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牙因灣戰役
目錄
No. 1
  仁牙因灣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盟軍在菲律賓群島的一次登陸作戰,在1945年1月9日早上,由祖斯·B·奧登多夫指揮盟軍艦隊駛嚮仁牙因灣海岸,美國海軍及皇傢澳大利亞海軍艦衹炮轟日本帝國在仁牙因灣之據點。
  背景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仁牙因灣對美國及日本來說均十分有决定性,1941年12月22日,由本間雅晴中將指揮的日本第14軍正是在仁牙因灣登陸,當時與裝備低劣的美國及菲律賓守軍衹有小規模衝突,日軍輕易占領此地,第2天,道格拉斯·麥剋阿瑟上將命令全軍撤入巴丹半島,之後3年,日本占據了此地。
  過程
  1945年1月9日,由沃爾特·剋魯格中將指揮大約68,000名美國第6軍團的士兵,在海軍炮火支援下於仁牙因灣海岸登陸,沒有遭到抵抗,在之後數天,共有203,608人(第14軍在左,第1軍在右)在20哩之海灘登陸,這數量比艾森豪威爾在登陸歐洲時之人數還要多。之後數天,登陸部隊很快便占領了一些海岸城鎮。
  雖然日本陸軍沒有抵抗,但美軍遭受重大損失,特別在護航時,遭到神風特攻隊攻擊,從1月4日到1月12日,美軍共被擊沉24艘艦衹及被擊傷67艘艦衹,包括戰列艦密蘇裏號、科羅拉多號(受友軍錯誤擊中)、輕巡洋艦哥倫布號等,登陸後,仁牙因灣變成一個大型供應基地以支援美軍進攻馬尼拉。
英文解釋
  1. :  Renyayinwan campa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