思想的。企業內部有兩條價值鏈,一是意識形態價值鏈,由信息和知識到能力,再到思想。二是物質形態價值鏈。
  第四,企業是一個傢教性的組織。把企業文化稱為一種資本,企業也就被稱為一種經營方式。企業強調文化,越來越成為一宗教性組織,必須在核心理念價值觀上統一。
  第五,企業是一個虛擬的組織。現在大傢都講虛擬生産,虛擬營銷,虛擬運輸,虛擬分配,一切都虛擬化了,越空的企業越厲害。
  第六,企業是一個無邊界的組織,過去認為企業是有邊界的,後來發展了,企業成為無邊界的,再後來,企業既有邊界又無邊界,邊界模糊,一切都模糊化。現在看來,一個企業邊界,按照邊際成本乘以邊際收益來看,許多企業邊際成本小於邊際收益,或者邊際成本為零。邊際收益不變,那麽邊際成本、邊際收益遞增的規律發揮主導作用,即邊界可以無限大,這對於企業的運作意義是很大的。
  第七,企業是一個係統性的組織。現在的企業分成兩條綫:一條綫是産品和服務,第二條綫是使企業具有持續競爭力的保障係統。一般講,國外成功的大企業都是係統化運作,講究係統性。
  第八,企業是網絡化組織。價值鏈組織對於一個企業來說還不夠,他不一定形成一個圈環。成為網絡組織,使企業成為鏈主,企業和網主企業就要對價值鏈的運作整合,這樣企業就可以成為一個聯合體。對於中國企業來講,該融入這個網絡,融入更大的價值網絡、更多的價值網絡。
  第九,企業是全球性組織。過去企業根據木桶理論决定於最短的那根怎麽提高利潤,把最短的那根補齊,企業總在經營劣勢。現在新木桶理論出現了,也就是說短的那一塊不做了,就做最擅長的那一塊,每個企業都經營優勢,就像每個人做自己最感興趣的事。成本很低,效率很高。由木桶理論發展到新木桶理論,每個企業根據全球定位,你做一段,我做一段,全球集成,融入全球化過程中。最終的企業就是全球化組織。
  第十,企業是體係性的組織。最終把企業打造成一個體係,也就是讓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具體到一個人很平凡,但成為一個體係就很厲害。通過打造這個體係,使管理達到最高境界,即沒有管理;使戰略達到最高境界,即沒有戰略。就像高速公路一樣。(編輯:自華)
企業的基本定義
  企業是從事生産、流通、服務等經濟活動,以生産或服務滿足社會需要,實行自主經營、獨立核算、依法設立的一種盈利性的經濟組織。
  傳統的企業大多是勞動密集型,現代的高科技企業大多是知識型創造企業,中國的企業正在嚮知識經濟轉型。
  簡言之,企業就是指,依法設立的以營利為目的、從事商品的生産經營和服務活動的獨立核算經濟組織。
  需要註意的是——
  公司:依照公司法設立的以盈利為目的的企業法人。企業的概念大於公司。
  企業分類:(一)以投資人的出資方式和責任形式分為:個人獨資企業、合夥企業、公司製企業
  (二)以投資者的不同分:內資企業、外商投資企業和港、澳、臺商投資企業
  (三)按所有製結構可份為:全民所有製企業、集體所有製和私營企業
  公司分類(一)按股東對公司負責人不同分;無限責任公司、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
  (二)按信用等級分人合公司、資合公司、人合兼資合公司。
  (三)母公司、子公司
  在商品經濟範疇,作為組織單元的多種模式之一,按照一定的組織規律,有機構成的經濟實體,一般以贏利為目的,以實現投資人、客戶、員工、社會大衆的利益最大化為使命,通過提供産品或服務換取收入。它是社會發展的産物,因社會分工的發展而成長壯大。
"企業"一詞的來源
  對於中國而言,企業一詞並非我國古文化所固有,和其它一些現在已經廣泛使用的社會科學詞彙一樣,是在清末變法之際,由日本藉鑒而來。而日本則是在明治維新以後,引進西方的企業制度過程中,從西文翻譯而成。因此,探詢企業的語源,絶不能從我國和日本的詞語構成入手,衹能着眼於移植的“母體”,即西方語匯。
  與企業一詞相對應,英語中稱為“enterprise”,法語中稱為“entreprise”,德語中稱為“unternehmen”。由於歐洲語言大多受到拉丁語的強烈影響,且基於歷史原因與地理因素,各國之間不斷地移植與融合,使其詞彙構成與內涵極為相似。以英語為例,企業一詞由兩個部分構成,“enter-”和“-prise”,前者具有“獲得、開始享有”的含義,可引申為“盈利、收益”;後者則有“撬起、撐起”的意思,引申為“杠桿、工具”。兩個部分結合在一起,表示“獲取盈利的工具”。
  日本在引進該詞時,意譯為“企業”,從字面上看表示的是商事主體企圖從事某項事業,且有持續經營的意思。據此,可以認為,企業一詞在語源意義上是作為權利客體存在的,它是"主體從事經營活動,藉以獲取盈利的工具和手段" 或者"創製企業和利用企業進行商事營業活動並非商事主體的終極目標",其最終目的無非是為了“謀求自我利益的極大化”。
  企業的英文解釋
  enterprise: An enterprise is a company or business, often a small one.
