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姑山投訴電話撫州市旅遊投訴電話:0794--8276465
江西省旅遊投訴電話:0791—6269965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秋底山河數點煙,真人氣候蔚羅天。
蓬壺別貯生春酒,京洛傳看小字箋。
鶴唳月明珠樹裏,漁歌風色杏壇前。
也知姑射能冰雪,誰道汾陽一竊然?
這是一代戲聖湯顯祖遊從姑山的一首詩,詩中盛贊了從姑山美不勝收的風光,也寄托了他對恩師——明代著名學者羅汝芳的懷念之情。從姑山以麻姑山從山得名,位於南城縣城東南2公裏。臨江聳立,與麻姑山遙遙相對,山腰較平緩,山頂巨岩突兀而起,高數十丈,直入雲霄,遙望“魁然圓頂,若入踞而坐”。從姑山美景衆多,然而最吸引人的還是飛鰲峰摩崖石刻群。至今,羅汝芳手書的巨幅字“飛鰲峰”等石刻仍然歷歷在目。
從姑山分南北兩峰。北峰巍然當空,如擎天一柱,稱天柱峰。南峰如神鰲欲翔,名飛鰲峰,兩峰相抵,僅距數尺,形成一條窄長峻峭的石罅。由罅底窺天,天空細如一綫,此景稱“一綫天”,兩峰絶壁上架一石拱小橋,長2米,名“步天橋”。
飛鰲峰東西絶壁之上,鎸有明代著名學者羅汝芳所書“飛來峰”三個大字,每字約兩米見方,筆勢遒勁飛逸,若有神功。著名學者、旅行傢徐霞客曾“出建昌東門,過太平橋,南行循溪五六裏,折而西,一裏,出從姑之南”。他在《江右遊記》中有記:“北嚮登其岩,曰‘飛鰲峰’,岩前曰‘長春閣’,閣之東有堂曰‘鰲峰’。深處為羅先生講學之所,其後飛突而出,倒書‘印空’。下有方池,名曰‘玉冷泉’。”其下,近崖根處,有“悟空”小字,又稍北,有“洗心池”三字。古時此處有一小池,水波蕩漾,炫目瑩心,今僅有遺跡。再稍北,天柱峰距崖根數米處,有兩個石洞,一個叫“油洞”,一叫“米洞”。傳說洞中能出油、米,後因一貪心和尚將洞鑿大,油米沒有了。兩峰東西的石刻還有“天下奇觀”、“壁立萬仞”、“玉立”等字樣,因年久風雨侵剝,難以辨識。
山的東坡有一條石徑可通絶頂,稱“天梯”,沿“天梯”攀數十米,見雙石對峙如門,稱“鐵關”,再上十餘米,就到了“一綫天”,極窄,遊人魚貫而入,可見一塊巨石嵌於兩面絶壁之間,岌岌可危。從巨石底穿過,望兩面絶壁,高十多米,如斧劈刀削。
罅長十餘米,其境極幽,涼風習習。出“一綫天”便到了兩峰的西側,有“屏玉洞天”。山石亦怪,有棋盤石、步蟾石、涵虛洞、躡雲岩、獅子岩等,或若垂蓮含苞欲放,或若飛鴻展翅,或若蟾蜍欲躍。古人贊:麻姑山以瀑奇,從姑山以石怪。此處題刻有“蓬萊仙境”、“振衣千仞”等字。
從天柱峰西南崖背攀登幾十米,便到絶頂。山頂平曠,可容納數百人。遙望四山回合,儼列翠屏,煙雲繚繞。朝東北望去西江環抱,長橋雙鎖。俯瞰,平疇千頃,百十村落點綴其間。南北盱水澄碧,風帆遠引,萬千氣象,紛呈眼底,倘遇天風浩蕩,吹衣拂襟,遊人倍覺心曠神怡。
據史籍記載,明嘉靖廿四年(1545年),羅汝芳到此地讀書,並創立“從姑山房”,授德講學,著名戲劇傢湯顯祖曾就讀於此,從姑山以此名揚遐邇。時過境遷,然該山勝景,歷久不衰,摩崖石刻,引人入勝。每逢明朗假日,八方遊客紛沓而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