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歐 >法國 > 普羅旺斯-阿爾卑斯-藍色海岸 >沃剋呂茲省 > 亞維尼翁
顯示地圖
目錄
No. 1
  亞維尼翁民俗節慶活動: 1947年,劇院在亞維尼翁如雨後春筍般冒出,每年夏季亞維尼翁搖身一變成為別樹一幟的文化聖地。劇院、舞蹈場、音樂廳及電影院多不勝數,吸引數以萬計熱愛文化的人士到來此地。尚?維拉(jeanvilar)是藝術節發展的核心人物,而他在亞維尼翁製作的劇目則成就了gerardphilipe、菲利?普諾黑(philippenoiret)及mariacasares等多位着名演員。而除了藝術節的「主流」藝術表演外,在亞維尼翁的街頭巷尾每日都有業餘人士及劇團上演達400出「非主流」藝術表演。「尚維拉之傢」座落於一幢17世紀的別緻大宅內,展出自1945年起的圍繞戲劇藝術的歷史收藏品,並儲存了亞維尼翁藝術節成立以來的各種資料。 亞維尼翁美食: 從每一道菜的裝飾、口味、份量,可以感覺到主廚如藝術傢般的創意與體貼,每一口佳餚都是很用心的被製造出來。上甜點前,主廚先生會走出來嚮每一桌客人詢問:「是否合您的胃口?」,穿着白色圍裙的主廚帶着微笑很優雅地走着,彷佛完成一次很成功演出的音樂傢正嚮鼓掌的群衆謝幕,難怪法國人把知名的主廚當搖滾明星一樣崇拜着。
  
   亞維尼翁早在新石器時代便已留下人類的足印。其後它成為羅馬帝國的城市。12世紀,亞維尼翁憑藉它着名的橋梁,更成為當時羅納河(rhone)兩岸唯一的連接點,從而成為貿易樞紐。
  
   14世紀,9位教宗曾先後到臨此地,令亞維尼翁迅速繁榮發展。而為此建成的教宗宮(palaisdespapes)更大大改變了當地的城市風貌。亞維尼翁是基督教世界alteraroma的中心,宗教、外交、藝術及商業各方面都百花齊放。而鄰近的villeneuve-lez-avignon亦因為連接亞維尼翁的橋梁而沾光不少,獲選為教皇法庭的所在地。
  
   即使在教宗回到羅馬後,亞維尼翁在17、18世紀的教皇正副使節治理下,繁榮盛世未見有減。而當時的貴族及中産階級亦積聚不少財富,紛紛興建華宅。19、20世紀期間,亞維尼翁的領土已擴展至城墻外,進一步鞏固了其商業及文化中心的地位。
  
  12世紀,亞維尼翁憑它着名的橋梁,成為當時羅納河兩岸唯一的連接點,從而成為貿易樞紐。 14世紀,9位教宗曾先後到臨此地,令亞維尼翁迅速繁榮發展。亞維尼翁是基督教世界的中心,宗教、外交、藝術及商業各方面都百花齊放。鄰近的villeneuve-lez-avignon亦因此選為教皇法庭的所在地。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已將亞維尼翁的獨特建築列為“世界文化遺産”。其中包括岩石公園、聖貝內澤橋、城墻、小皇宮及教宗宮的雄偉圍墻及高樓。
  
   聯合國科教文組織(unesco)已將亞維尼翁的獨特建築列為世界文化遺産(heritageforhumanity)。其中包括岩石公園(rocherdesdoms)、聖貝內澤橋(pontsaintbenezet)、城墻、小皇宮(petitpalais)、cathedralenotre-damedesdoms及教宗宮的雄偉圍墻及高樓。遊客更可在岩石公園俯覽亞維尼翁及羅納河的景緻。
No. 2
  12世紀,亞維尼翁憑它著名的橋梁,成為當時羅納河兩岸唯一的連接點,從而成為貿易樞紐。 14世紀,9位教宗曾先後到臨此地,令亞維尼翁迅速繁榮發展。亞維尼翁是基督教世界的中心,宗教、外交、藝術及商業各方面都百花齊放。鄰近的Villeneuve-lez-Avignon亦因此選為教皇法庭的所在地。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已將亞維尼翁的獨特建築列為“世界文化遺産”。其中包括岩石公園、聖貝內澤橋、城墻、小皇宮及教宗宮的雄偉圍墻及高樓。
英文解釋
  1. n.:  Avignon
法文解釋
  1. n.  Avignon
分類詳情
教皇宮聖貝內澤橋阿維尼翁菲利普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