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 >山西 >呂梁 > 交城縣
顯示地圖
目錄
行政區劃 Jiaocheng Xian County
  交城縣位於呂梁山東側,太原盆地西緣,北枕呂梁,南帶汾河,東據太原,西臨方山、離石。總面積1821平方千米。總人口21萬人(2004年)。
    縣人民政府駐天寧鎮。郵編:030500。代碼:141122。區號:0358。拼音:Jiaocheng Xian。
  
  行政區劃
    交城縣轄6個鎮、4個鄉:天寧鎮、夏傢營鎮、西營鎮、水峪貫鎮、西社鎮、龐泉溝鎮 、洪相鄉、嶺底鄉、東坡底鄉、會立鄉。
  歷史沿革
    隋開皇十六年(596年)始置縣,因縣治居汾孔二河相交處,故名交城(故治於今太原古交)。唐天授二年間移置今縣址,歷代縣名未改。1958年並入汾陽縣,翌年恢復交城縣建製至今。
    
    ?年,交城縣轄6鎮9鄉: 城關鎮、水峪貫鎮、西社鎮、西營鎮、段村鎮、橫尖鎮、義望鄉、中莊鄉、古洞道鄉、會立鄉、嶺底鄉、洪相鄉、寨上鄉、燕傢莊鄉等等。
  
    2000年,交城縣總人口207404人,各鄉鎮人口: 城關鎮 53279 段村鎮 13768 水峪貫鎮 10830 酉營鎮 28120 西社鎮 11688 橫尖鎮 3582 義望鄉 33380 洪相鄉 24148 嶺底鄉 5244 寨上鄉 4092 古洞道鄉 3859 燕傢莊鄉 3643 惠傢莊鄉 3399 會立鄉 3714 中莊鄉 4658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單位:人)
交城簡況
  交城縣位於呂梁山東麓,山西省中部,晉中盆地西緣,北枕呂梁,南帶汾河,東據太原,西臨方山、離石,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距省城太原51公裏,屬城郊型通衢熱綫,是呂梁的東大門,省城太原的近郊縣,中國公路主幹綫307國道縱橫交匯境內,大運高速、夏汾高速公路交匯於此,“太中銀”鐵路穿境而過,具有優先接受環渤海灣經濟區輻射的區位優勢。全縣總面積1822.11平方公裏,其中山區占92.8%,平川占7.2%,縣內耕地面積24.6萬畝,縣城規劃面積12平方公裏,2008年城區規模為5.62平方公裏。全縣轄6鎮4鄉140個行政村,6個居委會,總人口21.6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6.1萬人,城鎮人口5.5萬人。6鎮是:天寧鎮、夏傢營鎮、西營鎮、西社鎮、水峪貫鎮、龐泉溝鎮;4鄉是:洪相鄉、嶺底鄉、會立鄉、東坡底鄉。
  縣人民政府駐天寧鎮。郵編:030500。代碼:141122。區號:0358。拼音:jiaocheng。 2007年交城縣被命名為“中國玻璃文化之鄉”。
自然概況
  交城縣地處山西省中部,呂梁山東側,太原盆地西部邊緣,介於東經111°24′至112°27′,北緯37°28′至37°54′之間。東與清徐縣接界,南與文水縣為鄰,西北連方山、婁煩二縣,北與古交市相依。全縣總面積 1822.11平方公裏,西北至東南直綫長83.65公裏,東北至西南直綫寬34.65公裏。