  【漢譯:企業商業單元:可以是一傢公司或者商業店鋪,常常指規模最小的商傢。在中國可以指個體經營戶。】
  company: A company is a business organization that makes money by selling goods or services.
  【漢譯:公司型經營企業:依靠經營銷售商品或服務,具有相對規模商業組織,以營利為目的。主要指銷售商。】
  business: A business is an organization which produces and sells goods or which provides a service.
  【漢譯:大型商戶:具有規模組織,製造和銷售商品,或者提供一種商業服務。主要指製造商和銷售商。】
  備註:由於世界各地使用詞彙習慣差異,很多詞彙使用屬於約定俗成。不同的國傢和地區使用特點有區別。
  company通常指大型跨國公司製造商,以製造業為主;
  business通常指服務商或供應商,以服務業為主。
  不能要求所有的使用每個詞彙的外國人都是英語語言學家,也不必苛求表達含義特別精準,外交中衹需要沿用對方使用習慣,在貿易來往中保持一致即可。也許這次與一個公司談判合同這個單詞是這個含義,下次與其他公司,可能就變了。雙方明確英漢對照附加在商業文件之後,以免引起商業利益損失,特別是保險和再保險業務中。
企業為什麽會存在? Why companies will exist?
  1937年,美國經濟學家科斯(R.H.Coase)發表的《企業的本質》一文,被認為是對這一問題進行探討的開端。
  在此之前,關於企業本身的性質是什麽,是一個被傳統的微觀經濟學理論忽略的問題。在傳統的微觀經濟學理論中,是廠商的生産過程看成一個“黑匣子”,即企業被抽象成一個由投入到産出的追求利潤最大化的“黑匣子”。
  目前,關於企業性質問題。西方經濟學家具有不同觀點.相互之間也存在一些爭論。一部分西方經濟學家主要是從科斯所強調的交易成本的角度來分析企業的性質的。
  交易成本
  什麽是交易成本呢?任何交易都可以看成是交易雙方所達成的一項契約。所謂交易成本可以看成是圍繞交易契約所産生的成本。根據科斯等人的觀點,一類交易成本産生於簽約時交易雙方面臨的偶然因素所帶來的損失。這些偶然因素或者是由於事先不可能被預見到而未寫進契約,或者雖然能被預見到,但由於因素太多而無法寫進契約。另一類交易成本是簽訂契約,以及監督和執行契約所花費的成本。
  企業的本質是什麽?或者說,企業為什麽會存在呢?一些西方經濟學家認為,企業作為生産的一種組織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是對市場的一種替代。可以設想兩種極端的情況。在一種極端的情況下,每一種生産都由一個單獨的個人來完成,如一個人製造一輛汽車。這樣,這個人就要和很多的中間産品的供應商進行交易,而且,還要和自己的産品的需求者進行交易。在這種情況下,所有的交易都通過市場在很多的個人之間進行。在另一種極端的情況下,經濟中所有的生産都在一個龐大的企業內部進行,如完整的汽車在這個企業內部被生産出來,不需要通過市場進行任何的中間産品的交易。由此可見,同一筆交易,既可以通過市場的組織形式來進行,也可以通過企業的組織形式來進行。企業之所以存在,或者說,企業和市場之所以同時並存,是因為有的交易在企業內部進行成本更小,而有的交易在市場進行成本更小。
  市場配置資源的優勢
  具體地說,市場主要有哪些優勢呢?就在市場上購買中間産品而言,由於大量的廠商一般都從少數幾個供應商那裏買貨,這就有利於這幾個供應商實現生産上的規模經濟和降低成本。而且,中間産品供應者之間的市場競爭壓力,也迫使供應商努力降低生産成本。此外,當少數幾個供應商面對衆多的中間産品的需求者時,這幾個供應商可以避免由於銷路有限而造成的需求不穩定所可能帶來的損失,從而在總體上保持一個穩定的銷售額。
  企業配置資源的優勢
  企業又主要有哪些優勢呢?首先,廠商在市場上購買中間産品是需要花費交易成本的,它包括企業在尋找合適的供應商、簽訂合同及監督合同執行等方面的費用。如果廠商能夠在企業內部自己生産一部分中間産品,就可以消除或降低一部分交易成本,而且,還可以更好地保證産品的質量。其次,如果某廠商所需要的是某一特殊類型的專門化設備,而供應商一般不會願意在衹有一個買主的産品上進行專門化的投資和生産,因為,這種專有化投資的風險比較大。因此,需要該專門化設備的廠商就需要在企業內部解决專門化設備的問題。最後,廠商雇用一些具有專門技能的雇員,如專門的産品設計、成本管理和質量控製等人員,並與他們建立長期的契約關係。這種辦法要比從其他廠商那裏購買相應的服務更為有利,從而也消除或降低了相應的交易成本。
