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與“天道”相對應。春秋時期隨天人相人思想的逐漸發展而産生。子産提出:“天道遠,人道邇,非所及也。”其後,各傢論為人之道多歧義。孔子主推己及人以行“仁”;墨子主“兼相愛,交相利”;老、莊主“恬淡寂寞”,法天道之無為;荀子重要,以“道者;非天之道,非地之道,人所以道也”,主張“製天命而用之”。《禮記》提出“親親、尊尊、長長、男女有別,有道之在者也”。
經過儒傢的不斷發發揮,人道一詞被賦予了更高的人文含義。人道,成為一種對做人基本價值的追求,成為一種是否還稱得起為人的底綫。如當代學者聶文濤博文:“今天,我救助糖尿病患兒,不是為了仁道。孔子說的仁道,那是講給君子的。而我,曾經放棄了很多次救助孩子的機會,因此不能再談什麽仁道。我今天所要做的,是人道,是追求做人的基本價值。換句話說,面對這些孩子,我能否捫心自問:我還是一個人嗎?” |
|
在現代西方哲學中,人道主義是褒揚人的價值,捍衛人的尊嚴,提高人的地位,以現代眼光研究人的狀況、特點、前途和利益。人道主義深入每個中國人的內心是基於另一個名詞:革命的人道主義。這是相對於西方人道主義而提出的具有特定時代感的概念。毛澤東主席語錄:“救死扶傷,實行革命的人道主義”。曾經激勵了無數衛生工作者奮不顧身,投身於捍衛人民健康的事業中去。人道,也就成為了一代中國人心中普遍存在的價值觀。 |
|
導 演:卜萬蒼
編 劇:金擎宇
主 演:金焰 林楚楚 黎灼灼 王桂林 黎鏗 (更多)
上 映:1932年
地 區:中國大陸
顔 色:黑白
聲 音:無聲
類 型:劇情片
製作公司:聯華影業公司 [中國]
故事梗概
中國北方農村中,富農趙恕望子成竜,把兒子趙民傑送到天津的一所大學中念書。不想趙民傑從農村到了大城市的大學後,沾染了許多上流社會的不良習氣,喜歡過奢侈豪華的生活,並且與買辦的女兒柳惜衣相愛。沒過多久,趙民傑的家乡遇上旱災,而趙恕在這種情況下仍想方設法供趙民傑念書。災情逐漸嚴重,趙恕這纔寫信告訴兒子傢中的實情。此時的趙民傑已經找到一份收入頗豐的工作,但因為準備和柳惜衣結婚,急需用錢,所以沒有給傢裏寄錢。傢中難以維持,就在趙民傑與柳惜衣結婚的同一天,父親趙恕餓死了。過了一些時候,柳惜衣當買辦的父親也去世了,在其臨終前,出人意料地將一部分遺産捐給了“賑災會”,用以救濟災民。趙民傑與柳惜衣結婚後,柳惜衣不改本性,又另尋新歡。趙民傑一怒之下回到了家乡農村,可這時候恪守婦道的妻子也已死去。趙民傑終於悔悟過來,但為時已晚,衹能求上天寬恕了。 |
|
一般用“不能人道”表示沒有或喪失性能力。 |
|
在佛學中,人道是六道輪回中其中一道
衆生因不善業而投生於三惡道,而因善業而感召生於三善道之果報。在三善道中,生於天界之福報最大,修羅道次之,人間則再次之,但人間卻是最適宜修持佛法的地方。
投生人道的痛苦,主要可被歸納為四苦,即生苦、老苦、病苦及死苦。
對老、病及死苦,我們或多或少都會有一點瞭解。對於生苦,我們或許不太明白,亦無法記起自己在母胎內乃至出生過程所經歷的痛苦了。在母胎內的近九個月間,嬰兒所受的痛苦很大。雖然我們現在記不起了,但這不代表我們當時沒有感覺。在出胎時,嬰兒所受的苦更大。在出生後,我們連少許保護自己的能力也沒有。若不是父母的守護照顧,我們可能衹會存活幾分鐘,便會被野獸吃了或者冷死、餓死了。