   交城縣大地構造位置處於祁呂賀山字型構造體係的東翼中部,海拔高度750-2830.7米。境內地貌復雜多樣,山多川少,山地面積占到92.8%,平川面積僅占7.2%。境內海拔1000米以上的知名山峰117座,最高山峰為縣境西北與方山縣界處的孝文山,海拔2830.7米,是華北第二高峰;最低處位於東南平川西石侯一帶,海拔748米,相對高差2082.7米。境內北部有1-3 公裏的山前洪積扇裙,西部為文峪河衝積傾斜平原,東部為汾河衝積傾斜平原,總體形勢為西北高、東南低。平川僅有東南部一隅,面積約150平方公裏,海拔在800米以下,是太原盆地的一部分。西北部山區,山高林密,多為混合林。主要山峰北有關帝山、鐵史溝山岩、三座崖、狐爺山;西有長樹山、骨脊山、寺溝崖等,海拔均在2000米以上。交城縣屬於暖溫帶大陸幹旱性氣候。春季幹旱多風,夏季雨熱充沛,秋季涼爽易澇,鼕季寒冷少雪,鼕長夏短。年平均日照總時數為2743小時,日照率62%, 較為充足。多年平均氣溫為7℃偏低,年均氣溫最高的平川西營一帶為10.5℃,年均氣溫最低的西北山區橫尖一帶為1-3 ℃,大部分地區年平均氣溫≥10℃,極端最高氣溫38. 6 ℃(1966.6.2 1),極端最低氣溫-24℃(1966.2.22),無霜期由北嚮南漸次增多,為100-161天。年均降水量為 440-700mm,年平均雨日77.6天,降水量集中在7、8、9 三個月,占到全年水量的64%。年平均相對濕度62%。境內主要河流有文峪河及其支流窯兒河(四道川)、中西河、西葫蘆河、東葫蘆河和西冶河等。全縣農作物以小麥、𠔌子、高梁、玉米、水稻、薯類、豆類、棉花為主,經濟作物有紅棗等。龐泉溝自然保護區以華北落葉鬆、油鬆為主,木材積蓄量居全省各縣之首。林區棲息有世界珍禽——褐馬雞,是山西省的省鳥。交城自然資源豐富,是山西省第二林業大縣,森林面積107.73萬畝,森林覆蓋率達39%,植被覆蓋率占全縣面積的46%。以駿棗、梨棗為代表的土特産品馳名全國,梨棗是十一屆亞運會特供果品。該縣礦藏資源有煤、鐵、石棉等。礦産資源富集且資源秉賦較高,已探明的礦産資源有煤炭、鐵礦、石英砂、青石、鋁礬土等30餘種,煤炭儲量33.4億噸,焦煤、肥煤儲量18億噸,低硫低磷鐵礦儲量1650萬噸,其它礦産資源如石灰岩、石英石,方解石等品位高、儲量大。天然水資源總量每年2.4億m。
歷史沿革
  交城縣歷史悠久,舊石器時期,境內已有人類繁衍,是我國古代文明發祥地之一,自隋開皇16年置縣至今已有1400餘年的歷史。夏屬晉陽為唐國之地,春秋時屬晉,戰國屬趙,西漢屬河東郡,東漢復為大陵、晉陽。西晉時期屬前趙離石,東晉先後隸屬前趙、後趙。隋開皇十六年(596年),分晉陽、文水縣地始置交城縣,因縣治居汾孔二河相交處,故名交城(故治於今太原古交)。唐天授二年由古交移置今縣址,唐天授二年間歷代縣名未改。五代時期,境地先後隸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北漢。明代隸於太原府,崇禎十七年屬清。民國三十年十一月劃該縣為交城、交西兩縣,民國三十三年復並為交城縣。1949年9月隸屬榆次專區,10月改屬汾陽專區;1951年復屬榆次專區;1958年屬晉中專區,同年9月,該縣與文水、汾陽並為汾陽縣;1959年9月復為交城縣;1971年劃屬呂梁地區恢復交城縣建製至今。
人文歷史
  交城舊稱“舅犯故裏”,隋朝置縣,歷史悠久,文化底藴深厚,是我國古代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在歷史長河中,交城曾作為軍事要塞,地控秦晉咽喉要道,為兵傢必爭之地;近代,交城作為抗日革命根據地晉綏八分區所在地,為中華民族解放和獨立譜寫了一麯麯不屈不撓、英勇戰鬥的英雄贊歌;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交城曾一度風靡全國。
