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 > 亞洲四小虎
  亞洲四小虎是指泰國 、 馬來西亞 、 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四國。這四個國傢的經濟在1990年代都象1980年代 的亞洲四小竜一樣突飛猛進,因而為名。可惜的是,隨着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的打擊,這四小虎未能像四小竜一樣打穩經濟基礎,還欠下國際貨幣基金會的一大筆債務。在印尼,亞洲金融風暴的打擊也間接引發了當地的排華暴亂。
  昔日亞洲“四小虎”之一的泰國,其經濟曾經被稱為東南亞發展最快的經濟,一夜之間突然陷入金融危機之中,成了這次東南亞金融風暴的發源地。到9月4日為止,泰國在匯率、股市雙雙重挫下,其經濟體質在東南亞各國中目前可能是最差的:出口不振,經常項目赤字不斷擴大,外匯儲備急劇下降,房地産市場泡沫破滅,貸款人還不出錢,銀行不良資産膨脹。僅房地産公司這塊的銀行壞帳目前已達155億美元。究其原因,其危機的隱患在90年初就已經埋下。
  從1990年起,泰國的外貿逆差逐年遞增、經常項目赤字連年居高不下、外匯儲備每年衹減不增:其1990年外貿逆差、經常項目赤字和外匯減少額分別為:74.94億美元、72.82億美元和32.3億美元,到了1994年已分別增加到:92.68億美元、82.22億美元和41.75億美元。另一方面,泰國的外債從90年代開始也急劇膨脹,1990年其外債為280億美元,到了1996年已膨脹至900億美元,僅1998年即將到期的短期外債就達400多億美元,超過其全部的現有外匯儲備。
  問題還不僅限於此,一方面經濟增長速度放緩,另一方面直接藉來的龐大外債卻在大部分領域不能産生收益,這種狀況嚴重削弱了投資者對泰國的信心。人們普遍認為泰國匯率嚴重偏離泰經濟實績,泰銖因此一直就面臨貶值壓力。
  另外,90年代以來,泰國為吸引外資,先後推出了一係列金融改革措施。1990年4月正式接受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協定的有關義務,取消了經常項目國際支付的限製。1991年,開始減少了對資本項目交易的外匯限製。1992年又對外資開放,允許國內投資者直接通過銀行獲得低息的外國資金,立刻就吊起了人們肆意藉貸低息資金的胃口,一發而不可收。1994年又進一步放鬆了這方面的限製,比如放寬出入境時可攜帶的外幣限額;允許持有泰國離岸銀行執照的外國銀行在泰國各城市設立分支機構等等。但是,在實行金融自由化的同時卻未能完善金融管理體係,缺乏有效的金融監管。不經意間使外匯投機的渠道增加,引“狼”入室,門洞大開,從而加劇了投機者對泰國金融穩定性的衝擊。