  西方經濟學家進一步指出,導致交易成本在市場和企業這兩個組織之間不相同的主要因素在於信息的不完全性。由於信息的不完全性.契約的任何一方都會努力去設法收集和獲取自己所沒掌握的信息,去監督對方的行為,並設法在事先約束和在事後懲罰對方的違約行為等等。所有這些做法,都會産生交易成本。由於這些做法在市場和企業中會各自采取不同的形式,所以,相應的交易成本也就不相同了,特別是,在信息不對稱的條件下,在市場交易過程中,以上這些做法所導致的交易成本往往是很高的。因此,通過企業這一組織形式,可以使一部分市場交易內部化,從而消除或降低一部分市場交易所産生的高的交易成本。
  儘管企業的內部交易會消除或降低一部分市場交易成本,但是,與此同時也帶來了企業所特有的交易成本。導致企業這一缺陷的主要原因也同樣在於信息的不完全性。具體地說,首先,企業內部存在着各種契約關係,其中包括企業與勞動者的契約關係、企業與管理者的契約關係等。企業要對其所雇用的工人、産品推銷員,直至經理等各類人員的工作進行監督,同時還要誘導他們為企業努力工作。所以,企業在簽訂契約,以及在監督和激勵方面要花費成本。其次,一方面,企業决策者往往要從下級獲取信息,另一方面,企業上層的决策信息又要通過嚮下級傳遞而得到實現。這兩個不同方向的信息傳遞,都會因企業規模擴大所帶來的隸屬層次的增多而被扭麯,從而導致企業效率的損失。再次,企業的下級往往出於利己的動機嚮上級隱瞞或傳遞錯誤的信息,以使上級作出有利於下級的决策。或者,下級對上級的决策僅傳遞或執行對自己有利的部分。這些都將導致企業效率的損失。由此可見,企業的擴張是有限製的。根據科斯的理論,企業的規模應該擴張到這樣一點,即在這一點上再多增加一次內部交易所花費的成本與通過市場進行交易所花費的成本相等。
重新給“企業”定義 Back to the "enterprise" is defined
  衹有把企業定義搞清楚了,戰略管理、企業文化等問題纔會清楚。現在對企業的研究越來越模糊,鬧不清楚什麽是企業。發展形勢變化了,傳統意義上的企業已經消亡,無論從形態還是本質上看,亟須突破傳統概念上的企業定義的思維定式。
  首先,企業是一個契約性組織。
  其次,企業是一個市場性組織。隨着企業越來越市場化,過去,企業作為契約性組織由上級負責;現在,企業是市場性組織,人對市場負責,市場化程度的高低决定了企業盈利能力的高低。
  第三,企業是學習型組織。過去認為企業是製造産品的,現在看來,企業是製造思想的。企業內部有兩條價值鏈,一是意識形態價值鏈,由信息和知識到能力,再到思想。二是物質形態價值鏈。
  第四,企業是一個傢教性的組織。把企業文化稱為一種資本,企業也就被稱為一種經營方式。企業強調文化,越來越成為一宗教性組織,必須在核心理念價值觀上統一。
  第五,企業是一個虛擬的組織。現在大傢都講虛擬生産,虛擬營銷,虛擬運輸,虛擬分配,一切都虛擬化了,越空的企業越厲害。
  第六,企業是一個無邊界的組織,過去認為企業是有邊界的,後來發展了,企業成為無邊界的,再後來,企業既有邊界又無邊界,邊界模糊,一切都模糊化。現在看來,一個企業邊界,按照邊際成本乘以邊際收益來看,許多企業邊際成本小於邊際收益,或者邊際成本為零。邊際收益不變,那麽邊際成本、邊際收益遞增的規律發揮主導作用,即邊界可以無限大,這對於企業的運作意義是很大的。
  第七,企業是一個係統性的組織。現在的企業分成兩條綫:一條綫是産品和服務,第二條綫是使企業具有持續競爭力的保障係統。一般講,國外成功的大企業都是係統化運作,講究係統性。
  第八,企業是網絡化組織。價值鏈組織對於一個企業來說還不夠,他不一定形成一個圈環。成為網絡組織,使企業成為鏈主,企業和網主企業就要對價值鏈的運作整合,這樣企業就可以成為一個聯合體。對於中國企業來講,該融入這個網絡,融入更大的價值網絡、更多的價值網絡。
  第九,企業是全球性組織。過去企業根據木桶理論决定於最短的那根怎麽提高利潤,把最短的那根補齊,企業總在經營劣勢。現在新木桶理論出現了,也就是說短的那一塊不做了,就做最擅長的那一塊,每個企業都經營優勢,就像每個人做自己最感興趣的事。成本很低,效率很高。由木桶理論發展到新木桶理論,每個企業根據全球定位,你做一段,我做一段,全球集成,融入全球化過程中。最終的企業就是全球化組織。
