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 > 他山之石
目錄
他山之石 Stones from other hills
拼音: tā shān zhī shí

用法: 偏正式;作主語、謂語、賓語;含褒義

解釋: 比喻能幫助自己改正缺點的人或意見。

資料來源: 《詩經·小雅·鶴鳴》:“他山之石,可以為錯。”

《他山之石 another's good quality, or suggestion, whereby one can remedy one's own defects》
詩人: 袁燮 Yuan Xie

  他山之石能攻玉,詩人此意宜三復。
  莫嫌山骨太堅峭,足使國珍充韞匱。
  磨礱砥礪功日新,圭璧琮璜光可燭。
  人生行已良獨難,晝夜營營昏利慾。
  欲為全德古君子,莫棄忠規甘謅麯。
  忠規未必皆我友,言是人非亦可錄。
  彼雖蒙蔽不自知,察人過差窮隱伏。
  聖人閫域未易到,責我謂我追遐躅。
  觀渠待我最深厚,我聽其言當佩服。
  端知良藥苦難堪,已我瀋痾功甚速。
  古人聞過每欣喜,要令忠告來相續。
  今我昏怠不自強,逆耳闊疎親軟熟。
  嗟予示免世俗病,每讀古書知不足。
  今朝偶誦攻玉詩,從此聞善三薫沐。
No. 3
  他,本作它”。《詩·小雅·鶴鳴》它山之石,可以為錯。”又它山之石,可以攻玉。”錯琢玉之具;攻琢治。別的山上的石頭,可用來琢磨玉器◇以他山之石”比喻可取以為法,幫助自己提高、改進的學習對象。
No. 4
  《詩·小雅·鶴鳴》:“它山之石,可以為錯。” 毛 傳:“錯,石也,可以琢玉。舉賢用滯,則可以治國。” 鄭玄 箋:“它山喻異國。”又:“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毛 傳:“攻,錯也。”本謂別國的賢才也可用為本國的輔佐,正如別的山上的石頭也可為礪石,用來琢磨玉器。後因以“他山之石”喻指能幫助自己改正錯誤缺點或提供藉鑒的外力。 明 李贄 《復陶石簣》:“生因質弱,故儘一生氣力與之敵鬥,雖犯衆怒,被謗訕,不知正是益我他山之石。” 魯迅 《集外集拾遺補編·<中國傑作小說>小引》:“外國文學的翻譯極其有限,連全集或傑作也沒有,所謂可資‘他山之石’的東西實在太貧乏。”
No. 5
  一、他山之石(tā shān zhī shí)
  解釋:比喻能幫助自己改正缺點的人或意見。
  出處:《詩經·小雅·鶴鳴》:“他山之石,可以為錯。”
  示例:所謂可資‘~’的東西實在太貧乏。 ★魯迅《集外集拾遺補編·<中國傑作小說>小引》
  近義詞:引以為戒、前車之鑒
  反義詞:重蹈覆轍
  用法:作主語、賓語;指可以藉鑒的東西
  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tā shān zhī shí,kě yǐ gōng yù)
  解釋:攻:琢磨。別的山上的石頭,能夠用來琢磨玉器。原比喻別國的賢才可為本國效力。後比喻能幫助自己改正缺點的人或意見。
  出處:《詩經·小雅·鶴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示例:感公虛己下問,且自念~。 ★明·海瑞《啓熊鏡湖軍門》
  近義詞:他山攻玉
  用法:作主語、賓語;指可以藉鑒的東西
  三、【附】《詩經·小雅·鶴鳴》
  〖原文〗
  鶴鳴於九臯,
  聲聞於野。
  魚潛在淵,
  或在於渚(2)。
  樂彼之園,
  爰有樹檀(3),
  其下維擇(4)。
  它山之石(5),
  可以為錯(6)。
  鶴鳴於九臯,
  聲聞於天。
  魚在於渚,
  或潛於淵。
  樂彼之園,
  爰有樹檀,
  其下維彀(7)。
  它山之石,
  可以攻玉。
  〖註釋〗
  ①臯(gāo):沼澤。九臯:麯折深遠的沼澤。②渚(zhǔ):水中的 小塊陸地。③爰:語氣助詞,沒有實義。檀:紫檀樹。④擇(tuó): 落下的樹葉。⑤它:別的,其他。(6)錯:磨玉的石塊。(7)彀:楮 樹。
  〖譯文〗
  白鶴鳴叫在深澤,
  鳴聲四野都傳遍。
  魚兒潛遊在深淵,
  時而遊到小清邊。
  那個可愛的園林,
  種着高大的紫檀,
  樹下落葉鋪滿地。
  其他山上的石塊,
  可以用來磨玉石。
  白鶴鳴叫在深澤,
  鳴聲響亮上雲天。
  魚兒遊到小清邊,
  時而潛遊在深淵。
  那個可愛的園林,
  種着高大的紫檀,
  樹下長的是榕樹。
  其他山上的石塊,
  可以用來磨玉石。
  〖讀解〗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這一富有哲理的成語,最初便出自這 批。然而,全詩並不意在闡釋哲理,而是贊頌園林池沼的美麗。
  從藝術發展的角度看,從對自然山水的觀照贊美,到人造山 水,似乎是一種合乎邏輯的演變。自然山水無論怎麽美,卻難以 M己有。把官室修築到風光秀美之處固然不錯,卻又給辦事、生 活造成諸多不便。要把自然山水隨心所欲地遷移,幾乎是不可能 的。或許是為了在住地周圍再現自然風光的秀美,或許是出於占 有自然山水之美的私欲,或許是為了顯示富有與闊氣,或許幾種 動機兼而有之,於是便有了模仿自然山水的人造園林。據說,這 玩意兒早在西周就已有了。
  無論怎麽說,人造園林的出現,大概不會是出於“為藝術而 藝術”一類的高尚動機,並不像某些研究者說得那麽“玄”。即使 有這樣的東西,也應當是很晚近的事情。
  在一個交通尚不發達,人民衣食住行尚成問題,外擾內亂不 問,財力、技術十分有限的時代,要建造大規模的園林景觀,完 全可以想見其難度和對人力財力物力的消耗。這樣一朵藝術之花, 卻原來是生長開放在一塊貧瘠的土壤之上。
  也許,歷史就是這樣。主觀的動機和最終的結果總是相分離 的,有時甚至是完全相反的。修建金字塔的勞工,大概不會像我 們這樣對金字塔頂禮膜拜。建造皇帝園林的能工巧匠,未必會對 自己的作品感到歡欣鼓舞。真是彼一時也,此又一時也。
英文解釋
  1. n.:  another's good quality, or suggestion, whereby one can remedy one's own defects
近義詞
楚材晉用, 楚纔晉用, 前車之鑒, 晉用楚材, 殷鑒不遠, 引以為戒
反義詞
就地取材, 一失一得, 得失相當, 楚弓楚得, 本山取土
包含詞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