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浙江 >臺州 >仙居縣 >仙居 > 仙居·皤灘古鎮
顯示地圖
目錄
No. 1
  仙居·皤灘古鎮投訴電話臺州市旅遊投訴電話:0576-8535755
  浙江省旅遊投訴電話:0571—85117419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仙居·皤灘古鎮門票價格皤灘古街25元桐鄉書院20元仙居·皤灘古鎮節慶活動皤灘是個歷史悠久的古商埠,因而,它那絢麗多彩的文化娛樂活動和很有特色的民風民俗,無不浸透着古文明的印痕和商業活動的氣息。皤灘的文化、民俗,由於“八方商賈聚竜街”,既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和鄉土氣息,又有各地優秀文化的融合,如“板凳竜”、“看大戲”、“娶親”、“舞獅”等。仙居·皤灘古鎮交通圖仙居·皤灘古鎮周邊中心城市及車程從上海至此(426)公裏
  從杭州至此(227)公裏
  從南京至此(560)公裏仙居·皤灘古鎮交通皤灘古鎮距離仙居縣城29公裏,可以在縣城搭乘至橫溪的班車在皤灘鎮下車即可。
  皤灘古鎮位於仙居縣城西約25千米處。皤灘乃永安溪獨一無二的五溪匯合點,即朱姆溪、萬竹溪、九都坑溪、又黃榆坑同點匯入永安溪,故皤灘有夜觀五月(指五個月亮倒影)之景。皤灘又是水陸交匯之地,沿靈江、永安溪的水路在皤灘攏岸,通往浙西的蒼嶺古道也在皤灘起步,這種連接東南沿海與浙西內陸的優越地理位置,便得她成為古代浙東南山鄉的一個著名商埠和古代食????之路的一個重要中轉碼頭。
  鼎盛的清朝中期,皤灘古鎮頗具規模,主街道呈“竜”形,鵝卵石鋪嵌,彎麯有緻,長達2公裏,街面石板櫃臺比比皆是:除“水埠頭”外,鎮內還分佈着“埠頭”五處:武義埠、東陽埠、縉雲埠、永康埠和公埠。古鎮區集中大量明清古建築群,豐富多樣,有商傢老店、民居古宅、妓院賭場、書院義墊、祠堂廟宇。自民國初期起,由於交通條件的變異及天災人禍,皤灘古街逐漸蕭條,特別是鐵路通車,使皤灘????路失去了原有的功能,皤灘市面也風光不再,但主體建築與結構卻保持完好。
  經過了千年的風雲,千年的沉澱和積纍,皤灘仍保存三華裏長,鵝卵石鋪砌的"竜"型古街。街旁唐、宋、明、清、民國時遺留下來的民宅古居,氣勢宏偉、佈局精美的“三透九門堂”,朱熹送子就學過的桐江書院和曾獲得中國藝術展覽會金奬、第四屆國際博覽會金奬的針刺無骨花燈,那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藴,能讓你體會到千年文化的內涵。
  竜形古街:古街形似一條竜,西竜頭,東竜尾,中段彎麯成竜身。竜頭所對是五溪匯合點,這究意是巧合還是古人的圖騰崇拜“臆造”,還有待考證。而竜尾所在處至令還矗立着一座國內罕見的磚雕坊,高3.5米,跨度8米,磚頭的外表上刻着一組組玲瓏剔透、栩栩如生的竜鳳、麒麟、仙鶴、仙鹿、花卉、人物等圖案。古街兩旁至今還保保存着二百六十多傢店鋪,其中當時勾欄院招牌“色賽春花”四個大字還隱約可見。古街除了店鋪外,還有不少書香門第,其中以長門堂和何氏裏門堂為突出。長門堂門庭結構整齊大方,在正堂屋檐下懸挂着一塊清雍正年間的匾——“貽厚堂”,堂屋裏還懸挂着一塊由清吏部待郎齊召南書寫的“洛社名高”的匾額。何氏裏門堂,其地域代表性不亞於北京的四合院。整座建築樓軒相連,廊廡回環,雕梁畫棟,古樸典雅。原廳堂正中懸挂一塊鑲貼真金的“大學士”匾。現今何氏傢族還珍藏着清代“大學士頂冠”與“服飾”。
  
  桐江書院:桐江書院位於千年古鎮皤灘,距皤灘古街一公裏。書院係宋乾道(1165-1173)年間,晚唐詩人方幹第八代孫方斫舉資創建。南宋哲學家、教育傢朱熹曾數次莅臨,為書院題名並遣子就學,使之名冠江南,號稱“江南第一書院”。樂清王十朋慕明來此求學,後得中狀元,奉書“東南道學世傢”。數百間,書院雖飽經風霜,幾度遭毀,但摧而彌堅,人文淵藪,至今古風猶存。書院周圍鼎山疊翠,鑒水瑩回,古木成蔭,良田阡陌,耕讀氣息十分濃郁。已成為廣大遊客旅遊觀光、接受傳統文化熏陶的一處勝地。
  無骨花燈:“仙居皤灘花燈”起源於唐朝,據當地宗氏堂薄記載,明朝萬歷年間,皤灘民間就有盛大的鬧花燈活動。當時人們把花燈稱為“唐燈”,也有人叫它“神燈”。此燈造型別緻,工藝獨特,製作精美,小巧玲瓏,古樸典雅。
  更奇的是,燈身沒有骨架,全由用綉花針剌成各種花紋圖案的紙片粘貼而成,且輕巧能飛。民國時期有一對“仙居皤灘花燈”在杭州展出時,外賓看後,贊不絶口。由於這種花燈沒有骨架,全燈由十幾片(最多的五十八片),刺有各種花紋圖案的紙片粘貼而成。所以,外賓又稱它為“神奇的無骨花燈”。
  民間製作這種花燈的工藝也比較復雜,要經過繪圖、粘貼、燙紙、剪樣、裝訂、鑿花、拷背、刺綉、竪燈、裝飾等十道主要工序。96年10月份獲“96中國民間藝術作品展覽會”國際金奬。同年12月份又榮獲“96澳門第四屆國際藝術品博覽會”金奬。97年12月份浙江省電視臺在“文化時空”裏,專題播放了“浙江一絶、皤灘花燈”。這種古花燈的式樣現己發展到20多種。
英文解釋
  1. :  Xianjupotangu T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