  交城縣有瓦窯遺址、磁窯遺址、竪石佛石刻等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上古文化遺址瓦窯遺址分佈於瓦窯河兩岸的斜坡及臺地黃土層中,面積約七十萬平方公尺,屬於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竜山文化、夏文化範疇,文化遺存豐富。磁窯遺址位於縣城東北的磁窯河口兩岸,屬於新石器時代竜山文化範疇。竪石佛石刻在縣城東北十公裏嶺底鄉竪石佛村南,始建年代不詳,並建有竪石佛寺。交城山抗日戰爭革命紀念館,位於西冶川腹地西坡村,館內徵集有歷史圖片、戰爭年代實物、書籍、文件等革命歷史文獻和抗戰時期的革命文物。在馬烽、西戎創作的《呂梁英雄傳》中,許多原型都出自交城山這個紅色搖籃。
  遺存古建築和古文化遺跡有:玄中寺、天寧寺、永福寺、臥雲庵、王山圓明寺、廣勝寺等。
  交城的神話傳說有:狐爺山底金馬駒、西冶金姑姑、牛鬥虎與竜虎巷、卦山聚寶盆、南巷張果老、交城樹怪、鳩鴿二仙、竜母廟、王明寨販鉢魚、“涼帽王’’發跡記、傅山先生與衛生館、葫蘆王傳說、趙吉士傳說等。
  交城,曾是漢王朝的軍馬基地;唐代全國著名的玻璃産業基地,所生産的花瓷腰鼓就已經運用尖端着色工藝“銅紅釉”;宋王朝的冶鐵基地,所製兵器,均屬上品,所産“雲子鐵”舉國獨有;明清以來全國的皮貨加工集散地,曾有“交皮甲天下”之譽,是全國著名的皮貨重鎮。
  歷史上交城的名人有狐突(—前637年):春秋時晉大夫;狐偃(—前630年):晉文公重耳之舅。曇鸞(476—542):北魏雁門人,著名佛學家。交城是一塊革命的聖土,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交城人民譜寫了一麯麯不屈不撓、英勇戰鬥的英雄贊歌,涌現出了華國鋒、李立功、常芝青、侯維煜等老一輩革命傢和英雄人物段祥玉、崔三娃等。交城籍將軍有王作義、申子文等;文化界名人有宋轉轉、燕居謙、田瑞等。
資源稟賦
  一、人口資源
  2003年,人口出生率為13.16‰,死亡率為4.55‰,自然增長率為8.61‰。年末全縣總人口為21.6萬人,全年淨增人口0.7萬人。城鎮人口5.5萬人,占全縣總人口的比重達到25.5%,鄉村人口16.1萬人,占全縣總人口的比重為74.5%。
  二、土地資源
  交城縣共有土地總面積1822.11平方公裏,273.3萬畝,山區面積253.1萬畝,占全縣面積的92.8%,平川面積20.22萬畝,占全縣總面積的7.2%。除去居民地和水城地,土地面積267萬畝,占全縣總面積的97.7%,其中耕地面積24.6萬畝。按2003年人口計,人均占有耕地約1.1畝。
  三、礦産資源
  交城廣大山區地處呂梁中段,境內礦産資源豐富,分佈廣泛,已發現的地下礦産有32種,其中煤鐵儲量最為豐富。全縣鐵總儲量918萬噸,鐵錳礦8000噸, 鋁探明儲量55萬噸,銅探明儲量55萬噸,煤炭總儲量19.94億噸。此外,較豐富的礦藏有鐵礦,且以低硫低磷而聞名全國,儲量12億噸;石棉礦儲量30億噸,大理石礦1.3 億立方米,石灰石礦55.49億噸,耐火粘土245萬噸。
  四、水利資源
  交城縣水資源總量為24220.6萬立方米,人均水資源占有量為1435立方米,畝均占有量為567立方米,是全省較缺水的縣之一。交城境內河流較多,但大多數流域窄,流量小,山區5鄉鎮的河水匯入文峪河水庫後,不能被該縣充分利用,文峪河水庫資源是交城縣可開發利用的最大水源。
  五、旅遊資源
  交城旅遊景點風光宜人,文化積澱厚重,有文化歷史悠久的古建築和自然風光等一大批自然人文景觀,主要有佛教聖地,佛教淨土宗祖庭玄中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易學名山卦山和佛教華嚴宗古剎天寧寺;國傢級自然保護區龐泉溝;天然氧吧交城山國傢森林公園;南雲頂亞高山草甸四十裏跑馬岩、果老峰莊園、王山園明寺、竜堂臥雲庵、永福寺、三座崖等。