老苦並非單單指老年之苦,而是指從入胎開始逐步走嚮死亡之苦。如果我們能活到老年,這種苦則更為明顯。在年老時,我們的身體機能衰退,走多幾步路也舉步為艱,胃口也不好,臉上的皮膚變得像猴子似的,有很多事情想做也做不來。在五濁惡世年代,年輕人不懂敬老,老人益發感到自己不受歡迎。這老苦就像一個小偷,不知不覺間便把我們的青春偷去了。對不懂佛法的人來說,老苦包含了身心之苦。對通曉佛法的人來說,心上可以不覺苦,視老化為一種自然的事,但肉體上的老苦,則仍然無法回避。
病苦分為外在及內在病患兩種。外病是如胃疼、癌癥及肺病的種種病患。它們最大的威脅也不過是致死而已,影響力衹及今生。內苦是貪念、瞋恨及愚癡等煩惱。因為它們能驅使我們的身、語、意作出如殺生等種種不善行為,緻令禍延長至無量劫的未來多次轉生受可怕的痛苦果報,所以它們絶對比外病嚴重。如果我們今生患了嚴重的胃病,不過是受幾年苦,頂多也不過是病至死亡而已。但如果我們生起強烈的瞋心,這便會令理智失常,甚或因而出手殺生,這便結下了多生多世短壽及投生於三惡道的因緣,萬劫不復。這一連串的多生苦報,亦衹源出於一念之瞋。由此可見,心病是極為可怕的。
有關死苦,並不單指死亡時肢節及肉體所承受之痛苦,而且包括到時伴隨之恐懼及不安。這些我們剛纔在討論死亡過程時已詳說了,在此不再重複了。
在人間投生,除了上述四苦外,還有求不得苦、受別離苦、怨憎會苦及五取藴苦。這些在《菩提道次第廣論》中有述,衲現在也不多說了(註:可參考法師著作《甘露法洋》)。 |
|
【詞意探源】:
(1)指人事。古代哲學中與“天道”對立。
《易·係辭下》:“《易》之為書也,廣大悉備,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
(2)指為人之道;社會規範。
《禮記·喪服小記》:“親親,尊尊,長長,男女之有別,人道之大者也。”
(3)指愛護人的生命,尊重人的人格和權利。如:人道主義。
(4)指男女交合。
《詩·大雅·生民》:“履帝武敏歆”
鄭玄箋:“如有人道感己者也,於是遂有身。”
7.【人道】刊物
五四時期的刊物。前身為《新社會》旬刊。由北京社會實進會出版和發行。於1920年8月5日創刊,為月刊。瞿秋白、鄭振鐸、耿濟之、瞿菊農、許地山等為編輯。該刊的思想傾嚮已經和《新社會》有了較大的不同。登有瞿秋白《心的聲音》一文。衹出版了一期。第二期已編好,登出了目錄,為《新村研究號》,但由於沒有經費,未能出版即停刊。 |
|
【人道】 人者,忍也。於世苦樂之境,而能安忍,是名人道。 |
|
【人道】 人即四天下之人也。謂因行五常、五戒,復行中品十善,得生其中,是名人道。(四天下,即四洲:東弗於逮,西瞿耶尼,南閻浮提,北鬱單越也。五常者,仁義禮智信也。五戒者,不殺、不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也。) |
|
【人道】六道之一,即人的道途,也就是“人間”的意思。 |
|
【人道】 (界名)六道之一。人界也。人界者以五戒善因而趣之道途,曰人道。業報差別經曰:“由先造增上下品身語妙行,故生人道。” |
|
- n.: humanity, human, being humane, kind-heartedness
- adj.: humane
|
|
- adj. humain
|
|
善心, 仁慈, 好心腸, 寬厚, 寬大, 寬容, 大方, 慷慨, 非常善良的本性 |
|
組織 | 救援 | 自願 | 紅十字國際委員會 | 國際人道法 | 經營管理 | 商道 | 儒商 | 金融管理 | 陶朱事業端木生涯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