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郵編:857200 代碼:542330 區號:0892
拼音:Rén Bù Xiàn,Renbu Xian
仁布縣位於西藏自治區南部、日喀則地區東部,距日喀則市130千米。總面積2122.82平方千米,人口3.1萬人。
地處岡底斯山與喜馬拉雅山之間,境內山高𠔌深,山巒起伏,溝壑縱橫,河流密佈,平均海拔3950米左右。主要河流有雅魯藏布江,及其支流茶麯、紮麯等。屬溫帶半幹旱高原季風氣候。年降水量451.5毫米,日照充足,年均溫6.8℃,無霜期115天。中尼公路橫貫縣境。以農業為主。境內有神湖之稱的彩錄湖(也更湖),措拉山峰以及有神山之稱的黨母山峰,有32座僧尼寺廟,分屬紅教、黃教、花教、白教等教派。強欽寺建於公元1932年,寺內有紅銅鑄成的大強巴佛像,高13米,是自治區3個最大的強巴佛像之一。 |
|
仁布縣地處雅魯藏布江中遊河𠔌地帶。境內山高𠔌深、山巒起伏、溝整縱橫、河流密佈,地勢東北、東南高,西北偏低。全縣平均海拔3950米左右。東部5個鄉平均海拔在4200米以上。西部5個鄉平均海拔在3760米左右,地勢平緩。
仁布縣境內最高峰黨姆峰海拔6112米。
雅魯藏布江從縣境西北部穿過,發源於境內那欽康薩雪山的門麯河南北貫穿境內三鄉一鎮,在仁布鄉白林村匯入雅江。
仁布縣屬南溫帶半旱高原季風氣候,日照充足,年日照時數2300小時,年無霜期120天左右,氣候乾燥,雨季集中在7、8月份,降水量占全年的95%,年降水量451.5毫米。洪水、泥石流、滑坡、地震、幹旱等自然災害頻繁發生。
“仁布”藏語語意為“多寶、聚寶”的意思,境內物産豐富,尤其以礦産資源藴藏豐富而著名,已探明的有鉻鐵、玉石、鉛鋅、黃金、花崗岩、大理石等,仁布玉以其獨特的光澤和品質享譽區內外,深受廣大遊客的青睞,具有很高的使用價值和藝術價值。仁布縣珍惜野動植物種類繁多,分佈較廣,有獐子、水獺、旱獺、狼、狐狸、黃羊等動物物種和貝母、紫雲英、紫鬍、當歸、天南星等中草藥以及螢花杜鵑、爬地柏、高山柳等特有植物資源。 |
|
望果節源於古代,盛於近代,是祈盼豐收而舉行的活動。雖然各地的望果繁簡不一,但其形式和內涵大同小異。開鐮之前農事稍閑時,全村男女着上新裝和僧侶一道列隊轉遊莊稼地。隊伍由持柱香、經幡、經書、寶傘、寶瓶、手鼓、鑼鈸、法號、彩箭的善男善女引路,全村人跟在後面。隊伍按東南西北方向轉遊,每至一方祭此方神。在行進的途中不斷地吹號、搖鼓、誦經、揮舞彩箭呼喊:“恰也怙秀,央也怙秀”(德福來吧,吉祥也來吧),燒香敬供村神,祈求豐收。轉完了莊稼地便在蔭涼處,進餐飲酒。過後進行賽馬、賽氂牛、唱藏戲、跳舞等娛樂項目。整個活動氣氛熱烈、莊重、祥和。 |
|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以來,在改革的春風和黨的富民政策的指引下,仁布縣經濟快速發展,社會全面進步。堅持以産業結構調整,強化特色産業的經濟發展路子,全縣耕地總面積57000畝,主要農作物有青稞、小麥、豌豆、油菜,牧業以養殖牛、羊為主,第三産業以仁布鄉建築公司為竜頭的鄉鎮企業不斷發展壯大,鄉鎮企業收入占國內生産總值的半壁江山。2002年,全縣糧油總産量11680.33噸,年末牲畜存欄190887頭(衹、匹),國內生産總值7160萬元,農牧民收入1601.16元,地方財政收入150萬元。 |
|
仁布縣轄1個鎮、8個鄉:德吉林鎮(駐德吉林村);康雄鄉、切娃鄉、母鄉、仁布鄉、然巴鄉、帕當鄉、普鬆鄉、查巴鄉。共有79個村委會。 |
|
仁布,藏語意為“聚寶、多寶”。
仁布,公元1354年前屬羊卓萬戶管轄。帕竹政權建立後,於公元1356年建立仁布宗。地扼前後藏的咽喉要道。1642年5世達賴建立噶廈政府,仁布宗隸屬噶廈政府管轄。
1960年8月成立仁布縣人民政府,隸屬江孜專區。
1964年5月劃歸日喀則地區管轄至今。
仁布縣轄10個鄉,79個村委會:德吉林鄉、查巴鄉、茶鄉、姆鄉、帕當鄉、普鬆鄉、切瓦鄉、然巴鄉、仁布鄉、康雄鄉。
1997年,面積2130平方千米,人口3萬。轄10個鄉:德吉林鄉、查巴鄉、茶鄉、姆鄉、帕當鄉、普鬆鄉、切瓦鄉、然巴鄉、仁布鄉、康雄鄉,79個行政村。縣政府駐德吉林鄉強欽雪村。
2000年,仁布縣轄1個鎮、8個鄉。總人口28255人(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各鄉鎮人口: 德吉林鎮 4784人、 切娃鄉 3268人、 母鄉 3268人、 仁布鄉 2609人、 查巴鄉 4012人、 然巴鄉 1887人、 帕當鄉 3172人、 普鬆鄉 1817人、 康雄鄉 3438人。 |
|
- n.: Renbu County
|
|
仁布 |
|
|
|
德吉林鎮 | 普鬆鄉 | 帕當鄉 | 康雄鄉 | 然巴鄉 | 查巴鄉 | 切娃鄉 | 母鄉 | 仁布鄉 | 茶鄉 | 姆鄉 | 切瓦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