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為什麽活着
目錄
基本信息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頁碼:147 頁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9787300101118
  ·條形碼:9787300101118
  ·版本:1版
  ·裝幀:平裝
  ·開本:16
  ·中文:中文
內容簡介
  《人為什麽活着》是日本“經營四聖”之一、京瓷集團創始人稻盛和夫先生思想的總結與精華。全書共三部分二十一章,作者用淺顯易懂的語言,從宇宙、心智、欲望、人類的本性、人生的考驗、苦惱與憎恨、共生與競爭等多個維度深入探討了“人為什麽活着”這一哲學基本命題,並由此展現了作者深刻的人生與經營智慧,揭示了企業永續經營、基業長青的奧秘所在。《人為什麽活着》是寫給每一位中國企業傢的心靈讀本,是企業傢的人生與經營指導書。
作者簡介
  稻盛和夫,1932年出生於日本鹿兒島市,1955年畢業於鹿兒島大學應用化學專業。他與鬆下幸之助(鬆下公司)、盛田昭夫(索尼公司)、本田宗一郎(本田公司)並稱為日本“經營四聖”,他也是”四聖”中目前惟一健在的一位。他一人創建了兩傢世界500強企業——京都陶瓷株式會社(京瓷)和日本第二電電株式會社(KDDI)。前者在精密陶瓷零部件、電子元件、半導體零件、光學器材、通信終端設備、數碼信息處理設備、環保能源設備等領域是屈指可數的綜合性跨國高新技術企業;後者為日本第二大電話公司,也是日本第一傢從事電話服務的民營企業。稻盛和夫現任京瓷和第二電電名譽會長。
媒體推薦
  京瓷公司的發展規模如此之大,它之所以沒有喪失企業傢的精神,是因為稻盛和夫先生的經營哲學滲透到了組織內部。
  ——全球管理大師、日本戰略之父大前研一
  根據我七八十年來的觀察,既是企業傢又是哲學家,一身而二任的人,簡直如鳳毛麟角,有之自稻盛和夫先生始。
  ——著名學者季羨林
  稻盛和夫先生對“人為什麽活着”的思考之所以有意義,是在於他告訴了人們他對人和世界的理解,以及自己恪守的信念是什麽。我相信大傢從中都可以感受到,這種信念是怎樣從一種個人價值觀轉移為另一種企業傢精神,進而讓大傢從如何做人領悟到如何做企業的真諦。
  ——《IT經理世界》雜志社執行總編張鵬
  許多中國一綫企業傢,可以經受任何艱難困苦的煉獄,卻偏偏經受不住成功的磨難。問題在於,他們沒有像稻盛和夫那樣認識到“人生與經營活動是相通的”,沒有回到人生和心靈修為的原點去經營企業。其實,正如稻盛和夫在本書中竭力闡發的:人生中信奉的哲學與經營管理中行之有效的哲學如出一轍。
  ——清華大學中國企業傢思想研究中心主任王育琨
編輯推薦
  他,是日本的“經營四聖”之一
  他,一人創建了兩傢“世界500強”企業
  他,締造了京瓷40餘年從未虧損的奇跡
  日本戰略之父大前研一、著名學者季羨林
  《IT經理世界》雜志社執行總編張鵬
  清華大學中國企業傢思想研究中心主任王育琨傾情推薦。
目錄
  第一部分 與宇宙意志相和諧。
  第一章 人類存在與生存的價值
  無論多小的物質,如果無法找出其存在的理由,那麽這個地球乃至大宇宙就根本無法形成。換句話說,“存在”兩個字本身就有無限重大的意義。
  第二章 宇宙
  已經開悟的聖賢,將這種現象稱作“宇宙間遍布着愛”,換言之,道旁的一草一木或是一粒石子,裏面皆存在着愛——亦即“宇宙意志”。
  第三章 心智