  第十,企業是體係性的組織。最終把企業打造成一個體係,也就是讓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具體到一個人很平凡,但成為一個體係就很厲害。通過打造這個體係,使管理達到最高境界,即沒有管理;使戰略達到最高境界,即沒有戰略。就像高速公路一樣。
  第十一,最重要的就是誠信。
  企業的含義:
  企業是以營利為目的而從事生産經營活動,嚮社會提供商品或服務的經濟組織。企業是最重要的市場主體。
  企業運營管理係統—OMS
  OMS是Operations Management System的縮寫,翻譯成中文即是運營管理係統。
  OMS是建立在管理學、組織行為學、營銷學、傳播學、統計學、計算機應用技術等多種邊緣(交叉)學科理論基礎上的最新企業運營及品牌管理操作方法與工具;也是目前為止最係統的企業運營及品牌管理理論。
  OMS涵蓋了企業文化、企業形象與公共關係等方面內容。全面解决了“什麽纔是企業,什麽纔是健康的企業”等最為現實的問題,為企業剋服危機、持續與良性發展構築了堅固的運行機製與管理體係;已經成為當期大多數企業必備的管理係統。隨着衆多企業導入OMS,一場新的管理變革已經開始。
  OMS權威研究者:朱攀 經濟趨勢資深研究員 企業運營與品牌管理專傢 OMS是朱攀先生等人在國內外衆多專傢支持下,多年共同研究的成果。
  企業的作用:
  1.企業作為國民經濟的細胞,是市場經濟活動的主要參加者。
  2.企業是社會生産和流通的直接承擔者。
  3.企業是推動社會經濟技術進步的主要力量。
  總之,企業對整個社會經濟的發展於進步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從一定意義上講,企業素質的高低,企業是否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直接關係着國民經濟狀況的好壞和社會的長治久安。
小企業標準暫行規定
  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小企業促進法》,製定本規定。
  二、中小企業標準根據企業職工人數、銷售額、資産總額等指標,結合行業特點製定。
  三、本規定適用於工業,建築業,交通運輸和郵政業,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其中,工業包括采礦業、製造業、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産和供應業。本標準以外其他行業的中小企業標準另行製定。
  四、中小企業標準為:
  工業,中小型企業須符合以下條件:職工人數2000人以下,或銷售額30000萬元以下,或資産總額為40000萬元以下。其中,中型企業須同時滿足職工人數300人及以上,銷售額3000萬元及以上,資産總額4000萬元及以上;其餘為小型企業
  建築業,中小型企業須符合以下條件:職工人數3000人以下,或銷售額30000萬元以下,或資産總額40000萬元以下。其中,中型企業須同時滿足職工人數600人及以上,銷售額3000萬元及以上,資産總額4000萬元及以上;其餘為小型企業
  批發和零售業,零售業中小型企業須符合以下條件:職工人數500人以下,或銷售額15000萬元以下。其中,中型企業須同時滿足職工人數100人及以上,銷售額1000萬元及以上;其餘為小型企業。批發業中小型企業須符合以下條件:職工人數200人以下,或銷售額30000萬元以下。其中,中型企業須同時滿足職工人數100人及以上,銷售額3000萬元及以上;其餘為小型企業
  交通運輸和郵政業,交通運輸業中小型企業須符合以下條件:職工人數3000人以下,或銷售額30000萬元以下。其中,中型企業須同時滿足職工人數500人及以上,銷售額3000萬元及以上;其餘為小型企業。郵政業中小型企業須符合以下條件:職工人數1000人以下,或銷售額30000萬元以下。其中,中型企業須同時滿足職工人數400人及以上,銷售額3000萬元及以上;其餘為小型企業
  住宿和餐飲業,中小型企業須符合以下條件:職工人數800人以下,或銷售額15000萬元以下。其中,中型企業須同時滿足職工人數400人及以上,銷售額3000萬元及以上;其餘為小型企業
  五、本規定中,職工人數以現行統計制度中的年末從業人員數代替;工業企業的銷售額以現行統計制度中的年産品銷售收入代替;建築業企業的銷售額以現行統計制度中的年工程結算收入代替;批發和零售業以現行統計制度中的年銷售額代替;交通運輸和郵政業,住宿和餐飲業企業的銷售額以現行統計制度中的年營業收入代替;資産總額以現行統計制度中的資産合計代替。