  1.玄中寺
   位於交城縣西北十公裏石壁山中,始建於北魏。是佛教淨土宗祖庭,是全國佛教三大戒壇之一。中外佛教文化交流與佛教信徒朝拜、集聚之地和著名的風景名勝旅遊區。
  2.卦山與天寧寺
  卦山位於交城縣城北三公裏處,距太原六十七公裏。因山形卦象而得名,爻峰挺秀,卦象環擁,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全國絶無僅有的易學研究實體。 “卦山之柏”與“黃山之鬆”、“雲棲之竹”並稱為華夏樹木奇觀。天寧萬壽禪寺坐落其中,為中國佛教華嚴宗巨剎。卦山集文物、宗教、古建、森林公園於一體,是極其優美的旅遊勝地。在卦山多元文化旅遊的經緯中,形成了“儒門釋戶道相同,三教從來一祖風”的多元體係,被譽為“易學之源、八卦名山”。
  3.國傢級自然保護區——龐泉溝
   龐泉溝位於交城縣城西北100公裏關帝山腹部,處呂梁山的中段。山高林密,峰險景奇,山泉長流,鳥類群居,野獸出沒,自然景色誘人。是以褐馬雞及華北落葉鬆、雲杉次生林為主要保護內容的森林生態和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是關帝山國傢森林公園的主體部分,也是黃土高原上難得的一片緑洲。“雲斷千山峰連峰,林海無垠猿啼聲,龐泉飛流源不盡,晚霞留戀睡美人”,這是龐泉溝國傢自然保護區原始而秀麗風景的真實寫照。龐泉溝為全國八大鳥類保護區之一,是國傢一級保護動物、世界珍禽、山西省省鳥——褐馬雞,國傢二級保護動物兔猻、林麝、金錢豹、黑顴、金雕、猞猁等數十種稀有動物的繁衍、棲息地;生長着落葉鬆、雲杉、靈芝等數百種植物和名貴藥材,被譽為“中國華北落葉鬆之鄉”;“孝文古碑”、“雲頂日出”、“筆架生輝”、“文源晚翠”、“竜泉飛瀑”、“古樹寶塔”、“天門瑞氣”、“緑色長廊”、“雄師夕照”、“翁孫守林”構成龐泉溝“十大奇觀妙景”,素有“南有九寨溝,北有龐泉溝”的美稱。區內風光綺麗,蔥鬱幽深,置身其中,體味到森林浴清新爽暢的美妙感受,是人與自然物種最理想的生態樂園。
  4. “天然氧吧”交城山國傢森林公園
  交城山國傢森林公園位於呂梁山東麓,距省城太原約56公裏,交通極為方便。公園總面積18.7萬公頃,自然景觀優美,動植物資源豐富,有珍貴樹種側柏林、特色喬木林、觀賞林等,世界珍禽褐馬雞、候鳥、野鹿、原麝、金雕等幾十種名貴動物棲息於此。園內的千年古剎玄中寺座落於深山幽𠔌之中,北方罕見的竜堂寺天然溶洞怪石嶙嶙,形態萬千,元代古建築永福寺古香古色,耐人尋味。瓦窯溝內,疊層沙岩,高達30米,潺潺流水、直瀉而下,有水聲吟。
  園內森林資源非常豐富,覆蓋率達92.6%,園內疊層沙岩,高達30米,給人返樸歸真、回歸自然的感受,令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
  5.四十裏跑馬墕
   極具草原情韻的南雲頂亞高山草甸四十裏跑馬岩位於交城縣會立鄉柏峪溝川西部。該區山勢平緩,緑草如茵,山花爛漫,景色旖旎,氣候宜人,雄渾廣袤,夏為避暑消夏之勝地,東為高山滑雪之佳區。這裏有禪寺塔斜陽、嬌兒山雲海、後漢開國皇帝劉淵得劍處、閻錫山跑馬場等四大人文自然景觀。草甸山體保持了燕山運動寬緩的背斜式天然特徵,是生態旅遊和修養身心的理想境地。
  6. 果老峰莊園