  宇宙的造物主將種種考驗加諸在人類身上,然後觀察他們如何面對考驗。提升自己的心智。淨化自己的意念。就此點而言,人生可以說是專門為心的修行而設立的道場。
  第四章 造物主
  宇宙間不可能因“毫無辦法”而放棄進化。因為人類既可以朝造物主給予的方向進化,也可以朝自己的方向進化,其原動力則是“提升心智”的意識。
  第五章 欲望
  事實上,不論眼前是否貧窮。是否罹患病痛,衹要下定决心,誰都可以做到讓自己的心靈多一些平靜,讓自己的人格品質和靈性多一些提高。
  第六章 意識與靈魂
  意識體並非停留在某一個個體中,它不斷移駐到下一個“我”的身體裏,藉此提升自己的心智。品德和人格。因此,我們不衹對此生的自己要負責,對來生的自己也要負責。
  第七章 科學
  我認為現代社會更需要的是從造物主的角度來審視世界,也就是環視整個宇宙和人類的問題之後,再認真考慮,人類到底要如何思考,才能讓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
  第二部分 秉持利他之心而活
  第八章 人類的本性
  人類是地球上惟一能夠“全盤思考地球事物”的生命,其他的動物或植物皆無此能力。正因為如此,人類是具有特殊價值的存在,對人類而言,傾盡全力為世界的進化而努力,纔是人類最重要的使命。
  第九章 自由
  就人的本質而言,自由很重要,但是對人類而言至關重要的自由,同時也是讓人類作惡的理由。就像前面提到的,人類往往為了爭取自己的自由而帶給別人不自由。
  第十章 青少年犯罪
  考慮青少年問題時,首先要考慮“如何做才能培養孩子們美好的心靈”,而最基本的教養就是,每個人都應該控製自己的欲望。忍耐惡劣的環境以及努力工作,這是砥礪心志必要的功課。
  第十一章 人生的目的.。
  出人頭地也好,成功也好,衹想過有趣。特異的人生也好,都衹是人生的一種過程而已。人生真正的目的是成為一個有品質的人!
  第十二章 命運與因果報應
  我們可以運用“因果報應法則”來改變與生俱來的命運。也就是說,如果一心嚮善。時時行善,命運的方向也會隨之往好的方向轉變。
  第十三章 人生的考驗
  在驚濤駭浪的人生中,無論是好的抑或壞的境遇,都是造物主賜給我們的考驗,幸運的際遇與不幸的災難在本質上同樣都是考驗。一個人如何面對這樣的考驗,將進一步决定他未來的人生會産生怎樣的變化。
  第十四章 苦惱與憎恨
  第一,如果有時間去煩惱,就比別人更加倍努力地工作,第二,保持謙虛絶不驕傲,第三,每天自我反省,反省與煩惱完全不同,第四,以知足。感恩之心活在人間,第五,秉持寧可他人比自己好的利他之心而活。
  第三部分 讓心智提升到更高的境界
  第十五章 逆境
  好逸惡勞乃人之常情,但是若將眼光放遠,就會發現,年輕時期遭受過苦難的人,相較生活環境優越的人,日後的成就往往更加輝煌。
  第十六章 情與理
  我認為,經營事業最重要的是,最初的階段應該用理性思考,實際執行或應對時不妨適度地運用感情。
  第十七章 勤勞
  勞動的目的不應僅止於取得糧食。免於饑餓,也是為了磨煉人類的心智。如果每個人都勤奮努力,就能夠培養出美好的心智,讓人類變得更完美。我們不妨為勞動下此新定義。
  第十八章 宗教與死亡
  一個人走的感覺雖然寂寞,但還是要勇敢地邁嚮下一段來生的旅程,而那時候配戴在身上的勳章,將是更美麗的靈魂、更光亮的心。
  第十九章 共生與競爭
  我既肯定企業為了生存,彼此競爭是有必要的,也肯定為了有競爭的對手,企業間走嚮共生是有必要的。
  第二十章 知足之道
  具有共生的理念,不但可以讓生活已經富裕的我們,人生變得豐富多彩,而且如果大多數的人都能擁有這種理念,相信我們必定可以建立物質和精神同樣富裕的社會。