  六、本規定適用於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依法設立的各類所有製和各種組織形式的企業
  七、企業類型的確認以國傢統計部門的法定統計數據為依據,不再沿用企業申請、政府審核的方式。
  八、本標準自公佈之日起施行,原國傢經委等五部委1988年公佈的《大中小型工業企業劃分標準》及1992年公佈的該標準的補充標準同時廢止。
  國傢經濟貿易委員會
  國傢發展計劃委員會
  財 政 部
  國 統 計 局
  二OO三年二月十九日
我國現行與企業有關的重要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國有資産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企業國有資産監督管理暫行條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若幹問題的規定(一)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若幹問題的規定(二)
  關於律師擔任企業法律顧問的若幹規定
  國有企業法律顧問管理辦法
  國傢工商行政管理局關於非公司企業法人對外投資比例問題的答復
  企業法人法定代表人登記管理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法人登記管理條例施行細則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獨資企業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夥企業法(2006修訂)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企業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企業法實施細則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作經營企業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實施條例
  企業文化
  企業文化或稱組織文化(Corporate Culture或Organisational Culture),是一個組織由其價值觀、信念、儀式、符號、處事方式等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
  企業文化的概念
  廣義上說,文化是人類社會歷史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與精神財富的總和;狹義上說,文化是社會的意識形態以及與之相適應的組織機構與制度。
  而企業文化則是企業在生産經營實踐中,逐步形成的,為全體員工所認同並遵守的、帶有本組織特點的使命、願景、宗旨、精神、價值觀和經營理念,以及這些理念在生産經營實踐、管理制度、員工行為方式與企業對外形象的體現的總和。它與文教、科研、軍事等組織的文化性質是不同的。
  企業文化是企業的靈魂,是推動企業發展的不竭動力。它包含着非常豐富的內容,其核心是企業的精神和價值觀。這裏的價值觀不是泛指企業管理中的各種文化現象,而是企業企業中的員工在從事商品生産與經營中所持有的價值觀念。
  企業文化概念的不同表述
  關於企業文化的概念,由許多不同的認識和表達:
  1、 美國學者約翰·科特和詹姆斯·赫斯剋特認為,企業文化是指一個企業中各個部門,至少是企業高層管理者們所共同擁有的那些企業價值觀念和經營實踐。……是指企業中一個分部的各個職能部門或地處不同地理環境的部門所擁有的那種共同的文化現象。
  2、 特雷斯·迪爾和阿倫·肯尼迪認為,企業文化是價值觀、英雄人物、習俗儀式、文化網絡、企業環境。
  3、 威廉·大內認為,企業文化是“進取、守勢、靈活性--即確定活動、意見和行為模式的價值觀。
  4、 企業文化是一種新的現代企業管理理論,企業要真正步入市場,走出一條發展較快、效益較好、整體素質不斷提高、使經濟協調發展的路子,就必須普及和深化企業文化建設。