  果老峰莊園位於龐泉溝景區內,是集旅遊、住宿、狩獵、娛樂、承辦會議為一體的理想旅遊景點,因傳說中八仙之一的張果老倒騎毛驢來此與當地村民下棋而得名。果老峰莊園環境優美,風景怡人,動植物種類繁多,有褐馬雞、金錢豹、林麝、野豬等,還放養了衆多的野雞、山豬,莊園內有北方農傢建築風味的窯洞式建築,莊園內的農傢飯館有各種好吃的野味,會讓遊人樂而忘返。
  7.王山圓明寺
  圓明寺位於縣城東北6公裏王山之陽。為隋唐時期所建。寺東南白鹿崗八角寶塔為該縣現存最大磚塔。寺西1公裏為墓塔區,殘存金、元、明歷代高僧靈塔、壽塔50餘幢。
  8. 竜堂臥雲庵
  臥雲庵位於西冶川中部西側野珠溝,俗稱竜堂寺,係佛教曹洞宗場院,建於明初,氣勢宏偉。
  9.陽渠永福寺
  永福寺位於交城城東1公裏陽渠村東,建於隋開皇十七年(597)。後經過多次重修,現存建築為清代建築。寺院氣勢宏偉,佈局整齊。舊為釋迦牟尼佛堂,寺門有三,鐘鼓樓尚為完整,與寺院相對有清建戲臺。全部寺院占地3 884平方米。今為陽渠學校占用。
  10. 三座崖
  三座崖坐落在縣境西北葫蘆川中部,海拔2077米,是綜人文歷史遺跡與自然風光為一體的文物旅遊景觀。因主峰遙望方而高,平如座故名。山高踞於林海之中,青鬆、白樺、緑柳、黃楊環繞拔地而起的絶壁,更顯得山峰巍峨壯觀。明末清初,震撼三晉的呂梁農民起義軍的根據地就設在這裏,崖頂現存有人工鑿築的將軍洞、階梯、吊繩孔、柱桿柱洞和房屋建築遺跡,這是以李自成、張獻忠為首的全國性農民武裝的分支——交山農民起義軍利用三座崖天險地形條件建立的義軍兵寨,具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險。主峰懸崖百丈,長約3米、寬僅1米的“試心石”如鷹咀斜懸崖頂。
經濟發展
  2008年交城經濟再上新臺階,經濟建設又好又快發展,經濟實力躍居呂梁市第四位。
  (一)主要經濟指標。
  一是主要經濟指標快速增長。全縣生産總值完成50億元,財政收入達13億元,躍居全市第4位,全省第25位,二是投資、消費、出口直綫上升。三是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達到8427元,同比增長13.1%;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920元,同比增長13.7%;城鎮新增就業崗位2460個,同比增長53.8%;城鎮失業登記率為3%;城鎮社會保障覆蓋率達到70%,比2007年提高4個百分點。四是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全縣二氧化硫和化學需氧量兩項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分別削減1.9萬噸和564噸,城區空氣質量二級以上天數纍计達到205天,比2006年多出167天。 五是基礎設施建設步伐穩步推進。全縣公路密度達到52.85公裏/百平方公裏,行政村通達率達到83.1%,全縣城鎮緑化率達到39.8%,城區緑化覆蓋率達到11.8%;城市集中供熱普及率達到38%。六是社會各項事業協調發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全面啓動,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到58.2%,新型工業化水平達到40%,人口自然增長率控製在3.57‰。
  (二)發展優勢産業,打造特色煤化工基地和加工及外貿出口基地。