  第二十一章 我走過的路
  對我而言,死亡衹是靈魂展開新的旅程而已,我深信那衹是肉體的死亡,而非靈魂的死亡。如果死亡是新旅程的開始,那麽就算罹患癌癥而死亡,也非悲劇。
  附錄“敬天愛人”的由來與意義
  ……
序言
  從一種個人價值觀到一種企業傢精神
  《IT經理世界》雜志社執行總編 張鵬
  我對於稻盛和夫先生最初的瞭解,是源於日本企業界“經營四聖”的說法。鬆下公司的鬆下幸之助、索尼公司的盛田昭夫、本田公司的本田宗一郎和京瓷集團的稻盛和夫,是公認的日本戰後最卓越的四位企業傢,而稻盛和夫是四位中目前惟一健在的一位。
  稻盛和夫先生不僅僅是成功的企業傢,他還是日本非常著名的企業思想傢,其創立的“敬天愛人”的經營哲學,汲取了佛傢文化的營養,在日本經濟界、經營理論界影響頗深。
  說實話,早年間由於並沒有深入瞭解稻盛和夫先生的思想,我在“敬天愛人”這四個字中很難感覺到震撼和收穫,總感覺無非是“按照客觀規律辦事”和“以客戶為中心”這種耳熟能詳的口號而已。
文摘
  宇宙究竟為何物?
  假如大至人類、小至草木對宇宙而言都是有價值的存在,那麽或許正是因為有了這個疑問,纔讓所有的存在變成了真實的吧?這也是我接下來想提出的觀點。
  我生於現代,又是學理工出身,因此為了說服自己,凡事都是以科學的合理性為主軸進行思考的。
  根據現代物理學的說法,宇宙的形成主要是在一百五十億年前,由粒子産生的大爆炸開始的。那次的宇宙爆炸被稱為“宇宙大霹靂”,本來手可盈握的塊狀粒子,在經歷超高壓、超高溫的大爆炸過程之後,不斷膨脹而變成現在的宇宙。
  把地球看成一個質量單位已經很龐大了,而構成太陽係的主要天體太陽,其質量竟是地球的三十三萬倍;和太陽一樣的恆星,在銀河係中大約有一千億個;和銀河係一樣的銀河在茫茫宇宙中早已無以計數。
  廣袤無垠的宇宙,其所具有的質量,可以說完全超乎人類的想象。但是它開始的時候卻衹是拳頭大小的一塊粒子,時時刻刻不斷膨脹而成今天的宇宙。這個宇宙,現在也還在膨脹之中。
  形成宇宙的原始粒子有數十種,物理學界到目前還在研究,他們認為真正的原始粒子應該是可以聚合的。這種粒子聚合之後,最早形成的應該是氫原子。太陽的本體主要就是由氫原子組成的,內部的氫原子進行核融合,繼而燃燒産生光與熱。宇宙中由氫原子組成的星球不計其數。
  宇宙大爆炸時,有些粒子結合在一起,變成了質子,有些粒子結合在一起,變成了中子,還有一些結合之後變成了中間子,通過中間子、質子和中子的結合形成最原始的原子核。在這些原子核周圍的粒子則形成電子,電子依軌道固定環繞原子核,於是形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原子,即氫原子。
  接着,氫原子的原子核結合而産生核融合反應,而後産生了氦原子;同樣的核融合反應不斷進行,於是各種質量比較大的原子相繼誕生,最後形成了目前的元素周期表。這是現代物理學界對於宇宙形成的說法。
  我認為,我們不妨將這種宇宙形成的過程,視為一種“進化”。
  提到進化,一般人都以達爾文提出的生物進化為主,幾乎沒有人提及無生物(無生命物質)的進化,這主要是因為大傢通常都認為無生物是不會變化的。但是,我認為,宇宙最初是始於劇烈的“無生物的進化”,之後纔逐漸形成現狀,這樣的想法或許是比較正確的。
  那麽,為何會産生這種進化呢?換言之,為何大霹靂發生後,粒子不能維持原狀,而結合生成質子、中子和中間子?以上物質又為何會結合成原子核?電子又為何非得環繞原子核而一起構成氫原子?最後,氫原子又為何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