  5、 企業文化有廣義和狹義兩種理解。廣義的企業文化是指企業所創造的具有自身特點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狹義的企業文化是企業所形成的具有自身個性的經營宗旨、價值觀念和道德行為準則的綜合。
  6、 企業文化是社會文化體係中的一個有機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民族文化和現代意識在企業內部的綜合反映和表現,是民族文化和現代意識影響下形成的具有企業特點和群體意識以及這種意識産生的行為規範。
  7、企業文化是企業內的群體對外界普遍的認知和態度。--全景式管理
  8、(1)企業文化是在工作團體中逐步形成的規範。
  (2)企業文化是為一個企業所信奉的主要價值觀,是一種含義深遠的價值觀、神話、英雄人物標志的凝聚。
  (3)企業文化是指導企業製定員工和顧客政策的宗旨。
  (4)企業文化是在企業中尋求生存的競爭“原則”,是新員工要為企業所錄用必須掌握的“內在規則”。
  (5)企業文化是企業內通過物體佈局所傳達的感覺或氣氛,以及企業成員與顧客或其他外界成員交往的方式。
  (6)企業文化就是傳統氛圍構成的公司文化,它意味着公司的價值觀,諸如進取、守勢或是靈活--這些價值觀構成公司員工活力、意見和行為的規範。管理人員身體力行,把這些規範灌輸給員工並代代相傳。
  (7)企業文化就是在一個企業中形成的某種文化觀念和歷史傳統,共同的價值準則、道德規範和生活信息,將各種內部力量統一於共同的指導思想和經營哲學之下,彙聚到一個共同的方向。
  (8)企業文化是經濟意義和文化意義的混合,即指在企業界形成的價值觀念、行為準則在人群中和社會上發生了文化的影響。它不是指知識修養,而是指人們對知識的態度;不是利潤,而是對利潤的心理;不是人際關係,而是人際關係所體現的處世為人的哲學。企業文化是一種滲透在企業的一切活動之中的東西,它是企業的美德所在。
  (9)企業文化是指企業組織的基本信息,基本價值觀核對企業內外環境的基本看法,是由企業的全體成員共同遵守和信仰的行為規範,價值體係,是指導人們從事工作的哲學觀念。
  (10)企業文化是在一定的社會歷史條件下,企業生産經營和管理活動中所創造的具有本企業特色的精神財富和物質形態。它包括文化觀念、價值觀念、企業精神、道道規範、行為準則、歷史傳統、企業制度、文化環境、企業産品等。其中價值觀是企業文化的核心。
  網絡企業
  社會進入信息時代後,要求企業用信息技術來強化企業的管理、生産和經營,而企業要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就必須藉助信息技術來提高企業的生産效率和管理水平,這不但適用於大型企業,對占相當比重的中小企業同樣適用。這也是促使中小企業建設網絡係統的主要原因。
  現在在的網絡企業一般經營範圍有:軟件設計與開發、遊戲開發、係統集成、網絡工程、企業信息化、網站設計與開發、網頁製作、電子商務、通信係統開發集成、自動化控製係統開發與集成、自動化工程、軟件銷售、技術支持、技術服務、技術培訓。
英文解釋
  1. n.:  enterprise,  adventure,  Business,  corporation,  industry,  establishment,  undertaking,  Firm,  company
法文解釋
  1. nf.  entreprise
近義詞
行業, 行業分類, 職業, 工作, 雇用, 受雇, 服務, 活動類型, 租用, 出租, 工業, 製造或生産, 任務, 待租, 活動的範圍, 謀生之道, 專業, 行宗教儀式, 幫助, 花時間, 生意, 辦事處, 組織, 事業, 事情, 有酬勞的工作, 手藝
企業
相關詞
營銷市場營銷經濟百科辭典超市全國連鎖經濟學信息
企業首席信息官北京餐飲餐館特色菜餚中國品牌
公司傢電法國汽車輪胎飲料童裝網絡
通信商業法律江西豐城政府煤礦更多結果...
包含詞
企業2企業傢小企業大企業企業的在企業
分類詳情
張開産品張開工廠張開服務張開基金
張開股票張開私營企業張開外商投資企業張開科技公司
張開中國企業張開品牌張開有限責任公司張開集體所有製企業
張開物流企業張開服裝紡織張開交通運輸企業張開合夥企業
張開農業企業張開個人獨資企業張開個體工商戶張開工業企業
張開商業企業張開農民專業合作社張開全民所有製企業張開服務企業
工程建築新聞出版高新科技物流貿易
居傢日常機械金屬
合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