  交城工業主要有機械、皮革、紡織、化工、採煤、冶金、建材、電力、食品加工、造紙等行業。其中傳統的皮毛業蜚聲中外,梅花板手遠銷歐美等國。全縣1822.11平方千米的國土面積,已探明藴藏礦産資源30餘種,依托2#配焦煤、低硫低磷鐵礦、青石、石英石,方解石等資源優勢,冶煉、煤焦、機械、化工、建材、鑄造等産業發展潛力極大。交城工業經濟具備了明顯的競爭優勢,交城正在打造全省乃至全國一流的特色煤化工基地,正在成長為全國重要的針狀焦、新工藝碳黑、超高功率石墨電極、錳鐵合金係列産品、金屬鎂及鎂合金係列産品、抗生素醫藥中間體、平板玻璃、汽車玻璃、焦碳、水泥、硝酸鉀、活性碳、球墨鑄件等産品的加工供應基地和外貿出口基地。“交城駿棗、交城梨棗”為國宴特供果品,享譽全國。
  (三)以發展循環經濟為切入點,全力實施“五園戰略”。
  五園即:生態工業園、生態農業園、生態旅遊園、生態園林城市以及生態環保和恢復區。
  一是大力發展生態工業園區。以“做大煤焦、做精化工、做強建材、做優加工”為發展目標,在延伸傳統産業鏈條上作文章。繼續在“煤―焦化―化産深加工―新型能源産品”、“煤―焦―鐵―鑄造―精密機加工”、“石灰岩―水泥―特種水泥”、“石英砂―平板玻璃―玻璃深加工”及錳、鎂合金産業鏈上尋求橫嚮閉合、縱嚮耦合,上下遊産品配套協調,生態工業鏈科學聯結的循環産業鏈網絡。
  二是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園區。圍繞已經形成的特色林果業、無公害蔬菜、肉牛養殖三大主導産業來展開。形成“合作社+基地+農戶”一體化經營模式,推進農業産業化,建設生態農業園。運用生態手段,改造傳統農業,加快生態循環型農業建設。
  三是大力發展生態旅遊園區。 整合全縣旅遊資源,集中圍繞以“一山一寺一溝一綫”(即卦山、玄中寺、龐泉溝、紅色旅遊綫)為主體的旅遊開發重點。
  四是大力發展生態保護與恢復區。重點推進“一城四鎮”建設,以實施“雙十工程”和構建“五縱、七橫、四循環”的路網結構為重點,拉大縣城骨架,發展外圍新區,加快重點鄉鎮建設,優化人居環境,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從而確保生態園林城市的建設。
  五是大力發展生態園林城區。推進六大造林緑化工程,恢復全縣生態環境。
  (四)擴大對外開放,招商引資取得新突破。
  2007年,以珠洽會、中博會、煤博會為平臺,招商引資渠道進一步拓寬。全年共簽約4個,引資25.23億元。重點突出五個方面:一是着力打造發展平臺。力爭把省級“山西交城經濟開發區”打造成有競爭力的開發區。二是着力發展新型産業。三是着力藉助外力促發展。2006年以來簽訂招商引資項目24個,簽約金額191.8億元,落實項目10個,落實資金42.3億元。爭取到了省級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縣、全省規模健康養殖工程重點縣項目的扶持。四是着力優化發展環境。五是着力推進富縣強兵戰略。
  (五)堅持自主創新,提升企業競爭力。
  科技創新已成為交城縣域經濟發展的主要推動力。“交城製造”走嚮國際大舞臺,涌現出了一批成為具有自主知識産權核心競爭力的竜頭帶動企業。以鎂合金、鐵合金為主産品的特種冶煉加工産業、以鋼鐵、鑄造、機械加工為産業鏈的機械加工製造業、以平板玻璃及其深加工、玻璃瓶罐為重點的玻璃業、以化工原料為基礎的鉀????、精細化工産業、以活性炭為重點産品的環保産業、以水泥、空心磚以及塑料異型材料為主的建材産業的整體實力有了較快提升。一大批竜頭企業脫穎而出,憑藉其融入循環經濟體係的巨大優勢,共同構築了縣域經濟發展的“橋頭堡”。
  (六)加快城鄉協調發展。
