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2年6月起,以色列開始沿1967年戰爭前以巴邊界綫修建高8米、長約700公裏的安全隔離墻,目前尚未全部完工。其目的是將約旦河西岸巴勒斯坦地區與以色列徹底隔離開來,阻止巴激進組織成員滲透到以境內實施襲擊。
隔離墻陰影下的巴勒斯坦人
聯合國報告稱,目前已建成的該隔離墻的一部分延伸到了被國際社會認為是巴方的領土上,並囊括了包括東耶路撒冷在內的約10% 的“緑綫”(1967年中東戰爭前停火綫)以外的土地。
隔離墻由數米高的鋼筋混凝土墻體、鐵絲網、高壓電網、電子監控係統組成,並由以色列巡邏隊和哨兵進行警戒。隔離墻建成後,整個約旦河西岸將變成3個被隔離的區域,北部為納布盧斯、傑寧、蓋勒吉利耶和拉姆安拉,南部為希伯倫、伯利恆,第三個區域為傑裏科。
為修建隔離墻,以色列已在約旦河西岸的西北部摧毀了140棟房屋,影響到87.5萬巴勒斯坦人的生活,來自400個家庭的2300多人流離失所。由於關鍵的水源都被占領,巴勒斯坦水資源的缺口達1200萬立方米。
巴勒斯坦分析人士說,在約旦河西岸修建隔離墻是以色列吞併巴勒斯坦土地的藉口,隔離墻割裂巴勒斯坦的社會和家庭,導致嚴重的人道主義危機。巴勒斯坦人幾乎每日出行都要在以軍檢查站遭受侮辱和刁難,以方的行為違反了國際法,是在對巴勒斯坦被占領土上的人民實施集體懲罰。
以色列強行修建隔離墻的行為遭到國際社會的普遍譴責。2004年7月9日,海牙國際法庭正式宣佈,以色列修建隔離墻違反國際法,應終止修建隔離墻的行為, 同時拆除已修建的隔離墻。當年7月20日,聯合國大會以壓倒性多數通過决議,要求以色列執行海牙國際法庭的裁决。>>
對國際法院的裁决,巴勒斯坦方面表示歡迎,稱其為“歷史性” 的裁决。以色列政府則認為,修建隔離墻是政治問題,不是法律問題,國際法院無權就此進行裁决。美國政府明確表示,國際法院的裁决沒有法律效力。
2006年12月15日,第61屆聯合國大會以壓倒性多數通過决議,决定聯合國就以色列修建隔離墻給巴勒斯坦方面所造成的損失建立登記册。
2008年8月21日,以色列檢察部門說,總理奧爾默特和國防部長巴拉剋已經同意調整耶路撒冷附近部分隔離墻走嚮,以免割裂當地巴勒斯坦人的土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