  按照“一城四鎮”的城鎮化建設總體佈局,鋪開了總投資5.2億元的21項重點工程,完善城鎮功能。積極推進新農村建設,切實改善民生。投資1.5億元建成了新交城中學,新建了十多所山區寄宿製小學;全面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新建和改造了10所鄉鎮衛生院和29所農村標準化衛生所;不斷擴大城鄉社會保障覆蓋面。
  (七)加快發展旅遊業。
  交城是全國重點生態保護區,境內立體氣候明顯,擁有寶貴的緑色資源與優勢的自然生態環境。交城突出的區位優勢、豐富的物産資源、得天獨厚的天然秉賦,形成了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的多元化産業格局,使其在華北地區資源經濟格局中發揮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交城,無論自然風光還是人文景觀,都獨具特色;區位優勢得天獨厚,開發潛力極其巨大。政府將積極創造條件,重點搞好卦山、玄中寺、龐泉溝自然保護區等旅遊資源開發,科學開發邊山溫泉。堅持開發與保護並重的原則,吸引社會投資,積極有序地推進經營性開發,形成人文旅遊與生態旅遊相互交融的三晉著名景區,實現旅遊産業的突破性發展。
  2008年,交城縣委、縣政府立足縣情提出了“打造特色工業基地,建設三晉經濟強縣”的奮鬥目標。2008年後三到五年的奮鬥目標是:以建設太原區域衛星城市為目標,積極實施工業化、城市化兩大牽動戰略,打造最具活力的新型特色工業基地,力爭三年進入全省經濟十強,五年進入全國經濟百強,把交城建成自然文化旅遊勝地、山水園林宜居名城、富裕文明和諧之鄉、興武興農“雙興”基地。
基礎設施
  環境優越,基礎設施完備,潛力巨大。交通運輸便捷,以307國道為主幹綫,108國道高速、夏汾高速縱橫交錯,太中銀鐵路東西穿境,縣鄉公路四通八達,形成以縣城為中心的公路交通網絡。郵電通訊快捷便利,網通、移動、聯通、鐵通、電信的通訊網絡覆蓋全縣。電網分佈合理,電力供應充足,全縣總變電容量26000KVA全部雙回路供電,現有220KVA變電站1座,3座110KVA變電站和16個35KVA變電站。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正在以最迅捷的速度日臻完善,空前的開發力度和高頻率的建設節奏,營造了交城優越的投資環境和快速發展的良好氛圍。
交城特産
  交城自然資源優越,土特産品豐富,比較有名的有梨棗、駿棗、核桃等幹鮮果品,另外交城還盛産沙棘、蘑菇、黨參等。除土鮮果品外,玻璃咯嘣也是交城的一個獨特的手工藝品。
  一、交城核桃
  交城核桃以個大、皮薄、肉厚,易取仁,出油率高馳名中外。汾陽種植核桃有近2000年的歷史了。交城核桃有大竜眼、小竜眼、大花、紙皮露仁、早熟、串兒、穗狀、光皮棉、長腰、抗風、橫蘭蘭等五類12個品種。光皮棉核桃,粒大皮薄,表面光滑,每斤20多個,出仁率高達58.19%,仁含油量達72.65%。交城核桃年産量可達2500噸,居全國縣級首位。
  二、交城梨棗
  交城特産梨棗是中國希有名貴鮮食優良品種,1983年,由交城縣林科所從省農科院引回交城,並進行科研開發。交城的梨棗主要分佈在平川地區,被譽為棗中之王。梨棗,口感極好,甜脆微酸,倍感沁香。梨棗,樹勢中等,發枝力強,適應性廣,果實9月下旬成熟。果形近圓形、果實特大、平均單果重30剋、最大果達80剋。果皮薄、色澤豔麗、果肉厚、緑白色、汁多味極甜、肉質鬆脆、風味特異、品質上等。
  三、交城駿棗
  交城特産駿棗是山西四大名棗之一,譽為“棗後”,素有“八個一尺,十個一斤”之稱。棗果大肉厚、質脆味甜、營養豐富、用途廣泛。棗肉可提取食用香精,又可人藥,有補血益氣、安神養胃、健脾抗癌之功能。至於棗的口感,交城棗沒得說,皮薄,肉厚,核小,口感細膩,而且營養豐富。
  經檢測,含兩種抗癌物質一硒和環磷;腺苷、蛋白質、多糖、多種維生素VC、VB、VE、VD,還含有鉀,鈉,鐵,鈣、鎂,銅,錳,鋅等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和十九多種氨基酸,係緑色純天然營養品、保健食品,它可降低腸胃道惡性腫瘤的發生率,有保持毛細血管暢通,防止血管壁脆性,對冠心病、動脈硬化等癥,均有良好的療效。交城駿棗譽滿三晉,名揚九州。20世紀50年代到60年代,瓦窯村棗種先後進入原蘇聯及阿爾巴尼亞地區。70年代初期,先後在北京、廣州、太原等地多次參加展覽,盛名遠播。1987年上過國宴,1990年被選定為亞運會特供果品,1997年榮獲澳門首屆國際醫藥、營養、保健産品博覽會“國際最高金奬”,1997年中國第三屆農業博覽會和1999年中國國際農精品博覽會兩次被認定為“中國名牌産品”。交城的駿棗已有一千多年的栽培歷史,曾先後展出於巴黎博覽會。遠在兩千多年前,交城境內即有棗樹生長。《戰國策》記雲;“北有棗慄之利,民不田作,棗慄之實,足食於民矣。”交城地處北地,可知植棗之歷史悠久。交城駿棗譽滿三晉,名揚九州,蜚聲海外。
  四、交城沙棘
  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又名醋柳,鬍禿子科沙棘屬落葉灌木或小喬木,耐寒抗旱,耐土壤貧瘠。根係發達,有根瘤。其主要分佈於歐亞大陸,中國分佈面積(東北、華北、和西北)最大,種類最多。
  沙棘的果和葉中含有很高的生物活性物質,醫藥及日化工業開發價值很高;極具治理水土流失的生態價值。中國的沙棘,是黃土高原及其他水土流失地區的生態“維生素”,沙棘産品是實實在在的“生態有機産品”,是治理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地區的首選樹種。
   沙棘是鬍頽子科沙棘屬植物的總稱。係落葉灌木或小喬木,廣泛分佈於歐亞大陸的溫帶、寒溫帶及亞熱帶高山區。在我國,南起西藏、雲南,中經四川、青海、甘肅、寧夏、陝西、山西、河北,北至新疆、內蒙古、遼寧等省(區)都有大量種植,黑竜江、吉林、山東、河南、北京等省市也有少量栽培。全國沙棘總面積達100萬公頃以上,其中天然林約占70%,人工林約占30%。
  山西省約有沙棘林33萬公頃, 其中成片林約有20萬公頃,約占全國沙棘林總面積的一半,呂梁地區沙棘林面積達8.47萬公頃,占到山西省全省的50%。呂梁境內各縣山區大都有沙棘分佈,分佈面積在6670公頃以上的縣市有嵐縣、方山縣、交口縣、中陽縣、離石市、交城縣、興縣等,呂梁是山西最大的連片天然沙棘林區,固有“世界沙棘在中國,中國沙棘在山西,山西沙棘在呂梁”一說。
  五、玻璃咯嘣
   “玻璃咯嘣”是一種薄玻璃製造的響器,産自交城夏傢營鎮覃村。是太原地區春節前後應時的一種兒童玩具,頭大,呈扁圓形,中接細長管,用嘴吹,極薄的玻璃在氣流鼓動下發了“圪嘣、圪嘣”的聲音,清脆悅耳,深受兒童歡迎。每到春節,行銷一時。
英文解釋
  1. n.:  Jiaocheng County
近義詞
交城
相關詞
山西機動車檢測站楊學虎運管所
包含詞
交城縣中醫院交城縣人民醫院交城縣城關醫院
交城縣衛生防疫站交城縣毛皮製革廠山西省交城縣廬川飯店
山西省交城縣石侯學校山西交城縣通運機動車綜合性能檢測站
分類詳情
張開天寧鎮張開西營鎮張開嶺底鄉張開夏傢營鎮張開水峪貫鎮
張開龐泉溝鎮張開東坡底鄉張開西社鎮張開洪相村張開會立鄉村
洪相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